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誰才是春秋的霸主?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春秋時期,周朝王室衰落,諸侯們紛紛崛起,春秋五霸的說法各有不同,如果我們用諸侯們的實力作為標準,他們或許才真正的霸主。
第一位:鄭莊公(前743年—前701年在位)
鄭莊公
“鄭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廣為流傳,說的是鄭莊公在位前期,弟弟公子段被母親寵愛,公子段趁機不斷發(fā)展自己的地盤,大有取代鄭莊公之勢。前722年,公子段的野心更加肆無忌憚,他與母親密謀進攻鄭國的都城,鄭莊公得知后,迅速派兵平定了弟弟的叛亂,使鄭國不再分裂。
公子段兵敗后流亡他國,不斷聯(lián)絡(luò)各種勢力進攻鄭莊公,鄭國從此戰(zhàn)爭不斷。鄭國雖然四面皆敵,鄭莊公臨危不懼,前718年在北制大敗衛(wèi)國,前713年在菅邑大敗宋國,讓諸侯們對鄭國不敢進犯。
鄭莊公不但對諸侯們?nèi)〉昧撕芏鄤倮?,還對經(jīng)常進犯中原的戎人取得了多次勝利。前714年,鄭莊公在師邑大敗戎人后,還在前706年派軍隊救援齊國趕走了戎人(此時的齊國國君齊僖公正是后來齊桓公的爺爺)。
鄭莊公也是春秋時期第一個敢于挑戰(zhàn)王權(quán)的國君,前707年,他在繻葛大敗王師,周桓王因此受了箭傷,周王室從此威嚴掃地,再也難以恢復(fù)往日的權(quán)威了。
前701年,鄭莊公去世,鄭國隨即陷入了長達幾十年的內(nèi)亂,鄭國再也沒有能力爭霸了。隨著齊國、晉國、楚國的強勢崛起,鄭國不得不艱難地站隊強國,淪為了一個兩面不討好的諸侯,可謂是早上歸附了晉國,晚上就要迎接楚國的進攻;被迫屈服楚國后,晉國馬上就要出兵進攻鄭國……于是就這樣無限循環(huán)下去。
第二位:齊桓公(前685年—前643年在位)
齊桓公十分著名了。他在齊國內(nèi)亂時逃亡外國,并在爭奪君主之位時搶先公子糾一步回國,成了齊國國君。齊桓公不計前嫌,重用管仲,使得齊國蒸蒸日上。
齊桓公采用的策略是“尊王攘夷”,他經(jīng)常幫助諸侯們趕走戎狄。當衛(wèi)國在前660年、邢國在前659年遭遇滅國之災(zāi)后,齊桓公率領(lǐng)諸侯們?yōu)樾l(wèi)國、邢國營建了新的都城,使兩國百姓忘掉了亡國之痛。面對著楚國的不斷強大,齊桓公還在前656年率領(lǐng)諸侯們南征楚國,逼楚成王在召陵與諸侯們結(jié)盟,使楚成王低頭屈服了。
齊桓公因此在諸侯中很有威望,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在葵丘舉行會盟,周王室也派來了代表,齊桓公由此成了寧正言順的霸主。
第三位:楚成王(前671年―前626年在位)
楚成王
楚國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第一個國君自稱為王的國家,它在南方不斷擴張勢力。當楚成王即位時,楚國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三位國君,楚國的國力已經(jīng)能夠威脅到中原的諸侯們了,鄭國是第一個屈服于楚國的中原諸侯。齊桓公稱霸時,楚成王已然能夠憑借著強大的實力與齊桓公分庭抗禮了。
齊桓公死后,中原霸主之位空缺下來,宋襄公企圖趁機謀霸。前639年,宋襄公學(xué)習(xí)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的方式,希望不戰(zhàn)而使楚成王屈服,卻不料被楚成王在會場生擒,遭到了羞辱,楚成王不久又釋放了宋襄公。宋襄公為了雪恥,對楚國的盟國鄭國發(fā)動了進攻,楚成王于是發(fā)兵進攻宋國,在泓水大敗宋襄公,使宋襄公的霸主之夢徹底破碎。從此之后,楚成王在中原諸侯中的威望蒸蒸日上,直到晉文公崛起后,在城濮擊敗了楚軍,楚成王在中原的影響力方才消退。
第四位:晉文公(前636—前628年在位)
晉文公的父親晉獻公擴張了晉國的領(lǐng)土,為晉文公的爭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但是,晉獻公對公族十分寡恩,他把晉文公、晉惠公兄弟驅(qū)逐出國,致使晉文公兄弟在外流亡了十余年。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國發(fā)生內(nèi)亂,晉惠公在秦穆公的扶植下首先回國成了國君。前636年,晉惠公去世,秦穆公趁機又扶植晉文公成了國君。
晉文公即位后,他的事業(yè)可謂是順風(fēng)順水,前635年,晉文公平定了周王室的內(nèi)亂,使自己名揚諸侯;前632年,晉文公救援遭遇楚國進攻的宋國,在城濮大敗楚軍,得到了諸侯們的擁護。晉文公在城濮之戰(zhàn)后迅速召集諸侯們在踐土舉行會盟,取得了霸主之位。也是從現(xiàn)在開始,晉楚開始了近百年的爭霸戰(zhàn)爭。
第五位:楚莊王(前613年—前591年在位)
楚莊王
城濮之戰(zhàn)后,楚國不甘心失敗,它一直在努力。楚莊王即位后,任用賢能,積極對外擴張疆土,他在前606年討伐陸渾戎,到達了周都洛邑,并在郊外閱兵,向王孫滿詢問起九鼎之事,表露出了取代周王室之心。
前598年,楚莊王平定了陳國的內(nèi)亂,隨后把陳國劃作了楚國的一個縣,他很快又聽從了大臣的建議,恢復(fù)了陳國國君后代的地位,贏得了諸侯們的好感。
前597年,楚莊王降服了歸附于晉國的鄭國,又在邲地大敗了救援鄭國的晉軍,為爺爺楚成王洗刷了城濮之戰(zhàn)的恥辱,一舉奪回了霸主之位。
第六位:晉厲公(前580年—前573年在位)
自晉文公死后,晉襄公、晉靈公、晉成公、晉景公相繼成為國君。因利益紛爭,晉國與秦國結(jié)束了蜜月期,展開了激烈的爭霸戰(zhàn)爭,晉國不得不與秦過、楚國兩面作戰(zhàn),顯得力不從心,晉楚邲之戰(zhàn)后,晉國暫時失去了霸主地位。晉景公死后,晉厲公即位后,他在前578年派軍隊討伐秦國,在麻隧大敗秦軍。前575年,他又派軍隊討伐背叛了晉國的鄭國,在鄢陵大敗楚國援軍,楚共王還被射傷了眼睛。晉國由此重新奪得了中原霸權(quán)。
第七位:晉悼公(前573年—前558年在位)
前573年,晉厲公在一場政變中被殺,14歲的晉悼公被立為了君主。晉悼公少年英才,任用賢能,將晉國的霸業(yè)推向了一個新的巔峰。前559年,晉悼公派軍隊討伐秦國,秦軍失敗后,晉軍趁勝追擊,渡過涇水,直到域林方才撤軍。前557年,晉悼公派軍隊討伐楚國,在湛阪大敗楚軍。在晉悼公的治理下,晉國五年內(nèi)連敗秦國和楚國兩個大國,晉國勢不可擋,其中原霸主的地位無可撼動!
前558年,年僅29歲的晉悼公暴死,其子晉平公即位。晉平公將晉悼公的霸業(yè)維持了一段時間,他在前555年派軍隊討伐齊國,在靡下大敗齊軍,并趁勝包圍了齊國國都臨淄,把臨淄方圓百里燒殺一番后,晉軍方才凱旋而歸。前546年,在宋國的調(diào)停下,晉國與楚國召集中原諸侯舉行弭兵之會,中原諸侯同時服從于晉國、楚國,長達百年的晉楚爭霸于是告一段落。
第八位、第九位:吳王夫差(前495年—前473年在位)、越王勾踐(前496年—前465年在位)
吳王夫差
吳國的崛起得益于晉國的支持。晉國為了與楚國爭霸,從前584年起,晉國全力扶植吳國從側(cè)翼進攻楚國,吳楚兩國間從此戰(zhàn)爭不斷,吳國也因此成功崛起為后起大國。前506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攻破了楚國的國都;前496年,闔閭在槜李被越王勾踐擊敗,受傷而死。
吳王夫差即位后,前494年在夫椒大敗越軍,逼迫越王勾踐臣服于吳國,為父親洗刷了戰(zhàn)敗之恥。從此之后,吳王夫差不斷出兵中原,前484年,吳王夫差在艾陵大敗齊軍;前482年,吳王夫差又在黃池與晉國爭奪霸主之位,吳國與晉國兩不相讓;此時,越王勾踐第一次出兵襲擊吳國,俘虜了吳國太子,消息傳到吳王耳中后,吳王十分憤怒地殺死了報道消息的使者;吳王夫差由于急著回國抵御越國,不得不讓晉定公成了中原霸主。
由于吳王夫差連年對外戰(zhàn)爭,致使吳國空虛,這給了越王勾踐反攻的機會。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用十年生養(yǎng),又用十年教訓(xùn),前478年,越王勾踐出兵討伐吳國,在笠澤大敗吳軍,吳國夫差的霸業(yè)由此中斷。前473年,越王勾踐再次出兵討伐吳國,攻占了吳國國都,殺死了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隨后率軍北渡淮水,與齊國、晉國等諸侯會盟于徐州,向周元王進貢,周元王派人賜越王句踐胙,命為伯,越王勾踐由此成了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00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