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韓非子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有了商鞅推行的秦法,秦國才真正有了靈魂,有了橫掃六國的可能。戰(zhàn)國七雄中法制最完備的,非秦莫屬,那么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為何無法立足于秦國,最終身死他國呢?由商鞅到韓非,秦國有個怪現(xiàn)象:秦國因秦法越來越強,但推行秦法之人卻大多不得善終。
師從儒家,卻成法家集大成者
韓非子,師從當世大儒荀子,與李斯同門。荀子開儒家先河,開創(chuàng)了“性惡論”,認為人生下來不是善的,而是惡的,需要通過后天接受教育,規(guī)范言行。但荀子并沒有超脫儒家思想范疇,對于所謂的惡,荀子主張通過道德約束、教化。
韓非子不同,他認同荀子的“性惡論”,但對于人性之惡,他主張通過法制約束。韓非子師從儒家,卻成為了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張“法、勢、術(shù)”相結(jié)合?!俄n子》一書中,韓非子總結(jié)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的主張,灌輸新的理念,將法家思想推到了頂峰。
韓國不喜,而秦王思之如狂
韓非子作為韓國貴族,對于故國多有庇佑之心,奈何韓王并不看好他的法家學說。善于著書、辯解義理,連李斯都甘拜下風的韓非子,在自己的母國卻無伸展抱負的良機。韓王對韓非子棄而不用,尊而不崇,認可他有學問的同時,并不推行他的學說。
直到秦王嬴政,偶然間讀到《孤憤》一書時,感嘆道:世間竟有如此人物!詢問李斯后,嬴政才知道《孤憤》出自韓非子之手,也就是李斯的同門師兄弟。
秦軍兵臨城下,韓王畏之如虎,啟用了以“辯才”聞名列國的韓非子,出使強秦。其實,韓非子不僅不是巧辯之士,還患有嚴重的口吃,也就是結(jié)巴。那么結(jié)巴的韓非子,為何會以善辯聞名列國呢?
其實韓非子自己并不善辯,但他教別人怎么善辯。在他撰寫的《說難》一書中,詳細介紹了如何向君主諫言的理論,可以說是培養(yǎng)辯才的教科書。
因此口吃的韓非子,成為了列國盛傳的善辯之士,以韓使的身份出使了秦國。
存韓滅趙,服毒自盡于秦
嬴政朝思暮想的韓非子終于到了,于秦廷之上,口吃的韓非子慷慨陳詞,訴說自己的治國理念。慢吞吞的語速中,傳播的是振聾發(fā)聵的法家思想,嬴政漸漸地醉了,沉醉在了韓非子描述的法制世界里。
面對秦廷眾臣們的質(zhì)疑,嬴政力排眾議,選擇征用韓非子為秦國大員,哪怕他是一個韓人。韓非子和嬴政洽談頗為愉快,對于韓非子集“法、勢、術(shù)”為一體的法家思想,他十分贊賞,也不吝夸贊。
但直到一件事改變了嬴政、韓非子和睦的君臣關(guān)系——李斯提出覆滅六國。雄才大略的嬴政,和李斯的意見出奇的一致,先滅掉最弱、也是最近的韓國,然后步步蠶食。韓非子則提出了“存韓滅趙”的不同建議,先留下韓國,出兵征伐趙國,打開東進之路。
聽完韓非子的建議,嬴政十分不悅,滅韓有益于秦,而韓非子過不了故國這一關(guān)。“存韓滅趙”之策,韓非子私心極重,他在試圖保留韓國,哪怕如此有損秦國利益。
李斯此人,深諳權(quán)謀之術(shù),而且功利心極強。雖然他和韓非子同為荀子高徒,但對于到來不久,卻深受嬴政青睞的韓非子,十分憤恨。于是李斯向嬴政進言:韓非子作為韓國公子,來到秦國本就是迫不得已,他不會盡心盡力為大王籌算的。“存韓滅趙”就是最好的例子,為了韓國,他不會在意秦國的切身利益的。
嬴政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對于韓非子他很喜歡,但秦國的基業(yè)重于一切。最終嬴政采納了李斯的建議,派人捉拿韓非子。在陰冷的監(jiān)獄內(nèi),韓非子試圖通過書信,請求嬴政赦免自己的罪行。但面對大權(quán)在握的李斯,韓非小小的要求,也難以實現(xiàn)。
披頭散發(fā)、狼狽不堪地韓非子,眼見在劫難逃,最終服毒自盡,身死秦國。等到嬴政原諒韓非子,決定釋放他時,韓非子早已不在人世。
世間無韓非,法制傳萬代
韓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在同門李斯陷害,秦王嬴政默許之下,結(jié)束了韓國公子的一生。但韓非子是韓國的公子,“法、勢、術(shù)”的思想?yún)s不是韓國之法。
嬴政很清醒地認識到了韓非子,在法家學術(shù)思想上獨一無二的造詣。韓非子在秦國沒有獲得立足之地,但《韓子》中的法家思想?yún)s在秦國扎下了根。“法、勢、術(shù)”等理論,成為了秦國新時期的治國理念。
嬴政能夠成為“千古一帝”,荀子的兩位高徒功不可沒,憑借韓非子的法家理論思想,李斯親手塑造了中央集權(quán)的大秦帝國。由于韓非子早早遇害,許多人認為大秦帝國的設(shè)計師是李斯,其實李斯更像是韓非子理論的實踐者。
秦國很獨特,這個國家自孝公時期,推行商鞅變法起,就和法家思想有了不解之緣。法家使秦國由衰弱,一步步走向了富強,甚至在華夏大地上首次建立了大一統(tǒng)政權(quán)。但由商鞅到韓非子,秦國的變法者居功至偉,卻不得善終。
歸根結(jié)底,在于秦人仰慕的是法家思想,而不是變法者本人?!爱孆埉嫽㈦y畫骨”,秦人學到了法家的真諦——法制非人治,人治不言法。因此,商鞅、韓非子亡故后,他們的法家思想都順利地傳承了下去,融入了秦國的血脈之中,不可剝離。
“行其法而毀其人,秦也”,嬴政在韓非子亡故之后,并沒有過多的感傷,而是推行了“法、勢、術(shù)”的法家思想。將有限的精力,用到了橫掃六合的征途之中。最終,華夏大地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大秦出現(xiàn)了。韓非子沒能在秦國生還,但他的思想融入了大秦帝國,并且流傳到了后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1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