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蜀國滅亡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諸葛亮在三國時期,可以說是三國內(nèi)最出色的謀士之一了,幾乎沒有幾人的才智能和諸葛亮相匹敵。諸葛亮的貢獻也是十分巨大,要是沒有諸葛亮,或許就沒有這三分天下的局勢,也不會有蜀漢帝國的建立了。甚至排在江東四才俊之首的周瑜在死前都感嘆道“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因為氣不過自己不如諸葛亮,而未能瞑目。
蜀國被滅亡
但是為什么在擁有諸葛亮這樣舉世奇才的人之后,蜀國還會最先被滅亡呢?經(jīng)過后世的分析和專家的評價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當時諸葛亮犯下了三個大錯,導(dǎo)致蜀國第一個被滅亡了。
戰(zhàn)略錯誤
第一,隆中對的戰(zhàn)略錯誤。當時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他告訴劉備取天下的三步分別是:先取荊州為立足之地,后取益州為發(fā)展壯大之地,得此二州后,內(nèi)修政理,外結(jié)孫權(quán),益州和荊州即可分兵揮師北伐,攻占中原,成就帝王霸業(yè)。隆中對的每一步其實都很正確,唯獨最后一句:分兵北伐。在三國之中,蜀國之地最小,吳國還對著荊州之地垂涎三尺,要想揮師北伐,那就必須集中精兵強將一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lǐng)中原,要不然東吳定會趁蜀軍分兵北伐的時候偷襲荊州。即使孫劉兩家是聯(lián)盟狀態(tài),但是畢竟一寸土地一寸金,不能保證東吳一定不會對蜀漢發(fā)兵。
耗盡國力
第二,諸葛亮的五次北伐耗盡國力。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雖然和魏國互有勝負,但是卻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獲利,而蜀國又是三個國家之中人口最少,領(lǐng)地最少的國家,連年的北伐,只能慢慢消耗蜀國內(nèi)部的實力。相對于魏國來說,擁有著天下將近一半的土地,也擁有著蜀國五倍的人口。所以兩相對比,蜀漢北伐的不順利,也是加劇了滅亡的進程。
用人不善
第三,用人不善。要論用人的話,諸葛亮確實沒有劉備會用人,蜀漢的政治派系分為荊州派和益州派,諸葛亮卻重用荊州派人士,不去發(fā)展和培養(yǎng)治國之才,所以也造成了后來姜維北伐的時候沒有人可以用的局面。而且當時諸葛亮用人錯誤的時候出現(xiàn)了兩個典范,那就是錯用楊儀主持大局和錯用馬謖來守街亭。楊儀上位后便殺了魏延,魏延之死,讓蜀漢北方定海神針成為過去,馬謖的街亭之失,也讓蜀漢失去了一個重要屏障!綜上所言,雖然諸葛亮才智過人,但也有犯錯誤的時候,有些錯誤犯了便是一輩子都難以彌補的。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三國志》
原因有劉備過早離世,其子劉禪無能;對手過于強大;蜀國的人才像關(guān)羽張飛等接連早逝,后繼無人。蜀國亦為蜀漢,三國時期的三大政權(quán)之一。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設(shè)國號為漢,蜀國就此建立。蜀國共存世43年,歷任兩任劉備、劉禪君王。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后黃巾起義爆發(fā),劉備因立了大功從而步入仕途。不久,劉備在漢中建立了蜀漢政權(quán)。263年,蜀國被魏國覆滅。
一、蜀國雖人才濟濟,但大都英年早逝,后繼無人像大家熟知的蜀國名將關(guān)羽和張飛都早逝了,關(guān)羽因大意命喪荊州,而劉備為報仇,派張飛出兵攻打東吳,張飛命下屬準備白旗白甲但下屬請求寬限準備時間,張飛認為下屬抗命便痛打他們,于是下屬趁張飛酒醉殺死了張飛。劉備報仇心切,決意伐吳,使黃忠命喪戰(zhàn)場。因諸事不順,劉備氣急,隨后撒手人寰,馬超也病逝了,剩下趙云、姜維、諸葛亮苦苦支撐,如何敵得過其余兩國?
二、后主無能,對手太強在劉備離世后,其子劉禪繼位,他是扶不起的阿斗,醉心于玩樂,無心治國、無心穩(wěn)固父親的基業(yè),不聽忠臣勸諫,缺乏領(lǐng)導(dǎo)能力,目光短淺,不能指揮蜀漢邁向強盛,蜀漢在他的手下自然就滅亡了;除此之外,曹魏和東吳實力強勁,曹魏有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等人才,東吳有四英杰、十二虎臣等,而蜀漢僅剩諸葛亮、姜維、趙云等少數(shù)人苦苦維持,趙云已年老,對戰(zhàn)事有心無力。
蜀國最先滅亡,有很多原因,上面只提及了一部分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蜀漢的位置不佳,易攻難守,劉備勢力起步最晚,底蘊又不及其余兩大政權(quán),種種原因使得蜀漢最先滅亡。這就告誡我們,凡事最好搶奪先機,然后做好部署,列好有效的計劃,安排最適合的人去做這件事,才能事倍功半。當然背后少不了運籌帷幄的領(lǐng)導(dǎo)者指揮一切。
語文高級教師
諸葛亮并不牛。
蜀漢集團,是一狹隘的江湖小圈子。諸葛亮名義上是軍師,三軍副統(tǒng)帥,卻從未進入圈子中心,在劉備集團中,其充其量是一主要謀士,即不是劉備?拜把子?兄弟。
蜀漢劉集團,勢力范圍小,地方小,人口少,缺人才。所謂的曹操得天時(其實他有雄兵百萬)孫權(quán)占地利劉備得人和。其實,國家要發(fā)展,光靠人和是沒有多大作用的。
蜀漢集團的人才,軍事政治經(jīng)濟等都以諸葛亮為主。國家大事,諸葛亮鞠躬盡瘁,事必躬親,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人才是蜀漢的硬傷。
國家的強大,要團結(jié)一致朝既定目標前進,但蜀漢統(tǒng)治集團,罔顧國家利益,視國家大事為兒戲,如關(guān)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zhàn)、馬謖街亭失守等,無不因軍事統(tǒng)治者任性而付出慘痛代價。地皮丟失,軍隊大量死傷急劇減員。
劉備死,劉禪繼。?扶不起的阿斗?,蜀國不亡,天理何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2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