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預(yù)言是什么,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漢末三國時期,知命卻不認命的有三位:曹操,劉備,諸葛亮。曹操和劉備,一生屢敗屢戰(zhàn)。死生存亡和虎口脫險對二位來說,等于家常便飯和稀松平常。諸葛亮則不同,諸葛亮出山后,基本沒遇見對手。赤壁之戰(zhàn),諸葛亮靠三寸之舌促成了聯(lián)吳抗曹。荊州一役,諸葛亮在荊南四郡的勵精圖治,為劉備攢出一支大軍。川蜀一戰(zhàn),諸葛亮在龐統(tǒng)死后,一路破竹攻城拔寨拿下成都。反而,諸葛亮不在的地方,處處都有問題。諸葛亮不在荊州,關(guān)羽丟了荊州,不在猇亭,劉備敗在猇亭。劉備死前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其實一點不過分。沒諸葛亮,就沒劉備,離開了劉備,諸葛亮卻依舊奪目。
但諸葛亮的一生,有個非常倒霉的地方,也是無人可敵的:運氣實在太差?!氨M人事,安天命”這六個字,前三個字諸葛亮做到了極致,但后三個字是真真讓諸葛亮“良工心獨苦”了。首先,諸葛亮的出世,就沒踩著點兒。曹操掃平北方時,諸葛亮才20歲,換句話說,本該諸葛亮浪遏飛舟的年紀,天下事基本都被曹操給做了。其次,前面說過,諸葛亮在哪,哪就不會出問題,反之亦然。劉備入川出了問題,諸葛亮一去,問題就解決了。但荊州沒了諸葛亮,遲早也要出問題,最后果然如此——蜀漢太依賴諸葛亮了。最后,相比諸葛亮這樣的賢父,他兒子實在不算爭氣。想想曹操的后人,甚至到了孫輩的曹睿,都那么有出息。再想想孫堅,一共也沒幾個兒子,就能生出個小霸王和孫權(quán)。
緣此,諸葛亮死前,曾專門寫過一封信,提起過他對兒子諸葛瞻的看法和預(yù)測。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五丈原渭水南岸,他寫信對兄長諸葛瑾說:“諸葛瞻今年已經(jīng)八歲了,聰慧可愛,但我認為他太早熟了,將來肯定成不了大器?!币粋€多月后,諸葛亮就在五丈原病逝世了。而“嫌其早成,定不為重器耳“,諸葛亮對兒子諸葛瞻的這個10字預(yù)言,最后果然應(yīng)驗了。
諸葛瞻過于早成
諸葛亮死時,諸葛瞻只有8歲,但他已表現(xiàn)出了許多過人的天賦,只是他的天賦,如后來的宋徽宗一樣,同樣的生不逢時?!度龂尽酚涊d說:“諸葛瞻在書畫和記憶方面,都有過人天賦,蜀漢人因懷念諸葛亮,也十分珍愛諸葛瞻的才華。”琴棋書畫方面的天才,固然美好,但作為諸葛亮的兒子,又落在那樣的時代,這就差得遠了。諸葛亮功德蓋世,卻帶著沒有光復(fù)漢室的遺憾走了,作為他的兒子,接棒諸葛亮的遺愿,既順理成章,又符合蜀漢人民的心愿。諸葛瞻的壓力的確很大,但他沒有辦法。就像劉禪,原本是個不錯的人,卻因籠罩在劉備的光環(huán)下,活生生被罵了兩千年。
諸葛瞻長于文藝,但在國事軍事方面,的確太平庸了。蔣琬為蜀相后,勵精圖治,大力發(fā)展蜀國國力,諸葛瞻輔佐蔣琬,卻很少能提出任何有建設(shè)性的意見,對蜀國建設(shè)貢獻頗微。相反,由于他的身份,許多原本不是出自他的想法,都被安插在了他的頭上,所以史料記載說:“每當(dāng)朝廷出現(xiàn)了一件善政佳事,雖然并非出自諸葛瞻,但蜀中百姓都贊美這是諸葛瞻的功績,所以諸葛瞻的名望越來越大,但也越來越言過其實?!?/p>
名不副實四個字,乍看威力不大,但若不及時遏制,發(fā)展壯大后就會禍患無窮。諸葛瞻沒有足以匹配他名聲的實力,可以說他不算有才,但想必孔子所說的“無才有德是為上”七字,諸葛瞻不能不知道。既無才干,若有德行,也是可以的——但諸葛瞻在這方面做得也不好。
諸葛瞻不成大器
諸葛瞻第一件德不配位之事,就是襲爵。諸葛亮的爵位是武鄉(xiāng)侯,這是名正言順,名副其實的榮耀。但諸葛亮這個爵位,卻被年紀輕輕的諸葛瞻“非常不慎重”地繼承過來了。諸葛瞻17歲時,“娶公主,拜騎都尉”,第二年“耀升羽林中郎將”,隨后又一路飆升,“承襲武鄉(xiāng)侯爵位”。一句話,諸葛瞻在不到20歲的年紀,就嘗到了他的父輩們拼盡一生得來的榮耀,自己卻沒有什么能拿得出手。
諸葛瞻30歲左右,加封軍師將軍,但這實在是個諷刺。他沒有將才,沒有帥才,加封軍師將軍后,從未跟隨姜維北伐。他的軍師將軍,是徹底的空有其銜。同時,他也沒有治國之才。姜維北伐時主要有兩個掣肘:其一,疲敝的國力和后勤,其二,成都有個黃皓。黃皓對姜維的掣肘無所不用其極。史載:“姜維累年北伐,卻沒有大功績,而宦官黃皓等弄權(quán)于內(nèi),右大將軍閻宇和黃皓勾結(jié),而黃皓想要廢掉姜維,擁立閻宇?!背羞@樣的局面,作為諸葛亮長子的諸葛瞻,就算粉身碎骨,也應(yīng)掰正是非,但在這件事上,諸葛瞻竟毫無作為,任由黃皓恣肆朝堂,“自諸葛瞻,董厥掌管朝事,姜維常年在外征討,宦人黃皓竊弄機柄,諸葛瞻等人無能匡矯。”最后,姜維被逼得根本不敢返回成都:“姜維心不自安,不再返回成都。”
蜀漢景耀五年(262),諸葛瞻35歲,這一年,他已經(jīng)有能力直接影響姜維了。他趁姜維率軍在外,向后主劉禪上表說:“姜維好戰(zhàn)卻沒有功績,國內(nèi)現(xiàn)在成了這個樣子,應(yīng)該把他召回來,讓他做益州刺史(架空姜維),并奪其兵。”姜維的確窮兵黷武,可蜀漢當(dāng)時還能有任何別的辦法嗎?總不至于閉關(guān)鎖國,死守陽平和劍閣吧?對于奄奄一息的蜀漢,進攻尚且杯水車薪,死守只能坐以待斃。
263年,鐘會和鄧艾伐蜀,諸葛瞻戰(zhàn)死綿竹。這一戰(zhàn),諸葛瞻的骨頭還是夠硬的,也算些許告慰了其父的在天之靈。放在普通人里,諸葛瞻或許出類拔萃,他雖沒有治國和治軍大才,但精通書畫,也很值得稱贊。然而歷史只能看表現(xiàn),他那種身份,他那個時代,他沒有治國和治軍大才,偏偏就是不行。從這個角度看,諸葛瞻的運氣,或許也如其父一般,并不算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1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