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這個人雖然很多人都不待見,但架不住宋高宗趙構(gòu)喜歡他,一直把他視為股肱之臣,秦檜說讓哪個人走,哪個人就不得不走,沒有人能撼動他的地位。
不過,偏偏有這么一位大臣,專跟主張和議的秦檜對著干,甚至一度把他逼得下臺。
這個牛人是誰呢?呂頤浩是也。
看到這個名字,估計許多人都不是很熟悉,但呂頤浩在歷史上可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在宋高宗時期兩度擔(dān)任宰相,被譽為南宋十大宰相之一,位列昭勛閣二十四功臣。
不過,同為宰相,呂頤浩跟秦檜卻是迥然不同的:一個主戰(zhàn),一個主和;一個富有謀略,一個溜須拍馬;一個為后人欽佩,一個卻遺臭萬年。
既然要講呂頤浩,就不得不提他兩次救駕的英勇事跡了。救誰的駕呢?自然是高宗趙構(gòu)了。
建炎二年(1128年),由于李綱、宗澤等主戰(zhàn)派骨干相繼離世,南宋又恢復(fù)到往日的聲色犬馬,趙構(gòu)還幻想著能和金人兄弟“永結(jié)同心,萬世修好”呢,結(jié)果金人很不給面子,打出了“康王構(gòu)當(dāng)窮其所往而追之”的口號,幾萬大軍眨眼就打了過來。
這時候,平日里深得寵幸的黃潛善、汪伯彥等人大眼瞪小眼,沒了對策,而高宗也是保持了他一貫“能跑就跑”的作風(fēng),準備南渡鎮(zhèn)江。
關(guān)鍵時刻,還是呂頤浩跳出來撐起了場子,擔(dān)任兩浙制置使,壓制住了金人的氣焰。
恰在此時,苗傅、劉正彥二人又發(fā)動了宮廷政變,扣押了高宗,企圖逼他退位。在這關(guān)乎南宋存亡之際,剛剛在前線打完仗的呂頤浩,又聯(lián)合張浚、韓世忠、劉光世等人火速勤王,最終剿滅叛亂,保住了高宗的帝位。
這就是呂頤浩的第一次救駕,此后不久,呂頤浩也榮登宰相之位。
第二次救駕,發(fā)生在同年11月的宋金之戰(zhàn)中。當(dāng)時金人兵分兩路南下,而右相杜充卻因為貪生怕死而選擇了投降,一度置高宗于險境。
這時候,呂頤浩果斷進言,希望高宗能夠移駕海上,建立海上行朝。這樣一來,既保證了高宗的人身安全,又說得冠冕堂皇,不至于太過丟人。
直到建炎四年(1130年),韓世忠、岳飛等人取得了一系列勝利,金人北撤,高宗這才重新靠岸。
可以說,這兩次大難之際的救駕行為,讓呂頤浩贏得了高宗的信賴,這也成了他日后能夠扳倒秦檜的重要基礎(chǔ)。
紹興元年(1131)9月,與呂頤浩同為朝臣的秦檜為了獨攬大權(quán),提出了所謂的“二相分治”,也就是由自己主內(nèi),呂頤浩主外,實際上就是想把呂頤浩排擠出權(quán)力中樞。
混跡官場多年的呂頤浩,又怎會不知秦檜的小心思,于是他拉攏朱勝非等人為自己增添羽翼,并巧妙地借助高宗剛剛被金人欺負了而心中怨恨的心理,給秦檜扣上了一頂“降金取辱”的帽子,從而致使秦檜遭到罷免。
一輩子都在算計別人的秦檜,難得也會被別人算計了一回。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骨子里本就軟弱的高宗,終究沒什么帝王氣概,對于是戰(zhàn)是和并沒有自己的主見,最終導(dǎo)致呂頤浩無奈辭官隱退,而秦檜也死灰復(fù)燃,重登相位。
縱觀其一生,呂頤浩在相位主持大事多年,可以說一手領(lǐng)導(dǎo)了南宋朝廷最困難的一段時間,高宗趙構(gòu)就評價他說:“頤浩奮不顧身,為國討賊,群臣所不及?!?/p>
不過,呂頤浩的身上也存在著為人詬病的地方,比如朱勝非評價他“頤浩練事而暴”,就是說他為人蠻橫,太過專權(quán),連抗金名將李綱都不容于他。
當(dāng)然,人無完人,呂頤浩或許算不上偉大,但他能夠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二度救主,力挽狂瀾,還是叫人欽佩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3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