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厲公(?-前673年),姬姓,鄭氏,名突,亦稱公子突,鄭莊公次子,鄭昭公異母弟,母雍姞,春秋時期鄭國第五位第五任及第九任國君,前701年─前697年及前680年─前673年在位。
鄭莊公死后,鄭昭公即位,宋莊公威逼利誘祭仲幫公子突奪位,是為鄭厲公。鄭厲公因祭仲專權,打算鏟除他,但事敗外奔。鄭厲公流亡在外17年后,再度復位。鄭厲公復位后,正值齊桓公開始稱霸,他曾幫助周惠王平定王子頹及五大夫之亂。周惠王因鄭厲公勤王有功,便將虎牢以東土地賜給鄭國,鄭國由此復興。鄭厲公死后,其子踕繼位,是為鄭文公。
鄭厲公,姬姓,名突,是鄭莊公次子,繼位前稱公子突。公子突的母親名叫雍姞,是宋國雍氏之女,雍氏為人所尊重,受到宋國國君宋莊公的寵愛。
鄭莊公四十三年(魯桓公十一年,前701年)夏天,鄭莊公去世。鄭國大臣祭仲(祭足)擁立公子突的哥哥太子忽繼位,是為鄭昭公。 宋莊公得知祭仲擁立鄭昭公繼位后,于是派人誘騙祭仲而把他抓起來,并威脅他說:"如果不立公子突,就殺死你。"同時,雍氏還抓來公子突,借以索取財物。祭仲答應宋莊公擁立公子突,并與宋莊公訂立盟約,祭仲于是帶著公子突返回鄭國。鄭昭公得知祭仲因宋國的緣故要立公子突,于同年九月十三日,逃亡到衛(wèi)國。九月二十五日,公子突回到鄭國繼位,是為鄭厲公。
鄭厲公元年(魯桓公十二年,前700年),鄭厲公與魯國國君魯桓公在武父結盟。
鄭厲公二年(魯桓公十三年,前699年)二月,由于宋國多次向鄭國索取財物,鄭厲公實在不能忍受,于是率領紀國、魯國的軍隊和齊國、宋國、衛(wèi)國、燕國的軍隊交戰(zhàn),擊敗齊、宋、衛(wèi)、燕四國軍隊。 同年,鄭厲公派人來魯國,請求重修舊好。
鄭厲公三年(魯桓公十四年,前698年)正月,鄭厲公和魯桓公在曹國會見。 同年夏天,鄭厲公派子人來魯國重溫過去盟會的友好,并且也是重溫在曹國的會見。 十二月,宋國聯(lián)合齊國、蔡國、衛(wèi)國、陳國攻打鄭國。 五國聯(lián)軍焚燒鄭國都城的渠門,進入鄭國都城的大街上,攻打東郊,占取牛首,把鄭國太廟的椽子拿回去做宋國盧門的椽子。
鄭厲公四年(魯桓公十五年,前697年),鄭厲公因祭仲專擅國家大權,害怕對自己的君位不利,于是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雍糾去殺祭仲。雍糾準備在郊外宴請祭仲,然后趁機殺死祭仲。祭仲的女兒、雍糾的妻子雍姬知道此事,對自己母親說:"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近?"母親說:"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父親卻只有一個,怎么能夠相比呢?"于是雍姬就告訴父親祭仲說:"雍氏不在他家里而在郊外宴請您,我懷疑此事,所以告訴您。"祭仲于是殺死雍糾,在大街上(一說在周氏的池塘邊)陳尸示眾。鄭厲公拿祭仲沒辦法,于是裝載雍糾的尸體逃離鄭國,說:"大事和婦女商量,死得活該。"同年夏天,鄭厲公出居到鄭國邊邑櫟地(一說逃亡到蔡國),祭仲于是迎回鄭昭公。六月二十二日,鄭昭公回到鄭國重新即位。
同年秋天,鄭厲公依靠櫟邑人殺死櫟邑大夫單伯(一作檀伯),于是占據(jù)并居住在櫟邑。同年冬天,諸侯們聽說鄭厲公出奔,于是策劃攻打鄭國,以便護送鄭厲公回國。但交戰(zhàn)失敗,軍隊于是各自回國。 宋國增給鄭厲公一些兵力,自守櫟邑,鄭昭公因此不敢攻打櫟邑。
鄭昭公作太子時,憎恨卿士高渠彌。鄭昭公繼位后,高渠彌擔心鄭昭公會殺害自己,于鄭昭公二年(魯桓公十七年,前695年),趁鄭昭公外出打獵時將其射殺。鄭昭公死后,祭仲與高渠彌不敢迎回鄭厲公,便改立鄭昭公的弟弟公子亹為君,史稱鄭子亹。
鄭子亹元年(魯桓公十八年,前694年),鄭子亹參加由齊國國君齊襄公主持的諸侯盟會。鄭子亹作公子時,曾和齊襄公有仇。公子亹因不告謝齊襄公,齊襄公發(fā)怒,便埋伏帶甲武士殺死鄭子亹,并將跟隨鄭子亹參加盟會的大臣高渠彌五馬分尸。鄭子亹死后,祭仲到陳國迎接鄭子亹的弟弟公子嬰(名嬰,字子儀)回國繼位,史稱鄭子嬰。 (而《史記》則記載,齊襄公殺害鄭子亹后,高渠彌逃回鄭國,和祭仲一同到陳國迎接鄭子嬰回國繼位。)
折疊再度復位
鄭子嬰十四年(魯莊公十四年,前680年),鄭厲公從櫟邑帶兵入侵鄭國國都,到達大陵時,俘虜鄭國大夫傅瑕(一作甫假)。鄭厲公要挾傅瑕幫助自己回國復位,傅瑕說:"如果放了我,我可以替您殺掉鄭子嬰,讓您回國再登君位。"鄭厲公和傅瑕盟誓后,便把他釋放。同年六月二十日,傅瑕殺死鄭子嬰和他的兩個兒子,迎接鄭厲公回鄭國 ,鄭厲公從櫟邑回到鄭國重新繼位。
鄭厲公重新繼位后,便殺死傅瑕。派人對伯父原繁說:"傅瑕對國君有二心,周朝定有懲處這類奸臣的刑罰,現(xiàn)在傅瑕已經(jīng)得到懲處。幫助我回國而沒有二心的人,我都答應給他上大夫的職位,我愿意跟伯父一起商量。而且我離開國家在外,伯父沒有告訴我國內(nèi)的情況?;貒?,不親附我,我對此感到遺憾。"原繁回答說:"先君桓公命令我的先人管理宗廟列祖列宗的主位,國家有君主而自己的心卻在國外,還有比這更大的二心嗎?如果主持國家,國內(nèi)的百姓,誰不是他的臣下呢?臣下不應該有二心,這是上天的規(guī)定。子儀居于君位十四年,現(xiàn)在策劃召請君王回國,難道不是二心嗎?莊公的兒子還有八個人,如果都用官爵做賄賂以勸說別人三心二意而又可能成功,君王該怎么辦?下臣知道君王的意思。"原繁說完,于是上吊自殺。 (而《史記》則記載,鄭厲公重新繼位后,責備伯父原繁說:"我流亡在都城之外,伯父無意迎我回來,這也太過分了。"原繁說:"服侍君主不能有二心,這是人臣應有的職份。原繁明白自己的罪過。"于是自殺而死。鄭厲公于是對傅瑕說:"你服侍君主有二心。"于是誅殺甫假。傅瑕臨死前說:"厚德無法報答,的確如此!")
鄭厲公后五年(魯莊公十九年,前675年),燕國、衛(wèi)國聯(lián)合周惠王的的叔父王子頹 一起攻打周惠王,周惠王逃到溫邑,燕、衛(wèi)二國擁立王子頹為王。
鄭厲公后六年(魯莊公二十年,前674年)春天,周惠王向鄭國告急,鄭厲公調(diào)解周惠王和王子頹之間的糾紛,但沒有成功,于是逮捕燕仲父。同年夏天,鄭厲公派兵攻打王子頹,沒有獲勝,于是鄭厲公帶周惠王回到鄭國,讓周惠王住在櫟邑。 同年秋天,鄭厲公和周惠王到鄔地,于是進入成周,取得成周的寶器而回。
鄭厲公后六年(魯莊公二十年,前674年)冬天,王子頹設享禮招待五位大夫,奏樂及表演各個時代所有的舞蹈。鄭厲公聽聞此事,見到虢叔說:"我聽說,悲哀或者高興,若不是時候,災禍一定會到來?,F(xiàn)在王子頹觀賞歌舞而不知疲倦,這是以禍患為高興。司寇殺人,國君為此而減膳撤樂,何況敢以禍患而高興呢?篡奪天子的職位,禍患還有比這更大的嗎?面臨禍患而忘記憂愁,憂愁一定到來。何不讓天子復位呢?"虢公說:"這是我的愿望。"
鄭厲公后七年(魯莊公二十一年,前673年)春天,鄭厲公與虢叔在弭地會談。同年夏天,一同進攻周朝都城,攻打王子頹。鄭厲公擁著周惠王從圉門進入周朝都城,虢叔從北門進入周朝都城,殺死王子頹和五位大夫。鄭厲公在宮門口西闕設宴招待周惠王,全套樂舞齊備。鄭厲公因勤王有功,周惠王將鄭武公時代從虎牢以東的土地賜給鄭厲公,周朝領土再度縮小,鄭國因此復興。同年五月,鄭厲公去世 ,其子公子踕繼位,是為鄭文公。
人物生平
但是,雄居長江中游的楚國,自持國大兵強,不尊周王室,也不服從齊國,經(jīng)常出兵中原,和齊國爭奪諸侯國,欲稱霸中原。
公元前666年(鄭文公七年),楚成王以鄭國背楚向齊為由,派楚國令尹(相當于執(zhí)政大臣)公子元為中軍元帥,斗御江、斗梧為先鋒,公孫游、公孫嘉為后衛(wèi),發(fā)兵車六百乘討伐鄭國,爭奪鄭地。
公子元率領楚國兵馬已經(jīng)攻破鄭國的梏敉關(今河南鄭城南郊的關口),攻入純門(今河南鄭城外城的南門),將到達逵市(今河南鄭城純門通往內(nèi)城的大道)。
鄭國的正卿叔詹正確地估計形勢,認為楚國發(fā)六百乘兵車伐鄭,傾國內(nèi)全部兵力,國內(nèi)必空虛,害怕國內(nèi)生變,不敢久戰(zhàn),便大膽地設空城計以待楚師。公子元害怕,不敢攻鄭城,撤兵回楚。
自純門失守以后,鄭文公恐怕楚國兵馬再次討伐,便派大將聃伯率兵馬守純門。
楚成王聽說公子元率兵馬伐鄭不戰(zhàn)而回,大怒,乘機殺死公子元, 又派大將斗章領兵車二百乘繼續(xù)伐鄭。斗章領兵馬直入鄭境,將近純門,聽說鄭國大將聃伯把守純門,心中害怕有失,不敢攻鄭城,也撤兵回楚。 楚成王得知斗章領兵伐鄭又是不戰(zhàn)而回,大怒,又派大夫斗廉(斗章的兄長)督戰(zhàn),和大將斗章再次領兵馬伐鄭國。斗廉、斗章二將率領兵馬,星夜奔襲鄭國境內(nèi),直奔純門,乘聃伯無備,攻破純門,俘虜鄭將聃伯,大敗鄭軍,乘勝班師回楚報功。
楚成王得知斗廉、斗章伐鄭取勝,大喜,馬上又增加兵車二百乘,要斗廉、斗章二將再次伐鄭,定要攻破鄭城,俘獲鄭伯,治鄭國背楚向齊之罪,使鄭國歸順楚國。于是,斗廉、斗章又率領兵車四百乘伐鄭,很快包圍鄭城。
鄭文公得知純門失守,聃伯被俘,心中害怕,急忙派使臣去齊國借兵援助。去齊國借兵的使臣尚未回來,鄭文公又得知楚兵再次伐鄭,已包圍鄭城,便再次派使臣去齊國借兵。
齊桓公聞報楚軍伐鄭甚急,便大會諸侯,于公元前656年(鄭文公十七年),帶領齊、魯、宋、衛(wèi)、陳、鄭、許、曹八國兵馬先伐蔡國,破蔡后又伐楚,大軍直抵召陵(楚邑,今河南郾城東)。楚成王聽說八國兵馬伐楚,心中害怕,忙派大夫屈完和齊軍議和,雙方訂立盟約,楚國表示尊周服齊,解鄭國之危。
眾諸侯在首止輸流為太子姬鄭設宴招待,一住就是三個月。周惠王本來不喜歡太子,又見太子和眾諸侯在首止長期相會,大怒,馬上派周公姬宰去首止,私自會見鄭文公,挑撥鄭國和齊國關系,要鄭文公離開首止,背離齊國,和楚國結盟,幫助次子姬帶繼承周王位,并許諾事成之后, 加封鄭文公為王室卿士。鄭文公認為從齊不如從周王,又急于得到王室卿士爵位,便不聽叔詹的勸告,托言鄭國內(nèi)有大事私自返回鄭國,又派大夫申候暗通楚國,準備投靠楚國。
齊桓公對鄭文公在首止私自逃盟很不滿意,又聽說鄭文公派人私通楚國,大怒,于公元前645年(鄭文公二十八年)率領齊、魯、宋、陳、衛(wèi)、曹等國兵馬討伐鄭國,包圍鄭國的新城(今河南新密東南)。楚成王得知齊國伐鄭,便親自率領兵馬伐許國,包圍許城。齊桓公聽說楚兵伐許,便轉移伐鄭的兵馬去救許,鄭城才得救。不久,鄭文公害怕齊國再次伐鄭,便殺死申候,派師叔去齊國講和。齊桓公準許鄭國講和,讓鄭文公去寧毋(魯邑,今山東金鄉(xiāng)東南)與眾諸侯會盟。
太子華和公子藏都是鄭文公的嫡夫人所生。嫡夫人陳媯很得鄭文公的寵愛,便立其長子太子華為太子。以后,嫡夫人陳媯年老色退,鄭文公先后娶了兩位夫人,而且都生了兒子。這樣,陳媯便失去鄭文公的寵愛,太子華也得不到鄭文公的歡喜。
太子華見鄭文公如此好色多寵,深感自己的太子地位有被廢的危險,心中終日不安。這次乘去寧毋會見齊桓公的機會,便謊言對齊桓公說:“鄭國之政,皆出于叔詹、堵叔、師叔。鄭伯首止逃盟,背齊向楚,皆‘三大夫’之意。若以君侯之靈,派兵伐鄭,滅掉‘三大夫’,奪回政權,我愿讓鄭國長期服從齊國,比于附庸!”齊桓公聽從國相管仲的話,不但不聽太子華的意見,反而將太子華的話透露給鄭文公。鄭文公得齊桓公書信,大怒,將太子華和公子藏殺死,又害怕別的兒子生變奪權,便把兒子全部趕出鄭國。
公元前639年(鄭文公三十四年),楚成王和宋襄公在孟邑(今河南睢縣西北)會諸侯,爭奪盟主。鄭文公積極支持楚成王,首先倡儀由楚成王為盟主,又游說許國、陳國、蔡國的國君支持楚成王當上了盟主。宋襄公沒有當上盟主,心中惱恨楚成王,但楚國強大,無可奈何楚國,便移恨鄭文公,于公元前638年(鄭文公三十五年)親自率領兵馬討伐鄭國。
鄭文公得知宋國伐鄭,急忙派使臣去楚國求援。楚成王說:“鄭國是楚國的姻親,鄭伯事楚如父。宋國今日伐鄭、實際上是欺我楚國。我們一定要發(fā)兵救鄭國?!背钜傻贸紕癯赏跽f:“主公發(fā)兵救鄭,不如直接發(fā)兵伐宋。楚伐宋,宋國空虛,必移伐鄭之師救宋,鄭城可解危急。”于是,楚成王命成得臣為將、斗勃為副將,率兵馬伐宋,在泓水(泓水故道在今河南拓城西北)大敗宋師,鄭國得救。
鄭文公得知楚師大敗宋兵,鄭城得救,非常高興,準備親自往柯澤楚營去拜會楚成王。當時,鄭文公的夫人羋氏,聽說鄭文公要去拜會楚成王, 便也帶著兩個女兒(大女兒伯羋,二女叔羋,已十四、五歲)一起去會見楚成王,又約楚成王次日進鄭城赴宴。
次日,鄭文公一大早便出鄭城親自迎接楚成王進鄭城,在太廟設盛宴,對楚成王九獻禮,比如天子。宴席豐盛,食品百種,外加幾十種干鮮水果,為列國鮮見。宴席上,鄭文公夫婦及其兩個女兒都向楚成王行大禮,輪番勸酒。楚成王見兩個外甥女長得如花似玉,很有姿色,心中高興,酒喝得也多了。宴席從中午一直喝到午夜時分,把楚成王喝得酩酊大醉。臨別,楚成王對鄭文公、羋氏說:“寡人今日領情過盛,酒量已足,今夜要回楚營,妹與兩個外甥女送我一程如何!”鄭文公、羋氏立即答應。
楚成王起駕回柯澤大營,鄭文公送到城外而別。鄭文公夫人羋氏及兩個女兒則與楚成王并駕而行,一直送到柯澤大營。原來楚成王看中了兩個外甥女的美色,到了大營,便讓羋氏在驛館內(nèi)住下,將伯羋、叔羋拉入營內(nèi)過夜,成就魚水之歡,枕席之樂。鄭文公、羋氏見狀,后悔莫及,在館舍內(nèi)急得團團轉,直到天亮。次日,直到中午時分,楚成王才派人將泓水戰(zhàn)斗中所獲之物大半贈給鄭文公、羋氏,送鄭文公和羋氏回了鄭城。另將伯羋、叔羋用車載回楚國,收入后宮為妾。
公元前636年(鄭文公三十七年)春天,重耳回到了晉國,并繼承晉國國君之位,是為晉文公。
滑國國君聽說鄭國兵馬又來侵伐,心中害怕,忙請衛(wèi)文公幫助。衛(wèi)文公也沒辦法,只得派人去周王室,請求周襄王幫忙。
周襄王聞報,派大夫游孫伯和伯服來鄭國替滑國說情,讓鄭國停止討伐滑國。鄭文公一見周襄王的使臣,大怒,說:“周王、衛(wèi)君、滑伯與鄭國同為姬姓,周王為什么偏袒衛(wèi)國,為滑國說情。先君厲公曾幫助周惠王(周襄王的父親)回國復位,立了大功,周王室連個卿士爵位都不給先君!”一怒之下便把周王的使臣扣留,不準其離開境地。周襄王聽說鄭文公不聽勸告,又扣留了使臣,盛怒之下,派大夫頹叔、桃子二人去翟國(又稱狄國,在今山西、河南交界處)借兵伐鄭。翟君領騎兵千人,以打獵為名,突然入侵鄭國境內(nèi),攻破了櫟城。
當時,正卿叔詹勸鄭文公說:“周王有難居鄭地,是因為周天子和鄭伯是姬姓同宗,相信鄭國。主公若能效先君厲公的做法,起義兵納周王,首先樹起尊周王大旗,建功于周王室,爭得王室卿士爵位,便可以冠冕諸侯,征服列國,稱雄中原了?!笨墒牵嵨墓宦犑逭驳脑?,仍怨氣十足地說:“周王現(xiàn)在才知道翟人不如鄭國了。我們的兵力不如晉國和秦國,難以起兵納王?!笔逭矂裎墓f:“先君曾聯(lián)合虢國兵馬共同納王。我們也可以聯(lián)合晉國兵馬共同納王!”鄭文公仍不聽,說:“先君起義兵納王,周王并沒有給先君卿士爵位。今日起義兵納王,我看也不會有啥好處!”
公元前635年(鄭文公三十八年),晉文公起義兵打敗了甘昭公,幫助周襄王回到了洛陽王城,復了周王位。周襄王為酬謝晉軍幫助平亂的功勞,把陽樊(今河南濟源東)、溫邑(今河南溫縣西南)、原邑(今河南濟源西北)、攢茅(今河南修武西北)給晉,晉國的疆土一下向東拓展到太行山以南。
晉文公自起義兵納王后,功高如山,名聲大振,便于公元前631年(鄭文公四十二年)傳榜各路諸侯于十月在溫地取齊,共同去河陽(今河南孟縣西)朝拜周襄王。是時,齊昭公、宋成公、魯僖公、蔡莊公、秦穆公、鄭文公、陳共公以及邾、莒的國君,皆到河陽朝拜了周襄王,只有衛(wèi)國和許國的國君沒有到。
朝拜了周襄王,晉文公說:“寡人受天子冊封為方伯,專事征伐。今日許國一直服事楚國,不通中原,連天子朝駕河陽,許男也不到河陽朝拜天子,真是大逆不道,不尊天子。寡人愿與眾位一起發(fā)兵討伐許國,不知大家意見如何?”眾諸侯都不敢違抗晉侯命令,皆說:“愿聽從君令!”只有鄭文公一人內(nèi)心不服,暗地對叔詹說:“昔時,晉文公為公子時,路過鄭地, 寡人曾不禮于他,必懷恨在心。今日晉國伐許,明日必伐鄭。我們不如暗地通楚,留條后路,異日若有大難,可以靠楚人保護!”叔詹勸鄭文公說:“晉文公有納周王大功,眾諸侯皆依附,兵強勢大。晉侯不記前仇,收鄭國入了盟。君主千萬莫要三心二意。君若懷二心,必得罪晉國,后果不堪設想?!编嵨墓圆宦犑逭驳囊庖?,派人到處傳說鄭國有疫病發(fā)生,托言給晉文公,先行回鄭國去了,并暗地派人去楚國,告訴晉將伐許之事。
晉文公見走了鄭文公,心懷不滿,仍率領晉、齊、宋、魯、陳、蔡、秦、邾、莒九國兵馬伐許國,很快包圍了許城。許僖公忽聞九國兵馬討伐,包圍了許城,又不見楚兵來援助,只得開了城門,向晉文公投降,出大量金帛慰勞各路大軍。晉文公準許許國求和,讓許僖公和各位諸侯見面結盟。
當初,鄭文公有三個夫人,有五個寵愛的兒子,都因罪早死。鄭文公發(fā)怒,把眾公子全都趕出鄭國。公子蘭逃到晉國,隨隨晉文公圍攻鄭國。公子蘭服侍晉文公很小心謹慎,晉文公寵愛他,公子蘭于是在晉國暗中活動,爭取回鄭國作太子。晉國這時想抓住叔詹把他殺掉。鄭文公害怕,不敢對叔詹說。叔詹得知后,對鄭文公說:“我曾經(jīng)對您說過,您不聽我的,晉文公終于成為鄭國禍患。然而晉國圍攻鄭國的原因,是為了我,我死而能赦免鄭國,是我的心愿?!庇谑亲詺?。鄭國人將叔詹的尸體交給晉國。晉文公說:“一定要見到鄭國國君,侮辱他一番才離開?!编崌藫鷳n這件事,于是派人暗中對秦國說:“攻破鄭國增強了晉國,是對秦國不利的事?!庇谑乔剀姵繁?。
晉文公想將公子蘭送回鄭國立為太子,將此事告訴鄭國。鄭國大夫石癸說:“我聽說姓是后稷的元妃,她的后代應當有興起的。公子蘭的母親是姓的后代。再說夫人的兒子全都死了,剩下的庶子沒有比公子蘭更賢德的。今圍攻緊急,晉國為公子蘭請求,沒有比這更大的好處?!编嵨墓谑谴鹪蕰x國,與晉國結盟,而終于立公子蘭為太子,晉軍才罷兵離去。
公元前628年(鄭文公四十五年),鄭文公去世,公子蘭即位,是為鄭穆公。
為政舉措
趣聞軼事 鄭文公有個妾是南燕國女,姓,故稱燕。公元前549年(鄭文公二十四年),燕夢見天神給她一支蘭草,并對她說:“我是伯(伯是南燕國始祖)。我是你的祖先,把蘭草作為你的兒子,蘭草是國中最香的草。”燕把夢講給鄭文公聽,鄭文公便與她同房,又給她一支蘭草作為憑證,于是生下兒子,取名為蘭,即后來的鄭穆公。
人物評價 鄭文公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鄭國國君中在位時間較長的一位,執(zhí)掌鄭國政權四十五年(公元前673年前628年)。鄭文公在位時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jīng)失去鄭莊公時代地區(qū)小霸的威風,充其量只能算是個二流諸侯,因此鄭國常受到像楚、晉這樣強國的欺凌。好在鄭文公一是能忍,并善于察言觀色;二是常常出席大國主持的盟會,尋求“保護傘”,鄭國也因此躲過了一次次滅國危機。
史書記載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
參見:鄭世家
家庭成員
父親:鄭厲公
燕,南燕國之女,姓,故稱燕。
羋氏,楚成王之妹,生伯羋、叔羋。
太子華,鄭穆公兄,被鄭文公所殺。
公子臧,鄭穆公兄,被鄭文公所殺。
鄭穆公,與燕所生。
女兒
伯羋,羋氏長女。
叔羋,羋氏次女。
孫子
鄭靈公,鄭穆公之子。
鄭襄公,鄭靈公弟(一說鄭靈公兄)。
公子去疾,字子良,鄭襄公弟。
公子喜,字子罕,鄭襄公弟。
公子,字子駟,鄭襄公弟。
公子發(fā),字子國,鄭襄公弟。
公子嘉,字子孔,鄭襄公弟。
公子偃,字子游,鄭襄公弟。
公子舒,字子印,鄭襄公弟。
字子豐,鄭襄公弟。
字子羽,鄭襄公弟。
字子然,鄭襄公弟。
公子志,士子孔,鄭襄公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29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