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手下張任忠肝義膽,張任最后是怎么死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張任是東漢末年,益州牧劉璋手下的將領。在演義中,張任只出場了5回,不過他的形象變的豐富了很多,在戰(zhàn)場上是位勇猛的悍將,對劉璋也非常忠心。張任曾勸諫劉璋要對劉備有所防范,但劉璋還是輕視了此事,導致益州最后落入劉備手中。劉備本想讓張任為己所用,但張任寧死不屈,最后劉備忍痛將他處斬。張任這個人物雖然知名度不算高,但他的為人實在令人敬佩。
忠言雖未列,庶以知君誠。在事不可為的時候每個人都面臨抉擇,有人選擇閉門不出,有人選擇改換門戶,也有人選擇死不旋踵。
案《益部耆舊雜記》,張任是益州蜀郡人,而且家世不怎么好。這里的記載提到張任“家世寒門”,這說明張任的先輩沒有什么高官,宗族在當?shù)貨]有多少影響力,族中也沒有什么名士,這就使得張任的仕途起點比較低。
張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家中雖然富有,但苦于沒有爬升的門路,只能被歸類為“門寒”,還要特地討好郡中大吏,為他們送上刀筆、簡牘,這才被人賞識。其實哪怕能拜在名士門下都可以擺脫這樣的困境,在漢末門生故吏是很容易織就一張關系網(wǎng)的,但很遺憾這是有門檻的。
“自惟門寒,念無以自達,乃常畜好刀筆及版奏,伺諸大吏有乏者輒給與,以是見識焉”——《三國志·張既傳》
案《華陽國志》,蜀郡是有幾個張姓望族的,成都縣有大姓張氏,繁縣有名門張氏,資中縣也有張氏家族,比如倒向劉備的張松,他就來自蜀郡張氏。而張任應該與這些地方豪族都扯不上什么關系,他年少時就富有膽量勇氣,同時志存高遠,出仕后被任用為益州從事,作為州府的屬吏,只是沒有指明具體的職務。
“少有膽勇,有志節(jié),仕州為從事”——《三國志·先主傳》注引《益部耆舊雜記》
關于張任的記載其實很少,當他再次出現(xiàn)在史書上,已經(jīng)是劉備入蜀時候的事了。張任、劉璝guī、泠líng苞、吳懿、鄧賢等人被劉璋派去涪縣阻擊劉備,只是帶著精兵的他們都被劉備擊敗了,吳懿作為劉璋的姻親還在這一戰(zhàn)后投降了劉備。
“璋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三國志·先主傳》
張任等人是退守了綿竹,但被劉璋派來督軍的李嚴也投降了,不過張任并沒有改換門戶,他回到雒城陪劉璋之子劉循一起堅守。其實在張松提議請劉備入蜀時,劉璋這邊也有過反對意見,王累、黃權、鄭度都在勸諫劉璋,但是黃權被貶職,王累自盡在州門前,他們都沒能讓劉璋回心轉(zhuǎn)意,張任也做不到力挽狂瀾。
張任、劉循在雒城足足堅守了一年,龐統(tǒng)在圍攻雒城的過程中被流矢帶走了生命,《三國演義》就將龐統(tǒng)的逝世歸功于張任。張任在雁橋與劉備軍交戰(zhàn),落敗后被生擒,劉備對于張任的忠勇十分認可,試圖勸降張任,但張任回了一句“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劉備很惋惜,但還是送張任上路了。
順便,《三國志平話》和《三國演義》不是同一本書,《三國演義》或稱《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志平話》中張任與黃忠交手不到三回合就被斬落馬下了,射殺龐統(tǒng)的戲份則交給了劉珍。
高名正似天邊月,夜夜流光照雒城。
赤壁之戰(zhàn)前的劉備,日子過得非常凄慘,別說與曹操抗衡,跟東吳的孫權都沒法比,連一塊像樣的地盤也沒有。好在他擁有劉皇叔的身份,結拜兄弟關羽、張飛不離不棄,趙子龍誓死追隨,且得到堪稱三國最強大腦的諸葛亮,潛力非常大,就差一個一飛沖天的機會。
劉備雖然整天罵曹操,稱他為篡漢之奸臣,無可否認的是,劉備之所以有后來的成就,曹操起到神助攻的作用,為何這么說呢?建安十三年,曹操本打算一舉滅掉勁敵東吳,一統(tǒng)天下指日可待,根本沒把劉備放在心上,畢竟以劉備當時的家底,對曹操構不成威脅。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曹操幾乎各方面都碾壓孫權,唯獨忽視了一個問題,曹軍基本均為北方的士兵,不擅長水戰(zhàn),而水戰(zhàn)卻是吳軍的強項,況且大都督周瑜智勇雙全。自古以來,作戰(zhàn)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孫劉聯(lián)手在赤壁擊敗曹操。
按照諸葛亮的計策,曹軍敗退之際,劉備趁機派人奪取荊州四郡。曹操想哭的心都有了,忙乎半天為他人做嫁衣裳;孫權也氣得不行,兩家共同對付曹操,劉備沒出多少力,得到的好處卻最多。經(jīng)此一戰(zhàn),劉備在荊州立足腳跟,絕對是赤壁之戰(zhàn)的最大贏家。
早在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為劉備量身打造了一份戰(zhàn)略計劃:曹孟德太厲害,手里還握著漢獻帝這張王牌,不能跟他硬碰硬;孫權那小伙也不簡單,靠著父兄打下的基業(yè),在江東屹立不倒,跟他抱團取暖,才能抵擋住曹操;荊州四通八達,地理位置優(yōu)越,必須將它拿下;益州易守難攻,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劉璋沒啥能力,益州肯定保不住。
劉備對諸葛亮無比信任,但在益州的問題上,卻略微有點為難,表示自己跟劉璋同為漢室后裔,不忍心搶他的城池。其實,劉備挺虛偽的,他不是不想得到益州,而是要等待時機和好的借口。劉璋太單純,不適合在三國亂世生活,他覺得劉備滿口仁義,居然主動邀請劉備入蜀。
當發(fā)現(xiàn)劉備打益州的主意已經(jīng)晚了,而且法正、張松等人悄悄投靠劉備。原本計劃兵不血刃占領益州,但中間出現(xiàn)意外,劉備只好攻城。劉璋雖然能力不行,但心腸還是不錯的,并不是所有大臣都背叛了他,劉璋手下還有一位忠勇無比的將領——張任。
張任與趙云師出同門,都曾跟著童淵學習武藝,武功自然不會差,不過兩人貌似沒交過手。演義中的張任,在落鳳坡射殺龐統(tǒng),其實壓根沒這回事,張任為龐統(tǒng)之死背了一口大黑鍋。張任曾多次提醒主公劉璋,一定要防著劉備,奈何劉璋聽不進去。
據(jù)《三國志》記載,龐統(tǒng)身為軍師,卻親自帶兵進攻雒城,有點讓人費解,估計龐統(tǒng)想證明自己不僅能做謀士,還能干將軍的活,結果中箭身亡。此后,劉備憤怒了,把諸葛亮、張飛等人都叫來,張任毫不膽怯,帶兵堅守著雒城。奈何胳膊擰不過大腿,張任因寡不敵眾,落得個兵敗被俘的下場。
以張任跟趙云的關系,只要愿意歸降,劉備不會為難他,甚至還會提拔重用。然而,硬漢張任寧死不降,最后被處死,臨死前怒吼九個字:“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其忠心日月可鑒,劉備聽后嘆息不已(先主嘆惜焉)。若益州之臣都能像張任這般忠心,或許劉璋不至于出城投降吧。
龐統(tǒng).
龐統(tǒng),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外號“鳳雛”先生,與諸葛亮齊名。劉備領荊州時,任龐統(tǒng)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不理縣事,后經(jīng)諸葛亮、魯肅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良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與劉備進取川中時,在卉縣(今四川省廣漢北)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后追爵為關內(nèi)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2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揭秘,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銀哪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