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李元嬰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雖然出生在帝王世家,但是李元嬰和李世民的性格卻大相徑庭。李世民在位期間,李元嬰便丑聲遠(yuǎn)播,做了許多傻事令人哭笑不得。
據(jù)史書記載,李元嬰對自己部下的妻子鄭氏垂涎欲滴,并將鄭氏騙到自己府里想要強(qiáng)占她。鄭氏急中生智,于是大喊:“王爺向來恪守本分、奉公守法,又怎么會做出此等不知羞恥的丑事。你究竟是誰?為何要假扮王爺?今天我就要替天行道,代替王爺好好教訓(xùn)你!”鄭氏說完立馬脫下腳上的鞋子對著李元嬰一頓猛打,李元嬰面對鄭氏如此強(qiáng)硬也無計(jì)可施,最后只能驚慌逃走。
除了這件事,李元嬰作為堂堂的唐朝王爺,還經(jīng)常上街戲弄百姓。在李世民大喪期間,不遵禮制,尋歡作樂,這些行為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后來武則天執(zhí)掌大權(quán),將李唐從前的王公大臣全部消滅,唯獨(dú)沒有加害李元嬰。武則天認(rèn)為李元嬰并不會危及自己的權(quán)力和地位,所以殺不殺都是一樣的。不過對于這樣一個(gè)只會做傻事的傻王爺,也有歷史學(xué)家保持著不同的見解,他們認(rèn)為李元嬰為了生存裝瘋賣傻。無論李元嬰是真傻還是裝瘋賣傻,他卻留給了世人深刻的印象。
有趣的是,雖然李元嬰很傻,但也有很多特點(diǎn)。首先,由于受到皇室家族的影響,李元嬰對于藝術(shù)很有造詣,尤其擅長畫畫。其次,流芳百世的滕王閣歸功于李元嬰,是他修建了滕王閣,才有了名滿天下的《滕王閣序》。另外,李元嬰子孫滿堂,他生前妻妾成群,膝下子女眾多。究竟有多少個(gè)子女史書并沒有明確記載,但是記錄在冊的兒子就多達(dá)18個(gè)(這18個(gè)兒子中有6個(gè)死于武則天之手)。
武則天退位后,李唐宗室恢復(fù)了從前的地位,也得到了皇室家族的待遇。李元嬰后代子孫眾多,大多因?yàn)槭艿交适壹易宓拇龆玫搅损B(yǎng)尊處優(yōu)的日子,所以李元嬰的子孫后代開始快速繁衍,這也是為什么李氏會成為了中國人數(shù)眾多的姓氏。所以在現(xiàn)在的李氏中,就有一大部分是源自于李元嬰的后人,他們遍布了整個(gè)中國,占到了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由此可見李氏后裔的龐大數(shù)量。
《滕王閣序》中的這位滕王,叫做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個(gè)兒子,也是李淵最小的兒子。
當(dāng)時(shí)是在李淵60歲的時(shí)候,寵幸了一個(gè)叫做柳寶林的宮女,由于李淵寶刀未老,這位柳寶林很快就懷孕,后來她便生下這位滕王李元嬰。
在李淵去世時(shí),李元嬰才僅僅剛滿五歲,當(dāng)時(shí)大唐已進(jìn)入貞觀九年,李世民早已經(jīng)坐穩(wěn)皇位,自然沒必要提防這位比自己兒子還小的弟弟,所以后來李世民就開始接手照顧李元嬰,對他也是百般呵護(hù),也由此造成他無法無天的性格。
在李元嬰九歲的時(shí)候,李世民便下詔冊封他為滕王,食祿滕縣(今山東棗莊滕州)。來到自己的封地后,李元嬰整日就喜歡吃飽沒事干,拿類似于現(xiàn)在彈弓的東西,去街上打百姓玩,完全就是一副熊孩子的模樣。
等到李元嬰成年后,就變得更加紈绔,他為大興土木,居然讓官兵將百姓們所種的莊稼全都弄死,而且在他所管轄的地方,他一直都是橫征暴斂,搞的當(dāng)?shù)乩习傩彰裨狗序v。對此,李世民卻始終包庇這個(gè)小弟弟,總而言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沒有任何處罰。
后來,等到李治登基后,就不想再這么慣著這位叔叔了,于是他為平息民怨,就將這位小叔叔貶到蘇州擔(dān)任刺史,結(jié)果李元嬰不但沒有重新做人,反而變本加厲,李治又只好將他從富庶的蘇州城,貶到經(jīng)濟(jì)不發(fā)達(dá)的洪州(今江西南昌)擔(dān)任都督。
來到南昌的李元嬰,依舊像以前那樣無法無天,他帶著一群歌女舞者們整日擺宴設(shè)席飲酒作樂,后來他嫌自己的歌女不好看,就開始打自己下屬官員妻子們的主意,他常常以王妃的名義召來各位官員的妻子到王府聚會,只要是長得好看的,無一幸免。
后來有一次,李元嬰和朋友聊天時(shí)得到一個(gè)消息,那就自己手下崔簡的妻子鄭氏長得十分美貌。一聽到有美人,李元嬰不禁眼前一亮,立馬又以王妃的名義邀請鄭氏來王府。等到鄭氏進(jìn)入王府后,躲在角落里面的李元嬰一看到其長相貌美,便抑制不住自己內(nèi)心的喜悅,沖上去就抱住鄭氏。
哪知鄭氏對此早有防備,一看到有人撲了過來,一般大喊一邊拖鞋毆打,還用手指摳李元嬰的臉,結(jié)果把李元嬰的臉都給摳破流血,旁邊的隨從一看王爺被打,十分焦急地喊道:?別打了,這是滕王。?
但鄭氏卻反問道:?胡說,滕王怎么可能是這樣的好色之徒??鄭氏的喊聲引來了王妃和一眾下人,在這樣的時(shí)候,李元嬰也不好做出過分舉動,只得作罷。此事一經(jīng)傳出,李元嬰便被人嘲笑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還被別人的妻子打破相。
再后來,李元嬰又開始大興土木,他連續(xù)幾年對當(dāng)?shù)匕傩諜M征暴斂,然后在當(dāng)?shù)氐内M江之濱,花重金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樓閣,以供自己享樂,這座樓閣也就是王勃筆下的滕王閣。然而,令李元嬰沒想到的是,等到閣樓修好之后,他還沒來得及享受,便因?yàn)楦傻膲氖绿?,被李治貶到隆州(今四川閬中)去當(dāng)刺史。
但是,這位李元嬰似乎對于大興土木癡心不改,他來到四面皆山的滁州后,見嘉陵江畔的玉臺山景色優(yōu)美,便又強(qiáng)搜民財(cái),在玉臺山腰建起一處規(guī)模宏大的行宮,這也就是杜甫詩篇中的閬中滕王閣。
見此,李治算是徹底對他這位小叔叔無語了,所以他也干脆學(xué)他的老爸李世民一樣,對李元嬰采取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此后,李元嬰便一直再閬中待著,日子過得是逍遙自在,日日登山臨水,提酒攜樽,以至于樂而忘歸長安。
再后來,李治死后,武則天繼位,她連續(xù)誅殺了很多大唐親王宗室,比如魏征的女婿霍王李元軌,李世民的兒子紀(jì)王和越王等,但對于李元嬰這個(gè)整日醉生夢死的王爺,武則天卻懶得殺他,反而對他多有賞賜。于是,這位作惡多端的李元嬰最后竟然稀里糊涂的善始善終,享年54歲。
22個(gè),分別是隱太子李建成、太宗李世民、衛(wèi)懷王李玄霸、巢剌王李元吉、楚哀王李智云、荊王李元景、漢王李元昌、酆悼王李元亨、周王李元方、徐康王李元禮、韓王李元嘉、彭思王李元?jiǎng)t。
鄭惠王李元懿、霍王李元軌、虢莊王李鳳、道孝王李元慶、鄧康王李元裕、舒王李元名、魯王李靈夔、江安王李元祥、密貞王李元曉、滕王李元嬰。
1、隱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所殺)
李建成(589年-626年),小字毗沙門。唐朝開國太子,唐高祖李淵長子,唐太宗李世民大哥,隴西成紀(jì)人。
李淵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xùn)|招募人才,而后李建成到太原助李淵起兵,隨李淵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guān),攻克長安。
唐朝建立后被立為皇太子,協(xié)助李淵處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軍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斬與突厥勾結(jié)的劉黑闥,平定山東。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事變,親手射殺李建成,時(shí)年三十八歲,五子一并遇害。
貞觀二年(628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追謚曰“隱”,貞觀十六年(642年),又追贈為皇太子。史稱隱太子。
2、太宗李世民(病逝)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別館(今陜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guān)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后晉封為秦王。
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nèi)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jié)約,勸課農(nóng)桑,使百姓能夠休養(yǎng)生息,國泰民安,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chuàng)高句麗,設(shè)立安西四鎮(zhèn),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chǔ)。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于含風(fēng)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于昭陵。
3、衛(wèi)懷王李玄霸(早夭)
李玄霸(599年—614年),嬴姓李氏,字大德 ,唐高祖李淵第三子,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母太穆皇后竇氏,隴西成紀(jì)人。
李玄霸自幼辯惠。隋大業(yè)十年(614年),李玄霸去世,年僅十六歲,無子,唐高祖以李世民長孫氏次子李泰為嗣子,并加封李泰魏王。
4、巢剌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殺)
李元吉(603-626年7月2日),本李記劼(jie),字元吉,小字三胡,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四弟,母為太穆竇皇后。
為人驍勇,猜鷙驕侈,擅長使用馬槊。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時(shí),領(lǐng)軍留守太原,封姑臧公。唐朝建立后,封為齊王。
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南侵并州時(shí),納長史宇文歆之計(jì),棄守太原,逃歸長安。后隨李世民東征洛陽、討平劉黑闥,屢立戰(zhàn)功,受封上柱國、司徒、侍中、并州都督、左衛(wèi)大將軍等官職勛位。
唐朝初年奪嫡政治斗爭中,支持隱太子李建成,主動安排刺殺李世民,為李建成所阻。
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與隱太子李建成同時(shí)遇害,終年二十四歲,追封巢王,謚號為剌。五子全部賜死,妻子楊妃納入宮中。
5、楚哀王李智云(被陰世師殺害)
李智云(603—617年)贏姓李氏,初名李稚詮,小名祈健,唐高祖李淵第五子,唐太宗李世民異母弟,母為萬貴妃。
善于射箭,工于書法棋弈。隋朝大業(yè)末年,李智云跟從李建成寓于河?xùn)|。唐高祖初起兵,李建成逃回太原,隋朝官吏逮捕李智云解送長安,后被陰世師殺害,年僅十四歲。
義寧元年,追贈尚書左仆射、楚國公。唐武德元年(618年),高祖繼位后追封楚王,贈涼州總管、司徒,謚號“哀”。
6、荊王李元景(被賜死)
李元景(公元618 ―653年3月6日),贏姓李氏,唐高祖李淵第六子,母為莫貴嬪,太宗李世民異母弟。武德三年,封為趙王。八年,授安州都督。
貞觀初年,歷遷雍州牧、右驍衛(wèi)大將軍。十年,徙封荊王,授荊州都督。貞觀十一年,定制李元景等為世襲刺史,尋罷代襲之制。久之,轉(zhuǎn)鄜州刺史。
唐高宗即位,進(jìn)位司徒,加實(shí)封一千五百戶。永徽四年,坐與房遺愛謀反賜死,后追封沉黎王,備禮改葬。神龍初,追復(fù)爵土,并封其孫李逖為嗣荊王。
7、漢王李元昌(被賜死)
李元昌(619 —643),唐高祖李淵第七子。太宗李世民異母弟,李淵封其為魯王,李世民改封為漢王。因參與太子李承乾謀反事件,被賜死。
8、酆悼王李元亨(善終)
李元亨,李淵第八子,唐太宗李世民的異母弟弟,母親為尹德妃。唐高祖封為酆王,李世民繼位后授金州刺史,632年逝世,因無子嗣,國除。
9、周王李元方(早夭)
李元方(619年-629年),唐高祖李淵第九子,生于武德二年(619年),母張氏。高祖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621年5月23日),封為周王。
同時(shí)受封的還有鄭王、宋王、荊王、滕王。李元方逝世于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年十歲,無子,國除。
10、徐康王李元禮(善終)
李元禮(619-672年)贏姓李氏,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子,母為郭婕妤,恭謙謹(jǐn)直,善于騎射。武德四年,封為鄭王,同時(shí)受封的還有周王、宋王、荊王、越王。?
貞觀六年,受實(shí)封七百戶,任鄭州刺史,徙封徐王,徙封徐州都督。十七年,徙封絳州刺史。有善政的名聲,太宗為褒獎(jiǎng)他精勤,賜給錦與綾絹。二十三年,加實(shí)封滿一千戶。
唐高宗即位,永徽四年加司徒之位,與長孫無忌、李世勣并為三公,兼潞州刺史。咸亨三年,去世,享年五十四歲,追贈太尉、冀州大都督,陪葬獻(xiàn)陵,予謚號康。
11、韓王李元嘉(被逼自殺)
李元嘉(618-688年),字元嘉,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縣)人。唐朝宗室、畫家,唐高祖第十一子,唐太宗李世民異母弟,母為宇文昭儀,妃為宰相房玄齡之女。
勤奮好學(xué),工行草書,喜歡繪畫。武德四年,封為宋王。 徙封徐王。貞觀六年,授潞州刺史。九年,授右領(lǐng)軍大將軍。
十年,進(jìn)封韓王,授滑州都督。二十三年,實(shí)封一千戶。修身潔己,內(nèi)外如一。唐高宗即位,轉(zhuǎn)澤州刺史。天后攝政,加授太尉,領(lǐng)定州刺史。
垂拱四年,為武三思誣告參與越王李貞之亂,逼令自殺,終年七十一。神龍?jiān)?,追?fù)官爵,令第五子李訥嗣位。
12、彭思王李元?jiǎng)t(善終)
李元?jiǎng)t,贏姓李氏,李淵第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的異母弟弟。頗受唐高宗的寵愛,死后追贈為司徒、荊州大都督。
13、鄭惠王李元懿(善終)
李元懿,贏姓李氏,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史載聰明好學(xué)。唐高祖封為滕王。貞觀年間改封為鄭王。唐高宗咸亨四年死后追贈為司徒、荊州大都督,陪葬獻(xiàn)陵。
14、霍王李元軌(病逝)
李元軌,贏姓李氏,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四子,唐太宗李世民的異母弟弟。因與越王李貞連謀起兵被徙居黔州,死在了路上。
15、虢莊王李鳳(生平不詳,死因不詳)
16、道孝王李元慶(善終)
李元慶(?-664年)贏姓李氏,唐朝宗室,唐高祖李淵第十六子,母為劉婕妤,唐太宗異母弟,與民部尚書戴胄聯(lián)姻。唐高祖武德六年,封為漢王,后封為陳王。
唐太宗貞觀十年,改封為道王,授豫州刺史。唐高宗永徽四年,歷滑州刺史,以政績聞,賜物二百段。之后歷徐、沁、衛(wèi)三州刺史。麟德元年,逝世,贈司徒、益州都督,陪葬獻(xiàn)陵,謚號為孝。
17、鄧康王李元裕(善終)
唐高祖李淵第十七子,贏姓李氏,唐太宗李世民異母弟,母崔嬪。貞觀五年(631年)封鄶王,貞觀十一年(637年)徙封鄧王。
祖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居鄧州(今河南鄧縣一帶)。李元裕曾五任鄧州刺史,遷兗州都督。
好儒學(xué),善與人談儒家經(jīng)典哲理。太宗時(shí),家居鄧州,家藏書籍有12車,著名詩人盧照鄰早年曾在元裕府中典簽,掌書冊簿疏,多讀他的藏書,并稱“略能記憶”。卒謚康。
18、舒王李元名(被冤殺)
李元名(?-689年)唐朝宗室,唐高祖第十八子,母為小楊嬪。貞觀五年,始封譙王。
十一年,徙封舒王,賜實(shí)封八百戶,拜壽州刺史,后歷滑、許、鄭三州刺史。二十三年,加實(shí)封滿千戶,轉(zhuǎn)石州刺史。品性高潔,罕問家人產(chǎn)業(yè),朝夕矜莊,門庭清肅。
垂拱年間,除青州刺史,遷鄭州刺史,轉(zhuǎn)滑州刺史,政理如在鄭州,加授司空。永昌年,與子李亶俱為丘神勣所陷,坐遷利州,尋被殺。神龍光復(fù),追贈司徒,復(fù)其官爵,仍令以禮改葬。
19、魯王李靈夔(自殺)
李靈夔(?―688年)贏姓李氏,唐朝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十九子,與十一子李元嘉同為宇文昭儀之子。
少有美譽(yù),善音律,好學(xué)問,工草隸。貞觀五年,冊封魏王。十年,改封燕王,賜實(shí)封八百戶,授幽州都督。
十四年,改封魯王,授兗州都督。二十三年,加實(shí)封滿千戶。永徽六年,轉(zhuǎn)隆州刺史,后歷絳、滑、定等州刺史,太子太師。垂拱元年,授邢州刺史。
參與越王李貞起兵反對武則天事件,被流放振州,自殺。武則天改其姓為虺。神龍初年,恢復(fù)李靈夔父子生前爵位,還復(fù)李姓。
20、江安王李元祥(善終)
李元祥(626年―680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子,唐太宗李世民異母弟,母隋朝楚國公楊素之女楊嬪。初封許王,后徙封江王。去世后謚號為“安”,所以通常稱他為“江安王”。
21、密貞王李元曉(善終)
李元曉,贏姓李氏。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一子,唐太宗李世民異母弟弟,母魯才人。貞觀五年受封為密王。678年逝世,追贈司徒、揚(yáng)州都督,陪葬獻(xiàn)陵,謚曰貞。
22、滕王李元嬰(善終)
李元嬰(630年(貞觀四年庚寅六月十六日)―684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其母為柳寶林,老爺是隴西郡公李虎。
滕王李元嬰先后派駐滕州(今山東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閬中)。
并在這三處筑有三處滕王閣,貞觀年間,李元嬰曾被封于滕州故為滕王,且于滕州筑“滕王閣”(已被毀),后滕王李元嬰調(diào)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
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閣”,此閣因王勃一首“滕王閣序”為后人熟知。
據(jù)史書記載李元嬰從小就受到了宮廷藝術(shù)熏陶,在音樂、舞蹈、繪畫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藝術(shù)的修養(yǎng)為日后修建滕王閣打下了基礎(ch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09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