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國歷史上名為《春秋》的有好幾部著作,分別是《春秋》、《春秋左傳》和《呂氏春秋》,究竟這幾部作品有什么區(qū)別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春秋》是戰(zhàn)國時魯國的史書,記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孔子曾經(jīng)刪減過,有“一字褒貶”之說,人說“《春秋》以道名分”。
《春秋》成書后,有很多人都為其作傳,其中流傳下來的最著名的有三家,分別為: 《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春秋公羊傳》 《春秋谷梁傳》。《春秋左傳》,相傳為左丘明所作,故稱《左傳》?!蹲髠鳌穼Α洞呵铩纷隽私忉尯脱a充,并有作者的評論。
綜上,《春秋左傳》是左丘明解釋魯國史書〈春秋〉的著作。
1、《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呂覽》.
2、《晏子春秋》是記述春秋末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內(nèi)篇、外篇兩部分,內(nèi)篇分諫上、諫下、問上、問下、雜上、雜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諫上、諫下主要記敘晏嬰勸諫齊君的言行,問上、問下主要記敘君臣
之間、卿士之間以及外交活動中的問答,雜上、雜下主要記敘晏嬰其他各種各樣的事件.
3、《春秋左傳》又名《左傳》,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
由此可見,呂氏是百科類的書,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晏子春秋是晏嬰的言行,就像現(xiàn)在的傳記一樣;春秋左傳是一本史書、相傳是為解釋春秋所作.
總體來說,是百科書、傳記、史書的區(qū)別.
你說的第二個問題,我沒看明白呢.你應該說李鴻章看的春秋是哪一本吧
他看的應該是孔子編訂的《春秋》
是古代中國的儒家典籍,被列為“五經(jīng)”之一.《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據(jù)傳是由孔子修訂的.書中用于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
不是。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蹲髠鳌芳仁枪糯鷿h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蹲髠鳌肥侵袊谝徊繑⑹略敿毜木幠晔分?,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jù)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記敘范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間各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yōu)秀的散文著作。
《春秋》:即《春秋經(jīng)》,又稱《麟經(jīng)》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jīng)”之一。第一部華夏民族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作為魯國的編年史,由孔子修訂而成。《春秋》成為經(jīng)書比《詩》、《書》、《禮》、《樂》這四經(jīng)為晚。李學勤先生強調(diào):“我們不說《易》、《春秋》進入經(jīng)的時間一定和《詩》、《書》、《禮》、《樂》一樣早,可是不會像很多人說的那么晚。因為他們認為《易》、《春秋》之所以進入‘經(jīng)’,是因為孔子晚年好《易》,他修《春秋》,后來《易》、《春秋》才成為經(jīng)。
《春秋》經(jīng)書中用于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
由于《春秋》的記事過于簡略,因而后來出現(xiàn)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fā)的書,被稱為“傳”。其中成于先秦的較著名的是被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5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