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八皇子胤禩為什么沒有當上皇帝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康熙的子嗣個個皆是文韜武略,十分優(yōu)秀,而對于儲位的爭奪,也十分激烈。
八皇子胤禩賢名在外,他是雍正異母弟,生母良妃衛(wèi)氏,并且,民眾大臣們都對胤禩贊譽有加。可以說,在史學(xué)愛好者眼中,這個最有希望繼承帝位的八皇子卻始終沒有受到康熙的喜愛,甚至于,不時的被康熙打壓。
那么,這其中的緣由就耐人尋味了。
康熙此人對于皇子的出身十分在意,像胤禩、胤禛這樣出身不好的皇子,從最開始就被康熙所不喜。但是,一個人的出身并不能決定其未來,同樣出身不好的胤禛最終繼承了大統(tǒng),那么,比胤禛優(yōu)秀的胤禩為何在爭儲路上失敗了?
胤禩自幼就聰明懂事,勤奮好學(xué),與康熙當時最為看重的胤礽相比,依然是不分上下。雖然出身卑微,但是胤禩通過自己的努力引起了康熙的重視。胤禩七歲時,就表現(xiàn)出比同齡皇子的穩(wěn)重和懂事,這讓康熙當時對胤禩很是欣賞。
于是,在康熙出行期間,胤禩有幸隨駕出巡,走出皇宮的胤禩自幼便接觸到外界的風土人情,對于廣袤的中原大地有了初步的了解。
康熙對胤禩隨行的表現(xiàn)十分滿意,回宮后對胤禩的成長更加關(guān)注。
在胤禩十七歲時,文采騎射頗為出眾的胤禩被康熙授予爵位,胤禩也成為了皇子中最年輕的爵位擁有者。擁有了貝勒身份的胤禩就需要為父皇分憂,在康熙的安排下,胤禩與其三哥胤祉一起共事,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胤禩處理政事很有一套,他有自己獨特的想法,甚至,有很多不好處理的事情經(jīng)胤禩手中都變的簡單明了。并且,能力出眾的胤禩并沒有居功自傲,他為人謙遜,朝中大臣們對其贊譽有加。對于皇兄皇弟們,胤禩也是樂于相助,從來沒有和其他皇子發(fā)生過沖突。而且,在與其他皇子發(fā)生利益沖突時,胤禩更是讓則讓。
可以說,胤禩這種為人謙和,不與人爭的性格讓他在諸皇子最受歡迎,諸皇子對胤禩大都沒有迫害之心。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對于皇位繼承看不到希望,在一次偷聽康熙議事時被早有防備的康熙發(fā)現(xiàn),于是,被廢掉了太子之位。
太子的廢黜讓那些曾經(jīng)覬覦太子之位的皇子們開始了對儲位的爭奪。
之后,軍功在身的胤褆向康熙提出繼承帝位的請求,但是,康熙認為胤褆為人愚鈍、急功近利不是可造之材從而回絕了胤褆的請求。愚鈍的胤褆見到父皇對自己并無期望,就自以為是的向康熙推薦當時在眾皇子中口碑極佳的胤禩作為太子,并表示愿意幫胤禩對付胤礽。
但是,此時康熙對于胤褆的提議大為惱火,甚至,對胤褆為了儲位不顧親情的舉動十分不滿,當即對胤褆進行了嚴厲的責罰,并且,還認為這一切都是胤褆與胤禩串通好的。
并且,康熙帝在前往熱河巡視途中,經(jīng)由密云縣、花峪溝等地,胤禩原該隨侍在旁,但是,因當時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親,未赴行在請安,只派了太監(jiān)去康熙處說明緣由,表示將在湯泉處等候父皇一同回京。
這原也沒什么,但是,壞就壞在他托太監(jiān)送給康熙的老鷹打開來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極為憤怒,認為這是八阿哥對自己的詛咒,當即召諸皇子至,再責胤禩, 并說:“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p>
太子位置空缺致使皇子們相互殘害,康熙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為了讓這場儲位引起的鬧劇早日平息,康熙就思量著再立太子之位。胤礽自幼便得到了康熙的悉心栽培,再加上康熙對其母親曉莊文皇后的懷念,就導(dǎo)致了康熙想再立胤礽為太子。
即便被康熙如此打壓,胤禩在朝臣中仍有較高威信,如深受康熙帝倚信的大學(xué)士李光地,在與大臣交談中,康熙透露了想再立太子一事??滴醣疽詾榇蟪紓儠靼鬃约旱男囊?,再次舉薦胤礽為太子。然而,結(jié)果卻十分意外,朝中大臣竟然一致?lián)碜o胤禩為儲君人選。
康熙不喜,便以胤禩年少無知,最近又生出事端,其母親出身貧賤等為由拒絕了滿朝文武的請求,康熙帝手書諭旨,予以駁斥。
其實,胤禩并不像康熙嘴上說的那樣不堪,大臣們的評價和百姓的言論康熙皆有耳聞。但是,為何康熙就是不愿將儲位傳給胤禩呢,這里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滿清建國后,曾經(jīng)強制漢人“剃發(fā)易服”,而這項規(guī)定在執(zhí)行過程中卻充滿了血腥,無數(shù)漢人在反抗中遭到毒手,滿漢的仇恨也就此越來越深。
康熙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quán)穩(wěn)定,朝中幾乎沒有漢人為官。并且,漢人中有骨氣的讀書人,對滿清更是十分仇恨,在如此的背景下,胤禩得到了以他老師何焯為首的漢族文人們的支持。雖然,胤禩在漢人中口碑極佳,但是,康熙認為一旦胤禩繼承大統(tǒng),滿清打下的江山可能會在胤禩的統(tǒng)治下被漢人同化。
大清的根基可能因為漢人對政權(quán)的參與不再牢固,所以,對于胤禩繼承帝位,康熙一直都持拒絕態(tài)度。如此看來,胤禩不論多么優(yōu)秀,也不會是儲位的繼承者,他在漢人中良好的口碑在康熙眼中就是繼承皇位最大的阻礙。
參考資料:
『《九龍奪嫡——胤禩》、《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0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