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楚國的封地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說到周朝時期的楚國,也還是很有故事的,周朝時期有很多的分封國,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楚國的面積應(yīng)該是最大的,那么有的人問,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未必這個楚國在本質(zhì)上有厲害之處,還是說又有其他的故事呢?下面我們就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吧!
首先,周朝分給楚國的地盤一點都不大,楚國國君的爵位也十分的低。根據(jù)史記記載“西周封熊繹(當時楚國的國君)于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姓,居丹陽。”當時的爵位從大到小依次排序為“公、侯、伯、子、男”,楚國國君處于最后的一個等級男爵,與爵位匹配的楚國國土名義上只有僅僅以丹陽為中心的五十里大小,可以說楚國在西周早期是極其弱小的存在。而楚國從五十里之地的男爵小國,發(fā)展到戰(zhàn)國時期帶甲百萬、地方千里的大國完全靠一代代楚人一點一滴打拼出來的基業(yè)。
埋頭發(fā)展
楚人在江漢地區(qū)的歷史十分悠久,在商代末期已經(jīng)在當?shù)厣钌畹脑铝烁祟I(lǐng)袖鬻熊在商周交替時,審時度勢的加入了周族的陣營,得以成為西周的封國。
但是楚人由于久居江漢地區(qū),熟悉當?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因此在當?shù)厣畹妹裥?,這個有利的條件是楚人得以發(fā)展壯大的基礎(chǔ)。楚人歷經(jīng)數(shù)代人的努力,在一方面以卑微的姿態(tài)事周王室,一方面又“篳路藍縷”的發(fā)展,楚國的實力已經(jīng)大大的增強了。這個時候為周夷王時期,楚國領(lǐng)袖熊渠見周室衰微,打出來“我蠻夷也,不以中國之號謚”不服從周王室的旗號。這種獨立自主的思想,在楚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也是其之后向中原擴張信念的根源所在。
自立為王
又經(jīng)歷過了數(shù)代楚君,到楚國此時的國力已經(jīng)非同凡響。這個時候,楚國的熊通弒殺其兄子而自立為楚君,熊通認為自己的國家力量已經(jīng)與其子爵的爵位不相匹配,在向周王室討要更加高級的爵位遭拒絕后,熊通在704年自立為王,是為楚武王。
楚國出現(xiàn)自立為王的事情,對當時的天下來說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在西周的天下中,只有周天子才能為成王,而楚國熊通的稱王徹底宣告了楚國要與周王室徹底決裂。
楚國稱王后,江漢地區(qū)的小國的日子更加的不好過了,之后第二位楚王——楚文王將楚國的國都也搬遷到了江漢平原上的郢,加速了吞并周邊小國弱國的腳步。文王二年,伐申國;六年,伐蔡國,俘虜蔡侯;十二年,伐滅鄧國。經(jīng)過一系列的滅國戰(zhàn)爭,江漢地區(qū)還存在的國家都已經(jīng)成為了楚國的附庸,至此楚國作為一個大國的霸權(quán)正式確立。
問鼎中原
隨著楚國的不斷發(fā)展壯大,不甘心居于南方的楚國,開始了涿鹿中原的蔓蔓征途。楚莊王八年(前606年),楚莊王親領(lǐng)大軍北上,這一次的目標直指周王室的都城洛邑,楚莊王耀兵于洛邑,并且問周之重器鼎之輕重。楚莊王時期,楚國的霸權(quán)達到了巔峰,而楚莊王也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時期楚國與晉國多次刀兵相見,楚國北上的腳步最終終究還是被晉國所制止。而在這一段時期,楚國又大大小小吞并了四十五個弱小的諸侯國,楚國的國土因此越來越大。
到了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疆域達到了最大水平,其地域覆蓋到了今天南方的大量省份,河南、陜西、重慶局部,湖北、湖南、安徽全部,浙江、江蘇大部,當時都在楚國的統(tǒng)治之下。楚國從一個小國發(fā)展到當時南方的最大一個國家,其開拓進取的精神實在是令人十分的敬佩。
周朝末期,群雄割據(jù),各諸侯國紛紛奮起,各諸侯國的國王開始大力發(fā)展自己,以求將來有一天能夠統(tǒng)一天下。此時,以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國為最強,還有很多其他的很多小國不計其數(shù)。而在這七個國家中,有一個國家,是最后崛起的,以掩耳不及盜鈴之勢,迅速發(fā)現(xiàn)成為七國之中最強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楚國。?
楚國在一開始只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其他六國的人根本沒有放在眼里,而周王朝的統(tǒng)治者也不在乎楚國,但是沒想到到最后,楚國居然發(fā)展成為最強的國家。那么,楚國到底憑什么可以成為七國之中最強的呢?
第一,楚國地處江南,地理位置非常優(yōu)越。這種優(yōu)越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江南氣候適宜,很容易種植糧食,例如水稻,大米等等,收成非常好,這樣為前方打仗的將士提供了足夠的糧食,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自古行軍打仗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糧草,這是行軍打仗的根基。所以,楚國的糧食充足,這是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就這一方面,其他六國之中,就幾乎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和楚國比。楚國就算是和他們耗,也可以把他們都耗死。
第二,江南多水,很多戰(zhàn)役都是在水上進行,楚國人的水性都非常好。如果有其他六國的人想要攻打楚國,就必須要在水上進行交戰(zhàn)。而其他六國包括周王朝都是地處北方,水性都非常不好,他們當然打不過楚國人。周王朝幾次三番去攻打楚國,但是從來沒有成功過,只能任憑楚國一人做大。江南水鄉(xiāng)的河湖讓楚國處于一種易守難攻的狀態(tài)。所以,楚國能夠多年不倒,甚至越來越強。?
第三,楚國君主個個能征善戰(zhàn)。楚國從建國開始,除了楚懷王荒淫無道,整日流連美色,其他的君主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從楚文王開始,楚國的君主就為了擴展疆土,四處作戰(zhàn),而且所向披靡,只要出征,一般都是會贏得。慢慢地,楚國開始稱霸中原,六國之中,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與他匹敵。知道楚懷王時期,楚國因為統(tǒng)治者治理不當,慢慢地開始弱了下去,后來被秦國殲滅。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發(fā)動起義,昔日關(guān)東六國貴族紛紛舉事起兵,期盼恢復(fù)故國。等到推翻秦朝,項羽分封諸侯,與戰(zhàn)國的格局相比,產(chǎn)生了巨大的變化;等到楚漢爭霸,劉邦一統(tǒng)天下,局面又再次產(chǎn)生了變化。
一、戰(zhàn)國七雄
戰(zhàn)國七雄是經(jīng)過春秋戰(zhàn)國數(shù)百年的兼并廝殺,存在于戰(zhàn)國末期的七個強大國家。分別是齊,楚,燕,趙,韓,魏,秦七國。
1.齊國
齊國,最初是周武王給伐紂功臣姜尚的封國,姜尚就是神話傳說中的姜子牙。齊國疆域大致在如今的山東省,齊恒公姜小白曾是春秋五霸之一。在戰(zhàn)國時期,齊國權(quán)臣田和放逐齊康公,自立為齊王。這就是 歷史 上著名的“田氏代齊”,從此田氏取代姜姓呂氏成為齊國宗室。
2.楚國
楚國本是周朝分封制下的一個小諸侯,公侯伯子男,連侯爵都不是,只是最低的男爵。但是楚國卻吞并吳越,占據(jù)整個長江流域,并北上中原爭霸,是戰(zhàn)國時期疆域最為廣闊的國家。
3.燕國
燕國地處東北,疆域大致在河北和遼東一代。
4.趙,韓,魏三國
趙,韓,魏三國的國君本來都是晉國的六卿之一,后來三家聯(lián)手滅了同為六卿的智氏,瓜分了晉國。這就是《資治通鑒》開篇“三家分晉”,韓,趙,魏占據(jù)著中原地區(qū),大致相當于今天的河南,河北,山西一帶。
5.秦國
秦國本來西北的一個小國,一直被關(guān)東六國視為蠻夷。在商鞅變法后逐漸強盛起來,占據(jù)著隴西,關(guān)中,巴蜀以及漢中等地。最終在秦始皇的統(tǒng)治下,征服六國。
二、項羽分封諸侯
項羽率領(lǐng)關(guān)東聯(lián)軍入關(guān)滅秦后,分封天下。項羽卻沒有按照戰(zhàn)國七雄的版圖進行分封,而是原來的諸侯國一分為幾。引用《史記》中的原文“盡王故王於丑地,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意思就是將原來各國的王分封在條件惡劣的地方,而把諸王手下的大臣將軍分封在好的地方。
舊秦國一分為四:背信棄義,將劉邦封在和巴蜀和漢中,是為漢王;三分關(guān)中給三個秦朝的降將,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馬欣。
舊趙國一分為二:代王(原趙王趙歇)+常山王(原趙相張耳)
舊魏國一分為二:西魏王(原魏王魏豹)+殷王(原趙將司馬卬)
舊韓國一分為二:韓王(原韓王信)+河南王(原趙將申陽)
舊齊國一分為三:齊王(原齊將田都)+濟北王(齊貴族田安)+膠東王(原齊王田市)
舊燕國一分為二:燕王(原燕將臧荼)+遼東王(原燕王韓廣)
舊楚國一分為四: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臨江王(共敖)+西楚霸王(項羽 )
項羽之所以這么分封,在于自己稱王,并且是實力最強的王。而名義上項羽仍是楚懷王的屬下,所以只能分封諸王的大臣部將為王,即為自己贏得了支持,又削弱了諸國的實力。但從后來的情況來看,項羽的封紛是極其失敗的。諸侯就國不就,劉邦平定關(guān)中,魏王倒向劉邦;田榮吞并齊地反楚,并幫助陳賒占據(jù)趙國。
三、劉邦掃平異姓王,分封宗室
劉邦擊敗項羽后,總共封分了八個異姓諸侯王,分別是趙王張耳,韓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長沙王吳芮,燕王臧荼以及后來改立的燕王盧綰。與項羽只想做天下的霸王不同,劉邦一開始便不止局限于當個王,他想做天下的皇帝,所以擊敗項羽后,便奪走了韓信的兵權(quán),將其由齊王改封為楚王,而將齊地分給了自己的長子劉肥。后來便開始一步步掃除異姓王,等到他去世時,除了長沙王吳芮外,其他異姓諸侯王都別剪除,山東諸國都掌握在了劉氏宗室子弟手中。
齊王韓信——>齊王劉肥(劉邦長子)
趙王張敖——>趙王劉如意(劉邦第三子)+代王劉恒(劉邦第四子,后來的漢文帝)
梁王彭越——>梁王劉恢(劉邦第五子)+淮陽王劉友(劉邦第六子)
淮南王英布——>淮南王劉長(劉邦第七子)
燕王臧荼——>燕王盧綰(劉邦發(fā)小)——>燕王劉建(劉邦第八子)
楚王韓信——>楚王劉交(劉邦四弟)+吳王劉濞(劉邦侄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8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