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宋朝的歷史,或者你看過關于宋朝的影視劇,那么你一定會知道“通判”這個官職。在《水滸傳》中,宋江被刺配江州,因在潯陽樓題下反詩,因而被江州的“黃文炳”得知,并將他陷害;其中陷害這個黃文炳的官職就是“通判”。那么在宋朝,“通判”是一個什么官職呢?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
“通判”,是州府里的主要官員之一,按照官方的記載:“通判”就是在州府的長官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同時對州府的長官有監(jiān)察的責任。那么這樣來說的話,“通判”實際上就相當于是州府的二把手?當然,這也不全對。為何呢?
一般來看的話,通判就是為了協助知州,知府工作而專門設立的職位。此外,在《淳照嚴州圖經》還有這樣的記載:
“州衙 (知州辦公地)在子城內正北?!薄巴ㄅ欣嵩谒彀曹婇T內街西?!?/p>
由此可見通判和知州,知府都是分廳辦公的;這樣看來,如果他們之間是一個附屬關系,也就是通判只是副手的話,那么絕不可能讓他自立門戶,并且做到和知州,知府分廳辦公的要求的。由此可見,通判的官職不一般!
北宋初年的時候,宋廷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因此在州郡上設立“通判”,作為副職與其他官職的人員共同處理政事。其中主要職責為:“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簽書施行。”通判還有一個職責:“所部官有善否及職事修廢,得剌舉以聞?!?選自《宋史》)
所以我們可以得知,通判設立初衷還是對知州,知府起到監(jiān)督作用。這在瞿蛻園《歷代職官簡釋》就有說明:“宋代初設通判之時,職權幾與知州、知府無異,名為佐官,實際是共同負責,甚至還是知州、知府的監(jiān)視者?!背酥膺€有在《宋史·職官志》中有所記載:
“宋初懲五代藩鎮(zhèn)之弊,乾德初,下湖南,始置諸州通判,命刑部郎中賈批等充。建隆四年,詔知府公事并須長吏、通判簽議連書,方許行下。時大都置二員,余置一員,州不及萬戶不置。武臣知州,小郡亦特置焉。其廣南小州,有試秩通判兼能知州者。職掌停貳郡政,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簽書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職事修廢,得刺舉以聞?!?/p>
所以,按照這樣的記載,通判的真正用途也就清晰明了了。其中在《宋史·職官志》還有一句話更是將通判這一官職的性質和目的說十的分明確。
“外官則能五代藩鎮(zhèn)專態(tài),頗用文臣知州,復設通判以貳之?!?/p>
這是什么意思呢?實際上就是指五代時期各地的軍閥的專橫跋扈,為了能夠監(jiān)視這些人,皇帝想到的就是安排自己的一個心腹在他們身邊,這樣一來,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這也是最初設立通判的一大原因!
并且我們可以從上文的《宋史·職官志》中可以發(fā)現,通判的設置實際上比起知州或者知府要靈活得多,為何呢?因為一個州府只能有一名知州或者知府,而通判呢?是根據不同知州或知府的級別決定的。例如在大的州府可以設置兩名,小的州府可以設一名或者直接不設。但是如果是武官掌管的州府,那么不管大小,統統都要設置通判。至于那些較為偏遠地區(qū)的小型州府,就可以直接以知州或知府兼任。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級別高的州府,監(jiān)視得就越嚴,級別越低的州府監(jiān)視也就越寬松,但是對于武官的知州卻都是一樣的。我們在稱贊趙匡胤的能力時,也不得不說他的繼位實際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官的發(fā)展。當然,也或許是因為害怕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會重蹈覆轍。
那么,通判和知州、知府到底是誰說了算呢?實際上,在行使職權范圍時還出現過很多矛盾,例如歐陽修在《歸田錄》就這樣說到:
“國朝自下湖南,始置諸州通判,既非副貳,又非屬官。故嘗與知州爭權。每云:“我是監(jiān)郡,朝廷使我監(jiān)汝?!e動為其所制?!?/p>
這樣的爭吵實際上就是權力歸屬的問題,到底是誰說了算,恐怕只有找趙匡胤來做出必要的解釋說明了。但其實,趙匡胤早就想到了!
歐陽修在《歸田錄》接著說到:
“太祖聞而患之,下語書戒勵, 使與長吏同押。凡文書,非與長吏同簽書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自此遂稍稍戢?!?/p>
簡單解釋一下,就是說:趙匡胤對于這件事也非常的頭痛,于是就下旨讓他們都好好工作,但凡是州府的文件,知州或知府都必須和通判聯合簽署才能生效,任何一方單獨簽署都不能生效,于是這件事才慢慢的平息下來。
但是我們仔細觀察這個官職的話,實際上它是有問題的。為何呢?
通判既然是皇帝派遣去監(jiān)督知州或知府的官員,那么其本身應該很可靠,但是如果這個通判并不能勝任皇帝所交付的任務,或者和地方官員勾結,那么這種名義上的監(jiān)督就不存在了。趙匡胤的應對方法是在科舉中選拔;朝廷規(guī)矩:科舉考試每科的一甲前三名無須待缺, 除了授予京官的之外,都可直接授予州府通判。例如在太宗淳化三年(992) 狀元孫何,當年被任命為陜州(今河南三門峽)通判;真宗威平五年(1002) 狀元王曾,被任命為濟州(今山東濟南)通判。
到了必要時候,通判還得由皇帝親自選定,并在授位那天會給他們一筆可觀的“勞務費”。例如宋太宗在給自己被貶的弟弟趙廷美選派通判時就這樣做了,這在《宋史·太宗紀》中有明確記載:
“以祟儀副使閻彥進知房州,監(jiān)察御史袁廓通判軍州事,各賜白金三百兩?!?/p>
綜上所述,宋朝的皇帝是十分重視通判這個官職的,實際上它能夠在某些時候為國家的穩(wěn)定發(fā)展帶來一定積極的影響。至少,它能夠為皇帝提供較為準確的地方情報,保證國家的穩(wěn)定發(fā)展。但是如果這個通判本身就是一個宵小之輩,或者是一個“圖謀不軌”之人,那么其危害也是很大的。
但是宋朝就是因為這樣的權力制衡才能維系這么多年。這也許就是它有功的一面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3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通判出現于什么時候主要職責是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