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個有意思的朝代,做臣子的與做皇帝皆個性十足。小規(guī)模的死諫與抗上就不說了,單是大規(guī)模的組團與皇帝掰手腕兒就有好幾回,每回都有一批官員被罷免、遭流徒,乃至被殺頭。有明一朝,好像大臣們都不把做官當回事兒,尤其體現(xiàn)在萬歷朝的“國本”之爭
從公元1586年開始,表面上四海升平的大明暗流動。萬歷皇帝的大兒子叫朱常洛,也是無可爭議的太子,可萬歷皇帝喜歡他的另一個兒子朱常洵,打算換太子,結(jié)果朝臣反應(yīng)強烈,有撞墻的,有上吊的,有哭昏過去的,最后以內(nèi)閣總辭職作為回應(yīng)。這次國本之爭歷時數(shù)十年,有七位閣老被撤職,一百多位大臣被降職。但補缺提拔上來的“待詔”們卻并沒給皇帝面子,依舊不依不饒地勸諫,別說降職流放,砍頭也在所不惜,上演了一部部慘烈的悲情大劇。
再說皇帝。崇禎皇帝崇尚簡樸,可王公大臣不聽話,他就自己穿舊龍袍起模范帶頭作用,有人為迎合他,上朝時把補丁掛在衣裳外面以蒙混過關(guān)。崇禎也不是不知道,可他不揭穿。原因在于,大臣作假,等于給了他面子,他的目的似乎也就達到了。這讓人想起公元1728年,有個叫曾靜的書生策動川陜總督岳鐘琪造反,結(jié)果東窗事發(fā)。滿朝文武皆言可殺,雍正最初也傾向于殺,可他一看朝臣眾口一詞,便要顯示出自己的與眾不同,說曾靜屬“迂妄之輩”,錯在上學時沒學好,系“教不嚴,師之情”,于是將曾靜已死幾十年的老師呂留良開棺鞭尸,大臣沒一個敢頂嘴的。
感覺明朝的皇帝多自欺欺人,不管是萬歷還是崇禎,哪有人家雍正這兩下子啊再說說明朝嘉靖時著名的的死諫禮儀吧。起因系嘉靖皇帝乃正德皇帝的堂弟,也就是說他是皇帝,他爹卻不是皇帝。于是嘉靖皇帝就想給他爹的名號前加個“皇”字,此舉前朝有先例,加上也好,去掉也罷,本無關(guān)國家存亡,不涉國計民生然而,幾百個大臣都像瘋了樣,不斷上諫勸止,不管管嘉靖流淚也好,求情也罷,一概沒用。結(jié)果約約二百位大臣遭廷杖之刑,有年齡大的被活活打死,但還是不服軟。
總之,各地送上的奏折成千上萬卻無人過問,國家社稷諸業(yè)停擺卻沒人理會,在這事兒上卻較真,并且被社會輿論廣為贊頌,被罷官者和被打死的官員皆成正義的化身…
這就是明朝,一個荒唐的朝代,大臣們的權(quán)威似乎神圣不可侵犯,不過,這可能也與明朝皇帝的懦弱有關(guān)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56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