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安祿山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安祿山是營州人,本來是姓康,名軋犖山,他的父親可能是康姓胡人,母親阿史德氏是一個突厥族的巫婆,因為他的母親很多年都沒有生出小孩,所以便去祈禱軋犖山,在長安三年正月初一的時候生下一子便取了這個名字。因為安祿山的父親死得比較早,所以她從小就和母親一起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唐朝盛世安祿山將長安攻占,處于上升時期,為何死在親兒子手中?
安祿山的母親后來又改嫁給突厥將軍安波注之兄延偃。到了開元初年,這個族部落各自離散,當時他和將軍安道買的孩子孝節(jié),他繼父的兒子安思順,安文貞一起從突厥離開,從那個時候起他便和安思順,等人成為了兄弟并且也用上了安氏這個姓氏,取名祿山。唐代藩鎮(zhèn)割據勢力最初建立的時候他是其中一人,同時它還是安史之亂的禍首之一,并且建立燕政權年號圣武。
安祿山長得比較癡肥,眼盲以后,長時間都是靠欺負小宦官給他穿衣,因為他對柚子比較寵愛,所以他的二兒子安慶緒見到安祿山對自己沒有喜愛之情心中產生了怨恨,起了報復心理,他讓給安祿山穿衣的宦官在穿衣時用刀子刺向腹部,就這樣安祿山結束了生命死在了自己兒子的刀下,從那以后安氏的勢力也開始直線下降。
因為安祿山一直都住在突厥人群中,而且加上他生性就比較狡猾,又非常勇猛和常人不同。公元732年的時候,安祿山因為上山偷羊被幽州節(jié)度使抓住,本來張珪他長得這么胖,心想打死就算了,可是安祿山卻長了一張巧嘴,讓張珪對他瞬間改變了想法,于是派他和史思明去抓獲俘虜,每次都能抓回10來個突厥人,從來沒有空著手回來的時候,也是因為這樣的能力,張珪對他越來越少時,還把他封為偏將同時收為義子。
不僅如此,張珪還推薦他做了平盧兵馬使,也因為安祿山對收買人心這方面非常在行,所以在上任后拿錢疏通了很多關系,在朝廷中更是一直都有人向唐玄宗夸耀他的為人,唐玄宗覺得他不但有才能,而且還非常忠勇。同時當時唐玄宗有一片開疆擴土的雄心,就把安祿山看得非常重要,授予他做平盧節(jié)度使兼代理御史中丞這些重要的身份。之后的時間里不僅僅是安祿山享有這些賞賜就連他的兒子都有特別尊貴的身份。
過了沒多久,他的身份就非常顯貴了,可是安祿山不但沒有謝恩而是看到皇帝癡戀美色,對朝廷政務疏于打理,這時候他覺得時機剛剛好。做了一些準備率領6萬人馬對其發(fā)起了叛亂,由于當時處于唐朝的太平盛世,軍備糧草早已不是打仗,是準備得齊全精良,無論是百姓還是軍隊都沒有想到,大白天居然有人造反,他們覺得此事來得太過突然都表現(xiàn)得非常驚慌失措,完全沒有抵抗力,只有繳械投降。
一開始唐玄宗還不相信別人說安祿山野心大,有造反之心,直到他打進長安唐玄宗才確定旁人說的是真的一氣之下便將他的長子安慶宗殺害了。在這同時他也叫安祿山徹底激怒,一路過關斬將,絲毫沒有停歇赤壁長安唐玄宗看到自己非常嚴峻,于是就向成都逃去。后安祿山便登上了帝位,并且成立大燕政權也就在這個時候,雖然說手握大權,可是卻面臨著一個問題,當上皇帝肯定要立太子,究竟選誰比較合適呢?
安祿山一共有11個兒子,雖說長子安慶勇猛而且有能力,可是卻被唐玄宗殺害離開人世,按道理說應該是由次子安慶緒任太子人選,而且安慶緒還是他的原配夫人所生的兒子按道理也是名正言順,但太子人選也不能完全按照地位來區(qū)分安慶緒雖是最恰當?shù)奶尤诉x,可做人唯唯諾諾,沒有一點主見,實打實的一個軟弱之人,所以安祿山對他不是太喜歡。當時的他對于最寵愛妃子所生的安慶恩頗有意向,但眾部下都勸他離安慶緒為太子,他也自然只能不情愿的將太子之位賜給了安慶緒。
安慶緒自知自己不受父親喜愛,好不容易得到太子之位,萬一到最后他又改變主意,將他的太子之位廢掉,再立安慶恩豈不是前功盡棄,那就對父親的偏心一直抱有怨恨,又有嚴莊和李豬兒的挑撥,最后他決定將其父殺害,也就是這樣,安祿山結束了生命栽到了自己兒子手中。
其實在歷史中,唐朝時期安祿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安史之亂”就是由他發(fā)動也促使唐朝盛世無奈之下走上下坡路,不僅如此,借閱身份自稱為帝,自行創(chuàng)立了大燕政權,也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后偏偏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中。如果安祿山知道安慶緒會把他殺了,會有什么樣的做法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1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