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清朝文武百官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對于我國的朝代更迭中,想必大家對于明清兩朝是最為了解的。但是兩者相比較之下,我們對于清朝的了解要顯得更多一些。因為畢竟清朝是我國歷史當中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他的結(jié)束也正預(yù)示著新政體的來臨。
經(jīng)??辞鍎〉男』锇槎紩溃宄墓倮舳际欠謳灼饭賳T什么什么的,上到朝廷中央,下到地方官吏。都得看品級。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你。上頭的人下來視察,你們這些下方官員就得老老實實來迎接,低頭哈腰,各種恭維。還時不時的偷摸的貢獻點東西,方便上下打點以求好辦事。真的是腐敗到了極點。尤其是看電視劇中的和珅,更是如此。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你可別說人家和珅是個十足的大貪官,但是人家手里可是握有實權(quán)的。當時可也是能一人之下,千人之上的存在。現(xiàn)在問題來了,究竟他們這些官是怎么來評定品級的呢?下面就讓攢滿一一道來。
清朝的官職可是有別于以前歷朝歷代的。其實,這樣來做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統(tǒng)治。防止權(quán)力被分化。當時,清朝的官制是分為九品十八個級別。總結(jié)為兩大類,一個是中央官職,另外一塊兒就是地方了。總體來說,中央是值幾個分類,你像包括:中樞部、佐理部和帝室部這三種,然后地方官呢分為了文官五官幾類。你比如說總督啊,巡撫,提督什么的。直到在雍正乾隆兩年間,才慢慢被穩(wěn)定下來的。
清王朝在管理其官員上,采用的是等級森嚴的九品官制。這種制度把各級文武官員先劃分為九個級別,每個級別稱為品,每品又分為“正”和“從”兩級。這樣從正一品開始,之下依次為從一品、正二品、從二品、正三品等等,直至從九品,合為九品十八級。有低級官員不能列入九品之內(nèi)者,稱做“未入流”,附于從九品之后。各品官員的官服,沿襲明朝之制,在其前胸和后背綴有用金線和彩絲繡成的“補子”,也叫“背胸”,所以當時的官服也叫補服。補子上所繡的圖案一般是文官為飛禽,武官為走獸,依官員的品級和文武職別相異,這就形成了官服的多種圖案。同時,各品官員的帽頂,采用的是黃金縷花為座,其上飾有東珠和寶石。東珠又稱北珠,是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中所產(chǎn)的珍珠,顆大光潤,絢麗多彩。寶石是一些產(chǎn)量稀少而極為貴重的非金屬礦石,一般硬度較大,透明度高,色澤艷麗,閃光耀眼。這種帽頂?shù)难b飾,依官員的品級有別。這樣,各品官員的官服圖案與官帽頂飾各不相同,用以顯示和區(qū)別官員們的級別。
正、從一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繡鶴,武官前后均繡麒麟。麒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其形狀如鹿,頭上長有獨角,全身遍生鱗甲,尾似牛,古人拿它象征祥瑞。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東珠一顆,上銜紅寶石。紅寶石是含鉻而紅色透明的剛玉,常見的有玫瑰紅、大紅和暗紅等,血紅和鴿血紅為稀世珍品。
正、從二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繡錦雞,武官前后均繡獅。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顆,上銜珊瑚。珊瑚是由生長在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珊瑚蟲的石灰質(zhì)骨骼娶集而成,形似樹枝,質(zhì)地堅硬,多為紅色,亦有白色或黑色的,以艷紅為最名貴。
正、從三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繡孔雀,武官前后均繡豹。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顆,上銜藍寶石。藍寶石是含鈦而藍色透明的剛玉,色彩奪目,與紅寶石一樣同為珍貴的寶石。
正、從四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繡雁,武官前后均繡虎。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顆,上銜青金石。青金石的硬度較大,具有很強的玻璃光澤,顏色美觀,常呈極為鮮艷的深藍、天藍、紫藍及淡綠藍等色彩,作為帽飾閃光耀眼。
正、從五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繡白鷴,武官前后均繡熊。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顆,上銜水晶。水晶一般是指無色透明的石英晶體,但常因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而分顯各色,分別稱為薔薇水晶、黃水晶、煙晶、茶晶、紫晶、墨晶等等。
正、從六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繡鷺鷥,武官前后均繡彪。彪即指小老虎。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顆,上銜硨磲。硨磲是熱帶海域中的一種軟體動物,其貝殼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呈黃綠青紫等色彩,極為美麗,可作為裝飾品。它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琥珀、珍珠,同為中國古代七寶。
正、從七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繡鸂鶒,武官前后均繡犀牛。鸂鶒是古書上指象鴛鴦的一種水鳥。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小水晶一顆,上銜素金,常稱素金頂。
正、從八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繡鵪鶉,武官如武七品,前后均繡犀牛。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陰文金頂,無其他裝飾。
正、從九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繡練雀,武官前后均繡海馬。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陽文金頂,無其他裝飾。
從九品以下未入流的低級官員,其官服圖案及帽頂裝飾,亦隨九品官之制。
除以上定制之外,對某些機構(gòu)官員的官服圖案亦稍有變通。主掌司風紀、察中外百官之職,辨其治之得失與其人邪正的都察院,其主官左都御史,官列從一品;其副主官左副都御史,官列正三品。主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以振風紀而澄吏治的各省按察史司,其主官各省的按察史,官列正三品。他們的官服圖案皆不隨同品級文官,而是前后均繡獬豸。另有品級稍低的道員、六科給事中、監(jiān)察御史等,其官服圖案亦從此制。獬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異獸之名,相傳它能辨曲直,見人互相爭斗之時,即以其角觸抵不正直的人。都察院、各省按察史司、六科、十五道等機構(gòu),基本上都屬于監(jiān)督、勘察、稽核機關(guān)。選用能明辨是非曲直,敢于勇斗不直者的獬豸作為這類機關(guān)主要官員的官服圖案,可見清王朝統(tǒng)治者當初用心之良苦。他們用傳說中的異獸,表達著自己對這些機構(gòu)所寄予的希望。希望這些機構(gòu)能發(fā)揮作用,清明吏治,以維護和鞏固自己的封建政權(quán)。但是,窮途末路的清代封建王朝,其性質(zhì)決定著它吏治的黑暗,這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根本不可能改變的。
清代官階
一、官員的品級:
清時官階分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從之分,所謂“九品十八級”。不能列入九品十八級以內(nèi)的,叫做“末入流”。列表如下:
1、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
2、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將軍,都統(tǒng),提督
3、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tǒng),總兵
4、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nèi)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5、正三品——(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6、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仆寺卿,各省鹽運使,(武)游擊
7、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8、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jiān)祭酒,內(nèi)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lǐng)
9、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省知州;(武)守備
10、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jiān)察御史,翰林院侍讀侍講,各部院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總
11、正六品——(文)國子監(jiān)司業(yè),內(nèi)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12、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衛(wèi)千總
13、正七品——(文)翰林院修編,各部院七品筆貼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dǎo),京縣縣丞,外縣知縣,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14、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nèi)閣中書,國子監(jiān)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15、正八品——(文)太醫(yī)院御醫(yī),各部院八品筆貼式,外府經(jīng)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16、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dǎo);(武)委署驍騎尉
17、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貼式,縣主簿;(武)外委把總
18、從九品——(文)翰林院待詔,刑都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19、末入流——(文)京、外縣典吏,驛丞,河泊所所官;(武)無末入流
官員的稱呼
大學士—————中堂
太子少?!獙m保
吏部尚書————天官、冢宰
禮部尚書————大宗伯
戶部尚書————大司徒、大司農(nóng)
刑部尚書————大司寇
兵部尚書————大司馬
工部尚書————大司空
左都御史————總憲
左副都御史———副憲
通政使—————銀臺
御史——————侍御、都老爺
郎中、員外郎——部郎、郎官
主事——————主政
總督——————制軍、制臺、制憲、督憲、部堂
巡撫——————中丞、撫軍、撫臺、撫院、撫憲、部院
河道總督————河臺、河帥
漕運總督————漕臺、漕帥
學政——————學臺、學院、學憲
布政使—————藩臺、藩司、方伯、東司
按察使—————臬臺、臬司、廉訪、西司
鹽運使—————鹽司
道員——————道臺、觀察
知府——————太守、太尊、黃堂、五馬
同知——————二府、分府、司馬
通判——————別駕、三府
知州——————牧、刺史
州同——————州駕、州司馬
州判——————別駕、州司馬
知縣——————明府、令、大令、宰、邑尊、邑宰、邑令、令尹、大尹
學官——————教官、校官、學老師
縣丞——————左堂、二尹、捕廳
主簿——————三尹
吏目——————捕廳、右堂
典史——————捕廳、右堂、廉捕、少尉、少尹、少府
巡檢——————捕廳、巡政、分司
提督——————軍門、提臺
總兵——————總鎮(zhèn)、鎮(zhèn)臺
副將——————協(xié)鎮(zhèn)、協(xié)臺
1、親王清代親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龍袍,而貝勒是蟒袍。關(guān)于蟒、龍的區(qū)別,歷來沒有明確的答案。一般根據(jù)《野獲編》“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即皇帝)所御(龍)袍相肖,但減一爪”及《大清會典》中“凡五爪龍緞立龍緞團補服 ......官民不得穿用。若頒賜五爪龍緞立龍緞,應(yīng)挑去一爪穿用”的禁例,得出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結(jié)論。親王的朝服的顏色只能用土黃或者暗黃,不能是明黃,而龍必須是盤龍或者降龍,不能是升龍或者正龍。親王朝服的下擺也繡有“海水江涯”。 親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郡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后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貝勒補服圖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團 貝子補服圖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團 鎮(zhèn)國公、輔國公補服圖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補服圖案:身前身后繡九蟒2、官員清代官員的朝服上有一塊方形圖案稱為補服。補服又分為文、武兩種。 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鴻漱,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馬。 另外,御史與諫官均為獬豸。 補子上除了有飛禽走獸外,還繡有海水和巖石的圖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補服均是由南京、蘇州、杭州即江南三織造訂做進貢的,用料講究,做工精良,尺寸、圖案都有嚴格規(guī)定,官員不能私自改變身上與其品級相對應(yīng)的官服。
官的品級及職務(wù)如下: 清時非常重視官員的品級。當時官員分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從 之分,所謂九品十八級。不能列入九品以內(nèi)的,叫做未入流。列表如下: 品級官職 ------------- 正一品 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 從一品 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書,督 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從二品 各省巡撫,內(nèi)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時,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順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從三品 光祿寺卿,太仆寺卿,各省鹽運使. 正四品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 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員. 從四品 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jiān)祭酒,內(nèi)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 郎中,各府同知,直隸知州 從五品 鴻臚寺少卿,各道監(jiān)察御使,翰林院侍讀,侍講,各部院員外郎,各 省知州. 正六品 國子監(jiān)司業(yè),內(nèi)閣侍讀,左右春房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 縣知縣,各省通判. 從六品 左右春房左右善贊,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 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貼士,順天府學教授,訓導(dǎo),京縣丞,外 縣知縣,各府學授. 從七品 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nèi)閣中書,國子監(jiān)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 太醫(yī)院御醫(yī),各部院八品筆貼士,外府經(jīng)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 諭. 從八品 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dǎo). 正九品 各部院九品筆貼士,縣主簿. 從九品 翰林院侍詔,刑部司獄,州吏目,巡檢. 未入流 京,外縣典吏,驛丞,和泊所所官 ------------- 武官的品級及職務(wù)如下: 品級官職 ------------ 正一品 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 從一品 將軍,督統(tǒng),提督 正二品 副督統(tǒng),總兵 從二品 副將 正三品 參將 從三品 游擊 正四品 都司 從四品 城門領(lǐng) 正五品 守備 從五品 守御所千總 正六品 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 衛(wèi)千總 正七品 把總 從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外委千總 從八品 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 外委把總 從九品 額外外委 武官無未入流 ------------- 官員的稱呼: 看電視或看報紙的時候,有的網(wǎng)友可能會被一些官員的稱呼搞糊涂 了,那么下面我們就把一些官員的別稱,介紹給大家。 中央官部分 官職 稱呼 ----------------- 大學士 中堂 吏部尚書 天官、冢宰 禮部尚書 大宗伯 戶部尚書 大司徒,大司農(nóng) 邢部尚書 大司寇 兵部尚書 大司馬 工部尚書 大司空 左都御使 總憲 右都御使 副憲 通政使 銀臺 御使 都老爺 郎中、員外朗 部郎,郎官 主事 主政 ----------------- 地方官部分 官職 稱呼 ----------- 總督 制軍,制臺,制憲,都憲,部堂 巡撫 中丞,撫軍,撫臺,撫院,撫憲,部院 學政 學臺,學憲 布政使 藩臺,方伯,東司 按察使 臬(音NIE)臺,廉訪,西司 知府 太守,皇堂,五馬 知州 牧,刺史 知縣 令,令尹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1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