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典故,而這個典故一開始就出現(xiàn)《晉書·左思傳》。主要是指晉代左思《三都賦》寫成之后,有無數(shù)的人選擇抄寫,一時之間就導致洛陽的紙價格逐漸的上漲,下面咱們來詳細了解。
洛陽紙到底代表著是什么意思
簡單來說是意味著流傳比較廣,擁有一定的價值??赡苁且驗闊o數(shù)人都在抄寫這一部作品,一時之間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現(xiàn)象,后期這一些作品馬上就流傳。而這一個典故是和一位文學家有關,這位文學家小時候根本就不喜歡讀書,父親認為在未來不可能會有出息。孩子在聽完之后覺得特別難受,從此之后奮發(fā)圖強,一直都在努力的學習,終于成為了一位大人物。
左思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在西晉時期是一個非常有知名度的文學家,在小的時候并不是很出眾,之前曾經(jīng)學習過琴藝,還有書法,但是都沒有成功。而且這一個孩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揚,更加不善言辭,甚至連孩子的父親經(jīng)常性都會說,孩子根本就沒有辦法和自己比較。在聽完這些話之后,從此之后奮發(fā)圖強,就算有時間也不會出去玩耍,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家里面。
接著逐漸長大之后就體現(xiàn)出一些文采,用了一年的時間寫了一篇齊都賦,在那個時候他和家人一起搬到了洛陽,因此就去拜訪很有知名度的作者,向?qū)Ψ接懡?,又開始收集資料,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三都賦。一時之間導致這一個作品變得更加出色,甚至還在歷史上成為一個典故。即便經(jīng)過多年,人們對于這一個作品還是比較關注,而在這背后也曾經(jīng)留下很多不一樣的故事,讓無數(shù)人都開始豎起大拇指。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洛陽紙貴的典故 洛陽紙貴是不是歷史典故
洛陽紙貴是比喻作品有價值,廣為流傳的意思。大家了解洛陽紙貴的典故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洛陽紙貴成語典故,供大家閱讀!
洛陽紙貴成語典故 篇1 【成語】洛陽紙貴
【發(fā)音】luò yáng zhǐ guì
【釋義】比喻作品有價值,廣為流傳。洛陽紙貴,我國古代成語,原指洛陽之紙,一時求多于供,貨缺而貴。后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常用此語。
【出處】《晉書·文苑·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p>
中國晉代文學家左思相貌丑陋,從小天賦并不是很高,他學習過書法和鼓琴,都沒有學成個樣子。后來由于父親的激勵,才發(fā)憤讀書,寫得一手好文章。
左思20歲那一年,妹妹左芬被選入王宮,他的全家因此遷往國都洛陽。這使得左思有更多機會接觸上流社會的文人學者,創(chuàng)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并最終寫出了傳世名篇《三都賦》。
賦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種文體講究對仗和運用典故,行文力求辭藻華美。“三都”指晉之前的三個諸侯國蜀、吳、魏的國都。《三都賦》包含《蜀都賦》、《吳都賦》和《魏都賦》,每篇賦中都借假想人物之口,描繪和評論當?shù)氐男蝿?、物產(chǎn)和制度。但整個作品的成就還不單單在形式上,更在于內(nèi)容上。左思為了創(chuàng)作這篇作品,花了大量的時間考證典籍,并實地調(diào)查,力求所引用和描述的事物真實。等材料準備好之后,左思在自己家里、院子里,甚至廁所里,到處布滿了紙和筆,以便于自己有了靈感之后,隨時隨地都可以記下來。就這樣殫精竭慮,前后花了十年時間才完成。
《三都賦》問世后,當時的文學家皇甫謐作序,張載作注,先是在文學圈內(nèi)傳播,后來貴族富豪們附庸風雅,也紛紛加入了傳抄的行列,結果洛陽街頭的紙店供貨吃緊,紙張的價格也隨著不斷上漲。這就是“洛陽紙貴”的故事。
洛陽紙貴成語典故 篇2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jīng)常為這事發(fā)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于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于他堅持不懈地發(fā)奮讀書,終于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杰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后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chǎn)為內(nèi)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nèi)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于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杰作《兩都賦》相比。由于當時還沒有發(fā)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洛陽紙貴的意思
[釋義]因為搶著抄寫左思的《三都賦》;以致洛陽的紙價高起來了。形容寫文章、著作廣泛流傳;風行一時。
[語出]《晉書·左思傳》:“(左思造《三都賦》成)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p>
[正音]洛;不能讀作“ɡè”。
[辨形]洛;不能寫作“落”。
[近義]有口皆碑交口稱譽有目共賞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賓語、定語、補語。
洛陽紙貴成語典故 篇3 晉代著名的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既頑皮,又不愛讀書,加上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說話又結結巴巴的,他的父親左雍很看不起他,常常對外人說:“我好后悔生了這么個兒子?!?/p>
有一天,左雍與朋友們聊天聊到左思,左雍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雖然快成年了,可他掌握的知識還不如我小時候呢??磥戆?,他真是沒多大出息了。哎!”說完,臉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左思知道這些后,難過極了,不甘心受到這種鄙(bǐ)視。于是,開始發(fā)憤讀書。
由于左思堅持不懈地發(fā)憤讀書,他終于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寫得也非常好。當他讀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兩京賦》時,雖然很佩服文章中宏大的氣魄(pò)和華麗的詞語,文章也寫出了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的京城氣派,但他覺得文章有點虛而不實。于是,他決心依據(jù)事實和歷史的發(fā)展,寫一篇《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鄴(yè)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寫入賦中。
為寫好《三都賦》,左思拜訪專家,收集大量的歷史、地理、物產(chǎn)、風俗人情的資料,還到蜀都、吳都、魏都三地去做實地調(diào)查,真是稱得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了。他把自己關在一個書紙鋪天蓋地的屋子里,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個滿意的句子?;耸晷难笏嫉摹度假x》終于寫成了!
可是,當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看時,卻受到了譏諷。當時一位著名文學家陸機也曾起過寫《三都賦》的念頭,他聽說名不見經(jīng)傳的左思寫《三都賦》,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過班固、張衡,太自不量力了!”他還給弟弟陸云寫信說:“京城有位自高自大的家伙寫《三都賦》,我看他寫成的東西只配給我用來蓋酒壇子!”
然而,左思卻不甘心自己的心血被埋沒,于是,找到了著名的文學家張華。張華先是逐句閱讀了《三都賦》,然后細問了左思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再回頭來閱讀時,越讀越愛,連連稱贊:“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視名氣,不重視文章,別把他們的話放在心上?!?/p>
當時很有名氣的皇甫謐(mì)看過《三都賦》后,還親自提筆寫了序言。很快,《三都賦》就在京都流行開了,連以前譏笑過左思的陸機聽說后,也細細閱讀起來,還說自己寫《三都賦》肯定不會超過左思,便停下不寫了。
后來,喜愛《三都賦》的人用手抄寫下來閱讀,抄寫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京城洛陽的紙張供應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這就是“洛陽紙貴”的故事。
——《晉書·左思傳》
【求解驛站】因為搶著抄寫左思的《三都賦》,以致洛陽的紙價高起來了。形容寫文章、著作有價值,廣泛流傳,風行一時。
【活學活用】此書一出,頓時~,受到學界的普遍重視。
【妙語點撥】一個人要想寫出一篇好文章、一部好書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左思寫出《三都賦》讓洛陽出現(xiàn)紙貴的現(xiàn)象,與他之前勤奮讀書,積累下扎實的文學知識,以及收集了大量民情資料,做了大量的艱苦工作是分不開的?,F(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想寫出美文、精品書,就得以左思為學習的榜樣。另外,洛陽紙貴的現(xiàn)象也說明寫好文章的作用之大,無法估量,不僅能給予大眾以精神食糧,還能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
洛陽紙貴成語典故 篇4 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人們嘖嘖稱贊,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后來竟傾銷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
然而,左思寫成《三都賦》卻是歷經(jīng)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視的;沒有伯樂識才,也許這篇《三都賦》便成為一堆廢紙,不得流傳。
在左思小時候,他父親就一直看不起他。父親左雍從一個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見兒子身材矮小,貌不驚人,說話結巴,倒顯出一副癡癡呆呆的樣子,常常對外人說后悔生了這個兒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還對朋友們說:“左思雖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還不如我小時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這種鄙視,開始發(fā)憤學習。當他讀過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兩京賦》,雖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氣魄,華麗的文辭,寫出了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的京城氣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虛而不實、大而無當?shù)谋撞?。從此,他決心依據(jù)事實和歷史的發(fā)展,寫一篇《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寫入賦中。
為寫《三都賦》,使得筆筆有著落有根據(jù),左思開始收集大量的歷史、地理、物產(chǎn)、風俗人情的資料。收集好后,他閉門謝客,開始苦寫。他在一個書紙鋪天蓋地的屋子里晝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個滿意的句子。經(jīng)過十年,這篇凝結著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賦》終于寫成了!
可是,當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看時,他卻受到了譏諷。當時一位著名文學家陸機也曾起過寫《三都賦》的念頭,他聽說名不見經(jīng)傳的左思寫《三都賦》,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過班固、張衡,太自不量力了!”他還給弟弟陸云寫信說:“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寫《三都賦》,我看他寫成的東西只配給我用來蓋酒壇子!”
左思的《三都賦》在文學界品評時,那些文人們一見作者是位無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細看,搖頭擺手,把一篇《三都賦》說得一無是處。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沒,找到了著名文學家張華。
張華先是逐句閱讀了《三都賦》,然后細問了左思的創(chuàng)作動機和經(jīng)過,當他再回頭來體察句子中的含義和韻味時,不由得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動了。他越讀越愛,到后來竟不忍釋手了。他稱贊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氣不重文章,他們的話是不值一提的?;矢χk先生很有名氣,而且為人正直,讓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薦給世人!”
皇甫謐看過《三都賦》以后也是感慨萬千,他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并且欣然提筆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他還請來著作郎張載為《三都賦》中人魏都賦做注,請朱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劉逵在說明中說道:“世人常常重視古代人東西,而輕視新事物、新成就,這就是《三都賦》開始不傳于世人原因?。 ?/p>
在名人作序推薦下,《三都賦》很快風靡了京都,懂得文學之人無一不對它稱贊不已。甚至以前譏笑左思人陸機聽說后,也細細閱讀一番,他點頭稱是,連聲說;“寫得太好了,真想不到?!彼麛喽ㄈ糇约涸賹憽度假x》決不會超過左思,便停筆不寫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將它貶得一錢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時。這其中當然有鑒別力高低人區(qū)別,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們是否重視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識英才的問題。
晉代左思作《齊都賦》一年始成。復以十年之久,作《三都賦》。在其舍中院內(nèi),以及茅廁皆置紙筆,偶得佳句,當即錄之。自認所學不多,便求為宮禁藏書郎。其賦成后,仍未獲士人青睞。左思自認其作不遜于漢時班固與張衡,恐一人之褒貶而遭埋沒。便請文學家張華過目,張華閱后,咸認為佳作,可媲美班張之文。復請教當時名士皇甫謐,謐觀后欣然為之作序,自此名聲大噪。由於都城洛陽權貴之家,皆爭相傳抄《三都賦》,遂使紙價上揚,為此而貴。
洛陽紙貴成語典故 篇5 洛陽紙貴的主人公是誰?
洛陽紙貴的主人公是左思
洛陽紙貴:比喻作品風行一時,廣為流傳。
左思的簡介:
左思(約250~305)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著名文學家,其《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晉武帝時,因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貴賈謐,為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永康元年(300年),因賈謐被誅,遂退居宜春里,專心著述。后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洛陽紙貴的典故:
左思出身寒微,不好交游。他的面貌丑陋,講話口吃,可寫的文章卻很好,詞藻壯麗。
他寫了一篇《齊都賦》,花了一年的功夫。
他想繼續(xù)創(chuàng)作都膨〉,面三都,是指三國時的蜀都成都、吳都建業(yè)、魏都鄴。他寫了一篇《齊都賦》,花了一年的功夫。
他想繼續(xù)創(chuàng)作《三都賦》,所謂三都,是指三國時的蜀都成都、吳都建業(yè)、魏都鄴。在他醞釀創(chuàng)作的那一年,他妹妹左芬被選進宮中。左思趁這個機會,移家京師洛陽。
左思并沒有去過蜀都成都,便去請教著作郎張載,采訪成都及其周圍的岷山,邛崍山的景色和風情。通過采訪、回憶,開始構思。他非常重視語言的錘煉,每想到一句精采的句子,立刻便寫下來。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左思感到自己學問不多,所見不博,請求擔任秘書郎的職務。秘書郎掌管圖書經(jīng)籍。他任職后,廢寢忘食地閱讀、摘抄,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積累素材。
他前前后后花了十年功夫,終于寫成了《三都賦》。左思家里的門戶、庭院,甚至連廁所等地方,到處都放著紙、筆,以便一想到好句子,就可以寫下來。
由于文章精采,不少學者為《三都賦》作序、注疏。司空張華看后贊嘆說:“左思的《三都賦》可和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媲美,讀后余味深長,過一個時候再讀,仍然覺得新鮮?!?/p>
著名文學家陸機本來看不起左思,讀了《二都賦》后,不由得拍案叫絕。經(jīng)這些名家們的推崇,很多豪門貴族都競相傳寫左思的《三都賦》。
這樣一來,使得洛陽的紙價也貴起來了。后來,人們就用“洛陽紙貴”來稱譽風行一時、受到普遍歡迎的好文章。
洛陽紙貴的啟示:
以文字為記錄載體的傳播學的一次革命,以及這場革命所必須具備的社會成因,包括社會整體掌握和運用文字的能力、使用文字的各種工具的成熟程度、暢通的傳播渠道的'形成。
洛陽紙貴成語典故 篇6 我國西晉時期,文風多浮躁奢談。但是,仍然有些作家潛心為文,耐得住寂寞和清貧,“板凳一坐十年冷”。當時的作家左思就是一個杰出的代表。
左思,字太沖,山東臨淄人。左思的家里祖輩都是讀書人,所以他在少年時期就受到很好的文化影響。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書法和鼓琴,但是卻沒有什么顯著的成績。為此,他父親左雍對朋友說:“這孩子知道的東西,還沒有我少年時知道的多啊?!闭l知道這話讓左思無意聽見了,從此他暗下苦功,熟讀古書,博聞強記,暗地里和父親比試學識。后來他的詩果然寫得很好?!对伿贰吩娫谖膶W史上很負盛名,《三都賦》比《詠史》詩寫得還好,劉勰說左思文“盡銳于《三都》,拔萃于‘詠史’”,卻是很中肯的。
“三都”,就是三國時候劉備的都城益州、孫權的都城建業(yè)、曹操的都城鄴縣。正當左思為三都做賦的時候,他妹妹左?被選入宮,因此全家就得以搬進了京城,又給他熟悉京城的情況創(chuàng)造了條件。左思在京城又結識了著作郎張載,訪問了王室貴族,了解了歷史的演變,之后便開始了三都賦的寫作。
左思寫《三都賦》整整用了十年,不分晝夜,嘔心瀝血,精于構思,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宏偉設想。
據(jù)說,這十年里,左思庭院的藩籬和廁所上到處都掛著宣紙,每有妙詞佳句,他就隨時隨地拿紙筆寫下來?!度假x》寫成后,他自己覺得不如張衡的《二京賦》和班固的《二都賦》,所以他就把作品給當時的著名學者皇甫謐看?;士春笳J為很好,并為《三都賦》寫了序。這樣,《三都賦》很快就傳開了。
皇甫謐在所寫的序里說:自古作賦的很多。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出名在前,班固的《兩都賦》內(nèi)容勝過辭章;張衡的《二京賦》文采超過義理。而左思的《三都賦》既參考了名家,又巧于心計明辨事物。左思的《三都賦》是很優(yōu)秀的。
后來,張載為《魏都賦》作了注釋,劉逵為《吳郡賦》和《蜀郡賦》做了注釋,還有衛(wèi)瓘還為《三都賦》作了略解。這樣一來,《三都賦》的聲價就越來越高了。一時間,達官豪貴爭相傳看,文人學士競相閱讀,結果在一段時間內(nèi)造成了洛陽紙價高漲、一紙難求的現(xiàn)象。
還有當時的文學家陸機剛到洛陽,他也曾打算作《三都賦》。當他聽到左思已經(jīng)寫出來時竟拍掌而笑。隨后他給弟弟寫信說:“這里有個鄙賤而不知深淺的人想作三都賦,等他寫完了好用來蓋酒壇子吧?!笨墒堑鹊剿H自看了左思的《三都賦》后,卻非常嘆服。他認為,別人再也不會超過左思了。所以自己也就此輟筆。
這就是文學史上流傳的 “洛陽紙貴”“陸機輟筆”的佳話。
洛陽紙貴成語典故 篇7 西晉時期,有一名大文學家名叫左思,他年輕時家境貧寒,周圍的鄰居、身邊的朋友都看不起他。
由于左思刻苦學習,長大后在文學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詣,就想寫本書,他用了整整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又雄心勃勃,準備創(chuàng)作一篇《三都賦》。
當時,正巧他的妹妹左菜被選進宮廷,左思便把家搬到京城,要求做秘書郎,以便獲得更多的資料。為了搜集歷史知識,他還游歷古城舊都。他經(jīng)常夜以繼日,絞盡腦汁,庭院墻溝邊到處擱著筆墨,偶得佳句,就連忙記在紙上。
當時的大文學家陸機來到洛陽,也準備寫一篇類似《三都賦》題材的作品,聽說有個叫左思的年輕人正在寫,不禁撫掌大笑,對別人說:“那個凡夫俗子要是能寫成《三都賦》的話,也只配拿來蓋我的酒壇子?!?/p>
整整十年過去了,一篇雄渾精深的《三都賦》終于寫成,但是并沒有引起世人的重視,傳抄者寥寥無幾。
左思十分懊喪,他想:這一定是別人覷著我官卑職小,因人廢言。于是他求見當時名儒皇甫謐,呈上文稿?;矢χk讀罷,拍案叫絕,當即作了題序。
左思再去拜見侍書郎張載、大學者劉逵,請他們分別為賦作了注解。一經(jīng)名家認可,文人學士們便蜂起撰文頌揚,司空張華對賦文作了更高的評價,連那個陸機也嘆為觀止,就此擱筆。
《三都賦》重新發(fā)表時,舉國轟動,富貴人家到處請人恭楷抄寫,紙張供應頓時緊張,洛陽紙價為之飛漲。
洛陽紙貴成語典故 篇8 洛陽紙貴的故事,成語洛陽紙貴出自哪里洛陽紙貴的意思是什么洛陽紙貴的主人公又是誰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十分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jīng)常為這事發(fā)脾氣,但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十分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于是,暗暗下定決心,必須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于他堅持不懈地發(fā)奮讀書,最后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十分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杰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后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chǎn)為資料,撰寫《三都賦》。為了在資料、結構、語言諸方面都到達必須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最后寫成了。
出自:唐代房玄齡等人合著《晉書·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p>
意思:然后各個富貴之家都互相傳播,洛陽生產(chǎn)的紙變得貴了起來。
造句:
文學理解史上經(jīng)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某些作品在它的那個時代以前風行一時,洛陽紙貴,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光環(huán)逐漸褪色,它就開始淡出人們的視野,不再是萬眾矚目的中心,乃至淹沒無聞。
擴展資料:
近義詞:
1、有口皆碑,漢語成語,拼音是yǒu kǒu jiē bēi,意思是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記功碑。比喻對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頌揚。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七。
原句: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譯文:勸你不用這個石頭記錄,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記功碑。
2、交口稱譽,漢語成語,拼音是 jiāo kǒu chēng yù,意思是異口同聲地稱贊。出自《柳志厚墓志銘》。
原文: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們下,交口薦譽之。
譯文:各位想要人,都想讓我們出來,異口同聲地稱贊。
洛陽紙貴的意思和典故如下:
意思:原義是晉代左思《三都賦》寫成之后,抄寫的人非常多,洛陽的紙因此都漲價了。后比喻著作廣泛流傳,風行一時,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定語、補語,多含褒義。
典故:文章寫好后,左思將文章送給當時的文學家張華品評,張華越讀越喜歡,并拿去給當時的學者皇甫謐看?;矢χk讀后大為贊賞,親自為文章寫了序言,《三都賦》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洛陽。每個人讀了都贊不絕口,人們爭相傳閱抄寫,一時間竟讓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
那時還有個著名的文學家叫陸機,據(jù)說他本來也想寫《三都賦》。聽說左思已經(jīng)在寫時,他還曾嘲笑左思:真是什么人都想寫《三都賦》啊,我倒要看看他能寫成什么樣,要是寫不好,我就用它來封酒壇子。可是等讀完左思的《三都賦》后,陸機也從心里嘆服。
作者生平:
左思字太沖,齊國臨淄人,西晉詩人,左思家世儒學,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彥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陽太守等。少時曾學書法鼓琴,皆不成,后來由于父親的激勵,乃發(fā)憤勤學,左思貌丑口訥,不好交游,但辭藻壯麗。
曾用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泰始八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秘書郎。元康年間,左思參與當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游,并為賈謐講《漢書》。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里,專意典籍。
以上內(nèi)容參考:百度百科—洛陽紙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6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