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安祿山叛軍迅速占領了長安,隨后又想派兵去攻打潼關。因為潼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易守難攻,經過一翻戰(zhàn)略分析后,叛軍認為占領潼關就必須得先打掉雍丘,在雍丘建立軍事基地,所以就派令狐潮領四萬兵馬去攻打。
令狐潮曾經在雍丘當過縣令,但是后來投靠了安祿山。雍丘的現任縣令叫做張巡,是個很聰明的人。張巡看令狐潮來勢洶洶,就招募了一千勇士,堅守城墻。
張巡守城
令狐潮在雍丘城下喊話:“張巡,你若開城投降,我保證你高官厚祿,執(zhí)迷不悟的話只有死路一條。”
張巡也不甘示弱:“你這個賣國求榮的小人,你當縣令時雍丘老百姓那么信任你,現在卻反過來帶兵攻打雍丘城,你對得起雍丘城的百姓嗎?”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就這樣,談判決裂,令狐潮瘋狂下令士兵攻城。但雍丘城墻堅固,而且雍丘百姓團結,對這個“二五仔縣令”令狐潮也早已恨之入骨,所以大家都非常團結,抵御叛軍。在張巡的帶領下,士兵們堅守了雍丘城六十多天,擊退了叛軍大小進攻兩百多次。令狐潮無奈之下,只好撤兵,擇日再戰(zhàn)。
兩軍對壘
過了半年左右,令狐潮又集結兵馬,兵臨城下,包圍了雍丘城。由于實力懸殊,張巡還是選擇只守不攻,只要叛軍靠近,立刻萬箭齊發(fā)。但日子沒過多久,城里的箭都被士兵們射得七七八八了。沒有箭就只能近身肉搏了,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畢竟令狐潮的數萬大軍擺在面前,憑他那兩三千人簡直就是以卵擊石。
這時,張巡想起了蜀國宰相諸葛亮,想起了他草船借箭的妙計。于是他也想效仿諸葛亮。
草人借箭
趁著月黑風高,陰兵過道,行人讓路的夜晚,張巡帶著士兵在墻上掛起了數百個穿著軍裝的稻草人,并且故意讓令狐潮發(fā)現。
令狐潮對部下說:“看來張巡狗急跳墻了,想趁著夜黑來個突襲,這點小伎倆太老套了。去放箭,把他們全部射死?!彪S后,叛軍上千弓箭手集結在一起,對著雍丘城墻上那些黑乎乎的影子一頓盲射。而張巡的士兵也非常配合他們,不時地發(fā)出“哎呀”的慘叫聲。
商丘張巡祠
直到天色發(fā)白,令狐潮才發(fā)現自己上當了,恨不得給自己一巴掌,而張巡也從他那里獲得了數十萬之箭。過了幾天,張巡又趁著月黑風高的夜晚,帶著士兵來到城墻上。令狐潮覺得張巡又想故技重施,所以不屑一顧。
但萬萬沒想到,這次竟然是真的夜襲,令狐潮的軍隊傷亡慘重,被迫再次退兵,給人留下了笑柄。而張巡草人借箭,巧勝令狐潮的事跡,也成了大唐家喻戶曉的佳話。
張巡墓
在三國中大家都知道,草船借箭是其中著名的橋段之一。周瑜為了刁難諸葛亮,提出10天造10萬支箭的要求,要知道當時的科技水平,要完成這個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諸葛亮卻非常的淡定,他表示只要給他三天就可以造好10萬支箭,只要周瑜給自己20只草船便可。周瑜似信非信,即刻安排了20只草船,借給諸葛亮。次日,諸葛亮借著大霧天氣,利用了曹操多疑的個性,派遣了20只草船在江邊借來了10萬支箭。
當然這個橋段在《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并非真正的歷史。但這許多人會問,如果歷史上真有這一種事情發(fā)生,曹操當時看到草船會不會用火箭來點燃草船?如果那樣的話,結局又怎么樣呢?
其實,這個問題曹操本人也不是沒想過,但是要知道曹操面對的可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諸葛亮當然不會讓自己放在這種危墻之下。因為采取火攻還需4樣重要因素:一,要有明確的目標,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發(fā)射再多的火箭也無濟于事。二,天氣干燥;如果天氣潮濕,火把根本就燃不起來;三,有可燃物助燃,每支箭上都必須有足夠的物質提供燃燒;四,有大風助燃。
然而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在大霧天氣出船,曹操連諸葛亮的位置都不知道在哪里,天氣潮濕,并且是水戰(zhàn),戰(zhàn)船更不容易起火,而且曹操又不知道對方的船是草船,如何放火箭呢?并且有大霧做掩體,如果草船著火,諸葛亮依然可以一邊退一邊滅火。可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的戰(zhàn)船卻不同,他們的船是一個接一個連在一起的。
其實歷史上的確有草船借箭之事,但是借箭的并不是諸葛亮,而是吳國孫權。曹操與孫權的軍隊曾經發(fā)生過一場戰(zhàn)役,曹操的劍全部都射在了船上,而孫權為了防止戰(zhàn)船傾斜則調轉船頭讓箭勻船平,最后孫權也回去了,沒想到這個故事,卻被羅貫中移花接木,變成了諸葛亮草船借箭。不過回過頭來,在那個混亂的年代,的確也是人才輩出,最終他們也名垂千史,一直被大家傳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虛構的,諸葛亮的一生并沒有干過這件事。但這個故事也有原型,并非羅貫中憑空杜撰。正史上的草船借箭是發(fā)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zhàn)。
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今安徽巢縣西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戰(zhàn),曹軍大敗,于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乘輕舟從灞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里,曹操見孫軍整肅威武,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后下令弓弩齊發(fā),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鼓樂齊鳴,安全返航。
由此可見,“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并且這件事發(fā)生在赤壁之戰(zhàn)以后五年(公元213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49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草船借箭是真的假的,歷史上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