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兆惠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自唐朝“安史之亂”后,中原王朝苦等上千年仍無法收復西域。直到乾隆年間,清軍趁準噶爾蒙古內訌之機,一舉收復天山南北。此后西域雖叛亂不斷,但始終沒有脫離清王朝的統(tǒng)治。
這一切要感謝三個人:第一個是幫助乾隆收復新疆的兆惠;第二個是道光年間平定張格爾之亂的楊遇春;第三個是清末抗擊阿古柏入侵的左宗棠。
相比于左宗棠的流芳千古,前兩位卻被世人所遺忘,尤其是兆惠,他不僅是清朝紫光閣位列第二的名將,更是中國歷史上收復疆土最多的將領。然而由于民族、宗教等各種原因,兆惠的功績只能沉睡在史料中。
兆惠,滿洲正黃旗人。沾了雍正生母族孫的光,乾隆九年以“筆帖式”的身份在軍機處謀了份差事。大概因為文職工作并不適合兆惠,他在兵部、刑部、內閣、刑部等各個崗位都干不了多長時間。
在平定大小金川時,兆惠正好在戶部,幸運地派到前線負責糧草供應。相比于衙門里枯燥的文字工作,兆惠更適合前線緊張的環(huán)境,不僅出色地完成了后勤任務,還查出了多起貪污的大案。清軍凱旋之時,兆惠因而得到乾隆皇帝的特別關注。
到了乾隆時期,準噶爾蒙古與清朝已經(jīng)對抗了三代人。清朝在軍事上雖占有絕對優(yōu)勢,但苦于西北地域廣闊,很難圍殲準噶爾主力,糧草后勤供應又特別困難,國家已經(jīng)被拖得精疲力盡。
當準噶爾發(fā)生內訌,阿睦爾撒納投降清軍時,乾隆敏銳地察覺到徹底解決“清準戰(zhàn)爭”的時機到來了。清軍主力進軍準噶爾老巢伊犁時,兆惠再次擔負起督辦糧草的任務。
按理說,作為后勤官員,兆惠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成為主將的,但他的命運卻因阿睦爾撒納的叛亂迎來了大轉折。乾隆認為阿睦爾撒納是投降,阿睦爾撒納則認為自己不過是向清朝借兵,兩人之間很快產(chǎn)生了矛盾。
隨后準噶爾再次爆發(fā)叛亂,僅一年的時間清軍主將戰(zhàn)死的戰(zhàn)死,免職的免職。負責后勤的兆惠突然成了伊犁的最高官員,被迫帶領兩千清軍守城。考慮到伊犁已是孤城一座,兆惠來不及向朝廷請示擅自決定向最近的巴里坤撤退。
雖然都是在新疆,伊犁和巴里坤之間卻有上千公里的路程,第一次指揮作戰(zhàn)的兆惠不僅奇跡般地將清軍帶回,沿途還多次打退了準噶爾數(shù)萬大軍的進攻。準噶爾的再次叛亂已讓朝廷焦頭爛額,兆惠突如其來的勝利又讓乾隆看到了希望。
兆惠給了清軍極大的鼓舞,但仍不足以讓其成為主將。準噶爾叛亂后,大小和卓也趁機脫離清軍的控制,在南疆割據(jù)自立。由于已無大將可用,只能派文臣出身的兵部侍郎雅爾哈善主持平定大小和卓之亂。
郎雅爾哈善剛愎自用,不僅放走了匪首小和卓,還搞得清軍內部矛盾重重,乾隆盛怒之下將其斬首。這時在準噶爾平亂的兆惠再次迎來了命運的轉機,被任命為清軍主將,負責平定大小和卓之亂。
兆惠在南疆地方勢力的支持下,很快收復了多地。因朝廷無力承擔巨大的軍費消耗,兆惠被迫在沒有準備充足的情況下,率領兩千多人深入南疆腹地。清軍在葉爾羌城外的黑水河被小和卓數(shù)萬大軍圍困,兆惠臨危不懼,率領全體將士苦戰(zhàn)數(shù)月大敗小和卓叛軍,成功與援軍會師。
得到補充后,兆惠又乘勝追擊,在今天的阿富汗地區(qū),迫使當?shù)仡^人將大小和卓二人及其家眷全部獻出。兆惠平定了北疆準噶爾之亂,又蕩平了南疆的大小和卓之亂,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收復疆土最多的將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多爾袞手握重權,為什么不直接篡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