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宋江招安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很多人對宋江接受招安表示不理解,不僅當時山上的兄弟們,現在人們也持不置可否的態(tài)度。占山為王,喝酒吃肉,不受約束,這樣的神仙生活何等的逍遙快活。
有很多分析文章稱宋江從小受的教育和他本身性格決定了他不會一直是個山大王,他的基因里沒有反叛。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宋江為什么會接受朝廷的安排。我們先從結果來看,宋江因為征戰(zhàn)有功,被封官職,我們一個一個地來看這些官到底有多大。
花榮、李逵等被封都統(tǒng)制,這個官名北宋就有,但當時擔任此職位的官員系臨時派遣,主要的工作就是統(tǒng)領各個將領,不過戰(zhàn)事結束,就回朝了。都統(tǒng)制前面一般會加上所駐屯軍,比如李逵的潤州軍。第一個被授予此官位的叫王淵,這個名字不太熟悉的話,他手下有一個小校,叫韓世忠。此官位在南宋時成為常設,都統(tǒng)制擁有部下所有兵權,官位高的還是御前都統(tǒng)制。也就是說,李逵、花榮等人擁有一方兵權。
下來是吳用,他被封承宣使。這個官職歷史悠久,唐朝時就已設置,那時叫“節(jié)度觀察留后”,后來宋徽宗改名,稱“承宣使”。這個職位不用去本地赴任,代行職責即可,官帽為三品,多給武臣賜封。岳飛曾被封為統(tǒng)制,統(tǒng)制在都統(tǒng)制下兩級,也就是沒有李逵的官大。岳飛的上級叫宗澤,人稱“宗留后”,就是承宣使這個官。
還有宋江,他是安撫使。這個官多大,在《宋史職官七》中的說法是“掌兵民之事”,也就是兵馬、民事都歸他管,幾乎和一方諸侯沒多大差別了。而且這個安撫使還有一項權力,允許先斬后奏,事后是否上奏看心情,不上奏也可,除了這些,宋江還可以“帶御器械”,就是在皇帝面前允許帶武器。
從梁山上下來的人齊心合一,還都得了這么大的官,這必然引起朝中奸臣妒忌,他們擔心自己地位不保,于是處處設阻陷害。征方臘這個事據說就是他們一手推動,以重用之名行殲滅之事。
宋江想著只要為朝廷盡心做事,錢財權力肯定少不了,比在梁山上做著名不正言不順的事情好多了。但沒成想,朝中心機叵測之人更多,就等著自己犯錯,最后不得不飲鴆自殺。
理由一:受千百年來的封建忠君思想的影響。
宋江從小生在封建社會之中,長在儒家文化之下,活在皇權體制之內,所見所聞所觸所感,無不飽受封建忠君思想的浸潤,他原是山東鄆城縣的一個押司,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在他的思想中帶有傳統(tǒng)知識分子最典型的觀念——忠君愛國,他更加渴望主流社會的認可,難以接受“賊寇”的標簽,更無法承受與“天子”作對的巨大心理壓力。
宋江這一忠君報國的性格特點成為了日后提出招安的一大重要前提,可以說,他坐上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就注定了招安的必然。當然,這其中也包含了他對其他兄弟前途去向的良苦用心,只是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觀念在他心里占的比例更為重要。
理由二:與造反派別相比,招安派在梁山占據了絕對主力。
事實上,招安派在梁山上有著廣泛的民意基礎,尤其像盧俊義、林沖、柴進、關勝、呼延灼、秦明這種原本就“吃皇糧,領俸祿”、身處主流社會的人來說,上梁山看似只是暫時被迫的決定,并不是長久的發(fā)展之計。他們不可能一直在這梁山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做著所謂“替天行道”的事,如若不接受朝廷的招安,兄弟們又是否會愿意一輩子戴著“草寇土匪”之名碌碌無為。不會,他們也想光明正大地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因而,宋江看出了多數人的這份心思,力舉招安。
理由三:梁山面臨的嚴峻形勢,也使得招安成為最佳選擇。
當時,梁山的發(fā)展面臨兩大壓力。首先是經濟壓力,十萬大軍,花天酒地,需要的是充足和穩(wěn)定的經濟來源,單靠“搶”這一非法且不可持續(xù)之法,是很難經營下去的。其次是軍事壓力,單靠梁山的軍事實力,打幾場小打小鬧的游擊戰(zhàn)還尚有戰(zhàn)勝的可能,但就正面戰(zhàn)爭和長遠視角來看,與朝廷相比,并不在一個級別之上,注定要成為炮灰。在這個黑暗世道中,縱然有了“梁山”這個可一時的安身立命之地,但卻不長久,最終還是無路可走,只能據險而守。因而考慮到這幾大形勢,宋江只能接受招安。
1、實力不如朝廷或許梁山好漢的名聲比較廣,相信很多人對于水滸傳里的梁山里的108好漢都不陌生,可以說大多數都是武藝高強之輩,雖然這些人感覺都像是英雄豪杰一樣,但是這些人其實都是屬于土匪來的,按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大逆不道的人,或許朝廷在短時間里沒能把梁山打下來,但要是真的下定決心的話,其實打下梁山也不是太難的事,所以單單在實力方面梁山是不如朝廷的,還有就是宋江這么努力的把梁山的實力增強,其實也是為了被朝廷招安的時候有更多的話語權。
2、宋江是被迫做土匪的宋江雖然是梁山的首領,但是與梁山上其它出身貧寒的好漢不同的是,宋江本來就是朝廷的官員,而且他一開始就都是心向仕途的,并且也是為此而努力的,只不過是迫不得已才落草為寇,所以可以說這是他內心的遺憾,因此即使是做了土匪之后,他心里也還是非常想要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因此他掌管梁山后,其實梁山在他手里就是他回歸朝廷的一張王牌,是他能夠回歸仕途的底氣。
3、梁山大多人都支持招安宋江即使個人想招安,但是如果底下沒有人支持的話,基本上也是難以成功的,所以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當時梁山上還是有很多人愿意被招安的,因為很現實的一點就是他們上梁山大多數都是迫不得已的,基本上也沒有哪個人想不開說做土匪的,只是被迫而已,所以其實朝廷要是愿意接納他們的話,他們也還是會愿意說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因此對于招安的話還是會有很多人愿意的。
對于宋江的招安,體現的不單單是個人的,更多的則是代表這大多數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會想著自己的前途,而土匪其實也是屬于朝不保夕的一種,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被干掉了,所以好不容易能夠成為在?光明?底下行走的人,是大多數人的意愿。
梁山泊隊伍之所以終于接受招安,從外部原因來說,主要是由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拉攏、利誘。至于內部原因也有很多,在梁山英雄大多事情都離不開宋江的領導,而受招安一事宋江更是起關鍵作用。甚至可以這么看,讓宋江做首領接受招安是必然的事。宋江之所以主動接受招安,還是由于他的忠君思想占了主導地位。而這次招安,則是宋江完成自己設想的第一步。透過宋江這個主要人物再來看水滸時。梁山英雄的覆滅絕對不是偶然。而宋江的結局,更是悲劇。兄弟死的死散的散且不談。他臨死怕李逵造反,辱了梁山英雄忠義的名聲,于是把李逵招回來騙他也喝下藥酒。吳用、花榮和他的感情很好,在他的墓地上吊而亡。
1、自古以來“土匪”這個行當是高危職業(yè),隨時面臨著官府的鎮(zhèn)壓和其他土匪和武裝勢力的威脅,很少有土匪能夠做的長久,宋江招安是為了保全梁山泊一種選擇。
2、宋江和梁山伯的高層大多是原先的政府官員,被迫落草,心里面一直覺得只有做官效忠朝廷才是人生的理想,和底層那些貧苦出身的好漢不一樣。
3、宋朝的軍事力量一直受到壓制,導致軍事上一直不能完全戰(zhàn)勝梁山泊,有強烈的招安意愿,宋朝大部分的招安都是就地招安就地安置,所以與其做一個盜匪不如被招安,這樣給大家都找到了一個光明的前途,這是宋江的想法,但是他沒有料到后來的征方臘和其他戰(zhàn)爭會導致梁山這么大的損失,這是始料不及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6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