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挑戰(zhàn)周天子權(quán)威的人,是鄭國第三代國君鄭莊公。那么,本來周朝秩序好好的,大家各安本分。為什么鄭莊公要開這個頭,打開潘多拉盒子,造成天下大亂呢?
說起來鄭莊公還是王族之后。他的爺爺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兒子,周宣王的弟弟,因此得封鄭國。
鄭桓公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在他的治理下,鄭國一片欣欣向榮,因此他得到了鄭國百姓愛戴。他的侄子周幽王聽說后,便聘請他做了周朝的司徒,幫助管理周王室土地和戶籍。
鄭桓公上任上,政績突出,百姓安居樂業(yè)。因此大家對他贊不絕口,甚至還編了歌謠來贊美他。
鄭桓公不光有治國之才,還是個非常有遠見的人。
他看到周幽王沒有雄才大略,一味地沉迷于女色之中,認為周王室以后會漸漸衰微,所以他在得到周幽王同意后,把鄭國遷到了雒邑(今河南洛陽)。
果然,由于周幽王無故廢黜申王后,又廢掉太子姬宜臼,引得申王后的父親申侯勾結(jié)犬戎攻打鎬京,并殺死周幽王。身為人臣的鄭桓公,也因為保護周幽王而死。
鄭桓公死后,鄭莊公的父親鄭武公繼承國君之位。
此時的鎬京已成廢墟,鄭武公先是和其他諸侯一起奮力勤王,擁護姬宜臼為周平王,并護送他東遷洛邑。
周平王東遷后,對于最有功勞的鄭武公,卻沒有給他什么封賞,只是讓他承襲了鄭桓公在朝中的職務(wù),成為上卿。
眼看白忙一場,連塊封地都沒得到。鄭武公心里很不平衡,于是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四處征伐,開疆辟土,鄭國因此開始強盛。
周平王眼見鄭國強大,當然害怕鄭國尾大不掉,想有所作為。
可是他自從東遷后,天子威嚴已經(jīng)大不如前。很多時候,還要靠鄭武公這樣勢力強大的國君來幫忙樹威。所以,他也就只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由鄭武公打著他的旗號,到處攻伐別國。而且還只能自我安慰說,鄭武公好歹也是為周天子揚威,就算拿走點土地也是應(yīng)該的。
鄭武公去世后,鄭莊公繼承了國君之位,同時還承襲了鄭武公在朝廷的上卿之位。
當時虢國的國君虢公最得周平王寵信,再加上鄭莊公繼位后,一直不到朝廷上任。所以,周平王打算讓最得寵信的虢公接替他的職務(wù),同時借機削弱他的權(quán)力。
沒想到,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鄭莊公耳中。
本來鄭莊公對“上卿”這個職務(wù)就看不上。就算要走,也是他主動提出辭職??涩F(xiàn)在居然周平王想開除他,這就讓他很生氣了。所以,他直接找到周平王質(zhì)問這件事。
面對咄咄逼人的鄭莊公,周平王竟對天發(fā)誓,表示自己從沒有想過要找人取代他的官職。為了讓鄭莊公相信自己,不光賭咒發(fā)誓,還主動提出,雙方互換世子到對方那里做人質(zhì)。
周平王去世后,新繼位的周桓王又想拿鄭莊公開刀,樹立權(quán)威。
當時,新王繼位,諸侯們都紛紛前來朝賀。
當著眾諸侯的面,周桓王先是怠慢羞辱來朝拜的鄭莊公。事后,他見鄭莊公沒有什么舉動,又收回了鄭莊公的職務(wù)和權(quán)力,并把鄭國周圍的土地,收歸到周王室的名下。
周桓王接二連三的打擊,讓鄭莊公好生氣惱,于是決定還以顏色,在秋天時,把周王室土地上的稻子給割了。
這下事情變得嚴重了,畢竟眾諸侯都看著呢!周桓王要是忍了,以后誰還對他俯首稱臣呢!
所以,周桓王帶領(lǐng)陳、蔡、衛(wèi)、虢四國聯(lián)隊,向鄭莊公發(fā)起總攻。
鄭莊公馬壯兵強,再加上他在軍事上很有謀略,所以很快便把周桓王的聯(lián)軍打得大敗而逃。
在混亂中,周桓王還被鄭莊公的部下射傷了肩膀。
當時鄭莊公的部下還想活捉周桓王,但被鄭莊公給制止了,并表示,他們只是自衛(wèi),并不是想欺凌天子。
戰(zhàn)后,鄭莊公像沒事人一樣,又派大臣帶著名貴的藥草等物,去探望受傷的周桓王。
此時,已認清現(xiàn)實的周桓王,見鄭莊公主動表示“尊王”,他也只好順坡下驢,從此再也沒有和鄭莊公過不去了。
不過,周王室的威嚴和軍威,在周桓王這里算是徹底被毀了。
周天子的地位一開始確實很高,歷史上還流傳著關(guān)于姬昌伐紂的故事,因為紂王的一些暴行,人們歌頌周天子,譴責紂王,因此有網(wǎng)友指出,那個時候的周天子,在人們心里更趨向于高尚德行的化身。周公制禮以教化天下,告訴世人周天子威嚴至高無上,作為臣子就要尊重品行高尚的周天子,而各個諸侯國,也要服從周天子的調(diào)配。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周天子更換了數(shù)代君主,再加上當時使用的是分封制,周天子要對有功勞的臣子進行賞賜,于是周天子手里的土地越來越少,這便意味著,周天子手中的資源也越來越少。
因此,有網(wǎng)友指出,周天子按照最初周公制作的禮儀來說,確實有比較高的地位,但是鄭國卻敢和周天子打仗,與周天子手中的權(quán)力越來越小有關(guān)。
因為周天子手中的土地漸漸分封出去,諸侯國的勢力又漸漸擴張,于是到了最后,周天子手中掌握的資源確實沒有一些諸侯國多,于是周天子的實力就比諸侯國要弱上一些。再加上當時鄭國的經(jīng)濟實力大增,軍事力量比較強大,確實有與周天子一爭高下的實力,于是鄭國的君主便敢和周王打仗了。
其次,也有網(wǎng)友指出,鄭國的君主之所以敢和周王打仗,其實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周天子的威嚴不如從前,前幾代周天子確實高高在上,品行大多也讓諸侯沒話說,但是到了后來,有幾代周天子的做了些荒唐事,比如“烽火戲諸侯”,以至于周天子衰敗,不得民心。
于是,有網(wǎng)友分析,可能當時鄭國君主就是考慮到周天子不得民心,難以獲得其它諸侯國的全力幫助,所以才敢和周王打仗。
鄭莊公偏要挑頭鬧事,引發(fā)春秋大戰(zhàn)的原因,其實也是和他個人的野心以及他父輩之間的恩怨有一定的關(guān)系,因為他的父親本身在收復(fù)失地上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卻沒有得到和其他諸侯相應(yīng)的待遇,這也就讓鄭莊公的內(nèi)心產(chǎn)生了極度的不滿。
相信對于歷史比較了解的人都知道,東周各諸侯國本來是相安無事的,也正是因為鄭莊公,偏要挑頭鬧事才引發(fā)了后來非常著名的春秋大戰(zhàn),其實這也是和他個人的野心有一定的關(guān)系,隨著他的軍事實力的增長,他必然就想要通過一定的戰(zhàn)斗來擴大自己的權(quán)勢,這也就使得引發(fā)了后面的春秋大戰(zhàn)。
當然,其實更多的是由于他父輩之間的恩怨,他的父親本身在戰(zhàn)爭中就付出了非常多的代價,同時也為戰(zhàn)爭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并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回報,所以在后面,隨著鄭莊公即位之后,他的兵權(quán)也越來越大,也就逐漸開始挑起了各種事端,也就導(dǎo)致了最后春秋大戰(zhàn)的發(fā)生,所以這相對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原因,也是由于鄭莊公個人想要為父親所遭遇的不公平對待而報復(fù)的行為。
總的說來,鄭莊公因為野心以及父輩之間的恩怨,才導(dǎo)致了春秋大戰(zhàn)的發(fā)生,這也就使得原本發(fā)展非常和諧的春秋各諸侯國之間出現(xiàn)了一定的戰(zhàn)斗,但是這相對來說也是比較正常的,因為這也是歷史正常發(fā)展所帶來的結(jié)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6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