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我們喜歡用《三國演義》之中的故事來說話,今日我們就來談?wù)勓萘x之中的名將。劉備麾下的有“五虎上將”,曹操有“五子良將",孫權(quán)有"江東十二虎臣",呂布手下有"八健將",連袁紹麾下也有"河北四庭柱",他們都是大名鼎鼎的勇將,那么在演義之中,同樣是河北四庭柱,為什么趙云秒殺高覽,而60合之內(nèi),殺不了文丑?
河北四庭柱,是張國良的《評話三國》中的概念。為東漢末年時期割據(jù)河北的大軍閥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四員大將,河北最勇猛的四位將軍,分別為顏良,文丑,張郃,高覽。
在《三國演義》之中,高覽是袁紹麾下大將,以勇猛著稱,跟曹魏大將徐晃大戰(zhàn)不分勝負(fù)。在袁紹和曹操的官渡之戰(zhàn)中,袁紹的謀士郭圖建議袁紹去進攻曹操的大本營而放棄烏巢,所以高覽奉命帶兵前去,沒有攻下大營回去后,受到郭圖的誣陷,說高覽沒有全力進攻,于是高覽便投到曹操的帳下了。
高覽在投奔曹操后,也為曹操立下不少功勞,攻打汝南,斬殺劉辟,也算得上有作為吧,因為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最后在劉備敗走荊州的時候,高覽奉命追擊劉備,被劉備手下的大將常山趙子龍一槍刺死。
文丑同樣是袁紹麾下的勇將,在面對趙云的時候,可以單挑60個回合而不敗。《三國演義》描述趙云剛剛出場,救公孫瓚的場景?!度龂萘x》第七回:“忽見草坡左側(cè)轉(zhuǎn)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fēng)凜凜,與文丑大戰(zhàn)五六十合,勝負(fù)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p>
為什么趙云秒殺高覽,而殺不了文丑?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演義之中的文丑武力值要強于高覽。
文丑與顏良齊名的袁紹軍雙璧猛將。河北名將,四庭柱排行第二的存在,勇冠三軍,面對公孫瓚的時候,一人獨擋公孫瓚麾下四員上將不敗,面對曹軍,文丑曾以一敵二,射倒張遼,打敗徐晃,武力值強于高覽。
第二:趙云背后偷襲高覽
“玄德正慌,方欲自戰(zhàn),高覽后軍忽然自亂,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云也?!庇纱丝梢?,趙云是從高覽背面襲殺,出其不意,自然容易秒殺。
第三:趙云和文丑單挑的時候非常年輕
趙云和文丑單挑的時候非常年輕,剛剛出道,武力和經(jīng)驗沒有得到戰(zhàn)陣的歷練,而文丑卻名聞四海,久經(jīng)戰(zhàn)陣,在這種情況下,趙云還能與文丑大戰(zhàn)60個回合不敗,說明其武力值非常高,但是還做不到秒殺文丑的地步。
趙云和許褚打了三十回合,一槍刺死高覽,兩場戰(zhàn)斗都發(fā)生在穰山之戰(zhàn),其實縱觀趙云整體戰(zhàn)績,特點是突襲能力天下無雙,那么為何趙云沒有殺了許褚卻能刺死高覽呢?
首先說一下許褚和高覽的交手,當(dāng)時官渡之戰(zhàn),張遼和張郃大戰(zhàn)四五十回合平手,曹操稱奇,許褚按捺不住殺了出去,卻被高覽擋住了,也不知幾回合平手。通常小說里沒有提到具體回合數(shù)或者數(shù)合這樣的描寫,都說明交手的時間比較短,所以,許褚和高覽的交手并不深入,不能簡單的把許褚和高覽的武藝排在同一層;許褚的戰(zhàn)績比較多,無論是否鼎峰期,武藝都在超一流之列,這點比較好判斷。高覽雖然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但是這四人論武藝是分兩層的,顏良,文丑屬于超一流(汜水關(guān)袁紹也單提顏良文丑不懼華雄);高覽,張郃常常并稱,張郃綜合武藝在一流上,高覽雖然打平許褚,但是他的武藝再厲害,也不可能是超一流的。所以,實際上許褚的武藝至少要高過高覽一籌;
除了武藝,許褚還有一點比較強,比如說:和五虎之四中的關(guān)羽,張飛,趙云,馬超這樣頂級的超一流高手對戰(zhàn)過,基本上下風(fēng)卻都全身而退了;再進一步說,比如許褚對戰(zhàn)馬超一戰(zhàn),就表現(xiàn)出很強的觸覺,首先第一,許褚和馬超打到一百回合左右,裸衣戰(zhàn)馬超給他精神壓力;第二,和馬超打到二百三十回合左右,折斷馬超長槍,各拿半截亂打,于是不成章法;按武藝來說,許褚不是馬超的對手(后來馬超還能追殺曹軍,許褚卻中了兩流箭,就強弩之末了)。但是,許褚依靠著臨場機變和敏銳力,硬是打平了;反觀高覽,不三合殺死劉辟后,以為劉備是?囊中之物?,完全放松了警惕;另外,高覽在官渡用?槍?,在穰山卻用?刀?,武藝不純,被趙云秒了也是順理成章;
但是,不是說趙云不能突襲秒殺許褚,只是難度很大而已,在超一流武將中,能秒殺同是超一流武將的,只有鼎峰期關(guān)羽的斬顏良誅文丑;更何況穰山之戰(zhàn)只是趙云武藝的上升期,而非鼎峰期,而且突襲斬將是要具備一些突發(fā)性,另外趙云突襲能力的發(fā)揮也一般是在救劉備或者阿斗以及其他自家將領(lǐng)之時,比如高覽,長坂坡之戰(zhàn),漢水之戰(zhàn)等等。所以,當(dāng)時趙云和許褚是在陣前單挑,三十回合平手,但是隨后劉備軍敗,作為勝利一方的許褚卻要?力戰(zhàn)?趙云;因此不難看出,許褚早在剛才的單挑中領(lǐng)略了趙云的槍法,再戰(zhàn),那是一點也不敢托大,哪怕是軍勢對自己有利;這讓趙云如何突襲殺許褚呢?所以,不是趙云不能突襲殺許褚,而是許褚才不給這機會。
同樣的例子還有漢水之戰(zhàn),當(dāng)時趙云的武藝到達最鼎峰,小說原文還對槍法唯一一次描寫,而身經(jīng)百戰(zhàn),早就領(lǐng)略了趙云武藝的徐晃,張郃(烏林之戰(zhàn)奉命一起阻擊趙云,張郃之后再無出手,可能負(fù)傷),那更是不敢接戰(zhàn);雖然許褚的武藝高于徐晃和張郃,但是如果遇到鼎峰趙云,那也不是對手,假如一個不小心,恐怕都有被突殺的危險;而且特別是后期的許褚,大戰(zhàn)馬超之后武藝進入鼎峰,于是開始有些托大了,到了漢中之戰(zhàn),許褚竟然醉酒押糧,結(jié)果被張飛刺傷而退出猛將舞臺;張飛的特性不是突襲,而且對許褚也沒有趕盡殺絕,假如當(dāng)時許褚遇到的是趙云,恐怕大概率不能幸免了。
趙子龍和文丑大戰(zhàn)五六十合,為何殺不了文丑?
趙云在三國幾乎未遇到對手,在演義中,趙云在巔峰時期,曾一合刺死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覽,河北四庭柱即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要知道,高覽武藝不低,和張郃差不多,官渡之戰(zhàn),高覽曾和許褚、徐晃大戰(zhàn),不分勝負(fù)。后來和張郃一起投降曹操,隨曹操出征汝南,率兵伏擊劉備,三合斬了劉辟,正準(zhǔn)備捉劉備,卻趙云一槍刺于馬下。趙云殺了高覽,那么厲害,和文丑大戰(zhàn)五六十合,為何殺不了文丑呢?
在演義中,趙云大戰(zhàn)文丑,危急時刻救了公孫瓚,非常精彩。
《三國演義》第七回: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戰(zhàn)不到十余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丑乘勢追趕。瓚走入陣中,文丑飛馬徑入中軍,往來沖突。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zhàn);被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文丑直趕公孫瓚出陣后,瓚望山谷而逃。文丑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發(fā)縱馬,奔轉(zhuǎn)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cè)轉(zhuǎn)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fēng)凜凜,與文丑大戰(zhàn)五六十合,勝負(fù)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云,字子龍。
文丑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和顏良齊名,勇冠三軍,文丑曾以一敵二,射倒張遼,打敗徐晃,武力非常了得。
《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為河北名將、誰可擒之??張遼、徐晃飛馬齊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頭見二將趕上,遂按住鐵槍,拈弓搭箭,正射張遼。徐晃大叫:?賊將休放箭!?張遼低頭急躲,一箭射中頭盔,將簪纓射去。遼奮力再趕,坐下戰(zhàn)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頰。那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回馬復(fù)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丑后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
從以上描述來看,文丑的實力要高于張遼和徐晃,也就是說,張遼和徐晃不是文丑的對手。
而趙云打文丑,不分勝負(fù),以此來看,文丑實力和趙云相當(dāng)。
但仔細(xì)分析,為什么趙云殺不了文丑呢?是實力不夠嗎?
其實,趙云應(yīng)該有實力殺了文丑,只是當(dāng)時趙云為了救公孫瓚,也就是說,心里有一定顧慮,要保護老大的安全,可能有些投鼠忌器。怕打狠了對方,對方會施展出什么黑手段,俗話說,逼急了,兔子還咬人呢。而且,當(dāng)時來看,趙云是剛出道,年齡小,經(jīng)驗少,而文丑已經(jīng)名滿天下,久經(jīng)戰(zhàn)陣。
河北四庭柱是評書中的說法,指的是袁紹麾下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四位武力最強悍的猛將,從演義來看四人武力確實相當(dāng)厲害:顏良20回合擊敗徐晃、文丑五六十回合戰(zhàn)平趙云,張郃和高覽聯(lián)手激斗張遼和許褚兩人也打了個旗鼓相當(dāng)。
趙云和河北四庭柱中的三人都交過手,分別是磐河之戰(zhàn)戰(zhàn)平文丑,穰山之戰(zhàn)擊敗張郃,張郃甚至在漢水之戰(zhàn)都不敢上前迎戰(zhàn),穰山之戰(zhàn)一個照面刺高覽于馬下,不過唯獨沒有和顏良交過手,那么趙云平文丑敗張郃、秒殺高覽,能否戰(zhàn)勝河北四庭柱之首的顏良?我們以徐晃和李典作為參照其實就能一目了然了。
第一,顏良既然是河北四庭柱之首,那么他的武力應(yīng)該比文丑厲害吧,事實上確實如此,雖然現(xiàn)在流傳的毛本演義沒有明確指明兩人武力高低,但嘉靖本演義倒是一眼就能看出顏良比文丑厲害多了,我們來看看嘉靖本演義中的相關(guān)描寫:
徐晃出馬,與良戰(zhàn)二十合,敗回本陣。諸將栗然。
戰(zhàn)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策馬前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二將戰(zhàn)三十余合,張遼去遠(yuǎn),徐晃見文丑后面軍馬齊到,晃撥回馬走。
白馬之戰(zhàn)徐晃20回合就敗在顏良手下,延津之戰(zhàn)迎戰(zhàn)文丑,徐晃卻能力敵30余回合不?。ㄆ鋵嵾€能接著再打下去),對比之下文丑武力顯然不如顏良,而且差距很明顯。
可是文丑卻能和趙云大戰(zhàn)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fù)(趙云擊敗文丑估計至少得七八十回合),這說明什么?很顯然顏良比趙云還要厲害三分,換成趙云應(yīng)該很難20回合擊敗徐晃。
第二,李典也是個比較好的參照對象,演義中李典和趙云交過手:
李典出陣,與趙云交鋒。約戰(zhàn)十?dāng)?shù)合,李典料敵不住,拔馬走回本陣。
曹操麾下大將武力大概可以分幾個檔次:第一檔次是典韋、許褚、曹彰三人;第二檔次是龐德、張遼、夏侯惇、徐晃、張郃、夏侯淵等人;第三檔次是樂進、臧霸、李典等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5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