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董卓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董卓不是一個只會使壞的人。
董卓跟曹操和劉備一樣也會籠絡人心,也會結(jié)交朋友,還非常豪爽。很會團結(jié)少數(shù)民族,沒有搞大漢族主義,經(jīng)常去羌族人那里串門,加深感情。羌族人很大方每次對董卓的到來都盛情款待,而羌族兄弟們回訪的時候,董卓也不含糊,殺豬宰羊,讓大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羌族伙伴們對董卓的豪爽敬佩得五體投地,過了幾天給董卓一個驚喜,趕著牛羊來到董卓家里,不由分說,丟下就跑。
董卓后來初出茅廬,立下戰(zhàn)功被朝廷賞賜許多綾羅綢緞,董卓二話不說全都分給了自己的小伙伴兒,讓他們分享勝利果實。
董卓不是愣頭青。
黃巾起義爆發(fā),義軍勢如破竹,皇帝驚恐萬狀、急招董卓解圍,董卓二話不說上馬就走,皇帝也夠意思,提拔他為河東太守和中郎將,此戰(zhàn)董卓并沒有完成任務,被朝廷降職處分。
但董卓沒有沉淪,沒有自暴自棄,在被免職后,回到老家對隊伍進行整頓,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讓士兵苦練殺敵本領。
功夫不負有心人,董卓從嚴治軍得到回報,在后來的隴西平叛中,朝廷6路大軍5支都吃了敗仗,唯有董卓得勝而歸。
護駕有功,獨斷有罪。
不久漢靈帝去世,漢少帝繼位,野心家們蠢蠢欲動,宦官和外戚斗爭白熱化。國難當頭,董卓出面力挽狂瀾?;鹿侔l(fā)動政變劫持了皇帝,董卓帶兵趕到解救出漢少帝,把他安全送到宮中。
如果沒有董卓,漢少帝的安危難說,可以說,董卓立了一個大功。
但接下來董卓開始驕傲起來,得意忘形,借著自己崇高的威望奪取了朝中大權,把皇帝不放在眼里,拋棄了民主集中制,一手遮天搞起了獨斷。這時候董卓居功自傲目無皇帝,犯下了原則性錯誤。
而且董卓的西涼兵士兵來源就有問題,都是些沒有文化,生性野蠻,政治思想不過關,有組織無紀律的混混和痞子。因此軍紀不嚴,有擾民現(xiàn)象,也有違紀現(xiàn)象,但董卓對軍隊沒有放縱,對軍隊也沒有失控。違紀和違法行為只是小范圍的。
可是董卓脅迫漢少帝遷都長安的時候,董卓的軍隊違紀違法現(xiàn)象確實開始多了起來,軍紀不嚴的弊端暴露無疑,甚至到了失控的地步。軍隊撤退時的暴行,成為董卓抹不掉的人生污點,也為自己后來的悲劇埋下禍根。
《漢書》記載:"卓部兵燒洛陽城外面百里。又自將兵燒南北宮及宗廟、府庫、民家,城內(nèi)掃地殄盡。又收諸富室,以罪惡沒入其財物;無辜而死者,不可勝計。"
漢書的作者是東漢的史官,對于脅迫皇帝遷都的董卓肯定恨之入骨,但掘墳墓、拋尸骨的記載沒有看到,可見有很大可能是羅貫中老先生為了畫面感虛構(gòu)的。
董卓并不是個魔鬼,還很有趣。
董卓跟皇甫嵩曾經(jīng)是戰(zhàn)友,過去打仗時的級別一般高,后來董卓調(diào)離,自己的隊伍被皇甫嵩收編,把董卓氣得嗷嗷叫。后來董卓成了權傾朝野的人,皇甫嵩前去拜見,董卓嘚瑟起來,問皇甫嵩:還神氣不?皇甫回答:當年有眼不識泰山。董卓說:那是,小麻雀怎么會知道大鵬的志向啊。皇甫嵩也幽了一默:當初我們都是大鵬,但現(xiàn)在您成鳳凰了。
董卓哈哈大笑:早這樣說就對了,那就不讓你行禮了。
還有一個說法,說董卓見到皇甫嵩得意地看著他說,你心里害怕不?皇甫嵩說,您是個好領導,執(zhí)法公正,大家都不怕你,我為什么要害怕。如果您要是個昏庸、殘暴的領導,天下人都會怕您,我也不會例外。
一番話說得董卓羞愧難當,對皇甫嵩變得友好起來。
董卓也不是一言堂。
董卓獨斷專行的時候,也能聽得進手下規(guī)勸。
董卓想廢掉漢少帝另立傀儡的時候,大臣盧植出面反對,話說得很難聽,那意思是說你這樣做是圖謀不軌,有野心。董卓勃然大怒想給盧植點顏色,但被手下蔡邕勸阻。
董卓清除異己、不擇手段,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但也不是不顧一切,還是有所節(jié)制的,能夠放過異己分子和敵對勢力,之一的就比很多人強,說明他還是有點胸襟的。因此董卓死后,蔡邕非常悲痛,蔡邕是蔡文姬的老爸,蔡文姬是個文學家,被郭沫若寫話劇《蔡文姬》歌頌過,能被蔡邕留戀的人可見也不是一無是處。
歷史上的董卓結(jié)局是被呂布殺死的。
董卓當時在朝野上下的地位無人能及,官場上下皆是迎合他的人,無人敢違背他的遺意愿,稍有不慎便會招來人頭落地的下場,人人心中敢怒卻不敢言。
可是身處高于天子之位,服飾車駕皆是皇帝等級,如此位高權重,即使殘忍暴戾,也無人敢吭聲,連十八路諸侯都沒有辦法那他怎樣。
壞就壞在董卓不該自大到不拿呂布當回事兒,甚至時常在眾人面前因言語不和,便要拔劍刺之,令呂布對其心生怨氣,從而使司徒王允有機可乘,使用美人計加大董卓呂布此二人間的嫌隙,最終導致董卓命喪呂布手中。
王允與呂布篡謀好行刺計劃,令同鄉(xiāng)人騎都尉李肅與其他勇士共十余人冒充侍衛(wèi),埋伏在北掖門附近。當董卓的步輦經(jīng)過時,殺他個措手不及,并聲稱是奉皇帝詔令,討伐賊臣,其他余眾一改不予追究,令此事速戰(zhàn)速決,不托泥帶水。
盡管董卓出行前后護衛(wèi)近百余人,層層守衛(wèi),滴水不漏,但只能放得了外賊防不了家賊,呂布僅靠一紙假詔書便使上百士兵棄甲投降,可見董卓在生死關頭卻要為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買賬,無人甘愿為其賣命。
董卓權傾朝野:
九月十二日,朝廷遙封遠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劉虞為大司馬(上公之位)。
九月末,董卓聯(lián)合司徒黃琬、司空楊彪一同攜帶鈇锧到朝堂上書,要求為建寧元年(168年)九月政變時,被政治定性(誣陷)為叛賊的陳蕃、竇武以及次年(169年)在“第二次黨錮”中被捕遇害的眾多黨人平反。劉協(xié)(袁隗)準奏,恢復陳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們的子孫為官。
董卓親近周毖(周慎之子),伍瓊,原大將軍府官員何颙、鄭泰也成為其幕僚。董卓在幕僚們的建議下,親近士人,征召名士入朝為官,其中,蔡邕成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
同時,董卓又選拔大量名士擔任地方太守等要職,甚至不計前嫌,對厭惡自己而棄官而走的袁紹、王匡、鮑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16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一代天之驕子李世民真是鮮卑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