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宋太宗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留下了千年謎團“燭影斧聲”。就在趙匡胤去世的第二天,趙光義登基繼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執(zhí)政的22年在北宋的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他也是宋朝歷史上最受爭議的帝王之一。
有人認為他是一代明君,因為宋朝在他的手里走向了盛世。也有人認為他是昏君,他兩次北伐的失敗給宋朝的國防帶來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
備受爭議的武功
說實話,宋太宗的武功用差強人意來形容是不為過的。但整體上看,宋太宗的軍事能力在中國所有的帝王中不算最差,他在宋朝軍事方面倒是做了點貢獻:
第一,統(tǒng)一中原。
公元979年正月,趙光義派出大將潘美北上,隨后,趙光義又親自率兵北上。在進攻北漢的過程中,宋軍在趙光義和潘美等人的指揮下成功擊退遼軍,隨后滅亡北漢,在形式上統(tǒng)一了中原地區(qū)。此舉結束了黃巢起義以來禍害中國近百年的動亂局面,老百姓至少能生活在一個相對安定的環(huán)境中。
第二,修建水長城防備遼軍。
不得不承認,宋太宗修建水長城成功頂住了遼軍南下。當時,宋朝的滄州刺史何承炬就建議宋太宗,采取修建水長城的辦法防御遼軍進攻。何承炬的建議被宋太宗采納。隨即,宋軍從全國各地抽調(diào)數(shù)萬官兵修建水長城。這座水長城西起西塘泊,全長近千里,經(jīng)過邊境線附近的7個軍州。匯集河流19個,淀泊30個,當中設置堡壘26座、軍鋪125個,士兵3000多人,還有戰(zhàn)艦100多艘。
整個水長城完工后,宋軍憑借水長城先后7次擊退遼軍進攻。正是水長城的修建,保住了北宋100多年的國運。因此,水長城是宋太宗給北宋國防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宋太宗在給北宋國防作出貢獻的同時,他也給北宋的國防挖了坑。
趙光義在軍事上最大的兩個缺點在于:第一,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第二,缺乏戰(zhàn)略眼光。這一點可以從宋太宗的北伐身上找到答案。公元979年,宋太宗剛剛滅掉北漢就不顧下級將領的反對,興師動眾的攻打幽州,宋軍和遼軍在高粱河附近展開激戰(zhàn)。當時,宋軍長途北伐,人疲馬困,再加上后勤補給過長,宋軍已經(jīng)無力支持繼續(xù)北伐。但野心極大的宋太宗不顧下屬的建議,硬是讓宋軍在高粱河與遼軍決一死戰(zhàn)。
結果,宋軍打幽州城久攻不下,遼軍在韓德讓等將領的指揮下對宋軍展開反擊,最后讓宋軍損失上萬人,趙光義本人身中兩箭,被迫坐驢車逃走。
到了公元986年4月,趙光義在東京遙控指揮,20萬宋軍兵分三路對遼軍展開北伐。在雍熙北伐中,趙光義犯下了兩個錯誤。一個是監(jiān)軍制度,此舉捆住了前線將領的手腳。第二個是陣圖。
趙光義沒和其他人商量,想當然的畫出陣圖,讓前線將領打仗。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宋軍依照陣圖打仗,打的都是敗仗。而宋軍將領李繼隆沒有按照陣圖打仗,卻在唐河、徐河等戰(zhàn)斗中打敗遼軍。尤其在唐河之戰(zhàn)中,李繼隆指揮宋軍全面出擊,殲滅遼軍15000多人。唐河、徐河之戰(zhàn)的勝利證明,宋軍的實力不算弱,如果趙光義能多一些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即便宋軍收不回幽云十六州,也不會在雍熙北伐中敗得那么慘。
那么,宋太宗北伐失敗給北宋的負面影響體現(xiàn)在哪里呢?邊境不安寧。
雍熙北伐失敗后,遼軍大舉南下,深州、德州等城市相繼失守。如果不是宋軍及時調(diào)整部署頂住遼軍進攻,再加上趙光義及時修筑水長城抵擋遼軍,遼軍就真有可能深入北宋腹地了。宋軍北伐的失敗著實讓遼宋邊境的老百姓吃盡了苦。遼宋邊境問題直至宋真宗時期才最終解決。而且,宋太宗的北伐失敗使得宋軍整體轉入防御,這給宋朝的國家戰(zhàn)略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當然,這樣的影響不至于讓宋朝走向滅亡。
整體而言在武功上,宋太宗最大的缺點是剛愎自用、在軍事上不聽正確的意見,還對武將不信任。此舉造成了宋朝兩次北伐的失敗和楊業(yè)的悲劇。但宋太宗最大的優(yōu)點是亡羊補牢知錯能改,在兩次北伐失敗后,宋太宗能及時修筑水長城防線,保住了宋朝一個多世紀的安全。論打仗,宋太宗還是要比他的哥哥差了一大截。
影響深遠的文治
宋太宗的武功備受爭議,還糟點多多,但宋太宗的文治可是影響極其深遠。客觀上看,宋太宗的文治比宋太祖趙匡胤做的要到位很多。趙匡胤奠定了北宋文治的大框架,而趙光義確立了北宋文治的制度。為北宋的文治興盛做了很多貢獻。
第一,改革言路。
宋太宗改革了唐朝以來的諫官制度。宋太宗向唐太宗學習,希望做一位從善如流的帝王。公元988年2月,宋太宗對諫官機構做出重大改革,將左右補闕改名為左右司諫,左右拾遺改為左右正言,此舉無疑于提高諫官的地位。宋太宗還鼓勵官員犯言直諫,他幾乎沒有對犯言直諫的官員做出懲罰。宋太宗自己就很欣賞像寇準這樣犯言直諫的官員。
第二,改進登聞鼓制度。
公元984年,趙光義下詔改革登聞鼓院。到了992年,宋太宗進一步下詔改革登聞鼓制度。并在禁門外設置一個大鼓,臣民有冤情可直接向皇帝反映。趙光義還親自審理登聞鼓案件,為臣民主持正義。比如,一個叫做孫崇望的官員向趙光義反映,當?shù)赜幸粋€叫曹翰的人搜刮民脂民膏。趙光義接見了孫崇望,隨后與大臣開會作出決定:剝奪曹翰的爵位, 沒收曹翰的財產(chǎn)。
第三,改革科舉制度。
趙光義文治影響最為深遠的制度是改革科舉。趙光義改革科舉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擴大錄取人數(shù)。趙光義從寒門弟子中招收人才,像寇準、呂蒙正等人就是通過科舉考試誕生的人才。此舉無疑是在擴大官員的基礎,提升了官員的素質(zhì),保證國家政權的穩(wěn)定。其次,糊名閱卷。公元992年,趙光義同意用糊名閱卷的辦法批改卷子。此舉有利于保證考試的公平性。糊名閱卷制度由武則天創(chuàng)立,但沒有在唐朝大規(guī)模使用。糊名閱卷制度是在宋太宗時期開始使用的,宋太宗對中國科舉制度做的貢獻是被歷史所銘記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