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什么要翻案,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九子奪嫡中,四阿哥胤禛脫穎而出,擊敗諸位兄弟繼承大統(tǒng),是為雍正皇帝。
而雍正當(dāng)年的死對頭,奪嫡路上最大的敵人——八爺黨。自然是遭到了雍正的報復(fù),其中八爺黨的領(lǐng)袖,號稱八賢王的八阿哥允禩被雍正削去了宗籍,贈名為“阿其那”(這個名字有人說是“豬”這樣的惡語,也有說這是“令人討厭的人)、且被囚禁在高墻之內(nèi),不到一年,允禩就憂憤成疾,一命嗚呼了。無情最是帝王家,奪嫡路上是孤獨的,成功的只有那一個;更是殘忍的,成王敗寇,輸了就失去一切。所以允禩有著這樣的結(jié)局并不以外。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其死后五十二年,即乾隆四十三年,他的侄子,雍正之子乾隆皇帝,居然給他“平反”了。公元1778年,乾隆皇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fù)原名胤禩,恢復(fù)宗室,并錄入玉牒。
乾隆為何要為自己父親得死對頭允禩翻案呢?
當(dāng)時在圣旨中乾隆帝是這樣寫的:
”允禩,允禟等孽自由作,得罪已死,其子孫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其宗碟之外,與庶民無異。當(dāng)初辦理此事諸王大臣再三固請,實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處理之處,著諸王滿漢文武大臣各抒己見,確議俱奏”
單從圣旨里面來看呢,乾隆帝其實對于皇叔這件事情,深感有愧,畢竟其皇叔的后代還是皇族后代,做個普通百姓實在是不合適。
于是后來乾隆帝恢復(fù)了他們宗室的身份,并且讓他們搬回了王府,而自己的親叔叔胤禵也放了出來,給了他爵位。當(dāng)然,自己的八皇叔比較不幸,沒有熬到那個時候,只能是恢復(fù)一下宗室名譽了。
這個也說得過去嘛,正好體現(xiàn)乾隆仁愛高大形象。
乾隆提到過自己父親晚年其實也后悔了。
“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
意思是說雖然這二人有怨尤誹謗,但沒有大逆不道的行為,因此雍正到了晚年,也曾對此頗有悔意。所以乾隆也算滿足父親雍正的一個遺憾。
乾隆還說:
“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孫無敢言者。胤禩、胤禟仍復(fù)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并敘入。”
意思是說自己已經(jīng)親政四十三年,這件事情非常重大,我要是再不說,后世的人就更不敢說了。
乾隆這樣做,一方面也維護了雍正的顏面;另一方面,借口雍正晚年后悔當(dāng)初對兄弟太過嚴厲,圓了他的心愿;最后也是顯示自己“親親睦族”的寬大氣度,為自己博個明君的好名聲。
但這里有個問題,那就是乾隆為叔伯們平反的時間。乾隆四十三年,意味著乾隆已經(jīng)登基四十三年了,如果說乾隆同情叔伯們的遭遇,有心為他們平反,為何要拖這么久?
當(dāng)然雍正在位時他肯定是不敢的,當(dāng)年太子弘時就是因為給八皇叔說好話,結(jié)果遭了大難,最終被父親賜死。那么繼位之后呢?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乾隆就算是要造勢施恩,建立形象,那最好也該是在剛登基那時候啊。
其實乾隆四十三年是很特殊的一年,乾隆不單單給雍正朝矯枉過正的八皇叔“阿其那”幾人平反,還給很多宗室平反,包括連康熙都未翻案的多爾袞平反,對之前宗室因故削爵和罷出“玉牒”的多鐸、豪格、允禩等人進行平反。代善配享太廟,恢復(fù)多爾袞睿親王封號,多鐸、豪格恢復(fù)親王封號配享太廟,允禩恢復(fù)宗室。
這么大規(guī)模的翻案,自然不會是一時興起而為。
乾隆43年,乾隆第三次出巡盛京,收到了一個叫金從善的秀才的請愿書,請求他立皇后和太子。這本來也沒啥,歷朝歷代文官”爭國本”的事多了,但觸怒乾隆的一句話是“大清不宜立太子,以不正之運自待”。這句話的意思大致是不拿自己當(dāng)“天下之君”、合法政權(quán)。
這事放在一個漢人政權(quán)下,即便皇帝再昏庸,至少會有一幫言官站出來說話。而對于一個滿清皇帝而言,這絕對是挑釁。于是一怒之下,將金從善殺了。但是這事讓乾隆深刻認識到一個問題,原來雍正欽定的太子永連死后,自己一直未立太子。
這事兒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乾隆如果不當(dāng)回事兒估計也沒人敢質(zhì)疑。但乾隆這個人好面子,他最在乎別人的看法。這種國本之爭,如果鬧大了,那些宗室免不了一旁說閑。而且金從善還建議乾隆納諫施德政,雖然有冒犯,但是說得有道理。乾隆雖然殺了人,但不能否認金從善。
于是乾隆想了想,咱好歹是一代明君,你出言不遜冒犯我,殺你是應(yīng)該的。但同時你說的話有道理,我也聽你的。
所以那一年他搞了許多事情,比如再度自己當(dāng)初繼位時的承諾,不超過康熙的在位年數(shù),把“以不正之運自待”這事兒給搪過去。還有就是廣施德政,當(dāng)然這個德主要是對宗室的,以免他們嚼舌根。這便有了大規(guī)模的翻案事件。說白了就是作秀。
說起來這老八其實挺可憐,生前被雍正迫害致死,死后還被雍正的兒子拿來作為工具好好秀了一把。這就好比爸爸打人家一巴掌,兒子給個甜棗,你還得感恩戴德。
四個字:假仁假義!
皇帝是封建社會權(quán)力最大的人,正所謂?君無戲言?,就是皇帝說出的話,就不能更改。也就是說,皇帝說誰有罪,即使后來發(fā)現(xiàn)他是被冤枉的,皇帝也不會改口。而假如這個人有罪,但皇帝說赦免他,就沒人能再為難他。
在清朝的時候,就有這么一位反清人士,按理來說,清朝統(tǒng)治者是最痛恨這些人的。然而雍正皇帝卻沒有處死此人,不但如此,他還不讓子孫追究他。可是乾隆即位后,卻選擇違抗父命,堅持將此人處死了。這個人是誰?乾隆為何要違抗父命呢?
此人名叫曾靜,湖南永興人,號蒲潭先生,是清初著名的反清人士。他曾經(jīng)在參加應(yīng)試的時候,讀到了呂留良評點的時文,對呂留良的觀點十分認同。之后他就將呂留良視作偶像,甚至派門人張熙,專門去呂留良的家鄉(xiāng),求取其書籍。
這個時候呂留良已經(jīng)去世,他的兒子見張熙很有誠意,便將父親的遺作都送給了他。曾靜一一拜讀了呂留良的遺作,發(fā)現(xiàn)書中竟然有很多暗示?反清復(fù)明?的內(nèi)容。這些令曾靜對呂留良更加推崇,接著便和呂留良的弟子們開始書信往來。
這個時候的雍正皇帝剛剛即位不久,他開始清算參與奪嫡的兄弟們,其中胤禩的同黨被流放到廣西。在經(jīng)過湖南的時候,這些同黨就四處傳播,稱雍正是用陰謀奪取的皇位,這件事被曾靜聽去了。
曾靜更加認為,清朝的國運就要到頭了,于是開始積極謀劃反清事宜。他聽說川陜總督岳鐘琪手握重兵,卻不得清廷信任,就打算先拉攏岳鐘琪。他派張熙給岳鐘琪寫信,攛掇其參與到反清中。
由于岳鐘琪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后人,所以曾靜在勸說他的時候,特意指明滿洲人是金人后裔。他希望岳鐘琪學(xué)習(xí)岳飛的精神,能夠?棄暗投明?,為宋朝和明朝復(fù)仇。
然而岳鐘琪并沒有想過造反,于是他表面答應(yīng)曾靜,等從對方那里套出更多證據(jù)后,他便上報朝廷。雍正知道后,下令將曾靜逮捕,曾靜對策劃反清一事供認不諱。
反清是滔天大罪,原本雍正可以名正言順處死曾靜,但經(jīng)過調(diào)查后,雍正認為罪魁禍首應(yīng)該是呂留良,而不是曾靜等人。所以雍正決定,給曾靜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由于呂留良的思想,以及胤禩同黨隨意傳播的流言,令雍正在民間的形象大打折扣。要解決此事的根本,并不是殺了曾靜就可以了。因此雍正要讓曾靜出面,幫助他挽回形象。就這樣,曾靜被帶著到全國各地進行宣講,對呂留良及胤禩同黨的言論進行批駁。
與此同時,清廷開始大興文字獄,將呂留良的全部遺作焚毀。就連已經(jīng)去世的呂留良及其弟子,都全部被挖出來鞭尸梟首。凡是和呂留良有關(guān)的人,或被抄家,或被流放。
而在整個宣講過程中,曾靜一直強調(diào),自己是被呂留良的言論給毒害了,如今終于幡然醒悟。他的表現(xiàn)令雍正十分滿意,于是就赦免了他的死罪。不僅如此,雍正還不讓子孫追究他,留下諭旨:?將來子孫,不得追究誅戮。?
其實雍正留下曾靜,主要是認為其有利用價值,殺了曾靜,反而會激起民憤,留著他,才能為自己挽回形象。但是曾靜始終是個反清人士,雍正不痛恨他是不可能的。之所以留下諭旨,不讓子孫追究他,只是為了安撫曾靜,好讓他乖乖聽話。
所以乾隆即位后,就打算為父親復(fù)仇。他寧愿違背雍正的命令,也要以?誹謗先帝?的罪名將曾靜治罪。再說這個時候留住曾靜,已經(jīng)沒什么意義了。就這樣,曾靜與門人張熙便被凌遲處死。
雍正登基后,對于當(dāng)年參與“九子奪嫡”的阿哥們進行殘酷的迫害,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受到了最為嚴厲的處罰,不僅在雍正四年(1726年)被雍正削宗奪爵,圈禁致死,就連原來的名字也被剝奪,八阿哥胤禩被改名為“阿其那”,其子弘旺被改名為“菩薩寶”,九阿哥胤禟被改名為“塞思黑”。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以八阿哥無悖逆之實,下旨復(fù)原名胤禩(允禩),恢復(fù)宗室,并錄入玉牒,九阿哥胤禟(允禟)也被恢復(fù)了原名和宗籍。此時距離他們被雍正學(xué)宗奪爵、圈禁致死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53年。
實際上在這一年,乾隆還為多爾袞、多鐸、豪格翻案,并且正式頒行“鐵帽子王”制度。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為自己的兩位叔叔翻案只不過是順帶辦的事情,乾隆這一年所作的最為主要的事情,就是為滿清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卻被殘酷對待的多爾袞、多鐸和豪格等人進行翻案,恢復(fù)名譽、恢復(fù)身份、恢復(fù)封號,安排其后人繼承爵位,同時將爵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制度正式明確頒行。
對于乾隆為多爾袞等人翻案,為的是在盛世下評價前朝功過是非、粉刷盛世祥和,同時體現(xiàn)的是自己的帝王胸懷,為的就是穩(wěn)定政局,安撫宗室,也能提升自己的聲望,因而這也是為了強化皇權(quán)的懷柔之策。而之后幾年,乾隆為袁崇煥平反昭雪,也是為了緩和民族矛盾,拉攏漢族階層的重要舉措。
乾隆為八阿哥、九阿哥平反,還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乾隆好大喜功,自認為自己不去處理,未來便無人處理。
乾隆在對胤禩和胤禟翻案時曾說:“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孫無敢言者。胤禩、胤禟仍復(fù)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并敘入?!币馑际钦f自己已經(jīng)親政四十三年,這件事情非常重大,我要是再不提,后世的人就更不敢提了,索性就由自己為兩位叔叔翻案,恢復(fù)他們的宗籍和原名。
作為雍正皇帝親自下的決定,在歷來看中祖制和傳統(tǒng)的清朝,如果沒有足夠的果敢和魄力,是不會貿(mào)然打破傳統(tǒng)的,這是乾隆對于自己的絕對自信,也是他自己希望將此作為自己功德流傳后世的體現(xiàn)。
其次,這也是為了維護政治穩(wěn)定、提升皇權(quán)威嚴的需要。
在為胤禩和胤禟翻案時,乾隆還提到了雍正皇帝:“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按照乾隆的說法,雍正晚年對于殘忍迫害兄弟一事是非常后悔的,至于真假,不好辨別,畢竟,三阿哥也已經(jīng)在幽禁中去世,被圈禁的十阿哥、十四阿哥也沒有被放出來。即便真的是雍正有此想法,乾隆為什么在登基的時候放出了十阿哥、十四阿哥,卻絕口不提八阿哥和九阿哥的事情,又要如何去解釋。
其實,乾隆這樣做還是為了政局的穩(wěn)定。乾隆從雍正手上接過來的是一個好攤子,不僅國庫充盈,同時官場清廉、國泰民安,但是雍正當(dāng)年的一些做法在民間和皇室中還是廣為詬病的,因而,乾隆這樣做既是為了緩解與宗室之間的關(guān)系,讓宗室更加支持自己,同時也是進一步提升皇權(quán)的威嚴與自己的地位,保證皇位的穩(wěn)固。
再次,就是乾隆一直是以康熙為自己的榜樣,而不是雍正。
眾所周知,乾隆對于自己的爺爺康熙是極度的崇拜,所以乾隆在位60年后執(zhí)意退位,就是因為他不愿在位時間超過康熙的61年。因而對于康熙的“仁”的思想對于乾隆也是影響非常深刻的。所以對于他父親雍正的一些鐵腕手段和做法,乾隆并不完全認同,因而乾隆一朝并不是完全按照雍正時期推行的政策去執(zhí)行的。
但是處理八阿哥、九阿哥既是國事、也是家事,乾隆貿(mào)然處理,不免會被扣上不孝的罵名,只能暫時放下,乾隆四十三年,當(dāng)年參與“九子奪嫡”的阿哥們都已經(jīng)離開人世,就連他們的子嗣也紛紛過世,經(jīng)過時間的洗刷,兩代人的矛盾正在逐步的緩和與緩解,這個時候翻案,不僅能夠體現(xiàn)乾隆的仁政與胸懷,同時也不會招致太多內(nèi)部的反對,反而可以為自己落下一個好名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0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