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四春娘娘”,分別是禧妃察哈喇氏、慶妃張氏、璷妃那拉氏、吉妃王氏。她們都是宮女出身,卻因姿色出眾獲得了咸豐的寵愛,今天小編要講的是吉妃王氏。
清朝妃子在后宮的排位一般是與出身息息相關的,而吉妃王氏的出身卻實在是低的可憐,她的父親清遠是內(nèi)務府正黃旗佐領下的一名園戶,通俗來講,就是給皇家種水果和蔬菜的奴才。對于王氏這種出身來說,能夠成為一名宮女已經(jīng)是謝天謝地了,然而她卻憑借臉蛋改變了一切。
王氏在大約十歲的時候通過了內(nèi)務府選秀,被分派到皇后鈕祜祿氏(慈安)身邊成為了一名宮女。在那時,皇后可以說是皇帝最常接觸的人了,所以,咸豐很容易接觸到王氏。而相貌出眾的王氏也確實引起了咸豐的注意,后宮這么多女人,如果皇帝看上了哪名女子,那還不是分分鐘搞定的事兒。
果不其然,1858年5月,咸豐冊封王氏為吉貴人,就這樣,王氏實現(xiàn)了由麻雀到鳳凰的蛻變。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王氏原是皇后鈕祜祿氏身邊的宮女,還長得如此漂亮,那么,她的出現(xiàn)很有可能是皇后安排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咸豐孩子成活的就兩個,把王氏推到前臺,不但會為皇室開枝散葉,還可以達到分寵的目的。
然而,沒過多久,咸豐就被英法聯(lián)軍趕到了承德避暑山莊“北狩”去了,當時王氏也在隨行后妃之中。后面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咸豐再也沒有回到紫禁城,1861年,年僅15歲的王氏成為了一名寡婦。
同治和光緒繼位后,按照尊封前朝皇帝后妃慣例,王氏先后被尊封為皇考吉嬪和吉妃。而吉妃王氏則一直活到了光緒三十一年(1905)才離開人世,終年60歲!
縱觀吉妃王氏一生,出身極低,本是皇后身邊一宮女,卻“幸運地”被咸豐看中,成為寵妃之一。然而,為此她卻獨受空房44年,幾乎用一生的幸福換來了一生的安穩(wěn),難道這就真的是她想要的嗎?
清朝后宮史上,曾有一對姑侄同時參加選秀,竟同時被皇帝看中,被納入后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姑侄二人的命運卻是大相徑庭,侄女封后,兩年便去世了,姑姑封皇貴妃,卻獨守空房50年。
她們都是同治帝的后妃,一位是孝哲毅皇后(侄女),另一位是恭肅皇貴妃(姑姑)。
清朝同治十一年,同治帝已經(jīng)17歲了,即使慈禧太后再嗜權如命,也不得不給兒子舉辦婚禮了。要知道清朝初年幼年繼位的兩位皇帝,順治帝大婚的時候只有14歲,康熙帝大婚的時候只有12歲。與這兩位先祖相比,同治帝算是大齡未嫁男了。
于是,這一年,兩宮皇太后下懿旨舉辦了八旗選秀,本次選秀最終有五位秀女脫穎而出,其中,有兩位竟是姑侄關系,她們都來自蒙古正藍旗的阿魯特氏。
首先是姑姑阿魯特氏,雖然父親是大學士賽尚阿,但她是妾室所生,地位自然不能與嫡女相提并論,最終被封為珣嬪,當時的珣嬪只有16歲。其次是侄女阿魯特氏,阿魯特氏是大學士賽尚阿的嫡孫女,父親是清朝唯一的旗人狀元崇綺,更重要的是,阿魯特氏還有一個身份,她是慈安太后的表侄女。于是,阿魯特氏便成了皇后的熱門人選。
其實,在做本次選秀中,還有一位皇后的熱門人選,她就是來自滿洲鑲黃旗的員外郎鳳秀之女富察氏,支持富察氏的正是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慈禧之所以支持富察氏,一方面是因為阿魯特氏的外祖父鄭親王端華是慈禧當初的政敵,另一方面是因為慈禧的母親同樣是來自富察氏一族。
不過,最終的結果卻是阿魯特氏被選為皇后,富察氏被封為慧妃。這個結果為以后阿魯特氏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因感染天花而病逝,年僅19歲,他成為清朝歷代皇帝中去世時最年輕的一位。同治帝去世后,慈禧太后出人意料地將同治帝的堂弟載湉立為皇帝,載湉便是光緒皇帝。當時載湉才不過四歲而已,如此以來,慈禧又可以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了,而阿魯特氏則成了皇嫂,身處后宮的她成為處境最為尷尬的女人。
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在同治帝去世還不到三個月,被尊為嘉順皇后的阿魯特氏突然崩逝于儲秀宮,她的死成為清宮史上的又一大疑案。隨后,阿魯特氏被謚為孝哲毅皇后。
在同治帝駕崩后,孝哲毅皇后的姑姑珣嬪被尊封為珣妃,與孝哲皇后與慈禧太后之間的緊張關系不同的是,珣妃與婆婆慈禧之間的關系要舒緩得多了,慈禧并沒有過多地為難這位兒媳。光緒二十年,慈禧太后過六十大壽,珣妃被尊封為珣貴妃。后來宣統(tǒng)帝繼位后,又將其尊封為皇考珣皇貴妃。
1921年4月,獨守后宮長達半個世紀的珣皇貴妃病逝于紫禁城,享年65歲,隨后,溥儀為其上謚號為恭肅皇貴妃。
杜秋娘:(?—?), 即杜秋,金陵(今江蘇南京)女子。善歌《金縷衣》曲。初為鎮(zhèn)海節(jié)度使李之妾,及叛唐被殺,沒籍入宮,為憲宗所寵。穆宗立,為皇子漳王保姆?;首颖粡U,遣歸金陵。杜牧過金陵,感其老且窮,為作《杜秋娘詩》。
【主要詩作】
金縷衣
杜秋娘原是間州人,也就是現(xiàn)在的江蘇鎮(zhèn)江。雖出身微賤,卻獨稟天地之靈秀,出落得美慧無雙,不僅占盡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還會寫詩填詞作曲,作為歌妓曾風靡了江南一帶。她十五歲時,艷名被鎮(zhèn)海節(jié)度使李锜風聞,設法以重金買入府中充任歌舞姬。一般的歌舞姬都是學一些現(xiàn)成的歌舞,為主人表演取樂;人小心高的杜秋娘卻不甘埋沒在李府成群的歌舞姬中,暗自思量,自寫自譜了一曲“金縷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聲情并茂地演唱了給李锜聽。李锜此時已年過半百,卻也雄心不減,當他聽了杜秋娘唱的一曲“金縷衣”,心中的欲火不禁被煽動起來。在他看來,這小曲充滿了挑逗,雖然他已不是“少年時”,但臨近暮年,似乎更要抓住美好年華的尾巴,及時享受生命樂趣,這小女子簡直太知他的心思了!
頓時,李锜對杜秋娘大為欣賞,當時就決定把她收為侍妾。李锜與杜秋娘成了一對忘年夫妻,但因兩人都熱情如火,所以春花秋月中,這對老夫少妻,度過了許多甜蜜醉人的時光。
這時唐德宗駕崩,李誦繼位為順宗,順宗因病體不支,在位僅八個月就禪位給兒子李純,是為唐憲宗。唐憲宗年輕氣盛,一登基就決心扭轉國內(nèi)藩鎮(zhèn)割踞的離散形勢,因而采取強制手段,試圖削減節(jié)度使的權利。身為節(jié)度使的李锜為之大為不滿,依仗手中的兵力,舉兵反叛朝廷,在朝廷大軍的鎮(zhèn)壓下,叛亂很快平息,李锜也在戰(zhàn)亂中被殺。杜秋娘作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宮為奴,依據(jù)她的專長,讓她仍舊充當歌舞姬。有心的秋娘趁著為唐憲宗表演的機會,再一次賣力地表演了“金縷衣”。唐憲宗李純這時倒正是青春“少年時”,曲中那種熱烈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他。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艷而雅潔,氣韻在眾佳麗中獨高一格,不禁為之心動;況且此曲還是由她親自創(chuàng)作,才情也不一般。不久,杜秋娘被封為秋妃。
作了秋妃的杜秋娘深受憲宗寵愛,她的一笑一言,一舉一動,都別有風韻,令年輕的憲宗為之沉醉。春暖花開時,他們雙雙徜徉于山媚水涯;秋月皎潔時,又對對泛舟高歌于太液池中;午窗人寂時,共同調(diào)教鸚鵡學念宮詩;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燈下對奕直至夜半。期間情深意摯,頗似當年楊貴妃與唐玄宗的翻版。然而,比起縱情放蕩的楊貴妃,杜秋娘又高一籌,她不僅與憲宗同享人間歡樂,而且還不著痕跡參與了一些軍國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為皇夫分憂解勞。
唐憲宗執(zhí)政之初,由于鋒芒凌利,對藩鎮(zhèn)采取強壓手段,引起藩鎮(zhèn)紛紛的不滿。后來番邦犬戎侵犯大唐邊境,憲宗對藩鎮(zhèn)施以寬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本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興。憲宗之所以能及時轉變態(tài)度,除了大臣的建議外,重要的還是靠秋娘枕邊風的吹拂,她以一顆女性的柔愛之心,感化著鋒芒畢露的唐憲宗。
國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勸諫唐憲宗用嚴刑厲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動亂,這建議頗合憲宗的性格;但秋娘聞言則說:“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豈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見識深遠,入情入理,讓唐憲宗不能不信服,也就依了她的意見,以德政治天下。
秋娘在唐憲宗身邊,似乎既是愛妃、玩伴,又是機要秘書,幾乎占居了憲宗的整個身心,使憲宗對其他佳麗無以復顧。當國家逐漸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勸唐憲宗可再選天下美女充實后宮,他說:“天下已平,陛下宜為樂?!碧茟椬诖藭r還不到三十歲,而憲宗則自得地說“我有一秋妃足矣!李元膺有‘十憶詩’,歷述佳人的行、坐、飲、歌、書、博、顰、笑、眠、妝之美態(tài),今在秋妃身上—一可見,我還求什么?”李元膺的“十憶詩”是這樣的:
其一:
瘦損腰肢出洞房,花枝拂地領巾長;
裙邊遮定雙鴛小,只有金蓮步步香。
其二:
椅上藤花撩面平,繡裙斜罩茜羅輕;
踏青姊妹頻來喚,鴛履弓弓不易行。
其三:
綠蟻頻摧未厭多,帕羅香軟襯金荷;
從教弄酒春衫涴,別有風流上眼波。
其四:
一串紅牙碎玉敲,碧云無力駐凌霄;
也知唱到關情處,緩按余聲眼色招。
其五:
纖玉參差象管輕,蜀箋小研碧窗明;
袖紗密掩嗔郎看,學寫鴛鴦字未成。
其六:
小閣爭籌畫燭低,錦茵圍坐玉相欹;
嬌羞慣被郎君戲,袖掩春蔥出注遲。
其七:
漫注橫波無語處,輕攏小板欲歌時;
千愁萬恨關心曲,卻使眉尖學別離。
其八:
從來一笑值千金,無事夸多始見心;
乍問客前猶掩斂,不知已覺兩窩深。
其九:
怩嬌成惘日初長,暫卸輕裙玉簟涼;
漠漠帳煙籠玉枕,粉肌生汗白蓮香。
其十:
宮樣梳兒金縷犀,釵梁水玉刻蚊螭;
眉間幾許傷心事,不管蕭郎只畫眉。
秋娘深得唐憲宗的專寵,從這里可見一斑。幸而秋妃是個深明大義的女子,雖然拴住了憲宗的心,但并沒使他沉溺于享樂而忘卻國事,相反的倒是潛移默化地幫著他治國安邦。這種夫唱婦隨,同心協(xié)力的日子,又豈是一般的“折花”之樂。
不料,元和十五年新春剛過,唐憲宗就不明不白地駕崩于中和殿上,年僅四十三歲,正值年盛體強之時。有人說憲宗是服食長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人說是內(nèi)常侍陳弘志蓄意謀弒,然而當時宦官在朝中勢力龐大,也就無人膽敢往下追究了。二十四歲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馬潭等人擁戴下嗣位為唐穆宗,改元長慶。
此時,進宮十二年,年已三十開外的杜秋娘,在宮廷中頗有聲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對她相當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風暴,并沒有影響她的地位,在某些軍國大事上,唐穆宗還經(jīng)常要聽取她的意見!
后來,杜秋娘被派為穆宗之子李湊的保母,負責皇子的教養(yǎng),杜秋娘自己沒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愛傾注到李湊身上。
而唐穆宗李恒是個好色荒淫的皇帝,即位后,很快就沉迷于聲色游樂之中,藩鎮(zhèn)相繼發(fā)生叛亂,河朔三鎮(zhèn)再度失守,他都不聞不問。已做保母的杜秋娘則在一邊冷眼旁觀。
長慶四年,不滿三十歲的唐穆宗竟又莫名其妙地一命嗚呼;年方十五的太子李湛繼位為唐敬宗,改元寶歷。這位小皇帝童心未泯,性躁貪玩,特別喜歡擊毬的游戲和在深夜里捕獵狐貍,天天帶著一班宦官伴臣東游西蕩,花樣百出,還不時地發(fā)一頓小皇帝脾氣,無緣無故地將身邊人痛打一頓,根本談不上操心國事。
寶歷二年臘月冬寒,唐敬宗夜獵回宮后,又與宦官劉克明及擊毬將軍蘇佳明等一伙人在大殿上酣飲。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燈火忽然被一陣狂風吹滅,待再點亮時,人們發(fā)現(xiàn)小小年紀的唐敬宗被弒于內(nèi)室,這時他還不過是十七歲。
緊接著,樞密使王守澄又與宮內(nèi)宦官內(nèi)外相結,保舉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入宮,成為唐文宗。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權實際落在一幫大臣和宦官手中。
這時,李湊已被封為漳王。杜秋娘眼看著李家皇帝一個個被宦官所弒,又一個個在宦官操縱下登基,簡直成了宦官手中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于是,在杜秋娘的悉心調(diào)教下,漳王李湊養(yǎng)成一副有膽識的個性,并立志要作一個有所作為的君王。眼看時機即將成熟,杜秋娘周密籌劃,與朝中宰相宋申錫密切配合,企圖一舉除掉王守澄的宦官勢力,廢掉文宗,把李湊推上皇帝寶座。
無奈宦官的耳目眾多,雖然杜秋娘的計劃十分隱密,仍然被王守澄有所探知。好在沒有什么把柄落在他們手中,自然不便嚴加處置,結果是李湊貶為庶民,宋申錫則謫為江州司馬,而杜秋娘也削籍為民,放歸故鄉(xiāng),結束了她這一段絢彩的“折花”歲月。
自古女子的命運多掌握在別人手中,而出身微賤的杜秋娘,卻敢于憑著自己的才智向命運挑戰(zhàn),博得了一段輝煌的歷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8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什么是士族影響中國800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