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怼榜T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的生平,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一生立下戰(zhàn)功無數(shù),結果卻始終不能封侯,那馮唐又是個什么情況呢?馮唐是漢文帝時期大臣,他歷經(jīng)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但始終得不到重用。馮唐出仕較晚,在文帝時期因直言不諱,還惹得皇帝不高興。等到漢景帝時,又罷免了他的楚相一職,等到漢武帝即位,馮唐已經(jīng)年過古稀,從而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才會說馮唐一生都難以得志。
歷史上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馮唐易老,李廣難封?!?/p>
“李廣難封”我們知道,李廣是漢武帝時期非常有名的將軍,被稱為“飛將軍”,一生戰(zhàn)功赫赫,威震敵膽,可到死都沒能封侯。連李廣的兒子李敢,并不怎么出名,也沒什么大功績,都被封為關內侯,而李廣卻沒能獲封。
漢武帝不給李廣封侯,他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沒有看到是因為自己任人唯親造成的,反而從李廣身上找原因,認為李廣是命不好。以至于最后,漢武帝準備發(fā)動“漠北行動”的時候,還不讓李廣去,怕李廣去了,戰(zhàn)爭不能獲得全勝。
那么,“馮唐易老” 又是什么意思呢?馮唐是誰?他又有什么倒霉的事情呢?
其實,“馮唐易老”和“李廣難封”所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說的也是馮唐非常有才干,很早就出了名。但是到老了,也沒有混個一官半職。
說起來,馮唐可是有別人難以具備的好條件的。什么好條件呢?
其一,馮唐是貴族出生。他爺爺是原先趙國(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將領,他父親當過代國(西漢時期的代國)的相國。由此可見,馮唐的出生有多么好。
其二,馮唐是漢文帝的潛邸舊臣。因為馮唐的父親當過代相,而漢文帝劉恒在當皇帝前,曾是代王。馮唐因為舉孝廉,在代地被任命為中郎署長,直接侍奉代王??梢哉f,馮唐是標標準準的漢文帝的潛邸舊臣,有漢文帝這樣一層別人難有的關系。
其三,漢文帝曾非常重視馮唐,當漢文帝回代地的時候,還專門去看過他,召見他,和他商談國事。
任何一個具有這三層關系的人,就是什么也不做,擺在那里,他都很容易當大官。那么,馮唐是怎么混的,為什么沒有當成大官呢?
如果我們仔細考察馮唐的一生,我們會發(fā)現(xiàn),馮唐之所以沒有成功,與別人沒有關系,全都是他自己造成的。那么,他有哪些沒做好呢?
當劉恒還是代王的時候,馮唐就是劉恒身邊的侍衛(wèi)官。但是,劉恒進京當皇帝的時候,卻并沒有帶他去。這說明,他一直沒有迎奉過劉恒,因而,劉恒并沒有把他當成自己身邊的人。
接著,漢文帝當了皇帝以后,回到代地,還是漢文帝主動去找馮唐。
當時漢文帝對馮唐說,你老人家怎么還是一個郎官?其實,這也就表明,漢文帝是想重用馮唐了。那么,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可以在漢文帝面前表現(xiàn)一下了。
那么,馮唐是怎么表現(xiàn)的呢?
當時,漢文帝和馮唐談到了邊關防守匈奴的問題。漢文帝非常贊賞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大將李齊。馮唐立刻就糾錯,說,李齊算什么,我爺爺曾在趙國為官,清楚得很,廉頗和李牧比李齊厲害多了。
其實,漢文帝未嘗不知道廉頗、李牧比李齊厲害,他為什么卻說李齊呢?顯然是因為李齊比較聽君王的話。也就是說,漢文帝是話里有話,但馮唐沒有聽出來,直接頂了過去。
漢文帝好脾氣,順著馮唐的話說道,我朝要是有廉頗、李牧這樣的大將,何必還擔心匈奴的問題啊。哪知道馮唐又頂過去說,陛下你就是有廉頗、李牧,你也不會用。
漢文帝再好脾氣,也受不住了。他站起來,拂袖而去。不過他畢竟是漢文帝,一會兒后,還是又把馮唐找過來,問他道,你為什么說話不給我面子啊?馮唐才說,是因為守邊關的魏尚上報戰(zhàn)功的時候,曾多報了六顆首級,漢文帝就把他的爵位給奪了,還判了他一年的徒刑。馮唐認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應該給魏尚這樣的將領一些獨立的自主權,他多報六顆首級,其實是給士兵們報的,應該鼓勵,而不應該嚴厲處罰。
實際上,漢文帝之所以嚴厲處置魏尚,還是因為他本身有些猜防邊將,這和他贊揚李齊,觀念是一樣的。馮唐完全沒有明白這一點,反而和漢文帝據(jù)理力爭。
不過,好脾氣的漢文帝竟然就聽了馮唐的話,讓他持節(jié)去恢復魏尚的官職,同時,又把馮唐提拔為車騎都尉。
也就是說,雖然馮唐不迎奉漢文帝,漢文帝還是把他提拔了。
不久漢文帝就去世了。漢景帝上臺后,又提拔馮唐擔任楚國相國,但是很快就罷免了他。為什么罷免他,歷史上并沒有記載。估計也是馮唐不會說話不會搞關系吧。而且此后,漢景帝再也沒有重用過他。
直到漢武帝上臺后,在全國選拔人才。有人提到馮唐,但此時馮唐已經(jīng)九十歲了,當然不可能再出來當官,也就算了。
說起來,馮唐有好的背景,又有很多次機會,但他最終什么官職也沒有,實在是他自身性格不好造成的。
性格即命運,果不其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2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田陳篡齊田和為什么還延續(xù)舊的國號,其···
下一篇: 董卓犯的最大錯誤是跟呂布搶貂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