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宋朝禁軍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林沖是80萬禁軍總教頭,那這個禁軍到底是用來干嘛的呢?在宋朝禁軍就是中央軍,也是皇帝的直屬軍隊。那林沖能當上80萬禁軍的總教頭官位是不是也不算小了。不過有人質疑在宋朝時期真的會有這么多的禁軍么?答案是有的,而且最高的時候還不止80萬。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宋朝禁軍,感興趣的話就一起來看看吧。
在水滸傳里,多次出現(xiàn)過“八十萬禁軍”這個詞語,像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等。那么,北宋時真的有八十萬禁軍嗎?答案是肯定的,宋仁宗時全國有禁軍89萬,廂軍60萬,軍隊人數(shù)達一百五十萬之巨。即使到了水滸傳所處的宋徽宗年間,經過大規(guī)模裁減,全國禁軍人數(shù)仍然高達70余萬,故稱八十萬禁軍,還是比較真實的。
北宋朝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軍隊呢?要知道周世宗柴榮當政的時候,全國禁軍不過23萬人。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后,吞并了后漢、南唐等割據(jù)勢力,全國禁軍人數(shù)也只有28萬,連同廂軍,至多不超過40萬人。然而俗語說的好,兵貴精不貴多,宋太祖率領這不足30萬人的禁軍,東征西討,鮮有敗績。然而到了宋仁宗當政時,擁有近百萬禁軍的大宋朝卻接連敗給西夏和遼國,讓人大跌眼鏡。究其原因,和宋太祖定下的禁軍管理制度大有關系。
北宋開國初年,全國禁軍不過28萬人,才過了幾十年的時間,到宋仁宗時就發(fā)展到89萬,這種速度在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要知道,一個國家軍隊的數(shù)量是和這個國家的總人口量和經濟能力息息相關,或許戰(zhàn)亂的年代會有較大的起伏,那也只是短時間應急而已,不可能像北宋一樣擴張的這樣離譜。然而正是在“杯酒釋兵權”后不久,宋太祖趙匡胤忽然想到了一個長治久安的“妙計”,即養(yǎng)兵于民。具體就是將民間那些好勇斗狠的地痞流氓全部充軍,讓其發(fā)揮特長。所以像水滸里林沖、楊志、宋江等人犯了官司,基本上都是發(fā)配充軍。這一制度在和平年代相當管用,一度讓北宋社會的治安達到了非常穩(wěn)定的水平。而且由于這種特殊的軍隊管理模式,北宋的軍隊和老百姓是相當對立的,故在大宋朝,不管是軍人造反或百姓起義,都無法成功。
由于那些被充軍的地痞流氓越來越多,北宋朝的軍隊規(guī)模也就越來越大。北宋的軍隊分三類:禁軍、廂軍和藩兵。禁軍屬于主力部隊,主要由年輕力壯的士兵組成,負責對外作戰(zhàn)或對內平叛;廂軍則屬于后勤部隊(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建設兵),由年老的士兵組成,主要負責筑橋修路,建設城防等;藩兵屬于民兵組織,由地方百姓組建,打戰(zhàn)時協(xié)助禁軍作戰(zhàn)。宋仁宗時期,禁軍達到了89萬,廂軍達到了60萬,為了養(yǎng)活這支龐大的軍隊,北宋政府不得不將財政收入的80%用作軍費,這樣的軍費比列,不出問題才怪了。
北宋仁宗年間的禁軍戰(zhàn)斗力相當?shù)娜?。由于長期沒有戰(zhàn)爭,禁軍士兵的體力非常差,在與遼國的戰(zhàn)爭中,竟然有很多士兵穿上盔甲后就上不了馬,這樣的士兵怎么和馬背上長大的遼人廝殺?宋軍的軍備也相當槽糕,庫存的盔甲都因為長期不用銹蝕壞了,于是就用麻紙代替,這樣的盔甲看起來好看,一下雨就壞了,更擋不住遼人的強弓勁弩;還有北宋的戰(zhàn)馬,由于在溫熱地帶養(yǎng)大,受不住北方的嚴寒,還沒有上戰(zhàn)場就凍死十之八九,如何打戰(zhàn)?故北宋老是以多敗少,并不是沒有能打戰(zhàn)的將軍,而是整體實力羸弱造成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4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