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宋穆公立有太子馮(音平),如果沒有意外,下面該太子馮繼位??墒撬文鹿≈貢r,他卻召來大司馬孔父嘉,遺命立哥哥的太子與夷為君,并讓孔父嘉當顧命大臣??赘讣握f大伙都愿意立公子馮,希望宋穆公能再作考慮。宋穆公說:“哥哥舍棄自己的太子把君位傳給了我,我可不敢忘記他的恩德。我現(xiàn)在也要追隨他去了,如果我不讓與夷當國君,黃泉路上我無法面對哥哥?!彼问且笊毯笠?,他們特別重視并聽命于鬼神。估計宋穆公病重時老夢到哥哥,心理壓力特別大,因此作了如此安排。失去君位的太子馮被宋穆公安置到鄭國生活,大概怕他在國內(nèi)會跟堂兄與夷發(fā)生沖突。宋穆公的這種行為受到當時人的認可,《左傳》用“君子曰”夸獎他合乎道義。
與夷當國君,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他,比如鄭莊公就是持反對意見的主。公子馮才到鄭國,鄭莊公就有送他回去當國君廢黜與夷的念頭和舉動。虞春分析鄭莊公這么做有三個原因。首先,鄭國與晉國、宋國、衛(wèi)國、陳國、許國和楚國是鄰居,晉國有內(nèi)亂,無暇顧及中原,楚國還在漢水兩岸玩著,也無力北顧,因而,鄭與宋、衛(wèi)、陳、許的關系至關重要,和則鄭國國泰民安,戰(zhàn)則狼煙四起百姓疲于奔命國力耗損??墒青崌o人的印象又是一個好戰(zhàn)的國度,鄭莊公的爸爸鄭武公,利用其為周室近親并任王室卿士的便利,用戰(zhàn)爭的手段滅掉鄭國曾經(jīng)寄存過人員和物資的鄶國和虢國以及他們的附庸,因此,鄭的周邊國家都把鄭國當成“農(nóng)夫與蛇”中的那條蛇,很不待見,對其高度警惕。鄭莊公如能在周邊國家中扶植親近自己的國家,好處是毋庸置疑的。第二,與夷的脾氣似乎不是太好,非常好斗,好斗分子誰也不喜歡。據(jù)《公羊傳》,宋宣公與宋穆公交接班時說過:“我愛與夷超過愛你,但作為社稷宗廟之主,與夷不如你?!彼^知子莫若父。好斗易沖動,于本國是禍,于鄰國豈能是福?鄭莊公想為宋國換馬當在情理之中。第三,按照《左傳》記載公子們一般都是到姥姥家避難的慣例,虞春估計公子馮是鄭國女子的后代,或許鄭莊公就是他的外公,鄭莊公力挺公子馮不在話下。
與夷才當國君便受到鄭莊公強有力的挑戰(zhàn),他對衛(wèi)國州吁討伐鄭國的呼聲響應最積極。其實,州吁是在把他當槍使。州吁弒君奪位,想安定自己的君位,衛(wèi)國與鄭國時有戰(zhàn)爭,而且鄭莊公是王卿士,打贏了他自然可以立威,但州吁又不愿意耗損國力太多,于是就挑唆與夷牽頭伐鄭。與夷繼位當年(公元前七一九年)宋國聯(lián)合陳國、蔡國、衛(wèi)國討伐鄭國兩次,挑起宋鄭之間戰(zhàn)火。
按虞春的想法,宋國既然把目標對準了鄭國,那就死磕鄭國,不要再四面出擊到處樹敵。可是與夷第三戰(zhàn)卻把矛頭指向邾國,公元前七一八年發(fā)兵奪了邾國的地盤。邾國是魯國的附庸,而魯國此時還是宋國的盟友。連盟友的跟班都要揍,可見與夷真的是暴脾氣;吃了虧的邾國可能都沒有報告魯國,或許因為魯國和宋國有盟約,他們覺得魯國不可能為爭取權益,而鄭國比較有實力又是宋國死對頭,于是主動聯(lián)合鄭國攻入宋國的外城,把宋國打得滿地找牙,這是與夷的第四戰(zhàn);宋國派使者以國君的名義跟魯國討救兵,魯隱公卻以宋國使者沒有說真話為由拒絕救援宋國。于是宋魯又結仇。同年,宋國發(fā)兵伐鄭國,圍長葛,第二年拿下長葛。這是第五戰(zhàn);第六戰(zhàn)發(fā)生在公元前七一四年。在齊僖公的調(diào)停下,宋鄭已經(jīng)和好了兩年,可是鄭莊公打心眼里就不喜歡與夷,于是借口宋國不去朝覲周天子,打著周天子的旗號伐宋;眼見與夷不得人心,魯國也趁火打劫,公元前七一三年,魯國與齊國、鄭國相約一起討伐宋國,魯隱公對舅舅與夷痛下殺手,鄭莊公把打下的郜與防交給魯國管理。這是與夷的第七戰(zhàn);從宋國返回的鄭國軍隊才到本國郊外尚未進入國都,宋國、衛(wèi)國的軍隊就趁虛而入打入鄭國,這是第八戰(zhàn);隨即宋國、衛(wèi)國、蔡國移師共同討伐戴國,但因為與夷的第八戰(zhàn)沒有叫上蔡國,蔡國很生氣,覺得自己被其他兩國看輕,聯(lián)軍內(nèi)部有矛盾必然失利,因此鄭莊公第一天包圍戴國,第二天就打敗宋、衛(wèi)、蔡三國聯(lián)軍,把他們包了餃子,與夷的第九戰(zhàn)以失利而告終;鄭莊公贏了此戰(zhàn)還不罷休,當年九、十月間又帶兵打入宋國,以示對第七戰(zhàn)的報復。第十戰(zhàn);與夷任上的最后一戰(zhàn)是公元前七一二年,鄭莊公在虢國軍隊的配合下大敗宋國軍隊。與夷執(zhí)政十年打了十一仗,其中十仗跟春秋初期國力強盛的小霸鄭國有關。老百姓的反戰(zhàn)情緒高漲。
作為宋國執(zhí)握軍隊的大司馬,孔父嘉無疑應對與夷的窮兵黷武負有相當?shù)呢熑?,如果孔父嘉能適當勸諫與夷,倡議改善國際關系,憑他輩分高——與宋戴公一輩、在與夷心目中的位置高——顧命大臣,與夷也不得不有所收斂,宋國也不會因為戰(zhàn)爭弄得哀鴻遍野、尸骸滿地、村莊城邑多成荒墟。此時,宋國公族時任大宰叫華父督的,他是宋戴公的孫子,與夷管他叫叔叔或者伯伯,利用人們厭戰(zhàn)且懷念宋穆公以及公子馮的情緒,他對前來給政府提意見的民眾說:“戰(zhàn)爭都是孔父嘉的主意,我可不愿意讓大家去送死。”鼓動著情緒失控的百姓殺害了孔父嘉。盡管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虞春還是要說,殺得好,否則宋國國無寧日,遲早會被戰(zhàn)爭拖入滅國的境地。華父督這一殺,是為了全國百姓、宋國社稷。《左傳》暴出桃色新聞,說因為華父督看上了孔父嘉的妻子孔子的六世祖奶奶才殺了孔父嘉,似乎英雄一怒為紅顏,則有把政治問題轉化為生活問題的嫌疑。華父督占有孔父嘉的妻子,這是勝利者常有的行為,作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此舉是果不是因。與夷聽說孔父嘉被殺,惱怒異常,暴跳如雷,或許還放風要殺華父督,被逼急的華父督一不做二不休弒殺了與夷。與夷被追謚為殤(短折不成曰殤),稱宋殤公。
華父督從鄭國迎回公子馮當國君,他就是后來的宋莊公。在鄭國、魯國、齊國和陳國的支持下,華父督當上了宋國相當于宰相的官。宋國在宋莊公和華父督的領導下,結束與鄰國的連年戰(zhàn)爭,與民休養(yǎng)生息。宋國人民開始過上和平幸福的日子。
弒君是政權斗爭的極端,從非暴力角度而言我們都應該譴責,但是,如果被弒殺的是一個不讓百姓過好日子的國君,并且按當時的情況除了弒殺并無更好和平交接班的良策,那么弒君也就順理成章。對于宋殤公、孔父嘉那樣的戰(zhàn)爭狂人,還是早早結束他們的生命為好,免得荼毒百姓。
詩曰:
穆公讓國乃公心,可恨殤公反忌馮。
今日殤亡馮即位,九泉羞見父和兄。
人物生平
宋穆公九年(魯隱公三年,前720年),宋穆公病重,于是召見司馬孔父嘉對他說:“先君宋宣公舍棄太子與夷而立我為君,我不敢忘記。我死后,一定要立與夷為君。“孔父嘉說:“可群臣都愿立公子馮(宋穆公之子)?!彼文鹿f:“不要立公子馮,我不能對不起宋宣公?!庇谑撬文鹿罟玉T離開宋國到鄭國居住。同年八月初五日,宋穆公去世,與夷繼位,是為宋殤公。
宋殤公二年(魯隱公五年,前718年),宋國掠取邾國的土地,邾國請求鄭國幫助他們攻打宋國。鄭國想借此報復去年東門那場戰(zhàn)役,于是帶領周天子的軍隊和邾國軍隊會合,進攻宋國,進入宋國外城。宋國派人向魯國求援,但魯國國君魯隱公沒有出兵援助。同年十二月,宋國為報復鄭國,于是出兵攻打鄭國,并包圍鄭國的長葛。宋殤公三年(魯隱公六年,前717年),宋軍奪取長葛。
宋殤公六年(魯隱公九年,前714年),由于宋殤公不去朝見周桓王,當時擔任周桓王卿士的鄭國國君鄭莊公以周天子的名義討伐宋國。
宋殤公七年(魯隱公十年,前713年)六月,魯國聯(lián)合齊國、鄭國在菅地打敗宋軍。同年七月,鄭國的軍隊停留在魯國的遠郊,宋軍、衛(wèi)軍趁此攻進鄭國,又聯(lián)合蔡軍攻打戴地。八月,由于宋、衛(wèi)、蔡三國軍隊不合,而被鄭國擊敗。九月,鄭莊公率軍攻進宋國。
宋殤公八年(魯隱公十一年,前712年)十月,鄭莊公帶著虢國的軍隊攻打宋國,把宋軍打得大敗。
宋殤公十年(魯桓公二年,前710年),華督攻殺孔父嘉,搶奪他的妻子。宋殤公得知后大怒,華督害怕遭到宋殤公的誅殺,于是將宋殤公殺害,而從鄭國迎回公子馮擁立為君,是為宋莊公。
為政舉措 宋殤公繼位后,任命大臣孔父嘉為司馬,華督為太宰,共同輔佐朝政。宋殤公在位時期,宋國局勢不穩(wěn),屢次與鄭國等國發(fā)生戰(zhàn)事。宋殤公雖然在位只有十年,但在這十年時間里,居然發(fā)生十一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致使百姓苦不堪言。
歷史評價 華督:“殤公即位十年耳,而十一戰(zhàn),民苦不堪”
史籍記載 《左傳》隱公三年至桓公二年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家族成員 祖父:宋武公
父親:宋宣公
叔父:宋穆公
堂兄弟:宋莊公
當殷商文化出現(xiàn)在宋國的時候,讓許多殷商后人們當去了周王國的禮樂制度,從而一心一意專注殷商傳統(tǒng)文化。在這種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下,致使宋宣公毫不猶豫的讓位給宋穆公。據(jù)歷史記載:宋穆公繼位后,在位時間是747年至720年左右,在這一段時間里,宋穆公的敵家是鄭國,一心想宋國滅國的國家。當時的鄭國是鄭莊公做皇帝,他一心想讓鄭國做大做強,故此處處與宋穆公作對。難道就是因為鄭莊公與他作對,令宋殤公這一生過得如此糾結嗎?
當鄭國想盡一切辦法要架空周王室的是時候,換個角度來想,鄭國此舉,何不是在削弱宋國的地位。歷史上記載國這么一句話:“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這句話所描述的事情是宋穆公去世后三年所發(fā)生的,由此可知,當時宋國在鄭國的壓迫下,深知鄭國有滅宋之想。
在宋穆公去世之際,宋穆公將他的兩個兒子送到鄭國。 這么做,一方面可以讓宋宣公的兒子順利接位,另一方面他可能厭倦了管理政治事務,也不想讓兒子走上這么一條不歸路,何不如去鄭國做個人質(zhì)。
然而,宋殤公繼承皇位之后,并不開心,反而非常郁悶。因他本是帝王之命,后因自己的父親宋宣公的一念之間,從君演變至臣,現(xiàn)又為君。真是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
現(xiàn)在皇位歸順于他,他不想當年的事情重新回到自己或者自己兒子的身上,故此,當他收到情報說,宋穆公的兒子公子馮在鄭國,于是出兵征伐鄭國,討回宋穆公的兒子公子馮。這么一個舉動,讓鄭國與宋國之間矛盾越來遠大。但是,到宋殤公死的時候,也未能討回宋穆公的兒子公子馮,這也就是為什么他此生會過得如此糾結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7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