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砭抛訆Z嫡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子奪嫡是清朝歷史上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其實歷史上奪嫡的事情不在少數(shù),其他各個朝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都說在皇位面前沒有什么親情可言,但是像九子奪嫡這種參與人數(shù)這么多的,卻并不多見。那你知道九子奪嫡中的九子分別是哪些皇子嗎?最終只有一個人勝利,那其他的皇子最終的結局又是什么?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2歲),日后皇太子變得驕縱與蠻橫并結黨營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殺索額圖,父子關系趨于緊張??滴跛氖吣?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布廢除太子。之后眾多阿哥開始了對于皇位的覬覦。
大阿哥胤禔是庶長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歡,自知無望,向康熙提議八阿哥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又說要替父殺掉胤礽,讓康熙極為寒心,嚴加訓斥,同時對胤禩嚴加提防。胤禩小時候被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撫養(yǎng),故大阿哥對他感情較好。這時三阿哥胤祉揭發(fā)大阿哥搞魘鎮(zhèn)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將大阿哥囚禁??滴鯀捸范T勾結胤禔,也將其關押,后又釋放??滴跛氖四?1709年)三月恢復胤礽太子地位??滴跷迨昴┍桓媾c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tǒng)領托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結黨營私??滴跷迨荒?1712年)九月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見此亂局,主動退出競爭。
胤礽再度被廢之后,八阿哥胤禩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廢后,敢于為胤礽說好話,屬太子黨。胤礽二度被廢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絕無復立之可能,開始結黨營私,窺視儲位。這時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暢春園,當時八爺黨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滴踅疾杰娊y(tǒng)領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遺囑宣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日后八爺黨人遭到清算舊賬。九子奪嫡以雍正取勝告終。
雍正為防止再出現(xiàn)兄弟間爭奪皇位的慘劇,從此實行秘密建儲制度,不再公開設立太子,由皇帝寫詔書并放置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后,直到皇帝駕崩后人才能打開并宣布繼承人。
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因魔咒皇太子胤礽,謀奪儲君之位,被削去爵位并且終身囚禁。
二阿哥胤礽,二阿哥胤礽一度是皇太子,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子,但被兩次廢黜,第二次遭廢黜后被終身圈禁。
三阿哥胤祉,三皇子胤祉喜歡舞文弄墨,交往的都是些文人,沒有形成朋黨之勢,但雍正即位后,還是以他與廢太子胤礽來往親密為由,將他發(fā)配到遵化馬蘭峪為康熙皇帝守陵。在守陵期間,雍正其爵位,囚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病逝于景山禁所。
四阿哥胤禛就是雍正帝了。
八阿哥胤禩,皇八子胤禩人稱“八賢王”,是雍正即位前最強的對手,他和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以及侍衛(wèi)鄂倫岱、內(nèi)大臣阿靈阿等人組成了著名的“八爺黨”。雍正繼位后,視允禩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將胤禩削去王爵,開除出皇族,改其名為“阿其那”,囚禁于宗人府。不久后,胤禩病逝于宗人府。
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因同允禩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在雍正即位后,皇九子允禟被派往接管軍事,如同充軍。雍正三年(1725年),被革爵。雍正四年,被定罪狀28條,削去宗籍,同年,允禟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43歲。十阿哥胤誐在雍正二年(1724年)被雍正皇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并授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1741年),胤?病逝,享年五十九歲。十四阿哥胤禵是雍正皇帝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雍正三年,被降為貝子,并被軟禁于康熙皇帝的景陵。乾隆即位后,胤禵才重獲自由。
十三阿哥胤祥是唯一善終的阿哥,因他在九子奪嫡的爭奪中,對雍正的幫助很大。在雍正皇帝即位后,被封為怡親王,總理朝政。后又出任議政大臣,幫助雍正皇帝處理重大事務。在其死后,雍正皇帝令其享太廟,并給他上謚號為“賢”。為了紀念其的功勞,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使其成為滿清王朝唯一一位不用避皇帝諱的人。
九子奪嫡嫡是什么意思 九子奪嫡嫡是儲君的意思。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擴展資料
大爺黨:納蘭明珠,余國柱、佛倫。
太子黨:索額圖、格爾芬、阿爾吉善、蘇爾特、哈什太、薩爾邦阿、杜默臣、凌普、阿進泰、蘇赫陳、倪雅漢、齊世武、托合齊、耿額、鄂繕。
三爺黨:陳夢雷、李紱。
四爺黨: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張廷玉、隆科多、年羹堯、馬齊、戴鐸、鄂爾泰、田文鏡、李衛(wèi)。
八爺黨:
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裕親王福全、滿都護、景熙、吳爾占、蘇努、阿布蘭、佟國維、阿靈阿、揆敘、王鴻緒、阿爾松阿、鄂倫岱、何焯、秦道然、張廷樞、普奇、馬爾齊哈、常明、徐元夢、巴海、法海、查弼納、蕭永藻、高成齡等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發(fā)生在清朝哪位皇帝登基前 你好!這是發(fā)生在清世宗雍正皇帝繼位之前,康熙皇帝因繼位早,生的兒子也比較多,由于康熙皇帝死的比較晚,所以阿哥們生龍活虎的要奪嫡。太子二阿哥兩次廢立,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是一黨,老八胤禩和老九老十一黨,老十四胤匙自成一黨,大阿哥也一直心懷不軌,還有三阿哥,這9個兒子在一起爭奪皇位,固史稱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中各個阿哥的結局是什么?四阿哥是怎么當上皇帝的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關于四子胤禛的繼位傳言很多(文末有相關分析),都沒有史實根據(jù),胤禛早年韜光養(yǎng)晦,扶植黨羽,在奪嫡之戰(zhàn)前期保持中立,博得康熙的賞識,最后憑借自己的智慧當上皇帝這是毫無疑問的。
康熙帝8歲登基,坐殿61年,生了50多個小孩,24個兒子,參與奪嫡的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名字都夠生僻的,找都找不出來)。
九子結局,老四胤禛就不用說了,后來的雍正帝,在位13年是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其它八個的結局往下看。
康熙帝
雍正帝
老大胤褆
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于府第??滴醯叟韶惱昭訅鄣容喎O(jiān)守,并嚴諭:疏忽者,當族誅。胤褆已成為一只不再見天曰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貝子禮殯葬。 老二即廢太子胤礽 被禁錮在咸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胤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死去。 老三胤祉 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后,以“胤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胤祉守護景陵”,發(fā)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胤祉心里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fā)些牢騷。雍正知道后,干脆將胤祉奪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老五胤祺 曾領正黃旗大營,后被封為恒親王。胤祺沒有結黨,也沒有爭儲。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死。 老七胤佑 雍正八年(1630年)死。 老八胤禩 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yōu)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廢也,胤禩謀繼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繼位后,視胤禩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胤禩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胤禩為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這話傳到雍正那里,命將福晉趕回娘家。不久,借故命胤禩在太廟前跪一晝夜。后命削胤禩王爵,高墻圈禁,改其名為“阿其那”?!鞍⑵淠恰币辉~,學者解釋有所不同,過去多認為是“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 胤禩又被幽禁,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老九胤禟 因同胤禩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胤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將出家離世!”雍正哪能容許胤禟出家!他借故命將胤禟革去黃帶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胤禟名為“塞思黑”?!叭己凇币辉~,過去多認為是“狗”的意思,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為“不要臉”。不久給胤禟定28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胤禟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 老十胤誐 因黨附胤禩,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kān)還喀爾喀(今蒙古共和國),命胤赍(jī)印冊賜奠。胤稱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張家口。同年借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開釋,后死。 老十一胤祹 康熙末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tǒng),很受重用,也很有權,但沒有結黨謀位。雍正剛即位,封胤祹為履郡王。不久,借故將其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就是從郡王降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僅享受貝子待遇。不久,又將其降為鎮(zhèn)國公。乾隆即位后被晉封為履親王。這位胤祹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歲。 十四胤禵 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胤禩,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黨篡改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許撫遠大將軍胤禵進城吊喪,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將其父子禁錮于景山壽皇殿左右。乾隆繼位后,將其開釋。 歷史記載
九子奪嫡發(fā)生在康熙末年廢黜太子后,眾皇子看到了自己成為皇帝的希望,接連兄弟相殘的事。眾所周知,皇帝只有一個,九子奪嫡后,其余的皇子的下場就悲慘了,死的死,被驅逐的驅逐,幾乎沒有人能安全的度過九子奪嫡。
康熙十五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2歲),日后皇太子變得驕縱與蠻橫并結黨營私??滴跛氖辏?703年)康熙殺索額圖,父子關系趨于緊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 *** ”的理由,宣布廢除太子。之后眾多阿哥開始了對于皇位的覬覦。
大阿哥胤禔是庶長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歡,自知無望,向康熙提議八阿哥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又說要替父殺掉胤礽,讓康熙極為寒心,嚴加訓斥,同時對胤禩嚴加提防。胤禩小時候被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撫養(yǎng),故大阿哥對他感情較好。這時三阿哥胤祉揭發(fā)大阿哥搞魘鎮(zhèn)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將大阿哥囚禁??滴鯀捸范T勾結胤禔,也將其關押,后又釋放??滴跛氖四辏?709年)三月恢復胤礽太子地位??滴跷迨昴┍桓媾c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tǒng)領托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結黨營私??滴跷迨荒辏?712年)九月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見此亂局,主動退出競爭。
胤礽再度被廢之后,八阿哥胤禩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祺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廢后,敢于為胤礽說好話,屬太子黨。胤礽二度被廢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絕無復立之可能,開始結黨營私,窺視儲位。這時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暢春園,當時八爺黨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滴踅疾杰娊y(tǒng)領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遺囑宣胤禛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日后八爺黨人慘遭迫害。九子奪嫡以雍正取勝告終。
雍正為防止再出現(xiàn)兄弟間爭奪皇位的慘劇,從此實行秘密建儲制度(當然自他之后的大清王朝逐漸衰落,到最后連個兒子都生不出來,所以這個制度也沒怎么實施),不再公開設立太子,由皇帝寫詔書并放置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后,直到皇帝駕崩后人才能打開并宣布繼承人。
康熙帝的24個兒子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4個兒子、8個女兒活到成年。康熙諸子初隨“承”、“?!薄ⅰ伴L”等字、后均隨“胤”字。之后雍正帝胤禛即位后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怡親王允祥逝后其名改回胤祥。
長子胤禔(1672年-1735年),惠妃生,皇長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直郡王,“大千歲黨”之首。
太子胤礽(1674年-1725年),孝誠仁皇后生,皇太子,“太子黨”之首。 三子胤祉(1677年-1732年),榮妃所生,皇三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誠郡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九月因在敏妃喪百日中剃頭,降貝勒??滴跛氖巳?,晉誠親王,“三爺”。 四子胤禛(1678年-1735年),德妃生,皇后佟佳氏(隆科多之姐)撫養(yǎng),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為雍親王。四爺黨之首。 五子胤祺(1680年-1732年),宜妃生,皇太后孝惠章皇后撫養(yǎng),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為恒親王。 六子胤祚(1680年-1685年),德妃生,六歲夭折。 七子胤祐(1680年-1730年),成妃生,惠妃撫養(yǎng),身有殘疾,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晉淳郡王。 八子胤禩(1681年-1726年),良妃(?-1711年)生,惠妃撫養(yǎng),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為多羅貝勒,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為為廉親王,“八爺黨”之首。 九子胤禟(1683年-1726年),宜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被封為貝子,八爺黨。 十子胤?(1683年-1741年),溫僖貴妃(孝昭仁皇后之妹)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八爺黨。 十一子胤禌(1685年-1696年),宜妃生,十二歲早亡。 十二子胤祹(1686年-1763年),定妃生,蘇麻喇姑撫養(yǎng),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為貝子。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為履親王。 十三子胤祥(1686年-1730年),敏妃生,(德妃撫養(yǎng)),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為怡親王,四爺黨。 十四子胤禵(1688年-1755年),德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固山貝子,雍正元年五月封多羅郡王,八爺黨。 十五子胤禑(1693年-1731年),王密嬪(漢人)生。 十六子胤祿(1695年-1767年),王密嬪(漢人)生。 十七子胤禮(1697年-1738年),陳勤妃(漢人)生。 十八子胤祄(1701年-1708年),王密嬪(漢人)生,八歲夭折。 十九子胤禝(1702年-1704年),高襄嬪(漢人)生,三歲夭折。 二十子胤祎(1706年-1755年),高襄嬪(漢人)生。 二十一子胤禧(1711年-1758年),陳熙嬪(漢人)生。 二十二子胤祜(1712年-1744年),謹嬪生。 二十三子胤祁(1714年-1785年),石靜嬪(漢人)生。 二十四子胤秘(1716年-1773年),陳穆嬪(漢人)生。 胤禛繼位幾種說法的分析
第一種,修改遺詔說。在單田芳的《童林傳》,梁羽生的《彈指驚雷》等作品中,都把雍正的繼位寫成由國舅隆科多將正大光明匾后康熙遺詔中的“傳位十四皇子”改成“傳位于四皇子”。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這種說法在民間形成了絕對的權威。但是細細想來,這簡直純屬胡編亂造。首先,繁體中“于”作“於”,以十改於具有絕對的難度。而且這里可以將紀連海推翻紀曉嵐諷刺和珅家“個個草包”的故事作為佐證。有故事說,和珅建一亭子,請紀曉嵐題字,紀題曰“竹苞”。于是便有了贊美紀曉嵐聰明絕頂,罵和珅家個個草包(將竹苞拆開)的傳說。但是繁體個作個,竹字拆開不是字,可見兩個故事一樣,只是今人的主觀臆斷。其次,根據(jù)道光帝立儲詔書“皇四子奕寧立為皇太子,皇六子奕封為親王.”詔書以漢滿兩種文字書寫。所以,在清代“十四皇子”稱呼不對,而應是“皇十四子”,但如果稱呼皇十四子,遺詔便無從改起,更重要的是,滿文的十和于沒法互該。再次,據(jù)清史稿記載“雍正元年八月,世宗御乾清宮,密書上名,緘藏世祖所書正大光明匾額上”:“雍正十三年八月,帝崩,莊親王允祿等啟雍正元年立皇太子[即乾隆]密詔,宣詔即位。”這是最早秘密立儲的記載,——將立儲遺詔置于正大光明匾后始于雍正,至于是否這種做法更早始于康熙末年,沒有任何文字記錄。至此,可以毫無疑問的說,修改詔書說,純屬子虛烏有。
第二種,參湯弒父說。有一種說法,康熙染疾,養(yǎng)病暢春園,后四皇子胤禛進參湯一碗,康熙服用后,不久便駕崩。但是據(jù)記載,頗懂醫(yī)術的康熙生前并不愛食人參,他曾說過,人參對南方人合適,對北方人并不適合,[見康熙《起居注》]江寧織造曹寅病重之時,蘇州織造李熙曾上奏康熙代請賜藥。康熙在奏折中就曾批示道:“曹寅元肯吃人參,今得此病亦是人參中來。”康熙不喜人參對于暗中關注著父皇的雍正來說. 不可能不知,俗話說,送其所愛,投其所好,故參湯弒父之說也無法立足。 第三種,年羹堯遺子說。一種說法是,雍正之母德妃入宮八月即產(chǎn)下雍正,因而有人懷疑年羹堯曾與德妃私通,所以雍正是年羹堯的私生子,改詔的事是年羹堯干的。對于這種說法,也是后人胡編亂造的一段風流韻事。首先,當雍正還只是親王時,就曾在信中大罵年羹堯是個惡少。試想,兒子怎會罵父親惡少呢?更加有力的證據(jù)是在雍正《起居注》一書中曾有言“朕長于年羹堯…..”因此斷言,從雍正是私生子說到年羹堯助其繼位說純屬后人主觀臆斷。 歷史上 九子奪嫡是一個什么故事? 所謂“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后來繼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廢太子,引起眾位阿哥對太子位置的覬覦。當時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謀求儲位的愿望(包括已被廢黜的胤礽)。只不過有些人野心小,有的只覺自己沒戲,就打消了這個念頭。真正要爭奪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禎,老九、老十是老八同黨,助老八爭位,他們自己并無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無意爭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輪不到自己,也無此奢望,便只安穩(wěn)地當著親王。 后來,老大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帝終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兩次廢黜,第二次廢黜后將其終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說不再立他,也不許任何人再舉薦他為太子;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車之鑒,不敢再攪這趟渾水,主動退出。實際的競爭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勝出,即雍正皇帝。 "九子奪嫡"是指誰的兒子爭奪皇位的事情 所謂“九子奪嫡”是指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情。
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 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后來繼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望采納,謝謝 所謂“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 所謂“九子奪嫡”是指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情。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 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后來繼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滴跛氖吣?,胤礽首次被廢太子,引起眾位阿哥對太子位置的覬覦。當時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謀求儲位的愿望(包括已被廢黜的胤礽)。只不過有些人野心小,有的只覺自己沒戲,就打消了這個念頭。真正要爭奪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禎,老九、老十是老八同黨,助老八爭位,他們自己并無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無意爭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輪不到自己,也無此奢望,便只安穩(wěn)地當著親王。后來,老大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帝終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兩次廢黜,第二次廢黜后將其終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說不再立他,也不許任何人再舉薦他為太子;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車之鑒,不敢再攪這塘渾水,主動退出。實際的競爭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勝出,即雍正皇帝。
歷史上的九子奪嫡的史實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廢太子,引起眾位阿哥對太子位置的覬覦。當時有十二位成年阿哥,真正要爭奪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禎,老九、老十助老八爭位,是老八同黨。
他們自己并無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無意爭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輪不到自己,也無此奢望,便安穩(wěn)地當著親王。
后來,老大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帝終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兩次廢黜,第二次廢黜后將其終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說不再立他,也不許任何人再舉薦他為太子。
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車之鑒,不敢再攪這趟渾水,主動退出。實際的競爭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勝出,即雍正皇帝。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位阿哥,形成了五大朋黨,他們之間展開了奪嫡之爭。
九子奪嫡以雍正取勝告終。
擴展資料:
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雍正: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
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雍正在位13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yǎng)廉銀制度等。
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后,為提高軍務效率,在離養(yǎng)心殿百步之遙的隆宗門內(nèi)設立軍機處,更是鑄就了沿襲至清末的帝后獨攬軍政要務的集權模式。
有鑒于康熙朝諸皇子爭儲位的慘痛教訓,雍正創(chuàng)立秘密建儲制,即將已選定的儲君姓名,寫好密藏匣內(nèi),再置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以備不測。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幾朝皇權的順利過渡。
他是個明君而非仁君,明君指的是治理國家能力很強,但在某個地方也犯下了嚴重錯誤,但總的來說是七三開的,即成績七分,過錯三分。
可以這樣說,雍正是一位十分復雜而矛盾的歷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對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頓,一掃頹風,使吏治澄清、統(tǒng)治穩(wěn)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
但他畢竟是封建皇帝,有著重大過失和種種局限,他的繼位為帝,也存在很大疑點。雍正的繼位存在很多疑點。
這樣說并不是要抹煞他的歷史功績,應該說封建統(tǒng)治者骨肉相殘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封建社會中,即使一個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陰謀手段和殘酷斗爭來奪取和鞏固統(tǒng)治,漢武帝、唐太宗、武則天、努爾哈赤都有屠兄弟、殺兒子、逼父親的行為,雍正并不是個例外。
他作為一個最高統(tǒng)治者,勤于政務,洞察世情,以雷厲風行的姿態(tài)進行整頓改革。雍正統(tǒng)治十三年是清朝統(tǒng)治的重要時期,承上啟下,為以后乾隆時期的繁榮盛世打下了基礎。
我們都知道,清朝的12位皇帝中,皇子最多的皇帝,還要數(shù)康熙和他的孫子乾隆了。乾隆一共有20個皇子,除去3個夭折的,還剩下17個健健康康的皇子。
而康熙更厲害,除去意外死去的11個兒子,他還有24個兒子長大成人。那么這24位皇子的下場如何呢?其中,第六子、第十一子、第十八子和第十九子都是年幼時不幸夭折,在古代衛(wèi)生醫(yī)療條件落后的條件下,就算是出生于皇家也不能保證健康長大。
稍微熟悉一點歷史的,應該都聽說過康熙在位時期的“九龍奪嫡”之爭。這其中有九位皇子被卷了進來。這些人分別是長子、次子、第四子、第八子、第九子、第十子、十三子和十四子。
次子胤礽就是太子,因為他的生母是孝誠仁皇后,康熙與這位皇后感情甚篤。生母得寵,康熙愛屋吉屋也是非常喜愛自己的這位嫡長子,康熙對這位嫡長子喜愛到什么程度了呢,為了胤礽,不惜打破清朝從不立太子的傳統(tǒng)立他為太子。
可惜的是,太子自己不爭氣,讓老爹對他越來越失望,再加上其他各種原因,后來太子就被廢了。不過康熙心里對這個兒子還是懷有愧疚憐愛之情的,再加上大皇子企圖用巫術,毀掉太子弟弟的事情被揭發(fā)出來,康熙對廢太子更加憐愛。
于是乎,廢太子被重新立為太子??上邮钦娴臎]有腦子,重新被立后非但沒有小心謹慎,反而更加囂張。終于,康熙對他徹底失望了,于是太子第二次被廢,一直到死都沒有重獲自由。
其次是四皇子,即后來的雍正。雍正一直在韜光養(yǎng)晦,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裝作“很佛系”的樣子,表示自己對坐上那個位子沒有一點野心。不過暗地里卻大肆招攬賢士,收兵買馬,最終如愿得償。而他的跟班十三皇子則在他登基后得到了大肆的獎賞,真的是沒有看錯人。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就是八皇子胤禩了,他是雍正當時奪位時最大的競爭對手,更別提他的一大幫追隨者九皇子、十皇子和十四皇子了。
不過八皇子不懂得隱藏自身的鋒芒,最終引來自己生父的打壓和猜忌,可以說是功虧一簣吧。八皇子可以預料到雍正繼位后,他的下場該有多么悲慘了,不僅被剝奪爵位,而且在獄中慘遭毒手。其他的跟隨者也很凄慘,除了十四皇子因為是和雍正一母同胞保存一條命以外,其他皇子均悲慘離世。
在享受榮華富貴的同時還要警惕著性命,所以說當皇子的風險也不小啊。
所謂“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后來繼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廢太子,引起眾位阿哥對太子位置的覬覦。當時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謀求儲位的愿望(包括已被廢黜的胤礽)。只不過有些人野心小,有的只覺自己沒戲,就打消了這個念頭。真正要爭奪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禎,老九、老十是老八同黨,助老八爭位,他們自己并無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無意爭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輪不到自己,也無此奢望,便只安穩(wěn)地當著親王。 后來,老大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帝終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兩次廢黜,第二次廢黜后將其終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說不再立他,也不許任何人再舉薦他為太子;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車之鑒,不敢再攪這趟渾水,主動退出。實際的競爭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勝出,即雍正皇帝。
大多數(shù)都被削爵囚禁,甚至最后死亡。
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九子奪嫡死因如下:
身為皇太子的二皇子胤礽,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終是按奈不住,蠢蠢欲動,最終令康熙感到不滿,多次被廢。胤礽本就是二皇子,被立為太子也是因為康熙感到對他母親的虧欠,不過他自己也確實有才能。
但是他在夜晚時候窺視康熙的營帳,加上以前康熙就對他有所不滿,就以“弒逆”的罪名將他廢黜。一年后復立太子,但是不久再次被廢,之后便永不立他了。
身為皇長子的胤褆,也是很有才能。曾隨康熙出戰(zhàn)葛爾丹,立下很多戰(zhàn)功,也是很受康熙喜愛,只是因為他的母親只是一個庶妃,地位不高,所以他身為皇長子卻也沒能成為太子的人選。在太子被廢黜之后,他則是很慶幸,還讓康熙殺死皇太子胤礽,這讓康熙一下就變得反感他。
后來皇三子胤祉告發(fā)他用人偶詛咒皇太子,康熙更是生氣,罵他“亂臣賊子”,就把他囚禁了起來,直到他死。
皇三子胤祉其本身并沒有參與皇位之爭,他與太子交好,后來在雍正年間被削爵,并囚禁到宗人府,直到死。
皇四子胤禛是一個工于心計的人。在第一次太子被廢黜后,他明白康熙的心思,也就沒有參加爭奪,反而在支持復立太子的同時,與皇八子 胤禩也保持良好的關系。后來爭奪皇位的時候左右逢源,讓政敵都沒太在意他,同時他也培養(yǎng)了自己的勢力,有年羹堯和隆科多兩股勢力,都在后來的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皇八子 胤禩,在當時太子第一次被廢止后,讓大臣在除了皇長子之外的皇子中推舉,大臣都推薦他,這讓康熙有點意外,也感到厭煩,后來復立太子。太子在此被廢黜后再次參與奪嫡,但最后因為斃鷹事件,徹底沒有了機會,康熙更要是與他斷絕父子關系。雍正年間被削王圈禁。
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三子胤祥,三人本身并沒有參與奪嫡,老九和老十一開始是支持八皇子的八爺黨,后來 胤禩奪嫡徹底沒有希望后,支持皇十四子胤禵。十三子胤祥是跟四皇子胤禛關系交好,支持胤禛爭奪皇位。后來九子、十子跟八子一樣被圈禁,胤祥成為了清朝的第九位鐵帽子王。
皇十四子胤禵本是胤禛的同母兄弟,但在奪嫡失敗后被囚禁半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98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