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名將誰死在諸葛亮手里?他們是怎么死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的時代,而蜀漢丞相諸葛亮,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英雄人物。歷史早已證明:諸葛亮的一生,是規(guī)劃三分、北伐中原的一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無論是在正史《三國志》還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都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毫不夸張地說,諸葛亮確實堪稱是三國時代第一流的軍事奇才。然而,在與曹魏政權(quán)長期的軍事交鋒中,真正死于諸葛亮之手的曹魏名將,只有兩位。那么,這兩位死在諸葛亮之手的曹魏名將究竟都是誰呢?他們又是怎么死的呢?
上述問題,正是本文要著力回答的內(nèi)容。根據(jù)史書記載,在曹魏政權(quán)的諸多名將中,只有王雙和張郃真正死于諸葛亮之手。以下是具體論述:
第一位:王雙
關(guān)于王雙之死,在《三國志·諸葛亮》中有明確地記載:“(建興六年)冬,(諸葛)亮復出散關(guān),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zhàn),破之,斬雙。”
由上可知,王雙是死于蜀漢建興六年(即公元228年)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之戰(zhàn)中。當時諸葛亮久攻陳倉不克,又加之糧草不濟,諸葛亮被迫撤軍。在諸葛亮撤軍途中,魏將王雙親率騎兵前往追擊,被諸葛亮擊敗,最終王雙被蜀軍斬殺。
至于王雙此人,在《三國志》中并沒有詳細的記載,而在《三國演義》中則有著較為生動的記述。據(jù)《三國演義》所記:王雙字子全,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使六十斤大刀,騎千里征宛馬,有萬夫不當之勇。真實歷史中的王雙是否果真如此,目前還是不得而知的。
但無論如何,王雙死于諸葛亮之手、死于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之戰(zhàn)是一個確鑿的事實。
第二位:張郃
張郃此人,可謂是威震三國,鼎鼎大名。他本是袁紹部將,在官渡之戰(zhàn)中投靠曹操,此后跟隨曹操南征北戰(zhàn),屢建奇功,與張遼、李典、樂進和于禁一起合稱曹魏五子良將。令人惋惜的是,就是這樣一位的杰出名將,也是死于諸葛亮手中。
根據(jù)《三國志·張郃傳》所載:“建興九年,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zhàn),飛矢中郃右膝,薨。”
由上可知,張郃死于建興九年(即公元231年)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之戰(zhàn)。與第二次北伐相似的是,諸葛亮當時也是因為李嚴運糧不力的問題而被迫撤軍。見到諸葛亮撤軍后,張郃親率魏軍追擊諸葛亮,而諸葛亮早已在木門谷設(shè)伏。
張郃追至木門谷,陷入了蜀軍埋伏,最終被蜀軍亂箭射中右膝,不久便因箭傷而亡??蓢@一代名將張郃,就此死于孔明之手。
綜上所述,在曹魏諸多名將中,只有王雙和張郃死于諸葛亮之手。有趣的是,王雙和張郃都死在追擊諸葛亮之事上,都為追擊諸葛亮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由此看來,古人所說的“窮寇勿追”之語還是極有道理的。
對于諸葛亮而言,親手干掉王雙和張郃這兩位曹魏名將,也算是他數(shù)次北伐中的一大亮點;而對于王雙和張郃而言,能夠死于諸葛亮之手,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這個人名叫王雙,也是個曠世奇才。王雙是曹魏的大將,史冊評價他有萬夫不當之勇。若是魏延與王雙正面交戰(zhàn),恐怕不是王雙的對手。王雙是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是守衛(wèi)陳倉的將領(lǐng),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比較厲害的將領(lǐng),最厲害的便是謝雄和龔起二位,可是這兩位輪番上陣便被王雙一招解決了。
這是諸葛亮縱使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可落入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難境地,正當諸葛亮退兵回營苦思冥想之際,魏延來了。諸葛亮本事沒打算用魏延的,因為魏延雖然悍勇,可是不受控制,其容易沖動,不聽指揮。
但是魏延這一來也正好解決了諸葛亮的燃眉之急,但王雙的能力諸葛亮也是親眼看到的。在謝雄、龔起二人沒有與之交手之前倒還沒那么擔心,因為那時不知道王雙究竟是個什么人物。戰(zhàn)后諸葛亮就知道這人不可小覷,得設(shè)下計謀才能穩(wěn)贏。于是諸葛亮叫魏延切記要按計劃行事,魏延聽了。
在對戰(zhàn)王雙時,將王雙引至小路,即諸葛亮設(shè)下的埋伏中,等到看到陳倉起火,魏延再反過頭來與王雙決戰(zhàn),這時王雙心思被陳倉著火分散,魏延趁亂出擊,再加上埋伏的精兵,王雙就死于非命了。諸葛亮之所以不讓魏延同王雙正面交鋒,除了王雙勇猛之外,也不想損失太多士兵,這個時候的諸葛亮是一兵一卒都消耗不起。所以便想了這樣的對策。
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前去世。原因不明。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是病故。
關(guān)興(生卒年不詳),字安國,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東漢末年名將關(guān)羽次子,關(guān)平之弟,弱冠時就官至侍中、中監(jiān)軍,隨后英年早逝。演義中劉備興兵伐吳斬殺潘璋 奪回父親青龍偃月刀,為蜀漢后期重要將領(lǐng),多次參加諸葛亮北伐,后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前去世。
關(guān)興從小就有好名聲,諸葛亮十分器重他。關(guān)羽逝后,關(guān)興繼承了漢壽亭侯爵位,在二十歲左右當上了侍中、中監(jiān)軍,幾年后病逝。兒子關(guān)統(tǒng)襲爵。關(guān)統(tǒng)無后,改由庶子關(guān)彝襲爵。
擴展資料
文學形象
小說《三國演義》將關(guān)興描寫成有如其父關(guān)羽般勇猛的將領(lǐng),興原隨父羽在荊州,羽水淹七軍后,關(guān)興前往漢中報喜。后荊州失陷,關(guān)羽被殺,關(guān)興與張飛之子張苞結(jié)義。跟隨劉備參與伐吳的戰(zhàn)役,拜為龍驤將軍。在殺入敵陣時遇到殺父仇人潘璋,并緊追逃跑的潘璋而迷路。
在谷中找了一間民房住宿,房屋的老人見他是武圣之子而收留。三更時,潘璋強進老人家投宿,碰見關(guān)興,此時武圣關(guān)羽顯靈,把潘璋嚇呆,關(guān)興隨即把他斬殺,奪回青龍偃月刀。后來成為諸葛亮北伐曹魏的主將之一,殺董禧、斬越吉,表現(xiàn)大為出色。后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前病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關(guān)興
正史上,曹魏和東吳死在蜀漢五虎將手上的只有兩人,都是曹魏將領(lǐng),分別是龐德和夏侯淵。龐德被關(guān)羽下令斬殺,夏侯淵被黃忠襲殺。
龐德(?-219年),字令明,東漢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zhèn))人,約在初平年間,投奔馬騰帳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屢立戰(zhàn)功。建安年間,龐德跟隨馬超征戰(zhàn)平陽,抵御袁將郭援、高干,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張白騎在弘農(nóng)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zhàn)斗。每次出征常沖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后幾經(jīng)輾轉(zhuǎn),隨張魯歸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將軍,封關(guān)內(nèi)亭侯,食邑三百戶。
219年,龐德協(xié)助曹仁抵御關(guān)羽。兩軍對壘期間,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guān)羽前額,被關(guān)羽軍稱作“白馬將軍”。時值漢水暴溢,他率諸將與關(guān)羽殊死搏斗,箭鏃射盡,又短兵相接。而他格斗益怒,膽氣愈壯,力戰(zhàn)多時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guān)羽軍所擒。關(guān)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guān)羽,最終殞身殉節(jié)。
夏侯淵(?-219年),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擅長千里奔襲作戰(zhàn),官至征西將軍,封博昌亭侯。
初期隨曹操征伐,官渡之戰(zhàn)為曹操督運糧草,又督諸將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后率軍駐涼州,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guān)右。張魯降曹操后夏侯淵留守漢中,與劉備相拒逾年,于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zhàn)死,謚曰愍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2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