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看一些講明清朝時期故事的影視劇,經(jīng)常會聽到“大學士”這個詞。關(guān)于其具體內(nèi)容和官職等級,或許我們并不清楚,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比如和珅,雖然到今天他留給我們的是不好的感覺,是個大貪官,都是負面印象,但是他實際上也曾任大學士。在以往的朝代,大學士其實沒啥地位和權(quán)勢,到明清才慢慢受到重視,尤其是在明朝時,所說的內(nèi)閣首輔大學士手中掌握的權(quán)力跟以往朝代宰相有一拼。
明朝,朱元璋成了皇帝,他對官員階級設置有自己的擔心,所以并沒有在朝中設立宰相的職務,但是政務又過于繁重,就想了個辦法,找了一些翰林學士把他們分派到什么殿啦、什么閣啦,主要是通過他們的知識能力,幫自己處理一些事務。但是這些大學士的官地位并不高,一般都是五品,手上沒有職權(quán),起到的就是當皇上的顧問的作用。
到了仁宗以后,大學士就開始慢慢兼任了一些有實際權(quán)力的職務,地位也開始上來了,被稱為輔臣,第一輔臣握有的權(quán)力其實就相當于宰相了。明朝最有名的官員張居正就是大學士,是首席輔臣。
到了清朝,他的官制采用了明代的官員管理制度,將他們分成了三院大學士。其官制一直沿用至乾隆時期十四年,又分成了三殿三閣,到三十五年,三殿中其中一殿主事的人逝世,就沒有再定大學士,其余兩殿三閣中,文華殿地位最高,也最受尊敬,這種大學士制度一直受用,一直到了清朝末年。
大學士是正一品的官職,人員設置由分別滿、漢兩個人擔任,他們職位按今天官員格局來說就是正國級常委。大學士下面還設定了相當于協(xié)助大學士的一個職務,稱為從一品,同樣也是設定滿、漢各一個人,其權(quán)勢可以說成是副宰相,在今天的官職格局里就相當于政治局委員,一般只有翰林出來的漢人才有資格擔任此官職。
最開始的時候,成了大學士的官員,在六部中都兼任尚書,但他們一般不參與其中的任何決策,就是一個空名,掛在那的職位。清嘉慶時期,大學士兼任的尚書職務開始參與部門里的一些具體的事務,不再是虛名。叫他們中堂是由于大學士掌握了其中一部的實際權(quán),坐在大堂中間得來的。
由于內(nèi)閣權(quán)力日益變大,雍正為了分散他們,防止權(quán)勢過大影響自己的皇位,就搞了一個軍機處的部門。大學士從那起基本不再參與一些機要事務,他們的握權(quán)被一步一步掏空,職位也漸漸成了空職,但是他們的地位依然是非常高和被極為尊重的。
相信大家通過本文對大學士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大學士在明清時期地位最高,他們是有才華的人,他們地位的尊貴,也是因為自己的付出以及智慧得來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39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