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三國中,有一個武將的壽命特別長,在他眼里,許多的大將都是晚輩,曾親眼看見蜀國滅亡,悲憤而死。這個人就是廖化。身為一個武將,能活得這么長壽可不容易。
廖化親眼見證了很多武將的死亡,看得久了,晚年的廖化就變得淡泊名利,看淡生死了。當時,醫(yī)療條件有限,很多人并不是死在戰(zhàn)場上的,而是死在了戰(zhàn)場之外,他們沒有得到有效的醫(yī)治,就算有很強的武功,也架不住疾病的困擾,最后只能含恨而死。而廖化身體極好,他也經歷過九死一生,但是每次他都挺過來了,可能這是命運吧,有的人雖然武功高強,但是年紀輕輕就染病而死,最后也沒有做出什么成就來,而廖化,雖然一開始并不是很出彩,但是他的長壽人讓他多了很多見識,多了很多機會,最后成就了他。
廖化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習武,十幾歲的時候就加入了起義軍。他一開始是個小兵,后來就逐漸成為了一個小頭目,再后來,就開始領著自己的隊伍在山間當土匪了。那個時候比較混亂,土匪盛行,這樣的選擇倒也不算另類。他當上了土匪頭子之后,還曾經不小心拐來了劉備的妻子,他發(fā)現自己擄的人不平凡之后,馬上就把人給劉備送回去了,還親自賠禮道歉。因為他自己知道打不過劉備,為防止劉備記仇,所以只能把姿態(tài)放低了。
劉備看著年輕的廖化,起了任用他的心思,劉備是很好的游說家,他曾經成功地說服諸葛亮讓他為自己干活,更何況年紀輕輕的廖化呢。廖化經不住劉備的勸說,最后加入到了他的陣營。一開始,比他厲害的武將也是有的,不過,他們都沒有他長壽,所以到了最后,他就成為了資質最老,經驗最多的那一個,劉備也就只好任用他了。廖化見證了蜀國的興盛,也看見了蜀國的滅亡。他的一生的大部分時光和北伐有關,這是劉備的夢想,也是他的夢想。他曾經帶兵北伐,但是因為很多士兵沒有適應北方的氣候條件,所以紛紛病倒了,廖化看著手下的兵,自己也著急,可是也毫無辦法。廖化還看著諸葛亮統(tǒng)領大局,照顧劉禪,他可惜劉禪是個沒有什么才能的,即便是有諸葛亮的輔佐,依然沒有辦法完成大業(yè)。
諸葛亮死了之后,蜀國元氣大傷。劉禪雖然盡力在各個勢力之間權衡,努力變強,但是在各個外部勢力的合力絞殺之下,他還是沒有護住蜀國,最后讓蜀國滅亡了。
蜀國一滅,很多勢力就沖上來瓜分好處,廖化看著自己的國家,自己奮斗了一生的事業(yè)這下子是徹底破產了,于是經受不住這樣的打擊,一下子就去世了。沒有什么人關注廖化的去世,與他有關系的人早就隨著蜀國的覆滅而自顧不暇了。很多蜀國人忙著逃離蜀國,情況混亂,廖化的尸體也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很久之后才有人安葬他。
關于廖化的年齡
按三國演義里面的說 廖化自幼參加黃巾起義 按185年算 一直到蜀國滅亡263 廖化才憂悶而死 就算廖化參加黃巾起義時是15歲 可著下了 廖化都快活了100歲 卻依然為蜀國先鋒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羅貫中的一個弊端
------------------------------------------
1,《三國演義》:只見一少年,黃巾錦衣,持槍跨馬,馬項下懸著首級一顆,引百余步卒,飛奔前來。公問曰:“汝何人也?”少年棄槍下馬,拜伏于地。云長恐是詐,勒馬持刀問曰:“壯士,愿通姓名?!贝鹪唬骸拔岜鞠尻柸?,姓廖,名化,字元儉。因世亂流落江湖,聚眾五百余人,劫掠為生。
首先,廖化在這里和184年的黃巾未必有什么關系(按他說的看,一點也沒有,只是個青年的強盜。)。關羽過關斬將那個大背景是公元201年,這時廖化還是個少年(首先俺們要肯定這時候確實有他。因為廖化劫掠的地方離都城許昌不過三五十里,屬于天子腳下,老虎鼻子底下的地方,曹操一個噴嚏就可能隨時把他這股勢力滅掉。所以出現廖化這樣的強盜的可能性根本就很小。但演義既然這么說,我們只好這么算)。
說黃巾余部,裴元紹和周倉才是黃巾余部。還要注意這個“余”字,黃巾殘存勢力散落成草寇,以后打著他們的旗號招搖撞騙或繼續(xù)革命的孩子們可能會延續(xù)相當一段時間。,也就是說,184年廖化也許剛剛出生,這樣算來263年他七十多歲。蜀中是個產長壽人物的地方。蜀書中記載的文士中孟光九十余,來敏九十七。就是一般武將如果不是戰(zhàn)死沙場,活個六七十歲也小事一樁,比如說鄧芝。
二,三國志蜀書鄧張宗楊傳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于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后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jié),領并州刺史,封中鄉(xiāng)侯,以果烈稱。官位與張冀齊,而在宗預之右。咸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從這段歷史記述中俺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廖化做強盜這事實際上基本上是沒譜的——“襄陽人也”千里迢迢的去離許昌三十多里地的地方去當強盜嗎?!三國志中關于廖化的記述,似乎意指廖化就是在襄陽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并且參加革命的,當然沒有明證。但關羽開始鎮(zhèn)守荊州的時候是哪年來著?建安十六年?(演義中廖化重新出現的年份)建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214年劉備拿下了成都。但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才成為漢中王,關羽被封為前將軍也正是這一年的事。廖化是“前將軍關羽主簿”因此如果嚴格尊重史料的話,似乎可以認為廖化只是在這一年才加入關羽陣營的。之前在做什么,我們不得而知。
據三國志,蜀景耀四年,這一年諸葛瞻以行都護衛(wèi)將軍開始主理蜀國政軍事務。“時都護諸葛瞻初統(tǒng)期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預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于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
景耀四年是公元261年,這時候廖化“年逾七十”。逾了多少不知道,但廖化既然還有拜詣主政的想法,應該是他還蹦達的動,所以這一年原則上他不超過75歲,也就是不早于公元186年出生,而這一年離黃巾首義已經過去兩年了。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廖化是有老娘的。“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所以更不可能做強盜。
如果廖化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才出仕。我們算他當年已經三十歲,那么到公元263年的時候他不過七十四歲,雖然老,但還不過分。
三,題外話:《三國志8PK》里邊,關于廖化的出生年份是這樣的:公元184年,廖化15,裴元紹16,周倉21。這樣算來到公元219年關羽掛了的時候周倉56,廖化50,這里的廖化如果活到蜀亡的時候確實已經94歲了,但是三國志的年齡和人物是部分參照了演義的,所以如果較真的話,我們還是應該相信上文關于歷史年齡的論述。如果說演義,那他確實九十多歲了,屬于老而不死:P,排名在張子明(隱士,名我打不出來,一百零五歲),來敏(蜀,九十七歲)。呂岱(吳,九十六)之下,跟孟光和士燮不知道誰強,基本可以進三國前五。另外高柔也九十歲。可惜還是沒有競爭力。
綜上,關于廖化,就這樣了~~
廖化 廖化在三國時代是個不太起眼的人物。
在《三國演義》中提到不多,但是在蜀國后期,卻也是個風云人物,雖然五虎上將等名流都已逝去。
他活了七十多歲,在三國時期也算是長壽的了,最重要的是他一生對劉備及劉禪的蜀漢政權忠心耿耿,奮戰(zhàn)一生。
最后的官位也不低。
現在把他提出來,大家聊一聊,探討一下。
附:有關廖化的文章: 廖化- 個人檔案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籍貫[荊州]襄陽中盧 [今湖北襄樊] 容貌 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 右車騎將軍 并州刺史 中鄉(xiāng)侯 家族資料 父親 未知 母親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暫無相關資料 子女 暫無相關資料 相關人物 張翼 關羽 董厥 姜維 曾效力過的勢力 蜀漢 廖化- 簡明歷史傳記 廖化是蜀國后期將領,以勇敢果斷著稱。
廖化最初為關羽主簿,兵敗被吳國俘虜,但用計逃回,隨劉備伐吳。
后任廣武督、陰平太守,多次參與北伐活動,晚年因功升至右車騎將軍,隨姜維防御魏將鄧艾、鐘會伐蜀。
蜀國滅亡后,廖化被徙往洛陽,于半道病逝,享年七十余歲。
廖化- 簡明演義傳記 廖化原本黃巾軍出身,后來在許都附近作了山賊。
在關羽“千里走單騎”時與之相遇,廖化殺掉劫持劉備夫人的同伴杜遠,欲投效關羽但被拒絕。
劉備入川前,廖化再次引軍來投,被收為部下,輔佐關羽鎮(zhèn)守荊州。
荊州陷落后,廖化作為使者先后去上庸、成都求救,繼而又隨劉備伐吳。
后主時期,廖化隨諸葛亮南征、北伐,后又隨姜維北伐,多有功勞。
劉禪投降時,廖化隨姜維設計偽降于魏,計劃失敗后,廖化托病不起,后憂郁而死,享年九十余歲。
廖化的歷史評價 當時有人稱:“前有王、句,后有張、廖。
”廖化是與張翼齊名的將領,以果斷勇敢著稱。
廖化- 歷史年表 廖化本名廖淳,沔南冠族世家出身。
[219年],蜀將前將軍關羽兵敗被殺,當時廖化任關羽主簿,也被吳國捕獲。
廖化思念蜀主劉備,于是詐死,當時人都相信了。
廖化則帶著老母晝夜西行,奔赴蜀國。
[221年],劉備伐吳,在秭歸遇到廖化。
劉備很高興,讓廖化為宜都太守,跟隨伐吳。
[223年],伐吳失敗,劉備病逝于白帝城,后主劉禪即位。
廖化升任丞相參軍,后來為廣武督,又當過陰平太守,多次參與北伐行動。
[238年],廖化攻守善羌侯宕蕈營,魏雍州刺史郭淮派兵救援,廖化擊破南安太守游奕,射殺廣魏太守王赟。
[248年],涼州羌胡叛魏來降,廖化隨姜維率軍西迎,于成重山筑城留守,抵抗郭淮進攻,迎回胡王治無戴等部落。
[259年],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假節(jié),領并州刺史,封中鄉(xiāng)侯。
[263年],魏將鄧艾、鐘會伐蜀,廖化同張翼、董厥等人率軍前去抵抗。
廖化前往沓中增援姜維,繼而與姜維一同退守劍閣。
后來,諸葛瞻被鄧艾破于綿竹,廖化等人隨姜維繞道退向成都,但在半路上就得到了后主劉禪投降的敕令。
[264年],廖化被徙往洛陽,于半道病逝。
以上資料取材于《三國志》、《襄陽耆舊記》 多少年來,人們在形容一種情勢的無奈時,往往用一句話來概括: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這句話,含義多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這句話的語素中,含有強烈的、明確的無奈因素。
說白了,是否可以理解成為:這個蜀國真的找不出人來了嗎!怎么連廖化這樣的居然也當上先鋒官了?! 那么,廖化在三國風云中到底是何等樣人?是不是真的如此的不值一提?為弄清這一點,我對比史書和小說,找到了一些資料,對于廖化有了一點新的認識,在此僅對眾“三國”迷們發(fā)表一點淺見。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對于廖化記述的很簡單,只是寥寥百余字: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
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
思歸先主,乃詐死。
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會先主東征。
遇于秭歸。
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先主薨,為丞相參軍。
后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
假節(jié),領并州刺史,封中鄉(xiāng)侯,以果烈稱。
官位與張冀齊,而在宗預之右。
咸熙元年春,化、預俱內徙洛陽道病卒。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廖化的形象豐滿了,多次出現在我們面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姬延,東周末代天子,在位竟長達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