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定義中國的士族呢?這就離不開“士”這個概念。士,最初是一種職業(yè),搞學(xué)問的叫學(xué)士,鉆研方術(shù)人被稱為術(shù)士,等等,后來泛指有一定知識和社會地位的人。古代所謂四民,士農(nóng)工商,士是排第一位的。這樣,慢慢地,士就形成了一個相對固定的團體或者說社會階層。和士族相對應(yīng)的,被稱為庶族,意思就是普通人。這么說起來,士族,就是一個優(yōu)于普通人的特殊身份,而這就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貴族,但事實上,寡頭不等于貴族,這兩個概念雖然有一定的相似度,但還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
中國的士族跟歐洲中世紀(jì)的貴族這兩者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歐洲貴族的權(quán)力是顯性的,貴族身份可以由人來授予,國王封你為貴族,你就是貴族了,貴族身份也可以世襲,比如國王可以封某人為伯爵,一般情況下,這個伯爵的后裔都可以世代繼承他的封號和財產(chǎn),特別是長子,生下來就是未來的某某伯爵,可以行使伯爵的權(quán)力;而中國的士族,權(quán)力是隱性的,士族的身份不能由人來授予,即便是皇帝也不行。
在很多說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書上都常常提到一個故事,說南齊武帝蕭賾有一個庶族出身的寵臣,曾經(jīng)請他幫忙提高自己的門第,但是蕭賾表示,這種事皇帝也無能為力。而這不是偶發(fā)事件,本書的重要研究資料,敦煌戶籍文書上顯示,在唐代甚至更早的南北朝時期,并不存在國家認(rèn)證某家、某人為士的法律程序,士的身份不能來自于后天的授予,而只能來自于先天的出身。同樣,士族也不像歐洲的貴族那樣,可以憑借身份就享受什么特權(quán),士族成員隱身在家族之中,他的士族身份并不一定能直接兌換成錢或官職。前述資料還顯示,士族也要納稅和服徭役,沒有免稅權(quán)。
所以作者說,士族是一個社會地位上的精英階層,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貴族。而所謂的寡頭政治,就是指寡頭階層壟斷了政治資源,并且成為一種常態(tài),但這并不是制度化的。注意,這就是本書中對中古中國士族最主要的界定,也是士族跟歐洲的貴族、寡頭政治以及西方意義上的貴族政治的本質(zhì)區(qū)別。
然而,即便沒有什么顯性的特權(quán),士族身份還是相當(dāng)值錢,因為它可以帶給人一種上層社會的準(zhǔn)入資格。舉個例子,北魏的時候,著名的孝文帝遷都洛陽,高官韓顯宗上疏建議,在洛陽制定一條制度,“分別士庶、不令雜居”,就是讓士族和庶族的居住區(qū)隔離開,不要彼此混雜。注意,是士庶分居,不是官民分居,也不是貧富分居。士族和官員、富人雖然有很大的交集,但并不完全等同,如果你是士族成員,就可以住在專屬的高檔社區(qū),而非士族的官員或是富人,即便是比你更有錢有勢,也只能跟被視為跟庶族是一個檔次的。從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當(dāng)時社會首先看的是你先天的門第、出身,而不是后天的財富、地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8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吉妃,10歲入宮,獨守空房44年
下一篇: 咸豐妃嬪19人,他最寵愛的妃子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