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崇禎罪己詔為何不能阻止明朝滅亡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一
所謂“罪己詔”,就是皇帝的檢討書。當朝政治理出現(xiàn)問題、天災(zāi)造成災(zāi)難、政權(quán)處于危險時,皇帝往往下發(fā)“罪己詔”,自省或檢討自己的過失。
常說,要敢于批評與自我批評。明朝崇禎帝實際上是一位敢于自我批評的人。他在位總共17年,就下了6份“罪己詔”,平均每3年一份。不管是數(shù)量還是頻率,都創(chuàng)造了記錄。
1635年(崇禎八年),李自成農(nóng)民軍突然揮師南下,出其不意地攻克了中都鳳陽。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被稱為“龍興之地”。
李自成農(nóng)民軍掘開朱元璋的祖墳,一把火將朱元璋當年出家的“皇覺寺”焚毀。這件事讓崇禎帝十分難堪,他被迫于10月下發(fā)“罪己詔”,承認在用人等方面的失誤,“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虜猖寇起”。
短短兩年后的1637年,由于北方出現(xiàn)罕見干旱,旱災(zāi)又引起蝗災(zāi),導致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饑荒降臨在中原大地,使得“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并起”。
然而,朝廷不但沒有組織救災(zāi),反而在原有的稅賦之外,變本加厲加征遼餉﹑剿餉和練餉(三餉),將中原民眾推向更加深重的災(zāi)難之中。
后來,崇禎帝坐不住了,又下“罪己詔”,將天災(zāi)人禍的根源歸于皇親國戚的貪得無厭和基層吏治的腐敗,“勛戚不知厭足,縱貪橫了京畿。鄉(xiāng)宦滅棄防維,肆侵凌于閭里?!?/p>
第二次下“罪己詔”后,崇禎帝總算消停了5年,直到1642年,才第三次下“罪己詔”。
這一年,一連串的糟心事來襲:2月,陜西總督汪喬年被李自成農(nóng)民軍所殺;3月,遼薊總督洪承疇被俘后投降清廷;7月,崇禎帝寵幸的田貴妃病逝;
8月,與清廷秘密議和之事泄露,崇禎帝被迫斬殺兵部尚書陳新甲;9月,李自成農(nóng)民軍黃河決堤沖毀開封,導致數(shù)十萬百姓葬身洪水;11月,清軍第五次侵入關(guān)內(nèi),一直深入山東腹地……
在內(nèi)憂外患交織之際,崇禎帝又下“罪己詔”,將罪責攬在自己身上,“罪在朕躬,勿敢自寬。”
在這以后,崇禎帝下“罪己詔”的頻率明顯加快。一年后的1643年,局勢繼續(xù)惡化。
李自成、張獻忠相繼在襄陽和武昌建立政權(quán),分別稱王。清軍又一次進犯關(guān)內(nèi),進關(guān)出關(guān)已如同家常便飯。
內(nèi)閣首輔周延儒因在清軍入關(guān)中謊報軍情,被崇禎帝免職。崇禎帝第四次下“罪己詔”,聲稱“罪在朕躬,誰受其咎!”
同時指責“大臣不法”“小臣不廉”“言官首鼠而議不清,武將驕懦而功不舉”。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農(nóng)民軍已經(jīng)兵臨城下,北京城危在旦夕。崇禎帝第五次頒發(fā)“罪己詔”。
這次他除了一再自責外,還宣誓御駕親征,“朕將親率六師出討,留東官監(jiān)國,國家重務(wù),悉以付之?!?/p>
同時,鼓勵臣民踴躍為國分憂,“有能奮發(fā)忠勇,或助糧草器械,騾馬舟車,悉詣軍前聽用,以殲丑類。分茅胙土之賞,決不食言!”然而,大勢已去,一切都已太晚。
一天后,3月19日,崇禎帝下了他人生中的第六份,也是最后一份“罪己詔”。
當時,李自成農(nóng)民軍已經(jīng)進入北京城內(nèi)。崇禎帝在殺掉和逼死周皇后、袁貴妃,刺死僅6歲的昭仁公主,砍傷15歲的長平公主后,自縊于煤山在一棵歪脖樹上。
在自縊前,崇禎帝在藍色袍服上寫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p>
二
縱觀崇禎帝的6份“罪己詔”,堪稱空話連篇,文過飾非,但不可否認,里面依然不乏真誠的懺悔和自責。
畢竟,崇禎帝以“乾綱獨斷、勵精圖治”自詡,對他來說,低頭向天下臣民做自我檢討,比殺他的頭都更尷尬。然而,崇禎帝的6份“罪己詔”,為何依然救不了大明王朝?
究其原因,與崇禎帝“說一套做一套”有關(guān)。在這6份“罪己詔”里,崇禎帝對明朝面臨的各種內(nèi)憂外患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也給出了解決之道。
如果按照這些解決辦法,踏踏實實地去施行,就算不能中興明朝,至少也可以延緩滅亡的趨勢。
可以,崇禎帝在位17年,除了最初清除魏忠賢及其余黨,體現(xiàn)出有為之君的一面,其余時間昏招不斷、錯誤不絕。
沒錯,他總是嘮嘮叨叨自責自己“有罪”,可是,板子無一例外都打在大臣的屁股上。
17年間,他殺掉了7個總督、11個巡撫;先后撤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nèi)閣大學士。14個兵部尚書,殺的殺、關(guān)的關(guān)、貶的貶,幾乎沒一個落得好下場!
這樣一看,崇禎帝的“罪己詔”,不過是作秀之舉,讓他在不斷的自責中完成自我感動,從而在下一次犯錯時,心理上稍微好過一點。
我們可以舉一個類似的例子。在漢武帝時期,經(jīng)過“文景之治”的休養(yǎng)生息,國家實力蒸蒸日上。
漢武帝頻繁對外用兵,派名將衛(wèi)青、霍去病三次大規(guī)模出擊匈奴,基本解決了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
然而,晚年漢武帝變得剛愎自用,又因“巫蠱之禍”逼死了皇太子劉據(jù)。加之連年用兵,導致國庫空虛,腐敗盛行,民不聊生,暴亂遍生。
漢武帝經(jīng)過反省錯誤,在桑弘羊等人上書建議“戍兵輪臺”時,下“罪己詔”,總結(jié)了即位以來所犯下的各種錯誤,“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決定“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p>
漢武帝說到做到,他從此停止征伐,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緩和社會矛盾,天下又變得安定下來,為其后的“昭宣中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0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