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之際,大臣向皇帝匯報工作時,基本是跪坐,具體參考日本如今的坐姿。在唐朝之際,日本派遣遣唐使,從唐朝學(xué)去了這一坐姿,就一直沿用至今!需要說明的是,跪坐不是下跪,而是當(dāng)時社會普遍的坐姿!原因很簡單,當(dāng)時沒有桌椅!
宋朝之際,大臣向皇帝匯報工作時,基本是站著。當(dāng)然,一些重臣或老臣,依然可以得到座位。大家都聽說過這么一個故事,即:宋仁宗和包拯聊天,包拯吐沫星四處飛濺,宋仁宗只敢偷偷的擦一擦,當(dāng)時兩人就是面對面坐著聊天!
在以上這三個時代,大臣這一舉動,基本上沒有什么異議。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三個朝代,如果是皇帝面對宰相等三公之類人物時,還要給予相應(yīng)的待遇,比如上茶等,而不是很隨意的接見。換一句話說,要體現(xiàn)皇帝的“禮賢下士”!
然而,關(guān)于大臣如何面對皇帝,元明清爭議最大,焦點就在于:明朝是不是跪著說話!
元朝之際,大臣基本都是跪著說話。文天祥被抓到“大都”之后,忽必烈要他行下跪之禮,文天祥拒絕了,理由很簡單,即:南揖北跪!漢人是作揖,下跪是胡人!洪武四年,朱元璋的一句話說明了元朝的“禮儀”:軍民行禮,尚循胡俗,飲宴行酒,多以跪拜為禮!連飲宴行酒都要下跪,可見元朝跪禮之盛!
明朝之際,官方禮儀是什么呢?就在洪武四年,朱元璋說了上述之話后,革除利弊,規(guī)定:官民揖拜禮!(1)明朝上下級官員相見,七品縣令和內(nèi)閣首輔相見,也只需拱手即可,(2)草民見官,也不需下跪,只要拱手,除非犯法了!當(dāng)然,如果皇帝代表天子,比如在奉天殿祭拜上天時,大臣還是要下跪的!
清朝之際,甚至到了無處不跪的地步!清朝還制定了一整套“跪禮”,僅跪拜就有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之分。草民見官,下官見上官,官見皇帝等,都要下跪??梢哉f,中國人的跪,到清代才蔚為大觀,豐富多彩。更為重要的是,清朝對跪禮非常重視,非常固執(zhí),甚至因此和英國使者鬧了矛盾!
那么,清朝為什么會是跪著匯報工作呢?原因很簡單,關(guān)鍵有兩個!
(1)下跪代表了一種臣服!清軍入關(guān)之后,代表滿洲對“傳統(tǒng)中國”的征服,所以就要求跪拜他們。需要注意的是,下跪不僅是對身體的打擊,也更是對精神的摧殘!當(dāng)一個人跪慣了,估計也就離“奴隸”不遠(yuǎn)了,也就習(xí)慣奴隸身份了!所以,清朝前后眾多大臣,包括曾國藩等人,為何沒人敢造反?因為都成了精神奴隸了!
(2)下跪是一種奴化教育!和其他王朝不一樣的是,清朝是“小族臨大族”,想要維護(hù)統(tǒng)治,就必然要奴化別人,讓別人成為很聽話、不反抗的奴隸,不能有獨立的人格和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元朝對“傳統(tǒng)中國”的統(tǒng)治,也給了清朝啟示,所以讓“中國人”下跪,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坦率的說,從下跪這一小小的舉動種,卻可以折射出很多內(nèi)容,最典型的有兩個:(1)天下精英是不是有獨立人格和精神,如果連大臣都沒有這一點,那么還能指望這個社會健康嗎?(2)民族的精神狀態(tài),一個無處不跪的社會,民族何談生機(jī)勃勃的精神?
有人認(rèn)為,如果明朝處于清朝時代,遇到西方列強(qiáng)時,可能表現(xiàn)的更差勁。但筆者認(rèn)為,至少明朝在和世界交流時,不會存在“禮儀之爭”——即英國使者該不該下跪。更為重要的是,如今雖然不怎么下跪了,或者說下跪的惡習(xí)不常見了,但奴才思想?yún)s一直存在,甚至還深藏人心!
因為他已經(jīng)是一個死刑犯了,你讓他跪下,他如果不會跪的話,有很多手段可以強(qiáng)迫他跪下去啊。
讓死刑犯下跪的話有很多的講究,因為許多死刑犯都是罪大惡極之人,讓死刑犯下跪,更多的是進(jìn)行一種認(rèn)罪的儀式,這是在中國古代特別需要的,再者說,讓死刑犯跪在地上這樣也有助于行刑的劊子手操作,更方便砍下死刑犯的頭顱。當(dāng)然依我們的常理來推測,在行刑的過程中,肯定有很多人都是要有進(jìn)行反抗的,但是為什么我們很少聽到這樣的反抗的例子呢?
因為死刑犯在,赴刑場馬上被殺掉的時候,大多都是屬于那種情緒崩潰或者是沒有什么思維的情況,上刑場,跟我們常人遇見特別緊張的事情,思維混亂其實應(yīng)該是差不多的,都會出現(xiàn)自己不由自主的會亂想,而且大腦一片空白,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維。
這種時候一般來說外界引導(dǎo)自己做什么,很難會拒絕,基本上都是會服從,這是一個原因。還有個原因就是就算站在死刑犯的角度來說,他自己也應(yīng)該是更愿意跪下被行刑的。
你假設(shè)他一個人站著站得頂天立地的,然后被人揮刀修行的話,那種感覺自己心里面也不好受,就有一種特別瀟灑的感覺,而且他如果說跪在地上的話就更有一種踏實,讓自己讓自己心里面很安定的那種感覺,會讓自己生出一種豪邁的感覺出來,大不了自己這條命沒有了,來世再做人對不對,就不會覺得在臨行上路的最后一個生死關(guān)頭,都還在考慮自己為什么這么慘,這么痛苦,這么倒霉之類的。
你是不是已經(jīng)提過此問題了?我后來又查了一下
單腳下跪,對皇帝是不能單腳下跪的,就連皇子對皇額娘都是要雙腿下跪
雙腳下跪1.接受賞賜,受封 2.行禮
這是對皇帝威嚴(yán)的接受和尊敬
拂去袍子:為表自己的是真誠地接受,也就是說讓皇帝看到自己是真的跪著,以表忠心
雙腳并攏:臣子不一定。當(dāng)然女子是肯定要的
回答問題時要右手放在左手之上是規(guī)矩,就如同吃飯用右手,寫字用右手,右手的作用是大過于左手
清朝禮節(jié)中單膝跪地有兩種:一種叫做“打千”,是奴仆見主人,下級見上級的常見禮。動作是垂右手,屈左膝,上身微微前傾。另一種是“請安禮”,男女動作不同:男子一邊屈右膝半跪,一邊口稱“請某某的安!”女子的動作是雙手按左膝,右膝微屈,往下蹲身。
雙膝跪地才真正叫跪,是比較莊嚴(yán)正式的禮節(jié)。據(jù)《清史稿》中“禮”的部分可以看出又可分為:1、跪:用于百姓見官,下級見上級,以及祭拜神靈時的迎、送、讀聽祭文、聽取詔令、聽審和判決等等,分別稱為“跪迎、跪送、跪讀、跪聽、跪受”等等。2、除了跪還要叩頭,就是先跪下,然后雙手伸向頭前頭前按地,頭部的前額碰在地上。又分為“一跪一叩”(又稱“一跪一拜”下同),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等等,而以三跪九叩最為隆重。
以上通稱為“跪拜禮”,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后才宣布廢除,改為握手和鞠躬禮。
跪是中國人發(fā)明的一種禮儀,也算是一大發(fā)明。據(jù)說外國以前無下跪,后來也學(xué)會了。它的意義深刻,單從感情色彩上理解有不同意義。第一是褒義的,膜拜、感激、尊重;第二是貶義的,乞求、謝罪、懺悔。還有一種中性的,就是屈辱、哀悼。
在時代變化了的時候,自古產(chǎn)生了下跪,從參拜天和朝拜地,也就隨之而來產(chǎn)生了參拜帝王將相。過去大臣早朝見皇帝都要跪呼萬歲,到了清朝尤盛。老外們是無法理解大清帝王和官僚們的邏輯,即:下跪禮是君權(quán)至上的象征,是對帝王臣服忠誠的標(biāo)志。原來威@權(quán)主@義,不僅僅是靠制度維持,還靠物化的禮儀形式。帝王正是在臣民反復(fù)的下跪中,培養(yǎng)臣民對下@跪主@義的自覺敏感性,時刻提醒。大臣們不但自覺下跪了,也自覺的強(qiáng)制外人下跪。這其實就是宗@教:它具備了宗@教的所有特征,即排他的教@義和拜@物的神器。帝王是神,下跪是神器之一。對神器的蔑視即是對宗@教本身的不尊。在官員看來,拒絕下跪都不過是異@教@徒,道不合不足與謀。
大家看宮廷劇的時候可以看到,在劇中見到皇上通常是要下跪,這是一種表示忠誠的方式嗎?縱觀封@建歷史,想必這也是封@建等@級制@度的一種無形體現(xiàn)。那么這種禮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叔孫通在歷史上最大的名氣大概是因為他給劉邦制定了朝儀。
朝儀這東西是用來規(guī)范禮儀的,對于西漢那些建國功臣們來說,要制定這,比上戰(zhàn)@場殺@敵立功難。但是交給叔孫通后,什么都制定的好好的。說起叔孫通這個薛縣人,起初他是當(dāng)秦朝的待詔博士的,學(xué)問自然是不用說的高。他很會說話。
叔孫通曾在秦二世朝中為官,陳勝起@義,二世皇帝召人議論此事。人們都說是造@反,秦二世一聽就發(fā)了火,臉都變了色。這時叔孫通走向前去說:“當(dāng)今有賢明的君主君臨天下,給下面制定了完備的法令,使人人遵法守職,四方八面都?xì)w@附朝廷,哪有敢造@反的!
古代跪拜禮中的“空首”禮,是下跪后兩手拱合,俯頭至手與心平。因為頭不至地而至手,所以稱為“空首”,也稱為“拜手”,簡稱為“拜”。它是當(dāng)時一種通常的禮節(jié),平時行一次空首禮,也稱做“拜”。孫詒讓說:“凡經(jīng)典男子行禮單言拜者,皆即空首,詳言之則曰拜手,略言之則曰拜。”(《周禮正義》卷四九)“拜”是一次空首禮,有時為了表示更加尊敬而行兩次空首禮,就稱為“再拜”。如《儀禮·大射禮》:“公降一等,小臣正辭。賓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這里的“公答再拜”指答拜兩次空首禮。因此,“再拜”不僅是兩次跪拜禮的泛稱,也是兩次空首禮的特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