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趙高毀秦朝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歷史上秦朝的趙高其人,是秦始皇和二世皇帝胡亥寵信的權(quán)臣,他聲勢顯赫,一時權(quán)傾朝野。司馬遷在《史記·蒙恬列傳》中寫到了趙高的身世時這樣說:
“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shù)人,皆長隱宮,其母被刑戳,世世卑賤。秦王聞高強力,通于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p>
很多歷史學家有這樣的看法:秦朝的覆滅,與這個卑鄙的閹人篆權(quán)誤國多少有些關系。因此,再看《雍正王朝》胤禛打那個小太監(jiān)耳光時說的那番托詞,也就不足為怪了
研究歷史,人們不禁要問,出身卑賤趙高為什么能平步青云地進入秦王朝中央政權(quán)機關呢?有人說,這是因為他“通于獄法”,這一點秦始皇簡直是“臭味相投”,自然而然就成為秦始皇的心腹了。秦始皇出巡途中病重,便讓趙高給公子扶蘇發(fā)送詔書,“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即讓扶蘇繼承皇位。但是詔書還沒發(fā)出,秦始皇偶了。丞相李斯在趙高的威逼利誘下,同他一起偽造了遺詔,扶助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為二世皇帝,賜公子扶蘇自盡。接著,他千方百計陷害并殺死了掌握兵權(quán)的大將蒙恬和蒙毅。
胡亥繼承皇帝大位后,趙高又以“穩(wěn)固統(tǒng)治”為借口,慫恿他“盡除去先帝之故臣”,結(jié)果,那位在胡亥繼位中鞠躬盡瘁的李斯最終也難免一死。從此,趙高出任丞相,秦朝的中央大權(quán)完全被他掌握。這就完了?小看趙某人了,到了秦二世時,趙高的野心越來越大,甚至開始謀劃篡奪皇位。
指鹿為馬
對于趙高來說,胡亥比較容易操控,但是朝中還有那么多大臣,有多少人能心甘情愿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探一下自己的實力,也可以劃分出哪些是支持者、哪些是反對者。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鼻囟酪豢?,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吧,這是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zhuǎn)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p>
大臣們被趙高的異常舉動搞的莫名其妙,但是,從趙高狡猾的眼神和陰險的笑容里還是讀出一種不祥之兆。結(jié)果,個別有正義感的人說那是鹿,還有很多“墻頭草”附和趙高說是馬,還有一些人聰明,為了自保,干脆不發(fā)表言論,兩不得罪。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指鹿為馬”。從表面上看,就是純粹忽悠糊涂的秦二世胡亥,其實,如果嚴格來講,趙高還有著自己的打算,那就是皇位。能做出“指鹿為馬”這樣事的人,篡奪皇位應該不是什么難題。篡位就篡位,在歷史上這種事情并不少見,但是,現(xiàn)在卻有很多學者非要刻意美化趙高的篡位,讓趙高搖身一變就成為一個“正面人物”,這實在讓人不敢茍同
眾說不一
關于趙高的身世,以及指鹿為馬的目的,歷來人們眾說紛壇。清人趙翼在《除余叢考》卷四十一《趙高志在復仇》中講:
“高本趙諸公子,痛其國為秦所滅,誓欲報仇……卒至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則高以勾踐事吳之心,為張良報韓之舉,此又世論所及者了?!?/p>
他自稱,這種觀念出自《史記索引》,得到許多人的共認,郭沫若先生主編的《中國史稿》第二冊“秦末社會矛盾的激化”章節(jié)中就這個觀點指出:“趙高原是趙國遠支宗室的后代,因其父犯罪,趙高被處宮刑,當了宦官……騙取了秦始皇的信任?!逼鋵嵾@種看法沒能很好理解《史記》中所說的“生隱宮”的本意。在今本《史記》三家注中有一段“索引”的記載說“蓋其父犯宮刑”,指出并非是趙翼認為的“自宮以進”,以苦肉計進行報仇。另外,還有一種較新鮮的說法,認為趙高不是“宮人”,因為京劇傳統(tǒng)劇目《宇宙峰》中有趙高逼自己的女兒嫁給二世這一出。
因此,有人認為趙翼的觀點本意只不過是為了故作驚人之論,因為今本《史記》三家注中“索引”部分,并無這種內(nèi)容。就算趙翼真見了什么“孤本秘籍”,此說也很難令人信服,因為這說法與《史記》原文大相徑庭,而“索引”是唐人司馬貞所作,其史料價值不能與《史記》并論。
《史記·蒙恬列傳》原文說趙高為“諸趙疏遠屬也”,并不是“趙諸公子”。因為“諸趙”一語,猶《史記》《漢書》中常用“諸呂”“諸竇”,“趙”乃姓氏,并非國名。而“諸趙”實際上指的是秦國王室?!妒酚洝分杏涊d得很明確:“太史公曰:‘秦之先為贏姓……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也指出:“秦始皇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可見,所謂“諸趙疏遠屬也”是指趙高是秦王室宗室,因而所謂“趙高乃趙諸公子,痛其國為秦所滅,誓欲報仇”之說是不能成立的。綜上所述,趙高并非“痛其國為秦所滅,誓欲報仇”而亂秦政。
事實上,趙高亂秦政的故事,只能供參考。如前秦王嘉撰《拾遺記》中記載一則故事說:“秦王子嬰立,凡百日,郎中令趙高謀殺之?!鼻厥蓟实墓砘暝趬糁袑ψ計胝f:“余是天使也,以沙丘來。天下將亂,當有同姓欲相誅暴?!弊計胍虼恕伴W高于咸陽獄”。這故事以天道輪回為憑,胡編亂造,當然令人難以相信
郡主說
“指鹿為馬”只是趙高對奪權(quán)和立威的一種心理試探,他忽悠的是秦王朝的整個政治勢力。其實,就算趙高是趙國公子,他曾為“宮人”,又與秦二世胡亥加緊盤剝百姓,任意誅滅異己,濫用刑戳,使社會矛盾迅速激化,將建立不久的秦王朝推向崩潰的邊緣,這一罪名是無論如何也抹不去的。在這種形勢下,只要有星星之火,就會形成燎原之勢,偏偏此時,陳勝吳廣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正式拉開了秦王朝滅亡的序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6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