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南懷仁做出的貢獻及著作有哪些,有關于人物的評價是什么樣的

      眾妙之門 2023-07-01 19:34:50

      南懷仁做出的貢獻及著作有哪些,有關于人物的評價是什么樣的

      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

      ,享年66歲),字敦伯
      ,又字勛卿,比利時籍清代天文學家
      、科學家
      ,拉丁人

      貢獻述評

      天文歷算

      康熙八年三月初一日(1669年4月1日),南懷仁被授以欽天監(jiān)監(jiān)副

      。初九日(4月9日)
      ,禮部再奉旨,“歷法天文
      ,概第南懷仁料理”

      1669年(康熙八年),南懷仁撰《歷法不得已辨》

      ,逐條駁斥楊光先
      、吳明炫在歷法推算方面的錯誤。針對中國傳統(tǒng)的觀象占候
      、堪輿占卜等觀念
      ,這一年他還撰著了《妄推吉兇之辨》、《妄占辨》和《妄擇辨》

      南懷仁供職欽天監(jiān)后做的一件大事是改造觀象臺

      ,重造適用于西洋新法的天文儀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滴醢四?1669)八月著手
      ,經過四年多努力,于康熙十二年(1673)用銅鑄成六件大型天文儀器
      ,安裝在北京觀象臺上
      ,它們是:測定天體黃道坐標的黃道經緯儀,測定天體赤道坐標的赤道經緯儀
      ,測定天體地平坐標的地平經儀和地平緯儀(又名象限儀)
      ,測定兩個天體間角距離的紀限儀和表演天象的天體儀,這些儀器取代了深儀和簡儀等傳統(tǒng)儀器

      南懷仁主要參考第谷的設計

      ,同時吸收中國和造型藝術,將歐洲的機械加工工藝和中國的鑄造工藝結合起來
      ,實現他的設計
      。這些儀器在中國歷史上是先進的

      南懷仁后來還制造過簡平儀

      、地平半圓日晷儀等多種天文儀器,并著有《赤道南北兩總星圖》(1672)和《簡平規(guī)總星圖》(1674)等

      南懷仁設計監(jiān)制的儀器,典雅精美,它們不僅是觀測天象的儀器

      ,而且也是瑰麗的藝術品,它們作為中西科學交流的歷史見證
      ,至今仍陳列在北京古觀象臺

      在制造和安裝觀象臺新儀器的同時,南懷仁將各種儀器的制造原理

      、安裝和使用方法等
      ,詳細記述,繪圖立說
      。他于康熙十三年正月二十九日(1674年3月6日)將《新制靈臺儀象志》共十六卷進呈
      ,并請鏤版刊行。

      南懷仁在《新制靈臺儀象志》的“序”中

      ,說明了天文儀器的重要性
      ,“歷必有理與象之數,而儀器即所在首重也
      。夫儀也者
      ,歷之理由此得精焉,歷之法由此得密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币舱劦搅颂煳膬x器與歷法的關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盎鼩v者必以儀為依據
      ,明歷者必以儀為記事錄,失推者必以儀而改下
      ,算合者必以儀而參互
      ,較歷者非儀無由而信,從歷者非儀無由而啟悟
      。良法得之以見其長
      ,敞法對之而形其短。甚哉
      ,儀象之為用大也
      。”他還指出
      ,儀器“有作之法
      ,有安之法
      ,有用之法“,其造法必以天象為準”
      ,要求“廣大
      、輕清、堅固
      、微妙”四者兼?zhèn)洹?/p>

      《新制靈臺儀象志》這部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四卷,介紹新制成的六種儀器的制造原理

      、安裝和使用方法
      ,其中包含了西方近代早期的許多科學技術知識。

      第二部分是第五到第十四卷

      ,為天文測量數據
      ,即全天星表。星表共1366顆星
      ,內容包括星的黃道坐標
      、赤道坐標和星等。星名則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名稱并加編號
      ,凡不屬中國傳統(tǒng)星官范圍內的
      ,則以附近的傳統(tǒng)星官為主,標出相對的方位
      ,再加編號

      第三部分是該書最后兩卷,共有117 幅圖

      。實際上
      ,這兩卷又稱《新制儀象圖》或《儀象圖》,南懷仁繪制
      ,完成于1664年(康熙三年)

      乾隆年間,《新制靈臺儀象志》被收入《欽定儀象考成》(1752);又被收入《古今圖書集成·歷象匯編·歷法典·儀象部》

      ,但有圖無表

      在南懷仁完成了觀象臺儀器的改造之后,他又接到了了清廷的新命令

      ,——預推未來一兩千年的歷表

      康熙十七年七月,《康熙永年歷法》三十二卷編撰完成

      。南懷仁將湯若望天順治二年十二月所著諸歷及二百年恒星表
      ,相繼預推到數千年之后。

      《康熙永年歷法》實際上是一部天文表

      。它分為八個部分——日
      、月
      、火星、水星
      、木星
      、金星、土星
      、以及交食,每一部分名四卷
      。各部分的開始給出一些基本數據
      ,然后給出某一天體二千年的星歷表。根據這些星歷表
      ,就可以很容易地編出民歷

      在1665~1669年的數年間,南懷仁進行了多項科學技術活動

      。他的最早描述天文觀測的著作《測驗紀略》一卷(1669)
      ,就是在此期間撰著的。該著作實際上記述和圖示了南懷仁在重新受到任用之前
      ,所進行的兩次重大天文觀測的情況
      。即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1668年12月27日~29日)測驗和推算日影;康熙八年正月三日、十七行政八日(1669年2月3日
      、17和18日)測驗和推算立春
      、雨水兩節(jié)氣,以及太陰
      、火星和木星的躔度
      。《測驗紀略》在大約1671年或稍后出版了拉丁文本
      ,名Liber Observationum
      ,有6雙頁文字說明,并有12幅圖

      南懷仁的另一種拉丁文著作大約出版于1677-1678年

      ,名Liber Organicus,包括8幅天文儀器圖

      南懷仁最著名的西文著作是《歐洲天文學》(Astronomia Eu-ropaea,1687)

      。其手稿由柏應理帶到歐洲,于1687年以拉丁文在歐洲迪林根(Dillin-gen)出版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稓W洲天文學》是南懷仁1681年以前的著述。該書篇幅不算大
      ,有前言5頁
      ,正文99頁
      。南懷仁在前言中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他來華前后耶穌會士在中國的情況,談到他之所以出版這部著作
      ,目的是要詳盡說明歐洲天文學在中國的地位的恢復
      ,而他本人則是做這項工作的最佳人選。

      《測驗紀略》

      、《儀象志》及《儀象圖》的內容
      ,經過少許改編并舍去了所有的附圖,演變?yōu)椤稓W洲天文學》的部分內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欢稓W洲天文學》與《儀象志》和《儀象圖》一樣
      ,遠非局限于天文歷法知識
      。事實上,它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內容
      ,比后兩者更為廣泛
      ,盡管篇幅不大。該著作共28章
      ,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

      第1至第12章為第一部分,是關于天文歷法方面的歷史性記述

      ,反映了歐洲天文學在經歷
      ,“歷法之爭”之后,在中國重新得到承認并恢復其優(yōu)勢地位的整個過程
      。南懷仁的記述從“歷獄”開始
      ,到他進呈永年歷并受誥封止。這部分的內容包括:1668年指出歷法中的錯誤
      ,1668年末和1669年初的觀測和推算
      ,在欽天監(jiān)負責治理歷法的工作,欽天監(jiān)機構及其任務
      ,關于中國的天文歷法的情況
      ,進呈永年歷、南懷仁本人及祖輩和父輩的受封
      ,關于天文觀測和儀器的說明

      第13至第28章為第二部分,是記述在北京的耶穌會士于1668~1679年間

      ,在與數學和力學等有關的各種應用科學的實踐活動中的成就
      。南懷仁在進行了總的介紹之后,從14個方面分別敘述之:日晷儀原理和制作
      ,彈道學應用于造炮
      ,輸水技術
      ,機械學,光學
      ,反射光學
      ,透視學,靜力學
      ,流體靜力學
      ,水力學,氣體力學
      ,音樂
      ,鐘表制造技術,氣象學
      。最后,他總結了以天文和數學為代表的西方科學在中國的影響
      。由于南懷仁在關于歷法的爭論中有著深刻的感受
      ,所以,他在《歐洲天文學》中反復強調
      ,在各個領域應用歐洲科學所取得成就
      ,是整個傳教團在中國賴以生存的基礎。

      火炮鑄造

      清代

      ,由于平叛戰(zhàn)爭
      、抵抗外敵侵略和統(tǒng)一中國的需要,康熙年間曾大量制造火炮
      。自康熙十四年至六十年(1675-1721)
      ,清政府制造各類火炮達905門之多。無論在造炮的規(guī)模
      、數量和種類方面
      ,還是在制炮的技術和火炮的性能方面,都達到了清代火炮發(fā)展的最高水平
      。而南懷仁則對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雖然西方傳教士實不愿制造這些殺人利器,但帝命不敢違

      ,不得已勉為其難
      。所以火炮鑄成后,均行祝圣禮
      ,供天主像
      ,以教中圣人名號刻其上,并向教宗報告
      ,得到教宗的許可

      由史料記載可知

      ,南懷仁在1674-1676年間,制造輕巧木炮及紅衣銅炮共132門
      ,1681年制成神威將軍炮240門
      ,后來,又制成紅衣大炮53門
      ,武成永固大將軍炮61門
      ,神功將軍炮80門。因此
      ,南懷仁造炮數量至少為566門
      。南懷仁所設計的火炮有三種被選入清代國家典籍——《欽定大清會典》。其一是“神威將軍”炮
      ,其二是“武成永固大將軍”炮
      ,其三是“神功軍”炮。

      為表彰南懷仁造炮有功

      ,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1682年5月16日)
      ,奉旨加南懷仁工部右侍郎職銜、又加一級

      南懷仁制造的火炮

      ,至今猶存。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
      ,就藏有一門武成永固大將軍炮

      南懷仁對清代火炮技術發(fā)展的另一重大貢獻,是對火炮的“準炮之法”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

      ,并寫成專著
      。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二十七日
      ,南懷仁進呈《神威圖說》一書
      。這部著作主要論述神威將軍炮的“準繩之法”,“闡明其所以然
      ,逐備二十六題之理論
      ,四十四圖之解說,并加數端同類之用法”

      《神威圖說》當時未曾刊刻

      ,這部有關炮術理論的著作似乎已佚失,不過
      ,康熙二十二年(1683)南懷仁在其所著《形性之理推》一書中
      ,用了近21頁的篇幅,分16個小題目,詳述了如何利用“正對星斗之法”來“改正炮偏向”
      ,如何使用他所制定的“炮彈遠度比例表”
      、“炮彈高度表”、“推重物道遠近高低之儀”
      、“炮彈起止所行頃刻秒微之表”以及“三率法”計算公式等內容

      南懷仁的“準炮之法”包含了兩方面內容:其是利用“正對星斗之法”改正炮的偏向,提高火炮的射擊精度

      。再次是根據炮與目標之間的距離
      ,決定炮的仰角,以便炮彈擊中目標

      地理傳播

      南懷仁不僅對中國天文歷學的發(fā)展

      、火炮的鑄造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開闊中國人對世界的視野方面也有很大貢獻

      南懷仁曾編撰了數種地理學著作

      、繪制了數種地圖,它們成為17世紀地理學和地圖學在中國發(fā)展的標志
      。這些著作大多撰著于17世紀六七十年代

      它們是:《御覽西方要紀》一卷(1669)、《坤輿圖說》二卷(1674)

      、《坤輿外紀》一卷
      、《坤輿格致略說》一卷(1676)

      在南懷仁與利類思和安文思一同居住在東堂的時候

      ,1668年12月26日,(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康熙皇帝遣人向他們問詢有關歐洲的風土國俗等情況
      。不久,即1669年春
      ,他們向皇帝進呈了三人合著的《御覽西方要紀》
      。這是南懷仁的第一部地理學著作,內容涉及歐洲的一般地理知識
      、以及社會和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
      。《西方要紀》一卷
      ,包括國土
      、路程、海舶
      、海奇
      、土產、制造
      、西學
      、服飾
      、風俗、法度
      、交易
      、飲食、醫(yī)學
      、性情
      、濟院、宮室
      、城池
      、兵備、婚配
      、教法
      、西士等共21節(jié)。

      南懷仁在《西方要紀》的末尾

      ,沒有忘記強調天主教對歐洲文明的重要作用
      ,并對中國皇帝給予來華傳教士的禮遇洪恩表示了感激之情。

      1674年

      ,南懷仁的《坤輿圖說》在北京刊行
      。該書分上下二卷,為解說同年所刻的《坤輿全圖》而作
      。上卷包括:地體之圓
      、地球南北兩極、地震
      、山岳
      、海水之動、海之潮汐
      、江河
      、天下名河、氣行
      、風
      、云雨、四元行之序并其形
      、人物;下卷包括:亞細亞洲及各國各島分論14則
      、亞墨利加洲及各國各島分論14則、墨瓦蠟尼加洲
      、以及四?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傉f、海狀、海族
      、海產
      、海舶等。下卷末附異物圖
      ,有動物(鳥
      、獸、魚
      、蟲等)23種
      ,以及七奇圖,即世界古代七大奇跡等
      ,共32幅圖

      《坤輿圖說》的內容,卷上為自然地理常識

      ,卷下的內容
      ,多為人文地理方面,關于五大洲的記述
      ,多采自《職方外紀》而略加新說

      《坤輿格致略說》一卷,1676年刊行于北京

      。該書有徐光啟的長孫徐爾覺(1603-1680)寫的序
      。實際上是《坤輿圖說》的簡編,但略去了地圖方面的幾乎所有知識
      。僅述及世界上各種奇聞
      ,諸如動物、植物
      、古代七大奇觀
      、以及其他稀罕的事物
      ,皆短篇
      ,寥寥數語,多已見于《坤輿圖說》或《職方外紀》等書

      《坤輿格致略說》述及宇宙學

      、地理學和自然科學的一般性知識,地理學方面只是大略地涉及亞洲
      、歐洲
      、非洲、美洲
      、澳洲和南極洲的情況
      ,內容部分取材于《坤輿全圖》和《坤輿圖說》。

      南懷仁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完成了《坤輿全圖》的繪制。該圖系木刻

      、著色
      ,由兩個半球圖組成。東半球為亞洲
      、歐洲和非洲;西半球為北美洲和南美洲
      。半球圖的直徑為150厘米,即比例尺為1:1700萬
      。整個地圖分成八長幅(每幅約為180厘米X50厘米)
      ,東西兩半球各占三幅,頭尾文字注記占二幅
      。該圖采用球極平面投影
      ,這是在歐洲16世紀晚期和17世紀初期流行的地圖繪制方法。圖上經緯線均以十度劃分
      。本初子午線通過順天府
      ,東、西半球線連續(xù)標度
      。緯度以赤道為零度
      ,有南、北緯之分
      。圖上還有南
      、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線

      《坤輿全圖》的幅面很大

      ,除主要部分表示各大洲(亞細亞洲、歐邏馬洲
      、利未亞洲
      、亞墨利加洲、墨瓦蠟尼加洲
      ,以及新阿蘭地亞)之外
      ,南懷仁在圖的四周分布了14大段注記文字,解釋自然現象
      ,尤其是氣象現象
      。它們的標題分別為:論四元行、論南北極
      、地圓這研究
      、論地體之圓、論雨云
      、潮汐之理
      、論風
      、海潮、論氣行
      、論海水之動
      、論地震、論人物
      、論江河
      、論山岳。圖上還有帶注解和說明文字的地名
      ,以及繪有歐洲不同類型的帆船
      、陸上和海中的珍奇動物幾十種。

      南懷仁在《坤輿全圖》的注記文字中

      ,宣傳了自然地理方面的許多知識
      。他解釋了因地球是球體而具有的各種自然現象,因月球環(huán)繞地球運動而引起潮汐的周期性消長
      ,雨和云系大氣中水汽凝結而成
      ,風和公海上影響航行的季風的成因,各地不同的氣候狀況導致了文化的地區(qū)性差異
      ,以及江河的起源
      、山岳的形成、空氣的運動等等
      、南懷仁還批評了中國人對自然現象的迷信觀念
      ,如有關月食和地震的錯誤說法。

      《坤輿全圖》上注記內容與《坤輿圖說》內容之間的關系

      ,有許多是完全相同的
      ,也有一些作了增刪和修改。

      南懷仁的《坤輿全圖》與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一樣

      ,是來華耶穌會士繪制的最具影響的世界地圖

      南懷仁在地理學方面,除了編撰著作

      、繪制地圖之外
      ,還參與實際的勘測工作。早在他制造天文儀器之前
      ,他與利類思和安文思
      ,就制作過一個測量路程的器具——里程計
      ,于1669年4月4日(康熙八年三月四日)進呈皇帝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南懷仁又制作過一具
      。于測量距離之外
      ,他也注意到經緯度的測量
      。在《儀象志》卷三和《儀象圖》圖一О一、圖一О二
      ,南懷仁描述了在陸上和海上測量經緯度的方法
      。南懷仁兩次隨駕巡幸各地期間,沿途進行天象觀測以及各地北極高度的測量
      ,其工作成為日后大規(guī)模的地圖測繪工作的先導
      。南懷仁還主持過京郊萬泉河的疏浚、京城內外牌樓街道高低的測量等工作

      科技傳播

      南懷仁博聞多能

      ,深精西方科學知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稓W洲天文學》一書的內容幾乎涵蓋了當時在中國介紹的西方所有科技知識

      南懷仁在著作中多處引用《幾何原本》中的命題,并將幾何學方面的許多知識介紹到中國

      。在《儀象學》中
      ,有多幅圖表示了幾何作圖的知識。在介紹幾何作圖的同時
      ,也介紹了西方當時使用的作圖和測量工具

      南懷仁在《儀象志》、(1674)和《窮理學》(1683)兩部著作中

      ,介紹了力學基礎知識
      ,包括重力、重量
      、重心
      、比重、浮力
      、材料強度
      、單擺、自由落體運動等知識
      。同時還介紹了光的折射和色散方面的知識

      南懷仁在《新制靈臺儀象志》中,介紹了機械方面的許多知識

      。他的另一部未刊刻的著作《窮理學》也包含了關于簡單機械的相當豐富的知識
      。《窮理學》于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1683年10月16日)進呈
      ,共60卷
      ,是南懷仁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此書依據“格物窮理”之概念
      ,綜合以往所成中西會通著作編撰而成
      ,是當時傳入西學之集大成者
      ,此書現僅存十數卷殘抄本。在《窮理學》的第七卷“輕重之理推”(共131節(jié))中
      ,有82節(jié)是關于簡單機械的知識
      。詳細敘述了天平、等子
      、杠桿
      、滑車、圓輪和藤線等六種簡單機械的性質
      、原理
      、計算和應用。

      南懷仁不僅在其著作中傳播機械及機械工程方面的知識

      ,而且實際參與機械工程方面的實踐活動

      南懷仁奉召到北京后不久,他協(xié)助湯若望完成了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這就是要設法把一口重達12萬斤的大鐘懸掛在鐘樓里

      湯若望和南懷仁經過實地察看后,商定了移動和吊起大鐘的方案——使用定滑輪

      、動滑輪和滑輪組
      。1661年4月的一天,在他們的指揮下
      ,200名工匠齊心協(xié)力操作
      ,終于將大鐘移到了預定位置。

      南懷仁在1669年(康熙八年)被重新起用

      ,回欽天監(jiān)任事
      ,他在治理歷法、制造觀象臺儀器的同時
      ,奉旨完成一件與欽天監(jiān)工作毫不相干的重要任務——運送孝陵大石牌坊的石料過盧溝橋

      石塊重12萬斤,放在16個輪子的特大平板上

      ,套300匹馬來拉
      ,這么多的馬匹擠在狹窄的橋上,不易駕馭
      ,如果統(tǒng)一不了步調
      ,馬匹擁擠蹦跳,可能產生難以估計的巨大震動
      。假如這樣
      ,盧溝橋這數百年的老橋恐怕就承受不住了。南懷仁經過實地考察
      ,認為改用絞盤來牽引最為穩(wěn)妥
      。他的方案被工部采納
      ,在他的親自指導下
      ,制成了足以拉動巨石的滑輪和絞盤
      。運石過橋那天,工部尚書奉皇帝之命親臨現場
      。橋的西面設12個絞盤
      ,每個絞盤由8名大漢推動;橋的東面設6個絞盤。東西兩端的絞盤
      。東西兩端的絞盤用粗大的繩索相連
      。起動的命令一下,鼓樂齊鳴
      ,絞盤拉動繩索
      ,繩索牽引著十輪運石車穩(wěn)穩(wěn)當當地通過了盧溝橋。同年的10月和11月
      ,以同樣的辦法又把修建陵墓所用的其他巨形石料安全地運過了盧溝橋
      。南懷仁的方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機械制造方面

      ,南懷仁還在中國進行了汽輪機的最早實驗
      ,就是利用一定溫度和壓力的蒸汽的噴射作用,推動葉輪旋轉
      ,從而帶動軸轉動以獲得動力
      。這個實驗在他的《歐洲天文學》的“氣體力學”一章中有過詳細的描述。

      南懷仁為大清王朝服務涉及了眾多領域

      ,除上述介紹的之外
      ,他還是康熙皇帝的科學老師,他曾經在長達五個月的一段時間里
      ,從早到晚給皇帝講授幾何學和天文學
      ,還將《幾何原本》譯成滿文,陪同皇帝出巡
      ,沿途為皇帝觀天測地
      。康熙皇帝后來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
      ,對歐洲傳教士的寬容態(tài)度
      ,應該說都與南懷仁不無關系。

      中俄外交

      南懷仁曾在中國與俄羅斯等國的外交接觸中擔任過不可缺少的角色

      。1676年5月15日(康熙十五年四月初三日)
      ,沙皇俄國派遣的特使尼果賴(Nikolai G.Milescu Spathary,1636~1708)等一行到達北京。這位使臣雖掌握希臘文
      、拉丁文等多種歐洲語言
      ,卻不通任何東方語言
      。通曉多種歐洲語言又精通滿語與漢語的南懷仁成為此次中俄溝通的橋梁。

      南懷仁在俄國使團逗留北京的幾個月間(5月~9月)

      ,進行了大量的翻譯工作
      。他作為譯員,參加了中俄雙邊會談
      ,并翻譯了一些官方文書
      ,他將沙皇至中國皇帝的信及俄政府向清政府提出的12條談判綱領譯成中文;又將一些中文文件譯成拉丁文。

      南懷仁希望給耶穌會士開辟一條從歐洲經過俄國到達中國的交通線

      ,以俄國為通道和橋梁
      。為了耶穌會的利益,南懷仁在尋找進入莫斯科的機會
      ,因此他把由于受康熙皇帝信任而得以掌握的清廷外交活動的情況
      ,告訴了俄國使臣,以便讓俄國使臣了解中方目的

      在1676年9月初尼果賴即將返國之際

      ,南懷仁請尼里賴帶一封信給沙皇。他在信中強調
      ,他通曉多種語文
      ,為了基督教的利益,他本人愿意為沙皇效勞
      。他還將他的拉丁文著作和《坤輿全圖》作為禮物贈送

      此后中俄關系越來越緊張,最后發(fā)展到交戰(zhàn)

      ,直到1686年才出現新的局面
      ,重開談判之門。1687年南懷仁已重病在身
      ,但對即將舉行的中俄談判會議的背景卻有著清醒認識
      。他知道俄國在歐洲連年戰(zhàn)爭,疲于奔命
      ,不可能勞師遠征東方
      ,因此只可能在東方追求貿易利益。而中國方面既不要戰(zhàn)爭
      ,也不要貿易
      ,只要求把它認為屬于它的土地與俄國勢力隔絕,使這些地區(qū)安然無事
      ,主要目的是將蒙古和黑龍江流域封閉
      ,不讓俄國進入。因此中俄兩國不要戰(zhàn)爭、謀求和平是他們的共同目的
      ,而這一目的也恰恰符合耶穌會的目的:開辟羅馬-俄國-中國陸路交通
      。因此南懷仁想,如果耶穌會士能在這次中俄邊界談判中進行調解
      ,施展外交才能
      ,促其兩國實現和平,締結和約
      ,中俄兩國都會感激耶穌會士
      ,從而便于實現他們的目的
      。雖然南懷仁1688年1月28日不幸去世
      。但是他的這種看法被他的同會徐日升和張誠繼承下來。

      1689年6月

      ,徐日升與張誠隨同由索額圖率領的中國外交使團去尼布楚
      。他們忠實地貫徹了南懷仁在中俄之間締造和平的遺言,并用自己的智慧與能力幫助締結了一個成功的和平條約

      中俄《尼布楚條約》是在平行互惠的國際法原則基礎上締結的

      。這項條約明確劃定了中俄兩國的東部邊界。條約締結后
      ,中國的東北邊疆保持了160年的安寧
      ,俄國則獲得了貿易利益。而耶穌會則有得有失:從中國方面說
      ,他們得到了清朝政府的信任
      。1692年康熙皇帝降旨準許天主教士在中國自由傳教,從而實現了耶穌會士多年追求的目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菑亩韲矫嬲f,《尼布楚條約》簽訂后不久
      ,彼得大帝認為耶穌會士在中俄會談中偏袒中國
      ,背叛了西方利益,因此關閉了耶穌會在莫斯科的居留地
      ,并將耶穌會士驅逐出境
      。從此耶穌會士開辟羅馬-俄國-中國陸路的希望成為泡影。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

      ,南懷仁還為荷蘭外交使團擔任過一次翻譯

      主要著作

      宗教著作

      《教要序論》一卷(1670),分目六十二篇

      ,以淺顯明白的文字概述天主教
      ,是一部論教進道的著作,是南懷仁宗教作品中最重要的一本,多次刊刻重印
      ,并有方言版
      、法文、滿文
      、韓文譯本

      《善亞報略論》一卷(1670),共八章

      ,以問答體裁解釋人世的善惡賞罰問題

      《告解原義》一卷(1673),解釋有關告解——天主教圣事之一——的性質與重要性等。

      《圣體答疑》一卷(1673)解答關于圣餐的問題

      《道學家傳》一卷(1686),關于天主教的史實

      ,以及來華傳教士的名錄、傳略

      此外

      ,他還撰著了《天主教喪禮問答》;與利類思合作編撰《圣教日課》。

      南懷仁的這些著作

      ,特別是前幾種
      ,均曾再版重印。其中尤以《教要序論》刊印次數最多
      ,甚至直到1930年代仍有刊印
      。這些宗教著作,宣揚了天主教教義
      、教規(guī)和宗教儀式等等

      科學著作

      《御覽西方要紀》一卷(1669)

      《測驗紀略》一卷(1669)

      《赤道南北兩總星圖》(1672)

      《坤輿圖說》二卷(1674)

      《坤輿圖說》和《坤輿外紀》

      《坤輿圖說》和《坤輿外紀》

      《簡平規(guī)總星圖》(1674)

      《新制靈臺儀象志》十六卷(1674)

      《坤輿外紀》一卷(1676)

      《坤輿格致略說》一卷(1676)

      《神威圖說》(1682)

      《形性之理推》(1683)

      《窮理學》(1683)(未刊刻)

      Astronomia Eu-ropaea(1687,《歐洲天文學》)

      在其科學著作中

      ,南懷仁也不失時機地介紹有關天主教的情況
      。他在《西方要紀》(1669)中,撰有“教法”一節(jié);他在《坤輿圖說》(1674)下卷的“歐邏巴州”一節(jié)中也說到:“諸國所讀之書
      ,皆古圣賢撰著
      ,一以天主經典為宗?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人物評價

      從1655年來華至逝世

      ,在華近三十年。南懷仁“勤勉竭力
      ,不辭勞瘁”
      ,為信仰奉獻了一生,客觀上為西方的科學技術知識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時
      ,南懷仁利用為康熙皇帝進講科學的機會,宣傳天主教,努力造就有利于傳教的局面
      。南懷仁“以科學助傳教”的宗旨,在他不懈努力下
      ,取得很大成功,并最終促使官方允準天主教合法

      南懷仁1688年去世

      。康熙皇帝親自撰寫祭文:“爾南懷仁
      ,秉心質樸
      ,四野淹通。來華既協(xié)靈臺之掌
      ,復儲武庫之需……可謂蒞來惟精
      ,奉職費懈者矣。遽聞溘逝
      ,深切悼傷
      。追念成勞
      ,易名勤敏
      。”康熙此諭
      ,用滿漢兩種文字刻在南懷仁碑碑陰
      ,碑陽用漢文和拉丁文鐫刻。迄今為止
      ,用三種文字刻寫碑文實屬少見
      。這塊墓碑就在車公莊6號市委黨校內,與利瑪竇
      、湯若望的墳塋依次排列

      他去世之后,康熙皇帝為他舉行隆重葬禮

      ,并賜謚號“勤敏”
      。在明清之際來華而后來客死中國的傳教士中,南懷仁是唯一一位身后得到謚號的
      。謚號是用簡單的兩個字概括人物生前的功績和操行
      ,得到謚號的主要是皇帝與大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趸实鬯n“勤敏”二字
      ,恰好是對南懷仁在欽天監(jiān)供職期間勤勉、聰敏的恰當評價

      相關信息

      懷仁廳

      比利時的魯汶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它在比利時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亞于中國的北大。更令中國游客感興趣的是,原來這所世界頂級大學與我們中國還有著很深的淵源
      。在康熙時代
      ,一位著名的西洋傳教士為了科學與信仰,在中國留下了血淚與榮耀的傳奇故事
      ,他就是比利時人南懷仁
      ,而南懷仁正是從魯汶大學畢業(yè)的。南懷仁偉大的發(fā)明之一就是天象儀
      ,它可以形象地展現天體的運動
      ,其原件現在就存于故宮。而魯汶大學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校友
      ,特別建立了南懷仁廳
      ,門口還擺放著天象儀模型。

      1898年

      ,當時的比利時國王給魯汶大學校長寫信說“中國很重要
      ,學習漢語很重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痹隰斻氪髮W學習地理的南懷仁之后來中國傳教
      ,他為清朝廷制造的6件天文儀器,至今還保存在北京古觀象臺上
      。在南懷仁逝世300周年的時候
      ,中國政府向比利時魯汶大學南懷仁基金會贈送了“天球儀”(即南懷仁設計制造的大型天文儀器之一)的模型,至今保存在南懷仁廳前
      ,這里也是魯汶大學的中文圖書館

      請介紹金庸著作中的在歷史上真有其人的人物!不用介紹康熙之類的常人熟悉的人物!

      明太祖 朱元璋 (1162-1227) 明太祖朱元璋為濠州鐘離人,自幼出家於皇覺寺為僧

      。朱元璋於至正十二年閏三月初一日
      ,投郭子興部下,子興見元璋狀貌奇?zhè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異於常人
      ,遂留置為親信兵,屢次率兵出征
      ,有攻必克
      。子興大喜,署為鎮(zhèn)撫
      ,復將養(yǎng)女馬氏給與元璋為妻
      ,后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
      ,郭子興病逝
      ,其子郭天敘代領其眾
      ,時韓林兒出詔封天敘為都元帥,張?zhí)煊訛橛腋痹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朱元璋為左副元帥
      。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遂不受
      。但念林兒勢盛力強
      ,可利用以成帝業(yè),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
      。九月
      ,郭天敘、張?zhí)煊佣私詰?zhàn)死
      ,於是郭子興部將盡歸太祖
      。 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二月,張士誠遣將呂珍圍安豐
      ,殺劉福通
      。韓林兒派人告急於朱元璋,劉基(伯溫)諫朱元璋不可往援
      。太祖曰:「小明王被圍甚急
      ,我向奉他龍鳳年號,不忍袖手旁觀
      ,因此不得不往救
      。」遂率徐達
      、常遇春往援,擊走呂珍
      ,迎林兒歸滁州
      。此時小明王已成為太祖的傀儡,但朱元璋仍奉他龍鳳年號
      ,以借題發(fā)揮
      。 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稱為吳王
      ,建百司官屬
      ,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稱云皇帝(小明王)圣旨
      ,吳王(太祖朱元璋)令旨
      。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年)十二月,劉基密稟太祖命廖永忠
      ,以迎林兒南來為名
      ,行至瓜步覆林兒舟
      ,沉於水,遂遭溺斃
      。 韓林兒既死
      ,朱元璋乃成為最高領袖。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
      ,朱元璋即皇帝位
      ,國號「明」,建元「洪武」
      ,是為明太祖
      。朱元璋建國號曰:「大明」。朱元璋創(chuàng)建明朝后勤奮治國三十一年,整肅吏治,嚴懲貪官,創(chuàng)立衛(wèi)所,鞏固邊防,重視農業(yè),對社會的穩(wěn)定,國家的統(tǒng)一和發(fā)展,都起了積極作用
      。他大興冤獄,誅殺功臣,設立錦衣衛(wèi),對官民實行殘暴的專制統(tǒng)治,廢除丞相制,抑制賢能的輔佐,使權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權,導致明末宦官專權,民亂紛起

      朱元璋(1328~1398)
      即明太祖
      。明朝開國皇帝(1368~1398年在位),元 末農民起義軍首領。著名軍事家
      、政治家
      。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
      。 元天歷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
      ,生于貧苦農民家庭。至正四年(1344)
      ,逢大饑疫
      ,父兄相繼去世,遂入皇覺寺為僧
      。后游食廬州(今合肥)
      、光州(今河南潢川)、汝州
      、潁州(今安徽阜陽)等地
      ,歷三年復返寺。十一年
      ,元末農民戰(zhàn)爭爆發(fā)
      。次年,參加農民起義軍郭子興部
      ,初為親兵
      ,后升九夫長。英勇善戰(zhàn)
      ,才能出眾
      ,被郭招為婿。十三年
      ,升為鎮(zhèn)撫
      ,旋與徐達
      、湯和等南攻定遠(今屬安徽),計降驢牌寨地方武裝3000人
      。夜襲元將張知院于橫澗山
      ,收精壯2萬,嚴加治理
      。后率兵克滁州
      ,擁眾3萬余,號令嚴明
      ,軍容整肅
      ,甚得民心 。十五年春
      ,率部克和州(今和縣)
      ,奉命總領諸將。時元軍10萬來攻
      ,朱元璋守城三月,屢用計敗之
      。郭子興卒后,統(tǒng)其軍,被小明王韓林兒授為左副元帥
      ,奉宋龍鳳年號
      ,以令軍中。接納巢湖反元武裝首領廖永安
      、俞通海所率戰(zhàn)船千艘歸附
      ,遂建立水師,于六月率軍渡長江,克太平(今當涂)
      ,俘元萬戶納哈出
      。設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掌元帥事。十六年三月
      ,揮軍進克集慶(今南京)
      ,迫元水軍元帥康茂才等降。改集慶路為應天府
      ,以此為中心建立基地,命將士四出
      ,徐達東取鎮(zhèn)江(今屬江蘇)
      ,鄧愈南克廣德(今屬安徽)。設江南行中書省
      ,自總省事
      ,被擁為吳國公。隨后
      ,乘北方紅巾軍與元軍主力激戰(zhàn)之機,采取固守東
      、西戰(zhàn)線,出擊東南元朝統(tǒng)治地區(qū)的方略
      ,逐次消滅孤立無援的江南元軍。十七年
      ,親至寧國(今屬安徽)督戰(zhàn),俘元兵十余萬,遂取南陵
      、涇縣、徽州(今歙縣)
      、長興(今屬浙江)等要地
      ,阻止江浙周政權首領張士誠向西擴張。次年
      ,命鄧愈率軍取建德,俘元兵3萬
      。于應天設立管領民兵萬戶府,寓兵于農
      ,令農時則耕
      ,閑則習武,有事則戰(zhàn)
      。主張兵不貴多而貴精
      。又采納儒士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明史?朱升傳》)的建策,加強基地建設,逐步壯大實力
      。率將士10萬克婺州(今金華)
      ,俘元將帖木烈思等,設浙東行省,以鞏固新占地區(qū)。十九年
      ,分兵攻取池州(今安徽貴池)
      、諸暨(今屬浙江)、處州(今麗水)等地
      ,遂西與長江中游漢政權首領陳友諒轄區(qū)相鄰
      。二十年,招納劉基
      、宋濂等人為謀臣
      。采納劉基建議,確定先滅陳
      、后攻張
      、統(tǒng)一江南、再北上滅元的方略
      ,置主力于西線
      。乘陳友諒率舟師10萬自江州(今江西九江) 東下占太平 、采石 (今安徽馬鞍山西南), 直逼應天
      ,朱元璋采取誘敵深入
      、伏兵圍殲之策,大敗陳友諒軍于龍灣(今南京下關一帶)
      ,俘7000余人
      ,獲巨艦百余艘
      ,乘勝復太平,克元安慶(今屬安徽)、信州(今江西上饒)等地
      。次年,親率舟師西克江州
      ,迫陳友諒遁武昌。又分兵克南康(今星子)
      、蘄州(今屬湖北蘄春西南)
      、黃州 ,迫陳友諒所轄之龍興(今南昌)
      、吉安等地守將降
      ,遂控制江西大部州縣及今湖北東北部。二十三年三月
      ,聞小明王和劉福通在安豐(今安徽壽縣)遭張士誠軍圍攻
      ,率軍救小明王和劉福通至滁州。四月
      ,陳友諒乘虛進圍朱元璋轄地洪都(今南昌),守將朱文正率部奮力苦守85日
      。七月,率舟師20萬往援,陳友諒撤圍,東出鄱陽湖迎戰(zhàn)。在與陳軍決戰(zhàn)中,先用火攻挫其銳氣,繼扼湖口
      ,水陸伏擊
      ,殲滅陳軍號60萬,并擊殺陳友諒
      ,創(chuàng)造中國水戰(zhàn)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范例
      。次年正月,在應天即吳王位,置百官
      。不久,率軍西征武昌,迫漢帝陳理(陳友諒子)降
      。繼分兵克廬州、衡州(今湖南衡陽市)
      、襄陽(今屬湖北襄樊)等地,至二十五年夏
      ,占領長江中游廣大地區(qū)。此后
      ,按預定方略轉兵東向
      。同年十月,針對張士誠轄區(qū)南北狹長
      、中隔長江
      、兵力分散等弱點,采取先取淮東
      ,再占浙西,剪除兩翼,后攻平江(今江蘇蘇州)之策,命徐達
      、常遇春率師出征
      。交戰(zhàn)近兩年
      ,大量殲滅張軍主力。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
      ,俘張士誠
      。不久,迫降割據浙東的方國珍。十月,決定分兵多路
      ,南征北伐
      ,以北攻元軍為重點。采納諸將建策
      ,制定“先取山東,撤其屏蔽
      ;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缓筮M兵元都”(《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六)的方略,遂命徐達、常遇春率軍25萬北征
      。洪武元年(1368)正月
      ,即皇帝位,立國號大明
      ,建都應天
      。設大都督府(1380年改為五軍都督府),為全國最高軍事機關
      ,由皇帝親掌兵權
      。實行衛(wèi)所制,自京師至郡縣要地設衛(wèi)置所
      。從是時起
      ,朱元璋運籌帷幄,以攻撫兼施之策
      ,進行了長達22年的明初統(tǒng)一戰(zhàn)爭
      。五月,親至汴梁(今河南開封)督戰(zhàn)
      。八月
      ,明軍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
      。旋揮師西向
      ,逐步平定西北。又遣師南下
      ,相繼平定福建
      、兩廣。繼而多次發(fā)兵征漠北。四年
      ,遣軍入川
      ,滅夏國。十五年
      ,發(fā)兵取云南
      。二十年,平遼東
      。至二十二年
      ,基本統(tǒng)一全國。在此期間,頒行軍律,整頓屯田
      ,筑城備倭
      ,并在全國建立都司、衛(wèi)所制度
      。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病卒
      ,終年71歲。朱元璋胸懷韜略
      ,深謀遠慮
      ,善于駕馭戰(zhàn)爭,掌握主動權
      。在群雄對峙中
      ,巧擇戰(zhàn)機,各個擊破
      。每戰(zhàn)持重用兵
      ,力避兩面受敵,并適時集中兵力殲滅敵人
      。注重招賢納士,廣采眾議,嚴格治軍
      ,完善軍制,練兵育將
      ,強調將領要識
      、謀、仁
      、勇兼?zhèn)?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主張寓兵于農,且耕且戰(zhàn)
      ,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其軍事思想對后世有較大影響
      《倚天屠龍記》中的反政府組織-明教 成員:朱元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6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對這個故事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看上了一個女人,叫賀夫人,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有無數鐵血將士保家衛(wèi)國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被改進之后,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但是在古時候的紙是非常貴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