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周天子分封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周王朝所實行的分封,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公平公正而有秩序的,每一個得到分封的王公大臣都很滿意,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很和諧。
只不過,這種和諧其實是后人的臆想而已,被后人給美化了。為什么要美化這段歷史呢?
眾所周知,春秋戰(zhàn)國各諸侯互相征伐,就是因為欲望的驅(qū)使,想擴(kuò)展國土,鞏固疆域。而這一時期的文人雅士(主要是儒家學(xué)者),便對西周實行的分封進(jìn)行了美好的解讀,為了喚醒當(dāng)世諸侯,但并沒起到什么作用。
西周分封
西周初年,周天子對有功之臣以及王公貴族,進(jìn)行封賞土地,讓他們到各自的封地去經(jīng)營管理,不過天下最終的統(tǒng)治者還是周王室。周天子將多數(shù)土地都分封了出去,自己只留下了一點(diǎn)。
因此,春秋時期的儒家學(xué)者便以此事,當(dāng)做是周天子的有序分封,公平公正。例如孟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封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p>
看起來確實很有序,周天子大方,得到分封的諸侯也滿心歡喜。那么事實上是否真是如此呢?
孟子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姜太公對于西周的建立是有卓越貢獻(xiàn)的,當(dāng)初周文王父子很是迷茫,不知道該怎么去跟商紂王抗?fàn)?。?jīng)歷了多次失敗后,他們找到了姜太公。
姜太公是那個時期有名的智者,給他們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并提供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紂王失德。那么天下有德行的人就應(yīng)該群起而誅之。就這樣,周文王父子聯(lián)合各路諸侯,一同對抗商朝。
在姜子牙正確的策略下周武王得到四方擁戴,最終滅掉商朝,奪取了天下。由此可見,姜子牙立下如此大功,在分封土地之時應(yīng)博得頭籌,獲得最大的封地。
智者姜太公
但是姜子牙得到的封地卻不盡人意,是為齊地。雖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地發(fā)展得不錯,鹽鐵等資源很豐富,大大幫助齊國快速崛起。但是在西周初年,齊地卻是一個典型的不毛之地,非常落后。
另外,還有一個重大的威脅,就是比鄰東夷。東夷這個部落曾被商紂王教訓(xùn)過,對中原王朝充滿了怒意。所以說,此時的齊地不僅發(fā)展落后,而且四周還充滿了威脅。
那么姜子牙為周王室立了頭等大功,為何卻被分封到了這里呢?足以見得當(dāng)初周天子的分封并不是公正有序的。
姜子牙得到的齊地
周天子分封土地是充分考慮過一番利弊的,姜子牙雖然對周王室有功,但同時也受到周王室的猜忌與提防。如果給姜子牙分了一塊肥沃的土地,姜子牙及其后人圖謀不軌該怎么辦?
為了不讓這種可能性發(fā)生,在分封土地時便有意打壓姜子牙,將他放置到不毛之地去,就算有野心也難以發(fā)展得起來。
姜子牙劇照
下面我們再來說一說楚國,楚國也是遭到不平等對待的一個諸侯國。為什么這么說呢?
西周分封制落實之后,楚國對周王室持有很大的意見,甚至可以說完全不聽從周王室的安排。例如既不上貢也不聽宣。這讓周天子很不滿,也花費(fèi)了許多心思想要懲治楚國,展現(xiàn)周天子的威嚴(yán)。
例如周昭王就曾率領(lǐng)大軍前去討伐楚國,但是結(jié)局令人意外,周昭王所率的軍隊竟然全軍覆沒了。自此,楚國的君王也更加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還自稱為王。
周昭王率軍討伐楚國
楚國之所以要冒風(fēng)險與周王室作對,就是因為遭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在分封時,楚國的國君只得到了“子爵”的封號,這個爵位的等級是非常低的。
這引起了楚國國君的不滿,如果楚國國君所立的功勞不大,自然也不會有太多抱怨。但如果立下的功勞與得到的封賞差距太大,可能任何人心理都會有自己的小九九。
如此一來,楚國國君曾對西周的創(chuàng)建立下了重大功勞,為什么得到的卻只是那么低的爵位呢?其實原因和打壓姜子牙類似。當(dāng)時的楚國也是荒蠻之地,孕育出了楚人彪悍的性格,一言不合就把事情鬧大。
周天子自然考慮到了這一點(diǎn),如果封給楚國國君更大的爵位,這群人可能也會做大。一旦楚國發(fā)展起來,憑楚人的性格,可能會對周王室不屑一顧,威脅到中央政權(quán)。所以,周天子在分封時也刻意打壓了楚國。
被分封的楚國
從上面這兩個例子來看,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西周初年的分封并不是公平公正的,根本就不是按照“功勞大小”來劃分,而是基于本王朝的安危來考慮的,實際上就是一個斗爭與妥協(xié)的結(jié)果。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周武王當(dāng)初討伐紂王時,并不是憑借一己之力,而是得到其他諸侯王以及部落的幫助。
當(dāng)然,為了獲得他們的幫助,僅靠口號宣傳“自己有德,紂王無德”,這是行不通的,沒人會因為別人的利益而艱苦奮斗。
所以周天子還曾給了他們別的承諾,例如滅了商朝之后將天下拿來分封,每個諸侯部落都能得到土地。這樣才能得到四方的支持。
周武王漫畫
所以說西周初年的分封是不得已而為之,周天子也是有私心的,想要將天下占為己有,不愿分享出來。只不過迫于形勢,縱使百般不愿也要實行這一制度。
不然就可能失去各諸侯部落的支持,天下重新回到割據(jù)戰(zhàn)亂的時代。當(dāng)然,分封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周天子也會有周全考慮,不會輕易的就把土地給分封出去。
按照“功勞分封”的話,對大臣來說是更有利的,對周王室而言卻毫無利益,自然不會采用這種方法,而是靠著血緣的親屬,以血緣為紐帶進(jìn)行分封,最大利益的鞏固周王室的統(tǒng)治。
周王室是聰明的,一下子分封了許多諸侯國,讓他們互相抗衡,難以一家獨(dú)大,這樣就失去了與周王室抗衡的實力。
首先,分封制是自西周以來定下的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是周駕馭天下的三大法寶。
其次,在分封制中,井田制里分公田和私田。要注意,在西周時期,諸候在自己土地上耕種的糧食,其中有一小部分是要進(jìn)貢給周天子的,這就是周王室為何把土地分封出去還能有足夠的糧食養(yǎng)十四師軍隊的原因。
再有,到了東周時期,由于周平王得國不正,為像天下證明自己才是周的合法繼承人,就必須要繼承西周的三大制度。而且整個周王朝都是基于三大制度下而建立起來的,總不能周天子自己食言廢除制度。這樣的話,天下的諸候恐怕連名義上都不再從屬于天子了。
還有,周的分封是根據(jù)親緣關(guān)系和功勞大小來的,從分封制里,天子的庶子們都是要分封諸侯的,而功勞很大的臣子也要封,比如平王東遷,秦軍護(hù)送,所以天子就感激秦君,將關(guān)中封給秦國。
接著,天子分封的土地,有時候其實只是空頭支票,比如上面說的秦入關(guān)中,其實拿到的只是空頭支票,當(dāng)時關(guān)中很多土地被西戎諸國占據(jù)著,秦國花了十幾代人的努力才完全拿下,可以說天子有時候的分封是一種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反正土地已經(jīng)不歸天子管轄,你能拿下,我白嫖一份進(jìn)貢,你拿不下,不能怪我。
最后,就是天子手頭的土地他自己也控制不住,比如東周初期,鄭莊公敢公然割天子轄區(qū)的麥子,周天子卻敢怒不敢言,因此就算天子不封,到時候還是有強(qiáng)的諸候敢打天子的主意。與其這樣,不如封幾個諸候出去,畢竟這些剛被分封的諸候和周天子關(guān)系近,感情深,會站在天子一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1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