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
,享年66歲),字敦伯,又字勛卿,比利時籍清代天文學家、科學家,拉丁人貢獻述評
天文歷算
康熙八年三月初一日(1669年4月1日),南懷仁被授以欽天監(jiān)監(jiān)副
。初九日(4月9日),禮部再奉旨,“歷法天文,概第南懷仁料理”。1669年(康熙八年),南懷仁撰《歷法不得已辨》
,逐條駁斥楊光先、吳明炫在歷法推算方面的錯誤。針對中國傳統(tǒng)的觀象占候、堪輿占卜等觀念,這一年他還撰著了《妄推吉兇之辨》、《妄占辨》和《妄擇辨》。南懷仁供職欽天監(jiān)后做的一件大事是改造觀象臺
,重造適用于西洋新法的天文儀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南懷仁主要參考第谷的設計
南懷仁后來還制造過簡平儀
、地平半圓日晷儀等多種天文儀器,并著有《赤道南北兩總星圖》(1672)和《簡平規(guī)總星圖》(1674)等。南懷仁設計監(jiān)制的儀器,典雅精美,它們不僅是觀測天象的儀器
,而且也是瑰麗的藝術品,它們作為中西科學交流的歷史見證,至今仍陳列在北京古觀象臺。在制造和安裝觀象臺新儀器的同時,南懷仁將各種儀器的制造原理
、安裝和使用方法等,詳細記述,繪圖立說。他于康熙十三年正月二十九日(1674年3月6日)將《新制靈臺儀象志》共十六卷進呈,并請鏤版刊行。南懷仁在《新制靈臺儀象志》的“序”中
,說明了天文儀器的重要性,“歷必有理與象之數,而儀器即所在首重也。夫儀也者,歷之理由此得精焉,歷之法由此得密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新制靈臺儀象志》這部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四卷,介紹新制成的六種儀器的制造原理
第二部分是第五到第十四卷
第三部分是該書最后兩卷,共有117 幅圖
乾隆年間,《新制靈臺儀象志》被收入《欽定儀象考成》(1752);又被收入《古今圖書集成·歷象匯編·歷法典·儀象部》
在南懷仁完成了觀象臺儀器的改造之后,他又接到了了清廷的新命令
康熙十七年七月,《康熙永年歷法》三十二卷編撰完成
《康熙永年歷法》實際上是一部天文表
在1665~1669年的數年間,南懷仁進行了多項科學技術活動
南懷仁的另一種拉丁文著作大約出版于1677-1678年
南懷仁最著名的西文著作是《歐洲天文學》(Astronomia Eu-ropaea,1687)
《測驗紀略》
第1至第12章為第一部分,是關于天文歷法方面的歷史性記述
,反映了歐洲天文學在經歷第13至第28章為第二部分,是記述在北京的耶穌會士于1668~1679年間
火炮鑄造
清代
,由于平叛戰(zhàn)爭、抵抗外敵侵略和統(tǒng)一中國的需要,康熙年間曾大量制造火炮。自康熙十四年至六十年(1675-1721),清政府制造各類火炮達905門之多。無論在造炮的規(guī)模、數量和種類方面,還是在制炮的技術和火炮的性能方面,都達到了清代火炮發(fā)展的最高水平。而南懷仁則對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西方傳教士實不愿制造這些殺人利器,但帝命不敢違
,不得已勉為其難。所以火炮鑄成后,均行祝圣禮,供天主像,以教中圣人名號刻其上,并向教宗報告,得到教宗的許可由史料記載可知
為表彰南懷仁造炮有功
,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1682年5月16日),奉旨加南懷仁工部右侍郎職銜、又加一級。南懷仁制造的火炮
,至今猶存。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就藏有一門武成永固大將軍炮。南懷仁對清代火炮技術發(fā)展的另一重大貢獻,是對火炮的“準炮之法”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
,并寫成專著。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二十七日,南懷仁進呈《神威圖說》一書。這部著作主要論述神威將軍炮的“準繩之法”,“闡明其所以然,逐備二十六題之理論,四十四圖之解說,并加數端同類之用法”。《神威圖說》當時未曾刊刻
,這部有關炮術理論的著作似乎已佚失,不過,康熙二十二年(1683)南懷仁在其所著《形性之理推》一書中,用了近21頁的篇幅,分16個小題目,詳述了如何利用“正對星斗之法”來“改正炮偏向”,如何使用他所制定的“炮彈遠度比例表”南懷仁的“準炮之法”包含了兩方面內容:其是利用“正對星斗之法”改正炮的偏向,提高火炮的射擊精度
地理傳播
南懷仁不僅對中國天文歷學的發(fā)展
南懷仁曾編撰了數種地理學著作
它們是:《御覽西方要紀》一卷(1669)、《坤輿圖說》二卷(1674)
、《坤輿外紀》一卷、《坤輿格致略說》一卷(1676)。在南懷仁與利類思和安文思一同居住在東堂的時候
,1668年12月26日,(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康熙皇帝遣人向他們問詢有關歐洲的風土國俗等情況。不久,即1669年春,他們向皇帝進呈了三人合著的《御覽西方要紀》。這是南懷仁的第一部地理學著作,內容涉及歐洲的一般地理知識、以及社會和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西方要紀》一卷,包括國土、路程、海舶、海奇、土產、制造南懷仁在《西方要紀》的末尾
1674年
《坤輿圖說》的內容,卷上為自然地理常識
《坤輿格致略說》一卷,1676年刊行于北京
《坤輿格致略說》述及宇宙學
南懷仁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完成了《坤輿全圖》的繪制。該圖系木刻
《坤輿全圖》的幅面很大
南懷仁在《坤輿全圖》的注記文字中
《坤輿全圖》上注記內容與《坤輿圖說》內容之間的關系
,有許多是完全相同的,也有一些作了增刪和修改。南懷仁的《坤輿全圖》與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一樣
,是來華耶穌會士繪制的最具影響的世界地圖。南懷仁在地理學方面,除了編撰著作
、繪制地圖之外,還參與實際的勘測工作。早在他制造天文儀器之前,他與利類思和安文思,就制作過一個測量路程的器具——里程計,于1669年4月4日(康熙八年三月四日)進呈皇帝。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南懷仁又制作過一具。于測量距離之外,他也注意到經緯度的測量。在《儀象志》卷三和《儀象圖》圖一О一、圖一О二,南懷仁描述了在陸上和海上測量經緯度的方法。南懷仁兩次隨駕巡幸各地期間,沿途進行天象觀測以及各地北極高度的測量,其工作成為日后大規(guī)模的地圖測繪工作的先導。南懷仁還主持過京郊萬泉河的疏浚、京城內外牌樓街道高低的測量等工作。科技傳播
南懷仁博聞多能
,深精西方科學知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南懷仁在著作中多處引用《幾何原本》中的命題,并將幾何學方面的許多知識介紹到中國
。在《儀象學》中,有多幅圖表示了幾何作圖的知識。在介紹幾何作圖的同時,也介紹了西方當時使用的作圖和測量工具。南懷仁在《儀象志》、(1674)和《窮理學》(1683)兩部著作中
南懷仁在《新制靈臺儀象志》中,介紹了機械方面的許多知識
。他的另一部未刊刻的著作《窮理學》也包含了關于簡單機械的相當豐富的知識。《窮理學》于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1683年10月16日)進呈,共60卷,是南懷仁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此書依據“格物窮理”之概念,綜合以往所成中西會通著作編撰而成,是當時傳入西學之集大成者,此書現僅存十數卷殘抄本。在《窮理學》的第七卷“輕重之理推”(共131節(jié))中,有82節(jié)是關于簡單機械的知識。詳細敘述了天平、等子、杠桿、滑車、圓輪和藤線等六種簡單機械的性質、原理、計算和應用。南懷仁不僅在其著作中傳播機械及機械工程方面的知識
,而且實際參與機械工程方面的實踐活動。南懷仁奉召到北京后不久,他協(xié)助湯若望完成了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這就是要設法把一口重達12萬斤的大鐘懸掛在鐘樓里。湯若望和南懷仁經過實地察看后,商定了移動和吊起大鐘的方案——使用定滑輪
南懷仁在1669年(康熙八年)被重新起用
石塊重12萬斤,放在16個輪子的特大平板上
在機械制造方面
南懷仁為大清王朝服務涉及了眾多領域
中俄外交
南懷仁曾在中國與俄羅斯等國的外交接觸中擔任過不可缺少的角色
南懷仁在俄國使團逗留北京的幾個月間(5月~9月)
南懷仁希望給耶穌會士開辟一條從歐洲經過俄國到達中國的交通線
在1676年9月初尼果賴即將返國之際
此后中俄關系越來越緊張,最后發(fā)展到交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