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為什么不出兵,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趙佗原本是秦朝將領(lǐng),后來眼看秦朝要被攻滅,趙佗便選擇割據(jù)嶺南,建南越國,自立為帝。不過趙佗手上也有不少兵力,為什么他沒有護秦,或者與項羽、劉邦爭奪天下呢?只能說秦朝被攻破已成定局,趙佗如果出兵可能只是徒增傷亡,并不符合他的利益。而且趙佗既然有自立的機會,他沒理由放棄。對他來說想要同項羽、劉邦為敵,實力上還不允許。不過南越國還是延續(xù)了四代君王,漢武帝繼位后出兵10萬對南越發(fā)動戰(zhàn)爭,這才將南越滅國。
在歷史記載中,秦帝國雖然丟了天下,但是他的軍隊卻并沒有消失,當時秦帝國兩大主力部隊,北方軍團和南方軍團,雖說項羽消滅了北方軍團,但是南方軍團依舊完整的保留下來,將近有50萬人來到了南方。根據(jù)當時的歷史記載,后起之秀趙佗統(tǒng)領(lǐng)了這50萬人的軍隊,并且以此為基礎(chǔ)建立起了南越帝國。按理來說50萬人可是一支龐大的軍隊,而且他們可都是當時秦帝國最精銳的軍隊,趙佗完全有能力憑借他們殺回去,但他卻選擇了投降漢朝,并且眼睜睜看著楚漢戰(zhàn)爭的爆發(fā)。對此很多學者表示疑問,趙佗為何要拱手相讓天下?
要知道在歷史記載中,當年楚漢爭霸的時候,照圖就充當了一個冷眼旁觀的人,他封鎖了嶺南的出口,以至于秦帝國消失了,他沒有出手,楚漢大戰(zhàn)的時候他也沒有參與,就這樣默默的一直等到后來秦帝國的消失,漢帝國的建立。在這整個過程中,趙佗既沒有參與統(tǒng)一戰(zhàn)爭,也沒有真正的抵抗過他,居然不明不白的投降了劉邦。
要知道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xiàn)象,因為秦帝國毀滅以后,任何一個有能力的人肯定要挑釁他的權(quán)威,并且建立起自己的統(tǒng)治,遙想當年劉邦發(fā)家的時候,只有2000多人的軍隊,但他不同樣拿下了咸陽城,并且自稱為漢中王。2000人就敢去打咸陽城,當時趙佗可是有50萬人的軍隊,它足以橫掃當時任何一股軍事力量。但他從頭到尾要么表示中立,要么選擇投降,甚至他曾經(jīng)還被一個陸賈的儒生直接勸服的舉國投降。明明是一個開國君主,應(yīng)該有魄力,但他的表現(xiàn)卻讓很多人非常的失望,那么趙佗當年到底在想什么呢?
其實根據(jù)當時歷史記載,趙佗之所以表現(xiàn)的如此的懦弱,不是他本人不行,而是因為天下格局的變化讓他根本做不出明確的反應(yīng)。首先第一點,當年秦帝國遭到危機的時候,項羽等人發(fā)動了叛變戰(zhàn)爭,這時候南方軍團發(fā)現(xiàn)了危機,但他們不想再歸屬于秦帝國統(tǒng)治,因為這一場大戰(zhàn)他不確定到底是秦國贏還是陳勝吳廣和項羽等人獲勝,因此它只能夠封閉嶺南的出口,不管是秦國贏了還是農(nóng)民起義軍贏了,他都能夠獨立稱王,絕對沒有人敢挑戰(zhàn)他們。
但同樣的他們也有自知之明,自己本身屬于秦國的一個部分,如果秦國派軍隊來討伐他們,那么他們可能沒有力量進行主導,因為畢竟見過當年秦始皇是如何統(tǒng)一天下的,所以他們的第1個念頭就是自保。面對農(nóng)民起義軍,假如這些人能夠打敗秦帝國的話,那么這支農(nóng)民起義軍的力量肯定會強的可怕,畢竟在兩個強者之間做出了斗爭,最終活下來一個人,那么這個人一定是最強者。所以,趙佗封鎖了嶺南的出口,目的就是為了自保,這是一個明智之舉。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南越地區(qū)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地區(qū),當頭照圖做出了封鎖關(guān)卡的舉動以后,其實整個中原地區(qū)的消息已經(jīng)很難流通到這里了,因此秦帝國毀滅了,項羽稱王了這一系列的過程他根本就不知道,因此他還以為是秦帝國在那里戰(zhàn)斗。正因為它缺少了這一系列的歷史的消息,所以他只能默默的當一個旁觀者。如果當時他知道陳勝吳廣大起義居然就推翻了秦帝國,那么趙佗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發(fā)起軍事進攻來割裂天下??上У氖莾啥宦劥巴馐碌内w圖,只能默默的錯失了這次機會。
而且在后來的歷史記載中,漢高祖派人來勸降趙佗的時候,曾經(jīng)明確的說到了一個歷史事件,那就是當年的項羽一人之力破釜沉舟大敗秦帝國,說明當年的項羽實力遠在秦帝國之上,隨后劉邦又率領(lǐng)天下諸侯王,頑強的作戰(zhàn)毅力最終打敗了項羽,向他宣告他劉邦是高出秦帝國兩個等級的存在。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趙佗已經(jīng)失去了與劉邦競爭天下的勇氣,畢竟他不能想象,一個人打敗秦帝國的軍事力量到底有多么可怕,所以他選擇向劉邦投降,畢竟他已經(jīng)沒有辦法再稱霸天下了,而且他本人也已經(jīng)老去。所以當年趙佗沒能參與天下爭霸的戰(zhàn)爭,不是他能力不夠,而是因為秦帝國對他的影響太大了,而且還有當時的消息太閉塞了,他來不及參加。
簡介:趙佗為南越武帝,恒山郡真定縣人,秦朝南海龍川令,南越國創(chuàng)建者。原為秦朝將領(lǐng),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jù)嶺南,建立南越國。前204年至前137年在位。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開始著手前進嶺南百越之地。公元前206年,任囂病亡,趙佗即向南嶺各關(guān)口的軍隊傳達了據(jù)險防守的指令,并借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さ墓倮魝?,換上自己的親信。秦朝滅亡后,前204年,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建立南越國,號稱“南越武王”。
不救秦原因:
1.任囂在臨死前囑咐趙佗,秦始皇交給他們的嶺南之地絕對不能讓中原那批亂臣賊子奪去,一定要守護好。
2.秦二世并沒有下令趙佗前去救秦。
3.即使二世在看見巨鹿戰(zhàn)敗之后,急下令趙陀增援,從當時的交通水平,命令從咸陽到廣州,在趙陀準備好出發(fā)北上到達關(guān)中地區(qū)救援,兩年的時間根本不夠。
當時趙佗正奉秦始皇的命令出征南越,可是南越還沒有打下來,秦始皇便駕崩了,而且當時秦王朝在短時間內(nèi)也被起義軍給滅掉了,于是趙佗率領(lǐng)50萬秦軍,攻下南越后,趙佗便自立為王,成為南越的開國帝王。
秦始皇在世時期,他便想將大秦朝的版圖擴展到南越,那個時候南越還不屬于中原王朝,是比較落后的蠻夷之地,不過當時秦始皇雄心壯志,他不滿足只是滅掉了六國,他想將他大秦的版圖從北到南一直擴展到海邊,所以當時秦始皇的部署是派蒙恬率領(lǐng)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而派趙佗率領(lǐng)50萬大軍收復南越,可惜秦始皇沒有看到這兩位猛將幫他完成霸業(yè),他便去世了。
因為當時趙高與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并且下矯昭處死了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讓蒙恬率領(lǐng)的30萬北擊的秦軍沒有了主帥,后來秦二世不得人心,天下群雄并起,秦王朝便在各路起義軍的進攻下,幾乎很快就被滅掉了。
當時的趙佗帶著他的50萬秦軍在南越與百越族苦戰(zhàn),而且古代交通不便,趙佗的軍隊人數(shù)眾多,當時就算趙佗有心想要回到秦朝救秦二世,但是路途遙遠,他趙佗也是鞭長莫及,再加上秦二世是如何對待大將蒙恬的,他趙佗若是帶著這50萬秦軍回到咸陽城,可能趙佗就會成為第二個蒙恬,趙佗明白秦二世不是個明君,趙高與李斯也容不下自己,這個時候南越的戰(zhàn)事也吃緊,所以他便決定打下南越之后,自立為王。
準確的說,秦朝名將趙佗建立南越國后,是先稱王后稱帝的。趙佗建立的南越國歸順漢朝時,被漢高祖封為南越王;漢高祖劉邦死后,趙佗稱帝,稱南越武帝。
一?趙佗被選調(diào)為南征百越大軍副將:
趙佗是秦朝恒山郡真定縣人,即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人。年少時即參軍入伍,作戰(zhàn)勇敢,累積軍功,成為秦朝的一名杰出將領(lǐng)。秦始皇北擊匈奴建立九原郡之后,又決定選派大軍南征百越。趙佗因為杰出的軍事才華、作戰(zhàn)勇敢、功勛卓著,且年輕有為,被秦始皇選派為南征百越大軍的副將(主將為屠?。r南征百越大軍有50萬人、兵分五路,可見南征百越的秦軍陣容非常的強大,趙佗作為大軍副將地位和實力是非常的高的。
二?秦始皇平定百越后,趙佗留守嶺南:
(1)秦軍歷經(jīng)兩次南征百越,主將也換了兩人(屠睢戰(zhàn)死,秦始皇又選派任囂為主將),才終于征服百越地區(qū)。并在嶺南地區(qū)設(shè)立南???、桂林郡、象郡,50萬南征百越大軍全部留守嶺南。作為南征百越大軍的副將,趙佗自然也得留守嶺南。秦始皇在嶺南地區(qū)設(shè)立南???、桂林郡、象郡后,原南征百越大軍主將任囂被任命為南海郡尉,并且身為南??の镜娜螄?,有節(jié)制另外兩郡(桂林郡、象郡)之權(quán)。也就是說,作為原南征百越大軍主將的任囂,成為秦朝在嶺南地區(qū)(嶺南三郡)的最高級別官員。
(2)而作為原南征百越大軍副將的趙佗,僅僅被任命為南??は螺狚埓h的縣令。雖然龍川縣令一職也不算低了,秦朝時期的縣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地級市,縣令一職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地廳級官員。但是以趙佗南征百越大軍副將的原職位,對比任囂的新職位(南??の炯婀?jié)制嶺南三郡),趙佗怎么也應(yīng)該是被任命為嶺南三郡中的一郡郡尉才合理,比如桂林郡尉、或者象郡郡尉。
三?趙佗官運亨通,青云直上:
雖然趙佗作為南征百越大軍的副將,被任命為南??埓h縣令,官當?shù)糜悬c低了。但是命運之神還是眷顧趙佗的,秦朝后期,南??たの救螄滩≈貜浟糁H,將南海郡郡尉(兼節(jié)制嶺南三郡)一職傳給了趙佗。趙佗由一縣之縣令一下子就升官到一郡之郡尉,并且這個郡尉之職恐怕還是秦朝權(quán)力最大的郡尉,因為南??たの居泄?jié)制嶺南三郡(南???、桂林郡、象郡)之權(quán)。
四?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趙佗選擇不出嶺南、不蹚中原渾水: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各地都有農(nóng)民起義,各路諸侯紛紛起兵,逐鹿中原。這個時期,是個諸侯手上有一定實力的都會心動不已,人人都想過一把皇帝癮。而趙佗的明智之處,就在于他抓住了秦朝末年天下大亂之際,統(tǒng)一了嶺南三郡,從嶺南三郡名義上的統(tǒng)治者一下子變成了嶺南三郡實際上的統(tǒng)治者。并且趙佗在手握五十萬大軍后,也還能夠忍受得住逐鹿中原的誘惑,能夠老實、安心、乖乖的呆在嶺南地區(qū),而堅決不去蹚中原哪一大灘渾水。如果趙佗出兵嶺南、逐鹿中原的話,不是被項羽擊敗就是被劉邦擊敗。
五?劉邦在中原建立漢朝之時,趙佗也在嶺南效仿建立南越國:
群雄逐鹿中原分出勝負結(jié)果后,勝利者劉邦建立起了中國第二個大一統(tǒng)王朝漢朝。遠在嶺南地區(qū)的趙佗也有樣學樣,也建立起了一個地方政權(quán)南越國。劉邦在中原稱皇帝--漢高帝,趙佗則遠在嶺南稱王--南越武王。
?
六?趙佗審時度勢、認清形勢,歸順漢朝:
劉邦建立漢朝后,秦朝天下之大,除了原來的嶺南三郡外,已經(jīng)盡入劉邦之手。而趙佗建立的南越國,雖然也很大,包括了今天的廣東、廣西、越南、海南、香港、澳門這些地區(qū),但是趙佗的地盤再大也不過是原秦朝的三個郡而已。這個時候趙佗又能夠做出明智的選擇,審時度勢、認清形勢,歸順漢朝。漢高祖劉邦封趙佗為南越王,并賜給趙佗南越王印綬。
七?劉邦去世,漢朝南越國交惡,趙佗稱南越武帝:
(1)趙佗歸順漢朝后,漢朝與南越國互派使者,互相通市,關(guān)系十分友好。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去世,隨后呂后臨朝稱制把持朝政多年。臨朝稱制后的呂后派遣大將隆慮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趙佗的南越國,漢朝南越國交惡。
(2)趙佗一氣之下,在打敗隆慮侯和周灶后,攻取了今湖南南部部分地區(qū)、同時籠絡(luò)了今福建地區(qū)。此時趙佗領(lǐng)導的南越國,達到了全盛時期,疆域包括今廣東、廣西、越南、海南、香港、澳門、福建、湖南部分地區(qū)。趙佗遂稱帝,稱南越武帝,并且活到一百多歲,成為中國最長壽的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0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