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太子洗馬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在古代,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官名,令后世摸不著頭腦。例如古代有一個叫“太子洗馬”的官職,很多人見了之后的第一反應是難道坐上這個職位的人是負責給太子的馬洗漱的?畢竟太子身份尊貴,不僅衣食住行有人伺候,就連他們的寵物也被照顧得好好的,吃得比很多人好,住的也比普通老百姓要好很多。用現在的話來說,是“人不如動物系列”。按照這個邏輯,“太子洗馬”很可能是專門給太子的坐騎洗漱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太子洗馬”中的第三個字不念“xi”,而是念作“xiǎn”。并且,這個職位不僅不低賤,反而地位很高,很多人擠破了頭想當這個官兒?!疤酉瘩R”專門負責輔佐太子的侍從官,教他們如何處理政事、文理,和“太子太傅”一職的作用有些類似。“洗馬”一作“先馬”,意思是在馬前馳驅。雖然“太子洗馬”只是一個五品官員,算不上什么大官。但是,太子是什么人?他們可是未來的一國之主,“太子洗馬”相當于太子的老師。所以,大多數官員還得禮讓他們三分,對他們比較尊敬,畢竟他們的背后有太子撐腰。
中國歷史上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就有“太子洗馬”的呢?據了解,早在秦漢時期,朝廷就設置了這一職位。另外,每個朝代擔任“太子洗馬”的人數也不一樣。東漢時期高達16人,東晉時改為8人,南朝宋時期人數沒發(fā)生變化。唐朝時減少到2人,從五品下。清朝雖然沒有設立太子官屬,但仍保留著“太子洗馬”的官名。直到清末,它才消失在歷史舞臺上。
秦漢時期設置官名時,寫作“先馬”。之后,可能由于人們誤寫,才會寫作“洗馬”。不光是后世對“太子洗馬”有誤解,古人也傻傻分不清。史書《水東日記》中記載了一件趣事,明英宗時期,一天,兵部侍郎王偉遇到了“太子洗馬”劉定之,說道:“太仆為皇上管理的馬匹有點兒多,你可要給它們一一洗干凈澡啊!”
劉定之是一個天才,從小就讀了很多書,因成為探花而聞名天下。聽到王偉的調侃后,他不混不忙的回答說:“何止是太仆寺的馬需要洗,諸位司馬都不太干凈,我也會一一清洗干凈?!碑敃r,兵部侍郎又叫少司馬。所以劉定之是一語雙關,意思是你別拿我開玩笑,否則你要是不清廉的話,我定要把你給洗了!他的回答,令其他人拍手稱快。
這個問題由土鱉君為諸位看官解答。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一起認識一下洗馬的?洗?字。
洗,是一個很容易讀錯的多音字,
眾所周知,當它發(fā)xi(三聲)之音時,本意是用水清潔足部,后來引申為用水除去灰塵的意思。
同時,它還發(fā)xian(三聲)之音,這是?洗馬?這個官名的專屬讀音,這個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一音之差,意思天壤之別,甚至連古人都經常鬧笑話。
下面土鱉君就跟各位看官一起,去認識一下?洗馬?這個看上去十分奇葩的官職。
中國歷史上最玩笑化的官名
在明末大才子張岱寫的《快園道古》書中,曾記載了這么一則笑話,
明成化年間,楊守陳由翰林侍講升任太子洗馬一職,在就職之后,楊洗馬請假回家探親。
由于交通不發(fā)達,古人的旅程十分的漫長而艱辛,但身為官員的楊洗馬有權入住驛站。
驛站,肩負著傳遞軍事情報、政務信息、接待往來官員重要職責,向來是嚴令管轄的重地。
按照《大明律》規(guī)定,官員需要憑兵部簽發(fā)的符驗和吏部發(fā)放的牙牌才能進入驛站。
某天,楊洗馬見太陽西墜,便步入了附近的一座驛站。按規(guī)定,他把相關證件交給驛丞(驛站的站長)核驗。
這驛丞也是個勢利眼,見楊守陳器宇軒昂的走進來,本是點頭哈腰,畢恭畢敬。
但見那證件上寫的卻是洗馬的官職,以為不過楊大人是東宮的一員雜役,芝麻綠豆大小的官員而已。
便有氣勢陡然而起,頓時站直了身子,要與楊洗馬分庭抗禮。
他斜楞著眼睛問楊守陳,你的職務是洗馬?你一天要洗幾匹才能完成任務啊。
那楊守陳也是個詼諧之人,有心要跟驛丞斗斗悶子,便說,沒有具體的任務,心情好就勤快點多洗幾匹,心情不好就偷點懶少洗幾匹。
兩人正這樣不咸不淡的聊著天呢,突然門外的門子來報,有位御史要入住驛站。
那驛丞慌忙起身前去相迎,奔走之間還催促楊洗馬趕緊離開正堂。
楊洗馬跟沒事人一樣,對那驛丞說,我現在還有點累,等御史來了我再讓也不遲。
驛丞慌的也顧不上攆人了,跑到門外去把御史迎了進來,一邊走還一邊道歉,是在是不好意思,實在是不知道您來,上房安排給一個在東宮洗馬的雜役了,您先等會,我讓他收拾東西,去下處住去。
那驛丞不識貨,但那御史確實正經系統(tǒng)內的同僚,知道驛站內已經住了一位品級比自己高的太子洗馬,按禮制需要去楊大人的房間行拜見之禮。
御史也不在理會驛丞的胡說八道了,幾步就邁進了正堂去給楊洗馬作揖去了。
這時,那驛丞才琢磨過味來,原來這洗馬的是位大官,慌忙匍匐在臺階之下,乞罪求饒,楊洗馬大人有大量也沒跟他一般見識。
同是明代的浮白齋主人在自己的笑話集《雅謔》里還記載了一則關于洗馬的冷笑話。
話說是那景泰三年,會元劉定之升任司經局洗馬,在回家的路上了正好遇上了好友兵部侍郎王偉,王侍郎有心要戲謔好友一番,便對劉會元說,這皇宮之中馬匹不少,你可要一匹匹的干凈吆。
那劉定之反應也快,馬上回嘴說,不只皇宮里的馬要洗,就連兵部大、少兩位司馬(兵部尚書尊稱大司馬,兵部侍郎尊稱少司馬),我也要洗得干干凈凈。
從前的?洗馬?真的有馬
自秦朝之起就有?洗馬?一職,
這個官職設立之初,還真跟馬有一定的關系。
它最初的名字叫做?先馬?或者是?前馬?。
本是太子儀仗隊之中一馬當先的那位先導官。
在西晉司馬彪所做的《續(xù)漢書?百官志》之中有載:?太子出,則當直,一人在前導威儀。
由于先導官有洗凈街上人群的職責,一來二去,?先馬?也就演化成了?洗馬?,但讀音卻保留了下來。
太子爺的小跟班
土鱉君記得第一次接觸?洗馬?這個官名,是在高中課本中,西晉文學家李密所作《陳情表》一文之中。
當時土鱉君也是十分好奇,就為了把李密弄到宮里去洗馬,司馬炎還專門下了道嚴詔?
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啊。
于是,土鱉君開始跑圖書館翻閱資料,去搞清楚這洗馬到底是個什么品級的官職。
要說洗馬的來龍去脈,得先從?太子?說起。
太子嘛,眾所周知,封建王朝法定的儲君,諸位皇子之中的老大(不管年齡大小),未來的皇帝。
基于太子對國家未來的重要性,老爹在給他選擇身邊人的時候,也絕對是慎之又慎。
自殷商之時,就形成了一套專屬太子的東宮官制,這套制度在秦漢時期逐漸固定下來。
到了明清時期,這套官制發(fā)展到頂峰,構建了一套復雜而成熟的體系,東宮官員品級更加森嚴,分工更加明確,更容易讓人清楚明了。
土鱉君下面的介紹就是基于明清東宮官制而來。
“洗馬”即在馬前馳驅之意,為太子的侍從官。
官居三品
秦漢起始,做先馬,后人可能誤寫,做“洗馬”,從來留下千古懸念。正史王朝統(tǒng)一將官名做“洗馬”,而不用“冼馬”。明朝就經常有人嘲笑“洗馬”一職為洗馬的官,可見,洗意和現在相同了。
《六韜》:”賞及牛豎、馬洗、廄養(yǎng)之徒。洗馬:一作先馬。即太子侍從官。秦漢始置,太子出行時為先導。晉以后兼掌圖籍。南朝梁陳有典經局洗馬,北齊稱典經坊洗馬,均置八人。隋改為司經局洗馬,置四人。歷代沿置。清末廢。漢代太子洗馬,比六百石。
景泰間,劉主靜升洗馬,兵部侍郎王偉戲曰:‘先生一日洗幾馬?’劉應聲答曰:‘大司馬業(yè)洗凈,少司馬尚洗,未凈?!娐勚迦弧:笾^主靜曰:‘眾人皆是假庶子,先生真庶子。’蓋主靜庶出,聞之默然無以答。二公可謂善謔矣。
明人小說載:驛丞問楊文懿公:“官名洗馬,日洗幾馬?”公答之云云?!端畺|日記》又載一事:“劉洗馬定之與兵侍王偉遇于朝,偉戲劉曰:‘吾太仆馬多,公須一一洗之?!瘎曉唬骸沃固?,諸司馬不潔,我固當洗之耳?!務呖熘??!眰ゼ疵耐跽裾咭?。
明焦_《玉堂從語》卷五諧謔目:今制,東宮官名多襲古,如庶子、洗馬是也。景泰間,劉主靜升洗馬,兵部侍郎王偉戲曰:‘先生一日洗幾馬?’劉應聲答曰:‘大司馬業(yè)洗凈,少司馬尚洗,未凈。’眾聞之噱然。后謂主靜曰:‘眾人皆是假庶子,先生真庶子?!w主靜庶出,聞之默然無以答。二公可謂善謔矣。
明張岱《快園道古》卷一盛德部:楊文懿公守陳,以洗馬乞假歸。行次一驛,其丞不知為何官,與之抗禮,且問公曰:“公職洗馬,日洗幾馬?”公曰:“勤則多洗,懶則少洗?!倍矶?,報一御史至,丞乃促公讓驛。公曰:“此固宜,然待其至而讓未晚?!北扔分?,則公門人也,長跽問起居。丞乃蒲伏謝罪,公卒不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上張無忌的原型是誰結局很是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