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號稱“齊魯大地”,這是因為歷史上該地區(qū)存在齊國和魯國這兩個諸侯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是非常強大的諸侯國。比如在齊桓公在位時,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到了戰(zhàn)國時期,齊國在戰(zhàn)國中期擊敗魏國,成為和秦國并稱的兩大強國。與此相對應的是,雖然魯國的君主是周公姬旦的后人,但是,在整體實力,魯國卻是比較弱小,不能稱之為一個強國。那么,問題來了,面對弱小的魯國,齊國為什么沒有吞并它呢?
一
首先,對于齊國和魯國這兩個諸侯國,都受封于西周初期。就齊國來說,開國君主是姜太公,而魯國則是周公姬旦的兒子代父就封。在西周時期,因為周天子的權威和實力仍在,齊國自然不敢對魯國有什么想法。不過,自周平王東遷洛邑,也即歷史進入到東周時期,因為周王室的衰微,所以強大的諸侯國開始陸續(xù)消滅周邊的小國,比如晉國、秦國、楚國等諸侯國,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向強大。而當時的齊國,確實都魯國展開了進攻,而且是多次出兵。
二
不過,在春秋時期,對于魯國來說,基本上抵擋了齊國的進攻。比如就長勺之戰(zhàn)來說,發(fā)生于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長勺(今山東省萊蕪)。此次戰(zhàn)役,是繼干時之戰(zhàn)后齊、魯另一次重要戰(zhàn)役。魯國在此次戰(zhàn)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shù)年后齊魯息兵言和。此外,長勺之戰(zhàn)也讓曹劌一戰(zhàn)成名,留下了“一鼓作氣”的成語典故。并且,在齊桓公、管仲在世時,雖然齊國的不斷實力增強,但是,因為齊桓公想要成為春秋霸主,打著尊奉周王室的旗號,自然也不好繼續(xù)攻打姬姓諸侯國魯國了。
三
在齊桓公去世后,齊國經(jīng)歷了內(nèi)亂等問題。后來,雖然齊國又有進攻魯國的想法。但是,魯國主動和當時的中原霸主——晉國搞好關系。由此,對于齊國來說,顯然為了吞并魯國而和強大的晉國結(jié)怨。到了春秋末期,齊國的姜氏衰微,田氏逐漸崛起,也希望討伐魯國。不過,對于魯國的子貢,也即孔子的徒弟之一,卻通過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吳國救魯國打敗齊國。與此相對應的是,對于齊國的田氏,也開始將注意力放在篡奪君主之位上,自然暫時放松了對魯國的注意力。
四
最后,到了戰(zhàn)國初期,越國一度北上中原,將其勢力擴大到今山東省一帶。而之后的魏國,通過變法強大起來,成為齊國的重要威脅。到了戰(zhàn)國中后期,特別是齊湣王(齊閔王)在位時,齊國擊敗魏國,成為春秋霸主。但是,齊國第一個消滅的大國,不是魯國,而是地理位置更為重要的宋國。不過,齊國滅宋之后,遭到了五國伐齊,差一點就被滅亡了。由此,齊國最終錯失了消滅魯國的時機。根據(jù)史料記載,魯頃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最終,齊國沒有成功消滅身邊的魯國,反倒讓楚國獲得了這一片土地。
文/情懷歷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3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