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明朝皇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明朝皇帝的一大槽點,就是“不上朝”。特別是從明憲宗朱見深開啟“不上朝”工作模式后,后面的明朝皇帝,除了明孝宗明思宗等少數(shù)幾位外,都是一個賽一個“愛曠工”。他們“不上朝”后的私生活,也惹來各種熱議甚至猜測。比如喜歡“出去瘋”的明武宗朱厚照,不但被后面很多帝王當(dāng)做“反面典型”,其“微服私訪”“逛青樓”“大戰(zhàn)小王子”等典故,還被加工出一票野史,帶火多少“文藝工作者”。
而比起“瘋得全世界都知道”的明武宗來,刷新“不上朝記錄”的明神宗朱翊鈞,私生活就神秘多了。由于他“宅”的比較徹底,幾乎就是窩在深宮里不見人,碰上“揍日本”這類大事才難得亮個相。所以他的“私生活”,也從此被外界各種猜?!度爻情e話》等野史甚至認為三十年不上朝的明神宗,在深宮里抽了三十年鴉片。
當(dāng)然,對這類傳言,明神宗本人是堅決不認賬。在他看來,自己雖然“不上朝”,但其實生活還是很健康。萬歷四十八年(1620)四月十一日,也就是距離他去世還有三個多月時,明神宗突然把首輔方從哲召到自己病榻前,然后絮絮叨叨講自己的健康狀況,重點是講自己“每日文書具朕親覽”的勤勞。講完了還特意囑咐太監(jiān),自己每天有多勤奮工作,一定要詳細講給方從哲聽……
但是,就算他真的如此勤勞又如何?他治下的明王朝,在他“親政”前明明是國富民強的好景象,卻被他用三十年的時間,“作”成了動亂四起的模樣,直接給明朝國祚挖了坑。如此業(yè)績,“私生活”再健康,又有何用?
同樣是“健康私生活”問題,明神宗的老爸明穆宗朱載垕,也是相當(dāng)“坦誠”。他即位的時候,大明朝正是國事舉步維艱的時候,以內(nèi)閣大學(xué)士張居正的話說“豈有異于漢唐末世乎”?當(dāng)時的明朝,太倉只剩下三個月的糧食,北方韃靼不停侵擾,南方的叛亂也不消停,但登基后的明穆宗,卻是該玩照玩,上朝不積極,日常卻“密集寵幸嬪妃”,以至于“后宮日為娛樂,游幸無時”。
壯年登基的明穆宗,為何在位僅僅六年,這“無節(jié)制”的私生活,關(guān)系其實不小。
但即使這樣,明穆宗也有一點比他兒子明神宗強:玩歸玩,事兒不耽誤。就是在他“無節(jié)制娛樂”的六年里,由于他很會看人用人,對高拱張居正戚繼光譚綸等能臣,都敢放手任用。于是雖然他“不上朝”,該辦的事兒一條沒耽誤:國庫充裕了,動亂平定了,“海上絲綢之路”開起來了,叫明朝昔日頭大的韃靼首領(lǐng)俺答,也乖乖做了大明“順義王”了,甚至一支戰(zhàn)力滿血復(fù)活的明軍,也高調(diào)重建起來了……
當(dāng)然,好些人說起這業(yè)績,也都說他是運氣好,但只看一個小事,就知道這不是運氣的事兒:大英雄戚繼光在明穆宗在位時,調(diào)任薊鎮(zhèn)總兵,然后就大刀闊斧整頓,也不出意外招來了各種阻力。由于阻力太大,戚繼光也就給明穆宗小心翼翼上奏折,想修改自己的練兵軍備計劃,沒想到就是奏疏里的幾句話,就讓明穆宗看出了問題,直接回復(fù)一句“如有造言阻撓者,奏聞重治”——你該怎么干怎么干,有敢給你搗蛋的,朕治他!
以這個意義說,“玩過頭”雖然是明穆宗的缺點,但這番“抓大放小”的操作,以及“不耽誤事”卻是亮點。如此表現(xiàn),也正如《明實錄》對他的評語:引大體,不煩苛,無為自化,好靜自正。
而要以“不耽誤事”為標(biāo)準(zhǔn),同樣“會玩”的,就是開啟明朝皇帝“不上朝模式”的明憲宗朱見深。這位天子在位二十三年,大多數(shù)時間也是蝸居深宮。由于他寵信太監(jiān)遭人詬病,還成了《龍門客?!返任浯蚱摹氨尘叭宋铩?。但他真這么昏?不妨看看他“私生活”都干啥,眾所周知的就是他崇信佛道,一直求長生。而叫明朝中期以后諸多藝術(shù)家們服氣的,卻是他的書畫造詣。
“蝸居”的二十多年里,明憲宗一直醉心于書畫創(chuàng)作,其創(chuàng)作造詣更是奇高。代表作《一團和氣圖》公認是中國美術(shù)史上的不朽精品。明朝萬歷年間學(xué)者顧起元,一次偶然看到明憲宗繪制的韓愈,竟當(dāng)場驚呼“真天人也”。單以書畫藝術(shù)論,明憲宗至少在明清諸帝里,算是獨占鰲頭。
但如果“只會畫畫不會治國”,明憲宗充其量也就是宋徽宗這樣的人物。但他比宋徽宗強的正在此處。他在位時期,雖然自己成天“歇班”,可他提拔的人才,比如吊打韃靼的王越余子俊,治理地方的王恕,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所以才有了“主昏于上,臣奮于下”的奇特模式。而且明代歷史上重要的漕運改革和商稅改革,也都是在明憲宗時期完成,成功充實了國庫。
尤其重要的是,他在位時期,也是明朝自然災(zāi)害的高發(fā)期,甚至經(jīng)歷過明末大災(zāi)荒的學(xué)者們都認為,論自然災(zāi)害的烈度,還是明憲宗時期更嚴重。但就是在這樣的困境里,“不上朝”的他卻做出正確應(yīng)對,明朝累計減免民間田賦三百多萬石,且國民經(jīng)濟沒崩,老百姓生活“幸斯小康”,順風(fēng)順?biāo)冗^了災(zāi)難。足見這位“懶帝王”的厲害。
其實,私生活健康不健康是一回事,用對人,做正確的事才最重要。明朝皇帝“私生活”的問題,留給后世的正是這樣的思考。
一說到微服私訪,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應(yīng)該都是清朝皇帝了,雖然說歷史上的清朝皇帝的確喜歡到民間,但其實也并不是電視劇里面那樣,相反還是擺了很大的陣仗的。不過相比之下,明朝時期的皇帝就完全相反了,例如嘉靖和萬歷這樣,能在宮里幾十年都不上朝的,也實在是找不出別人了。明清時期的皇帝簡直就是兩個極端,那么為什么明朝皇帝都那么宅,而清朝皇帝卻那么喜歡跑到民間去呢?
而像嘉靖皇帝這種,整日沉迷于煉丹的,哪里還有空出門啊。萬歷皇帝罷朝幾十年,也沒想過要出門看看,整天就窩在皇宮里。
可是清朝就不同了,清朝是滿人的天下,滿人是在馬背上打天下,一向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要是讓他們一輩子窩在皇宮,那還不給憋壞了。于是每年一到夏天,皇帝就要帶著一家子去承德避暑山莊,或是圓明園避暑。到了秋天,他們就要去木蘭圍場狩獵。
至于狩獵也有三個目的:一是滿足他們縱馬馳騁的心愿,他們在馬背上打天下,騎射功夫是萬萬不能丟下的。二是每年圍獵的時候,皇帝可以趁機巡視練武,還能鍛煉一下八旗子弟。三是能夠借此機會,增進與蒙古的關(guān)系。
根據(jù)史書記載,清朝皇帝光是去木蘭圍獵,從康熙到嘉慶四代,就多達105次。而除了圍獵之外,清朝皇帝還喜歡南巡,代表人物就是康熙和乾隆,不過乾隆都是向爺爺學(xué)的??偟膩碚f,就是漢人和滿人的習(xí)慣、傳統(tǒng)不同,造成兩朝皇帝這方面的差異。
可是明朝就不同了,明朝文官權(quán)力很大,他們敢隨時隨地進諫,也敢參與任何國事的討論。就像嘉靖朝的“大禮議”之爭,還有萬歷朝的“國本之爭”,氣得萬歷皇帝干脆躲起來不上朝,眼不見為凈。
還有明武宗朱厚照想要南巡,群臣就聯(lián)合起來阻止,最后有上百人遭受廷杖,他們?nèi)匀灰运老嘀G。這么多人在自己面前哭哭啼啼,讓明武宗瞬間沒了興致。所以就算明武宗的性格,是很喜歡往外跑的,但是出于朝臣的阻止,他也就出去過一兩次。
起床后自然便是洗漱,完事后再吃早飯,一般是一碗冰糖燕窩湯。緊接著起駕前往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一次兩次還行,主要是日復(fù)一日,每天都是如此,而且風(fēng)里雨里都不能停歇。冬天起床本來就困難,還要頂著雨雪出去做“早朝謁見”,換誰都受不住,何況是嬌生慣養(yǎng)的皇帝。
這種早朝制度下,清朝皇帝一個個苦不堪言。嵯峨浩在書中更是直言“早朝謁見,是皇帝生活中最頭痛的事”。
那么,怎么避免這種情況呢?難道皇帝就不能取消早朝謁見嗎?清朝的皇帝不敢,但明朝的敢,明朝有些任性的皇帝,動不動就是幾十年不早朝,就像明神宗朱翊鈞,曾30年不上早朝。當(dāng)然,大臣們也拿他沒有辦法。
但清朝不能,他們對祖訓(xùn)看得甚至比自己還重要,小時候就被父親拉到先帝陵寢前感受老一輩的艱苦,清朝皇帝的根基意識都很強。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清朝12個皇帝每一個都不怎么昏庸,當(dāng)然,得從傳統(tǒng)封建時代的治國策略上看,而非近代的眼光來看。
所以,既不能反抗“早朝謁見”,但又不想早起。唯一的辦法就是逃出宮了,只有出宮巡游時,皇帝才可以睡個懶覺,什么都不用操心。如此美哉的好事,皇帝能不愛上嗎?所以,這就是清朝皇帝行千里,明朝皇帝不出門的原因??磥?,皇帝也是普通人,跟如今很多逃課的大學(xué)生一樣,清朝皇帝逃個“早朝謁見”,也是人之常情。
明代大臣不早朝,當(dāng)然不是因為體恤大臣。而是因為一方面慵懶,另一方面國家制度健全,證明管理得當(dāng)。明朝自英宗起,上朝逐漸儀式化。上朝也并非必須為之。英宗剛剛登上皇位之后,只不過是一個8歲的頑童,一個小孩子每天上朝能有什么用,不過是一種形式,每天都干坐于大殿之上。那么政事就由太后和大臣們代勞,所以英宗對于這樣的制度越來越覺得沒有存在的必要。所以從他開始,明朝的那些皇帝們都不太喜歡上早朝。
對于一個皇帝來說,每天都早早起來去上朝,而且一年四季都得不到休息,誰的體力能夠支撐的下去。所以,他們處理政務(wù)的方式就改成了批閱奏折,這樣一來就可以不用每日早起了。但是上早朝還是保留了下來,只不過沒有那么頻繁了。但是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對于這個早朝可是非常用心。這個崇禎皇帝從小就勵志要做一代明君,每天更是對于自己要求嚴格,天還沒亮就去上朝了,不但如此,他還每夜批閱奏章直到深夜,這看來比他世祖朱元璋還要勤奮努力。
既然皇帝不上朝,必然將手中的權(quán)利下放給司禮監(jiān),而且在內(nèi)閣擁有最高的權(quán)利,各地各地奏折通過省府州縣到六部、五府、一院以后送往內(nèi)閣,再由內(nèi)閣大臣做出決定。
當(dāng)然,如果有重大事件,也是要奏請皇帝的,在這整個過程中,皇帝的作用比較小,但是他的權(quán)利依舊。就像現(xiàn)在哪個公司的董事長是天天開大會的?只是重要關(guān)鍵的事情處理一下,公司依然運作正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