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劉邦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有人說,劉邦和項羽之間的楚漢戰(zhàn)爭,是一場平民與貴族之間的戰(zhàn)爭。
劉邦出身低微,世代務農(nóng)為生,后來好不容易混了個亭長的職位;而項羽出身名門望族,他的祖父項燕是楚國的大將軍。
然而,最后劉邦戰(zhàn)勝了項羽。
不光劉邦是泥腿子出身,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大多出身貧寒。
如西漢第一功臣的蕭何,是個沛縣的刀筆小吏,級別可能就比劉邦高個一級;第二功臣曹參,是蕭何的同事,級別和蕭何差不了多少;盧綰,最早是劉邦的一個鄰居,平時沒少一起干壞事;大將樊噲,最初是沛縣賣狗肉的,因為劉邦光吃不給錢,所以天天跟著劉邦屁股后頭要狗肉賬。
還有丞相周勃,最早是紅白喜事里吹拉彈唱的,和小沈陽從事的職業(yè)差不多;大將灌嬰,最早是織席販履的,和劉備的早期職業(yè)差不多;謀士陳平,最早是種地的,是個種莊稼的行家里手。
然而,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些出身寒微,文化程度偏低,在社會最底層掙扎的窮人,怎么能一躍成為建功立業(yè)的能臣強將的呢?
能力使然。
劉邦的手下別看學歷低,出身低,但是能力可不低,智商可不低。譬如蕭何,是西漢開國第一功臣,劉邦攻入了咸陽之后,大家都第一時間跑到了皇宮之中,搶珠寶的搶珠寶,搶美女的搶美女,就連劉邦也沉迷于酒色之中不能自拔。
只有蕭何保持清醒,他直接沖到了檔案館,用馬車拉走了一大車書,這些書不是歷史書,不是故事會,而是地理書,這些書中有山川險要、郡縣戶口,有了這些書,就等于有了眼睛。
時代使然。
歷經(jīng)了四百年的春秋戰(zhàn)國,最初的宗法貴族越來越腐朽,越來越壟斷,資源越來越集中于少數(shù)宗法貴族手里。套用馬哲的說法,生產(chǎn)關系已經(jīng)不適應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這些宗法貴族成了阻礙社會發(fā)展的桎梏。
而項羽就是最后的宗法貴族,隨著項羽的自刎烏江,屬于宗法貴族的時代徹底翻篇了,緊接著來到了西漢,縱觀西漢王朝,平民英雄大顯身手,如衛(wèi)青是個奴隸,霍去病是個私生子。
所以說,是時代賦予了劉邦歷史使命,是時代將一幫平民推上了歷史舞臺。
實踐使然。
有些東西不是書本上有的,有些本領不是天生就會的,而是在一次次的磨礪,一次次的煎熬,一次次的實踐中學會的,假如一開始就讓蕭何干宰相,肯定是干不來的。
雖然蕭何等都是泥腿子出身,但他們跟著劉邦在斗爭中不斷成長,在斗爭中不斷提高,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最后才成為治世之能臣,開國之良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8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