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田陳篡齊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王朝更替,國號也會隨之改變,縱觀歷史上的歷代王朝,它們大多都遵循了這樣一個規(guī)律,不過,事有例外,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卻沒有那么做,它在代替原有國家的時候并沒有改變國號的名稱,而是繼續(xù)沿用了舊的國號,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戰(zhàn)國時期沿用前代國號的國家正是齊國。眾所周知,齊國的卿大夫田氏在戰(zhàn)國后期代替了原有的舊主,田氏第一任國君齊太公田和趁齊康公絕嗣之機篡取了齊國的國政,從此成為了田氏齊國的第一代君主,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伐齊,即田陳篡齊。那么,田和為什么在代替齊國后還要延續(xù)舊的國號?他這么做有什么用意呢?
田氏代齊的經(jīng)歷也是十分坎坷,田氏并不是齊國唯一的卿大夫,在齊國早期的國政上,齊國也曾產(chǎn)生了許多卿大夫家族,這其中,不僅有像田氏這樣的大族,更有國氏、鮑氏、高氏、崔氏等這樣的強族。
公元前489年,田氏的首腦田乞趁齊君空缺之機驅(qū)逐了其它的卿大夫強族,從此篡得了齊國的國政。此后一百多年間,齊公都受到了田氏的控制。
田氏代齊是戰(zhàn)國時期一件大事,不過,它相比較于三晉的魏韓趙分晉,影響力卻小得多。三家分晉直接導致了春秋時期第一大國晉國不復存在,而田氏代齊只是換取了國君,齊國的疆土依舊沒有發(fā)生多大的變化。
不管是田氏代齊,還是三家分晉,它們都需要周天子名義上的支持,沒有周天子的支持,田氏取代齊國,甚至是趙、韓、魏分裂晉國皆不合法。故而,田和在代齊后就遣使向周天子表示稱侯之意,后來周威烈王同意了田和這一做法,田氏才成為了齊國實際上的君主。
田和請求周天子封為列侯的事跡,足以說明了周天子在諸侯國中的影響力,雖然周王室的威望不復存在,但周天子依然是眾諸侯中的合法共主。太公田和之所以沒有改變原有國家的國號,就是出于這一方面的考慮。田氏代齊本來就是謀逆之舉,如果再改變了國號,這就會完全將田氏帶入了叛臣的序列。叛臣人人得而誅之,如果它國借用這個口號起兵攻打齊國,田和是完全沒有招架之力的,為了田氏自身的安全,也為了田氏代齊的合法性,田和只好放棄了改變國號這一做法。
田和沒有改變國號也是出于齊國自身安穩(wěn)的考慮。齊這個國號到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使用了六百多年,齊國的臣民也早已認可了這一國號,假如齊太公遽然改變這一國號,這難免不會造成齊國內(nèi)部動蕩。臣民的不適應會導致田氏在齊國難以立足,田和只有順應齊民的意愿,才能使得田氏屹立不倒。
齊國和魯國頗為相似,這兩個國家都遭受了卿大夫篡權(quán)的尷尬,不同的是,齊國是田氏一家掌權(quán),而魯國則為三桓掌權(quán)。一家掌權(quán)就有代替齊國舊有國君的實力,因為它完全不會顧及其它大族的威脅,而三桓就不同了,不管是叔孫氏,還是季孫、孟孫,它們?nèi)粝氪骠攪?,還需要掂量其它二族的實力。魯國卿大夫之所以沒有發(fā)生到代替魯國舊有國君的做法,就是因為制衡的原因,而齊國則不同,齊國田氏已經(jīng)強大,其也具備了建國篡權(quán)的實力,等到時機成熟,這一家族必然會篡取齊國國政。
田氏有實力代國,但它卻沒有能力改變國號,在戰(zhàn)國紛爭的年代里,一個稍微有違禮制的舉動,都會造成齊國粉身碎骨,田和基于這些因素,也就不得不沿用齊這個國號名稱了。
田姓有個來源是源自陳姓。這就是田陳代齊的典故。
公元前707年,陳國發(fā)生宮廷內(nèi)亂,陳厲公被殺,太子完被貶為大夫。
后宣公太子御寇,被宣公寵妃謀殺;
完和御寇相好,恐禍及己身,便離陳出走,投奔齊國,史稱“完公奔齊”。
完公奔齊后,齊桓公要拜他為卿,陳完推辭,齊桓公就封他為“工正”(管理百工的官),并賜給他很多田地。
【【當時的“陳”和“田”同音(即音韻學中常講的“古無舌上音”),故或稱之為“田完”】】。
陳完的后代以“田”為姓,陳完就是田姓始祖,這也是“陳田一家”的由來。
傳九世至田和而代齊。
田完(田敬仲),生田孟夷(田稚)。
田孟夷(田稚),生田孟莊(田湣)。
田孟莊(田湣),生田文子(田須無)。
田文子(田須無),生田桓子(田無宇)。
田桓子(田無宇),生五子:田武子(田開)、田僖子(田乞)、陳昭子(田昭)、孫書、子亶。
田僖子(田乞),生九子:陳瓘、田成子、子士、簡子、宣子、穆子、廩邱子、芒子、惠子。
孫書,生孫憑。
子亶,生子獻。
田成子(田恒),生田襄子(田盤)。
孫憑,生孫武。
子獻,生諸御鞅。
田襄子(田盤),生田莊子(田白)。
田莊子(田白),生二子:長子田悼子(田利),次子齊太公(田和)。
晉國.晉國始祖為周成王幼弟虞,成王滅唐國后,便將其封在那里,稱為"唐叔虞".其子燮父遷居在晉水之旁,改國號為晉.晉侯七傳至穆侯費王,穆侯有嫡子二人,即長子仇和次子成師.穆侯死,其弟殤叔自立.三年后,太子仇滅殤叔而即位,即文侯.此時周幽王被犬戎所殺,文侯擁立平王,有大功.文侯死,子昭侯伯即位,封其叔成師于曲沃,故稱"曲沃桓叔".七年后,晉臣潘父殺昭侯,欲迎桓叔為君,為晉民所拒,只得由昭侯子孝侯平嗣位.旋,桓叔死,其子莊伯即位,殺孝侯,冀人又立孝侯弟鄂侯為君.鄂侯二年,曲沃莊伯十一年入<<春秋>>.
秦國.秦嬴姓之族.相傳,其始祖名大業(yè),其子大費,又叫柏翳,與大禹同治水,為舜之女婿.后得兒子,一為大廉,為鳥俗氏始祖,一為若木,為費氏始祖.秦嬴三傳至秦仲,為周宣王大夫,伐西戎時被殺.其子莊公敗西戎.莊公死,其子襄公即位.七年,犬戎殺周幽王,襄公救周,有功.平王許以岐山以西令其滅戎.后,其子文公果滅戎,而得岐山一帶.文公四十四年入<<春秋>>.
楚國.楚王室為東方種族,羋姓之族,初居于今山東與河南之間,后西遷至丹陽.相傳其祖名季連,其后裔有個叫鬻熊,為周文王臣.三傳到熊繹,受武王封于丹陽為楚國第一代君主.后五傳至熊渠.武王熊通復興,其為熊渠十一代傳孫.武王十九年入<<春秋>>.
宋國.其為殷宗室微子啟的封國.周公時,平紂子武庚叛亂,封微子啟于宋,代武庚為殷后.微子十二傳于宣公立,宣公死時讓位于其弟和,即為穆公.穆公七年入<<春秋>>.
鄭國.其始祖為周厲王的小兒子,名友,宣王時封于鄭(今陜西華縣),是為桓公.幽王時,勤王有功.為避犬戎,遷至虢鄶之間.西周滅亡,桓公殉朝,其子武公掘突嗣位,擁立平王有功.武公亡,其子為莊公.莊公二十二年入<<春秋>>.
衛(wèi)國.其始祖為周武王之弟康叔,始封于康地,滅殷后,受封于殷故地.康叔八傳為僖侯,有兒子共伯余與和.僖侯亡,共伯余即位,和攻其兄,其兄自殺,和即位,即為武公.周幽王被犬戎所殺,武公救周有功,成為西周末年最有名的諸侯.武侯傳桓公,桓公十三年入<<春秋>>.
陳國.古時虞國的后裔.虞閼父為周室陶正有功,武王把女兒太姬嫁給其子滿,封于陳地(今河南淮陽縣),即為胡公.胡公十一傳為桓公鮑,桓公二十三年入<<春秋>>.
蔡國.武王地蔡叔的封國(今河南蔡縣).周公時,蔡叔度與紂子反,周公勝利,度死.其子胡嗣位,是為"蔡仲".九傳至宣侯考父,宣侯二十八年入<<春秋>>.
吳國.其始祖據(jù)說是周太公的長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其弟王季,賢能,子昌(也就是文王),太王欲傳位王季.太伯和仲雍知道后,為了成全他,救逃到荊蠻,建立了吳國.
越國.據(jù)說其始祖是夏少康的庶子無余.但越亦有可能與楚同族,<<史記>>載熊渠立少子為越章王,這也可能是越的始封.越至允常始開始強盛.
也叫田陳篡齊。前545年,田完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當國的慶氏。之后田氏、鮑氏滅欒、高二氏。田桓子對齊國公族“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對國人“之貧均孤寡者,私與之粟”,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持。齊景公時,公室腐敗。田桓子之子田乞(即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增加了戶口與實力。是謂“公棄其民,而歸于田氏”。前489年,齊景公死,齊國公族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自立為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quán),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前386年,田和放逐齊康公于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齊國絕祀。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田世襲敬仲完(謚敬仲,名完。)—孟夷—湣孟莊(謚湣孟,名莊)—文子須無(謚文子,名須無)—桓子無宇(謚桓子,名無宇)—武子開、釐子乞(謚武子,名開;謚釐子 ,名乞)—成子常(謚成子,名常)—襄子盤(謚號襄子,名盤)—莊子白(謚莊子,名白)—太公和(謚太公,名和)。
代齊過程綜述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呂尚于齊地建立了齊國。春秋末,呂氏政權(quán)被田氏所取代,從此,齊國的主人由姜姓呂氏演化成媯姓田氏。史稱“田氏代齊”。田氏代呂氏,經(jīng)過了長期而復雜的反復斗爭。有和平演變,也有武裝斗爭,有時隱蔽,有時公開。
從齊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陳完至齊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為諸侯,經(jīng)歷了286年,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陳完至齊當了工正,到田桓子侍齊莊公而得寵,為第一階段。此間約計122年,在這段時間內(nèi),呂氏經(jīng)歷了齊桓公、無詭、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頃公、靈公、莊公九代國君;而田氏經(jīng)歷了陳完、田孟夷、田閔孟莊、田文子須無、田桓子無宇五代。
陳完,是陳國陳厲公的兒子。陳完出生之后,他的父親陳厲公為他預卜未來,卜辭的意思是說這個孩子將來可能要代替陳而有國家,但又是不在陳國而是在其他國家,不應驗在他本人身上,而應驗在他的子孫身上。如果是在他國,必定是姜姓之國,四岳之后。事物不可能是兩個同時強大,陳國衰弱之后,他這一支將要昌盛起來!借這一卜辭預先制造了陳氏將要取代齊國呂氏的輿論。
陳厲公是陳國陳文公的小兒子,文公去世后厲公的哥哥陳鮑即位,就是陳桓公。陳鮑與陳他是異母兄弟。厲公的母親是蔡國女子。趁桓公生病的時候,蔡國人替他殺死了桓公陳鮑和太子陳免,立陳他為君,就是厲公。厲公即位后,娶蔡國之女為妻,這個蔡女和蔡國人通奸,常?;夭虈ィ瑓柟渤Hゲ虈?。桓公的小兒子陳林怨恨厲公殺死了他的父兄,就讓蔡國人誘騙厲公并把他殺了。陳林自立為君,這就是莊公。所以陳完不能立為國君,只是陳國大夫。陳莊公去世后,弟弟杵臼即位,就是陳宣公,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年)殺死了太子御寇。御寇和陳完相友好,恐怕災禍牽連到自己,所以,陳完逃奔齊國。時在齊桓公十四年即公元前 672年,獨立發(fā)展。齊桓公呂小白欲任他為卿,陳完推辭說:“我這個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能夠獲得寬恕,免除罪過,放下負擔,已經(jīng)是您給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接受這么高的職位?!饼R桓公遂讓他擔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大夫齊懿仲想把女兒嫁給陳完為妻,為此事,進行占卜,占卜的結(jié)果,說: “是謂鳳凰于蜚,和鳴鏘鏘。有媯之后,將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與京?!币馑际钦f有媯氏之后代陳氏,將在姜姓那里成長。五代之后就要昌盛發(fā)達并取得正卿的地位。八代之后,地位之高沒人比得上。于是,齊懿仲把女兒嫁給了陳完為妻。
陳完去世之后,謚號敬仲,陳氏世襲其工正之職,陳完生穉孟夷,穉孟夷之子閔孟莊,閔孟莊之子陳文子須無。陳須無(田文子須無)侍奉齊莊公,深受莊公賞識和寵愛。田須無去世,他的兒子桓子無宇繼爵。田無宇初涉政壇,是在齊莊公四、五年(前 550—前449),齊莊公四年無宇力排眾議,斷然出兵伐衛(wèi)、晉,并取得了勝利。太史公說: “田桓子無宇有力,事莊公,甚得寵。”齊莊公將自己的女兒孟姜嫁給了田桓子?;缸拥母赣H田須無去世后,桓子與孟姜共鑄銅壺以表悼念。有“桓子孟姜壺”傳世至今。
第二階段是田氏勢力與呂氏勢力進行大較量的主要時期。田氏所采取的斗爭方式和策略是施行新政,爭取民心;武裝蓄力,掌握實力。從田桓子事齊莊公得寵起,經(jīng)過田釐子(田乞)、田成子(田常)三代,呂氏經(jīng)歷了齊莊公、景公、悼公、簡公。齊國公族呂氏依靠的力量主要是高氏、國氏兩家,國、高兩家與呂氏同出于姜姓,皆為齊太公之后,呂氏旁支。在齊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高氏、國氏世代為齊國上卿,天子所任命,齊國形成呂氏、高氏、國氏三家共保姜姓社稷的局面。經(jīng)過反復斗爭,至田常為齊簡公相,田氏掌握了齊國實權(quán),歷時約95年。
陳氏采取的主要措施第一是施行新政爭取民心。田無宇去世,他的兒子武子開和僖子乞繼父位,田乞侍奉齊景公是大夫。姜氏第二十五代統(tǒng)治者齊景公是個奢侈之君,特別到了晚年更是好治宮室,聚狗馬,喜奢侈而厚賦重刑。公室倉廩中布、帛、稷、粟都放得腐爛,生了蟲子,人民卻生活無著,餓殍載道,勞役不止,抗爭的人民被鎮(zhèn)壓,遭到砍腳的人不知多少,出現(xiàn)了“國之諸市,屨賤踴貴”的異?,F(xiàn)象。遇到災情,也不去賑濟。景公的大夫田僖子乞,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施行新政。將齊國的量制由四進制(即四升為豆,四豆為區(qū),四區(qū)為釜,十釜為鍾)改為五進制,向人民借貸糧時用新制,而還貸時用舊制。田氏施恩德于百姓,景公不加禁止。因此,田氏得到了齊國人民的擁護和愛戴。百姓心向田氏,歸向田氏,田氏家族日益強大。據(jù)《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齊景公九年,即公元前539年,景公派晏嬰出使晉國,晏嬰私下對叔向說: “齊國政權(quán)最終將歸田氏。田氏雖無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于民,人民擁戴?!钡骄肮辏垂?16年,一天,晏嬰陪齊景公坐在路寢,景公看到那豪華的宮殿嘆氣說: “多么漂亮的宮室啊!我死后誰會據(jù)有這里呢?”晏嬰說: “如君主所說的那樣,恐怕是田氏了,田氏雖然沒有大的德行,而對于民眾有施舍。豆區(qū)釜錘等量器的容積,他從公田征稅就用小的,而對民眾施舍就用大的。君主征稅多,田氏施舍多,民眾都歸向他了。您的后代如果稍稍怠惰,田氏如果不滅亡,那么國家就要成為他們的國家了?!本肮犃?,問: “對呀,這事可怎么辦?”晏子答道: “只有禮可以制止這個。如果符合禮,家族的施舍不能趕上國家,民眾就不遷移,農(nóng)夫就不挪動,工商之人就不改行,士就不失職,官吏就不怠慢,大夫不占取公家的利益?!本肮f: “對呀,但我不能做到了。我從今以后知道禮可以用來治理國家了?!标套釉谶@里面對面地對齊景公講了田氏為什么要代呂氏的原因,并提出了阻止田氏代齊的策略,那就是以禮治國,使士農(nóng)工商四民各守其職,各守其業(yè),大夫不得以公肥私,擅自作威作福,也不得施惠于采邑之外,行陰德,收買人心。景公很贊許晏子的主張,但他已無能為力,為時已晚了。雖也采取了一些限制田氏家族發(fā)展的措施,但不甚得力,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公元前545年,田氏聯(lián)合鮑氏,欒氏,高氏共同擊敗了執(zhí)掌國政的慶氏,齊國自此改由欒氏,高氏執(zhí)政,公元前532年,田氏又利用欒氏,高氏之間的矛盾,聯(lián)合鮑氏分別擊敗了欒氏,高氏,并把流亡在外的公子公孫召回國內(nèi),歸還其原有的封地財產(chǎn),以取得公族的支持齊景公于公元前490年去世,在位58年。后由晏孺子荼、悼公陽生、簡公壬相繼為齊君,共計不到10年時間。齊簡公時,田常與監(jiān)止一起任左右相。田常心中忌妒監(jiān)止,因為監(jiān)止受簡公寵信,他不得專權(quán)。于是田常就重新使用他父親僖子的措施,用大斗把糧食借出,用小斗收回。齊國人唱歌頌揚他說: “老太太采芑菜呀,送給田成子!”齊國大夫上朝,御鞅向簡公進諫說: “田常、監(jiān)止不可兩立,請君主來選擇吧?!焙喒宦牎?br>
數(shù)十年間,齊國民心背離呂氏,如流水般地歸往田氏門下,田氏取得了人民的擁護。
陳氏采取的第二項措施是武裝奪權(quán)逐滅強宗。齊景公病,讓國惠子國夏、高昭子高張二相輔佐他的寵姬芮子生的兒子荼為太子。景公去世,荼即位,史稱晏孺子??墒翘锲虿桓吲d,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陽生與田氏關(guān)系很好。晏孺子即位后,陽生逃到了魯國。田乞假裝擁護高、國二相,熱心侍奉,暗地里卻在大夫中間挑撥高、國的關(guān)系,掀起了一場武裝爭權(quán)的斗爭。他對高、國二相說: “起初各位大夫都不想立孺子,孺子即位后,您倆任相國,大夫們?nèi)巳俗晕?,圖謀作亂?!碧锲蛴制垓_大夫們說: “高張很可怕呀,趁他還沒動手我們先干吧!”大夫們都依從他。田乞、鮑牧和大夫們領(lǐng)兵進入宮廷。高昭子聽說有變,與國惠子去救國君,國君的軍隊失敗了。田乞的部下去追國惠子,惠子逃往莒,晏嬰的兒子晏圉逃奔魯。
田乞派人到魯國,迎回陽生。陽生回到齊國,藏在田乞家中。田乞邀請大夫們說: “田常的母親祭祀后留下的酒食,請各位賞光來聚會飲酒。”大夫們都來田氏家飲酒。田乞把陽生裝在口袋里,放在中央的座位上。飲酒中,田乞打開口袋,放出陽生,他說: “這才是齊國的國君呀!”大夫們都俯身拜見。遂即訂盟擁立陽生,田乞編謊話說: “我是與鮑牧合謀一起擁立陽生的;”鮑牧怒沖沖地說: “大夫們忘記景公的遺命了嗎?”大夫們想反悔,陽生就叩頭說: “看我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滨U牧恐怕災禍落到自己身上,就重新說: “都是景公的兒子,怎么不可以呢!”終于在田氏家中立陽生為國君。這就是悼公。于是派人把晏孺子趕到駘,殺死孺子荼。悼公即位后,田乞任相國,獨攬齊國大權(quán)。
田乞去世,他的兒子田恒為相,就是田成子。
鮑牧和悼公不和,殺死了悼公。齊國人共同擁立悼公的兒子壬為君,這就是齊簡公。[2]。成子田恒與監(jiān)止一起為左右相,輔佐簡公。因為監(jiān)止受簡公寵信,田恒心中嫉妒監(jiān)止。子我是監(jiān)止的同族,平時與田氏不和。田氏的遠房同族田豹侍奉子我而受寵。子我說:“我想把田氏的直系子孫都殺光,讓你來接續(xù)田氏宗族?!碧锉f: “我只是田氏的遠房啊?!弊游也宦牎2痪锰锉獙μ锸险f:“子我將要誅滅田氏,如果田氏不先下手,災禍就要到來了。”因子我住在簡公宮里,田恒兄弟4人即乘車人宮,逐殺子我。子我閉門相拒,時簡公正與寵妃在檀臺飲酒作樂。聽說田恒帶兵入宮,欲逐田恒,太史子余說: “田恒不敢作亂,他是要為國除害。”簡公才沒有行動。田恒出宮后,聽說簡公曾發(fā)怒,恐怕自己要被殺,想出外逃亡。田子行說: “遲疑不決,是事業(yè)的大敵?!碧锖阌谑枪糇游摇W游衣暑I(lǐng)他的部下進攻田氏,不能取勝,只好外出逃亡。田恒的部下追趕并殺死了子我和監(jiān)止。
簡公出逃,田恒的部下追到徐州把簡公捉住殺了。簡公即位4年被殺。于是田常讓簡公的弟弟驁即位,這就是平公,田恒任相國。
經(jīng)過這兩次的武裝斗爭,田氏取得勝利。田恒擁立了自己所需要的呂氏君主,操縱了齊國實權(quán),并伺機削弱高氏、國氏、盧氏等姜姓世卿大族的實權(quán),孤立呂氏公族,完全專齊國政。
陳氏采取的第三項措施是通好鄰邦,外結(jié)諸侯。齊景公五十五年,即公元前500年,晏嬰去世后,晉國的范氏、中行氏起來反晉定公,到齊國請求援助借糧。按常規(guī)而言,齊景公是不應當去支持范氏、中行氏反對定公的,田常卻勸景公說: “范氏、中行氏對齊有恩德,不可以不救他們?!庇谑蔷肮商锸先I救他們,并答應借糧。田常支持了晉國的反君者,在新興地主階級勢力中樹立了自己的威信。田常為齊平公相后,怕諸侯討誅自己,為了安定鄰邦,取信于諸侯,爭取諸侯的信任,盡歸魯國、衛(wèi)國的侵地,西與晉國的韓、魏、趙氏訂立了盟約,南方和吳、越互通使節(jié)。
陳氏采取的第四項措施是擴大封地,安排田氏宗族。田恒為相時,修治武功,論功行賞,親近百姓,使齊國內(nèi)部進一步得到了安定。同時,田恒割自齊安平以東到瑯琊作為自己的封邑。這個封邑比齊平公的食邑還要大。
田常為相時,還選擇了齊國7尺以上的女子入后宮,后宮嬪妃數(shù)以百計,而他的賓客及舍人入后宮不禁。等到田常去世時,有子七十多人。他的兒子田襄子盤做齊宣公相時,讓他的兄弟和本族人都做了齊國大小城邑的大夫。晉國韓、趙、魏三家殺死知伯,瓜分了他的領(lǐng)地。襄子也讓他的兄弟與三晉互通使節(jié),此時,田氏幾乎已經(jīng)擁有齊國。
第三階段第三階段是從襄子盤為齊宣公相至田和列為諸侯,計從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86年,約69年。這段時間,田氏經(jīng)歷了襄子盤和莊子白二代,呂氏經(jīng)歷了齊宣公和齊康公二代。此間,田氏主要是外爭盟國,求立為侯。同時也展開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
田襄子去世,子莊子繼父位,輔佐齊宣公,宣公四十三年(公元前413年)齊國進攻晉國,攻毀黃城,圍困陽狐。宣公四十四年,進攻魯城、葛邑和安陵。宣公四十五年,取魯一城。田莊子去世,田悼子繼任齊相。宣公四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齊奪取魯國的郕城。宣公四十九年,宣公與鄭國人在西城相會。齊國攻伐衛(wèi)國攻占了貫丘。齊宣公五十一年(前公元405年),齊宣公去世,子呂貸立,是為康公。田悼子去世,田和立。貸即位14年,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田和就把他遷到海濱,只給一座城做食邑,權(quán)作對其祖先的祭祀費用。齊康公十八年(公元前387年),田和與魏武侯在濁澤相會,求他代告周天子,請列為諸侯。魏文侯派使臣報告周天子,請求立田和為諸侯,周天子準許。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為齊侯,列名于周朝王室。到此齊國的呂氏政權(quán)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大事記年公元前671年,陳國公族內(nèi)亂,陳公子完為避禍奔逃至齊國,至齊國后為齊國田氏之祖,(“陳”“田”本為一字)?!」?45年,田完四世孫田無宇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當國的慶氏,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持。
公元前489年,田恒自立為相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公元前481年,田恒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quán),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 心。
公元前391年,田和廢齊康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
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史上又稱:“田代姜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2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上的賈詡是個怎樣的人最后善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