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珹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xì)解讀一下~
清朝乾隆皇帝在世的時候有17個皇子,其中七個皇子早逝。也有十位王子健康成長,這十位王子中有一位非常特別。他的親生母親是個皇貴妃,但是當(dāng)王子長大后,乾隆皇帝便將他交給了大臣。在古代,儀式很盛大,但是誰是可憐的王子?他永遠(yuǎn)是乾隆皇帝的四兒子。
乾隆皇帝為皇子時,他已經(jīng)有了三個兒子。這三位王子中的一位是富察皇后所生。永璉這個名字也包含很多含義,乾隆皇帝對這個孩子寄予厚望。他成年后意外去世,這成為乾隆皇帝一生中不可動搖的逆鱗。
乾隆四年,妃子金氏生下一個皇子,永珹。這是乾隆皇帝獲得的第四個兒子,但金氏的地位并不高,但讓乾隆非常喜歡的一件事,也就是說,她看起來很漂亮,她的血液里也有韓國人的血。嫁給乾隆皇帝后,她贏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睞。生于乾隆皇帝的四位皇子。
必須知道乾隆皇帝一生中只有17個兒子。金氏一口氣為乾隆生下了四位王子,您可以了解乾隆對她的寵愛,而他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她命薄。他去世了,享年43歲。乾隆感到非常難過。他還將她封為皇貴妃來表達(dá)他的悲傷。
根據(jù)繼承禮節(jié)的皇家傳統(tǒng),母親是皇貴妃,永珹自然有資格與其他王子爭奪皇位。無奈的是,王子的才智平庸。即使乾隆皇帝喜歡他的母親,他也絕不可能成為理想的繼任者,而且乾隆對他的感情也隨著時間流逝沒有了。
乾隆248年,大臣胤裪去世。在去世之前,他沒有孩子,所以乾隆賜予了四王子給他,為他延續(xù)香火。從送出去之后,這意味著四王子將永久失去王位的繼承權(quán),這對四王子是不公平的。當(dāng)然,都想成為皇帝的皇子,但他的父親是皇帝,沒有人不敢服從他的命令,四王子當(dāng)然心里也不高興。
然后乾隆皇帝如此殘酷地否認(rèn)了他的繼承權(quán)。盡管四王子不滿意,但他無能為力。只能選擇接受父親的安排。他每天都很沮喪,很快就病了。他的母親也早逝。四皇子39歲去世。后來,嘉慶皇帝上任后,他被追封為親王。
首先碩履懿親王后繼無人,乾隆考慮皇室團(tuán)結(jié)問題,其次愛新覺羅·永珹相比不受寵。
和碩履懿親王胤裪生了6個兒子5個兒子都早逝了,只有五兒子活到了12歲也去世了,這樣一來和碩履懿親王胤裪就絕后了。為了碩履懿親王后繼有人,所以乾隆選擇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碩履懿親王。
父親雍正和自己兄弟關(guān)系鬧得很僵,乾隆即位之后,為了緩和這樣的局面,做了很多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就是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無后的親王。乾隆為了撫平前兩朝所留下的政治傷痕,把大家團(tuán)結(jié)一致,他不得不這么做。
相比當(dāng)時的幾個成年兒子,愛新覺羅·永珹不出彩,沒有優(yōu)秀的作為,也沒有母妃坐后盾,所以成了過繼人選。
擴(kuò)展資料:
皇子
皇長子,永璜(1728-1750),母哲憫皇貴妃。追封定親王,謚曰安。子二,綿德、綿恩。
皇次子,永璉(1730-1738),母孝賢純皇后。雍正帝賜名,隱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儲緘其名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乾隆三年(1738年)薨,冊贈皇太子,謚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純惠皇貴妃,追封循郡王。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封履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皇五子,永琪(1741-1766),封榮親王,母愉貴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
皇六子,永瑢(1743-1790),封質(zhì)郡王,母純惠皇貴妃。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賢純皇后,弘歷欲立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殤,年二歲。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親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封儀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皇九子,未命名(1748-1749)幼殤,未封,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140]
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幼殤,未封,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字鏡泉,號少廠,別號詒晉齋主人,封成親王,母淑嘉皇貴妃,與劉墉、翁方綱、鐵保并稱清中期四大書家。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繼皇后。
皇十三子,永璟,幼殤,未封,母繼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殤,未封,母孝儀純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嘉慶帝,母孝儀純皇后,在此不予贅述。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殤,未封,母為孝儀純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儀純皇后。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弘歷
乾隆皇帝有17個兒子,本也不算少。但其不滿10歲夭折者就有7個,另有4個皇子不滿30歲時就已去世,所以兒子雖多,剩下卻只有6個了。
然而,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諭前命皇四子嗣履親王后著即襲封履郡王,以承王祀于明年就府。”
乾隆二十八年,皇四子永珹24歲,乾隆把這么一個成年皇子過繼出去,所為何來?
一是給履親王允祹承繼香火。
履親王允祹是清朝世襲親王。但他沒有子孫繼承香火。傳統(tǒng)觀念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為給這些無后的宗室延續(xù)香火,皇室出繼皇子也不鮮見。譬如雍正皇帝就把16弟允祿過繼給了莊親王。這里乾隆把皇四子過繼給履親王為嗣孫也不奇怪。
二是避免爭儲。
過繼出去的皇子,其實大部分還是比較受寵的,比如乾隆的這個皇四子,還是很得乃父喜歡的,即使被過繼出去后,還是能參預(yù)政事,且也一直呼以“四阿哥”,規(guī)格禮遇等于同皇子。但喜歡歸喜歡,太子位卻只有一個,所以把他過繼出去,寵愛可以照舊,但卻避免了將其卷入大位之爭。
三是過繼出去的皇子,可以承繼爵位與財產(chǎn)。
像永珹,過繼給履親王,可以承繼他的爵位、財產(chǎn)、佐領(lǐng)(清代八旗組織基本單位名稱。是滿語"牛錄"的漢譯。掌管所屬戶口﹑田宅﹑兵籍﹑訴訟等。初時一佐領(lǐng)統(tǒng)轄三百人,后改定為二百人。其長亦稱佐領(lǐng),世襲者稱為世管佐領(lǐng),選任者稱為公中佐領(lǐng))。這跟皇子的待遇相差無幾。有些皇子,還不一定有這樣的實惠。而永珹,一過繼就有以上待遇。這不得不說,其實還是乾隆的一種偏愛。
四是過繼皇子,拉近了藩王與皇室的關(guān)系。
皇子過繼給旁支,名義上是他人之子,實際上卻與龍椅上的人有著親近的血緣,這比原來的宗室跟皇帝的心更近了。可以說,名義上沒有削弱宗室的力量,實際上權(quán)益更向正支靠攏了。
所以,永珹就這樣被乾隆過繼了出去。雖然這個兒子掛在了允祹的名下,但乾隆帝對他還是很上心的。“甲子。上臨西花園。視皇四子履郡王永珹疾?!薄爸I曰,皇四子履郡王永珹,秉性醇良 ,持躬端謹(jǐn)。朕諸子中次序最長……竟至不起。著派八阿哥永璇穿孝……”
歡迎關(guān)注頭條號 錢多多讀文史 ,更多歷史問答等你來評,我已開通收益,有意發(fā)展者,歡迎共同進(jìn)步。申明,我不是開班,也沒這個能耐,邀幾個同好賺幾個零花錢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夷陵之戰(zhàn)失敗后,蜀漢政權(quán)為什么從此一···
下一篇: 唐朝時女性是什么地位真的有所提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