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竇憲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歷朝歷代的沙場名將中,霍去病無疑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年僅17歲的霍去病初次出征,就以800騎兵深入敵境數(shù)百里,殺得匈奴兵作鳥獸散。年僅18歲的霍去病就成為了侍中,位列宰輔。之后在兩次河西之戰(zhàn)中,霍去病又大破匈奴,直取祁連山并繳獲了匈奴人祭天的金人。漠北一戰(zhàn)中,霍去病更是封狼居胥,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元狩六年(前123年),漢武帝取“功冠全軍”之意,專門為霍去病設(shè)立此爵位,其封地包括陽郡穰縣盧陽鄉(xiāng)及宛縣臨菑聚。公元前117年,年僅23歲的霍去病英年早逝,“冠軍侯”的爵位由他的兒子霍嬗,不幸的是霍嬗10歲時便夭折,因此冠軍侯國除。毫不夸張的說,“功冠全軍”的冠軍侯是歷代武將心目中最高的追求。但整個中國歷史,除了霍去病也就只有竇憲和賈復(fù)兩位得到過。
其中賈復(fù)是東漢開國名將,位列云臺二十八將中的第三位。賈復(fù)原本是個儒生,加入綠林軍后歸順劉秀,立下了眾多戰(zhàn)功。因為他的出生地是當(dāng)年霍去病的封地、冠軍縣,所以劉秀封他做了冠軍侯。但是他這個冠軍侯跟霍去病的比起來就不能同日而語了,賈復(fù)的戰(zhàn)績再怎么好,說白了也是內(nèi)部戰(zhàn)爭?;蛟S是光武帝也覺得不妥,于是在建武十三年(37年),改封膠東侯。
直到東漢章帝年間,出了第三位冠軍侯竇憲。竇憲是以外戚的身份做官的,這一點和霍去病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屎笮l(wèi)子夫是霍去病的姨媽,竇憲則是竇皇后的哥哥。永元元年(89年),竇憲率兵出擊北匈奴,聯(lián)合南匈奴、烏桓、羌胡兵馬三萬人,大敗北匈奴于稽洛山,俘虜無數(shù)。竇憲登上燕然山,完成了繼霍去病之后,漢朝對戰(zhàn)匈奴的另一次壯舉——勒石燕然。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霍去病率大軍在狼居胥山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后世稱為“封狼居胥”?;羧ゲ〈伺e是在向天地神明宣布,大漢帝國自此對狼居胥山行使領(lǐng)土主權(quán)!漢民族的自豪感在霍去病封狼居胥時,達到了第一個鼎峰。竇憲進攻匈奴時已經(jīng)是209年之后,此時匈奴已經(jīng)分裂成了北匈奴和南匈奴,而且南匈奴已經(jīng)歸附了漢朝。
所以竇憲勒石燕然就不能和霍去病一樣宣示主權(quán)了,但是他將北匈奴徹底消滅的功績,也對得起他冠軍侯的封號了,沒有把霍去病的檔次拉低。按理說,竇憲擊匈奴的功績勉強能與霍去病媲美,可為何后人提及“冠軍侯”只知霍去病而不知竇憲呢?除了霍去病是第一個被封冠軍侯的,竇憲本人也有一段遭人唾棄的黑歷史。首先,他出征匈奴屬于戴罪立功,所以打贏了自然功績也比不上霍去病。
其次,當(dāng)竇憲軍功日隆、權(quán)傾朝野之后,竟然動了篡位的心思。永元四年(92年),竇憲的陰謀被漢和帝識破,立即逮捕他的親信黨羽,并沒收了他的大將軍印綬。在這個情況下,竇憲才被封為冠軍侯,并被勒令自殺?;羧ゲ〉墓谲姾钍菢s譽稱號,竇憲的則是被貶時送的一個安慰稱號。因此即使竇憲戰(zhàn)功赫赫,也圖謀篡逆的行為也受到了后人的唾棄。
所以人們提起“冠軍侯”只知有霍去病,而不知有竇憲,更不用說沒打過匈奴的賈復(fù)了。
在兩漢歷史上,北部邊境始終存在一個勁敵,它的名字叫“匈奴”。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率30余萬大軍親征匈奴,遭遇“白登之圍”,無奈屈辱求和。
文、景兩朝雖奉行所謂的“和親”政策,送女人送財物,但匈奴仍然經(jīng)常騷擾邊境,殺掠漢民,對漢朝形成巨大威脅。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即位后,傾舉國之力,派衛(wèi)青、霍去病率軍深入大漠,經(jīng)歷大戰(zhàn)十余場,連戰(zhàn)連勝,終于將匈奴遠逐漠北,解除了邊境危機。
然而,遭受沉重打擊的匈奴對漢朝邊境的騷擾從未停止,只是規(guī)模大小的問題。
漢宣帝時期,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歸附漢朝,留下了“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話。
然而,桀驁不馴的北匈奴仍讓漢朝頭疼不已,直到東漢和帝時期,一位將星的橫空出世,才徹底解決了北匈奴的問題。
這個人的名字叫竇憲。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竇憲的“燕然勒功”,儼然成為戰(zhàn)史上的兩座高峰,激勵了無數(shù)熱血男兒投身沙場,建功立業(yè)。
然而,歷來對竇憲的歷史評價并不高,這是為什么呢?
竇憲的曾祖父是東漢開國功臣竇融,祖父竇穆、父親竇勛和叔叔竇固都娶了公主為妻,竇家成為當(dāng)時最有權(quán)勢的外戚。但好景不長,漢明帝永平五年(62年),竇融死后不久,悲劇降臨了。
這一年,竇穆、竇勛因罪下獄,被拷問至死。此事給了少年竇憲莫大的刺激,他后來的一系列乖戾行為,都與之相關(guān)。
漢明帝劉莊死后,漢章帝劉炟即位,竇憲的妹妹成了皇后。有了這個大靠山,竇家自然東山再起。竇憲很快就官至虎賁中郎將,開始了他“京城第一惡少”的種種表演:
他霸占皇帝妹妹沁水公主的莊園,公主敢怒不敢言。章帝知道后很憤怒,責(zé)問竇憲是不是想學(xué)趙高“指鹿為馬”,但也只是令他歸還莊園而已。
幾年后漢章帝英年早逝,年幼的漢和帝劉肇登基,竇太后垂簾聽政,竇憲大權(quán)在握,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此時竇勛一案的主審官韓紆已死,他就派人殺了韓紆兒子,割下腦袋,獻祭于亡父墳前。
此事傳揚出去,朝野人士為之側(cè)目,但有太后護著,沒人敢為難竇憲。但竇憲接下來又干了一件事:他把來京吊唁章帝、跟竇太后關(guān)系曖昧的都鄉(xiāng)侯劉暢暗殺了,然后嫁禍給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對劉剛嚴刑拷問。然而,滿朝公卿不是傻瓜,很快真相大白。
劉暢、劉剛可不是一般人,他們是劉秀兄長劉縯的后代,劉氏皇族自然不依不饒,滿朝文武也實在看不下去了,一時間喊殺聲四起。竇太后又氣又急,迫于輿論壓力,只好把竇憲關(guān)了起來,放出話去要大義滅親。
但畢竟是親哥哥,怎么舍得殺掉?恰好此時,南匈奴上書,提議趁北匈奴鬧饑荒,聯(lián)合出兵北匈奴。竇憲抓住這根救命稻草,表示愿領(lǐng)兵出征。竇太后當(dāng)即釋放竇憲,封為車騎將軍,擇日北伐。
此令一出,朝野嘩然。此前竇憲不過是警衛(wèi)團團長,也沒打過仗,現(xiàn)在居然要當(dāng)北伐總司令,深入大漠幾千里,沒開玩笑吧?況且,他還是個戴罪之身。
永元元年(89年)夏,迎著質(zhì)疑與謾罵的聲音,竇憲踏上了征程。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位軍事菜鳥展現(xiàn)了驚人的軍事天賦,出塞三千余里,取得豐碩戰(zhàn)果,俘獲招降的匈奴人達20余萬,繳獲牲畜100多萬頭,史載“竇憲率羌胡邊雜之師,一舉而空朔庭”(《后漢書·竇憲傳》)。大勝之后,竇憲登上燕然山,刻石立威,史稱“燕然勒功”!
永元三年(91年),竇憲再派部將耿夔出塞五千余里,一舉蕩平了北匈奴。
立下蓋世奇功的竇憲回到了洛陽,依然是那副老做派:飛揚跋扈,一手遮天!
在戰(zhàn)場上能準確判斷敵情的他,并沒有意識到危險的步步逼近。
永元四年(92年)六月二十三日,變故突然發(fā)生。被竇憲視為“小兒”的漢和帝突然封鎖洛陽城,收捕竇憲黨羽,下令竇憲返回封國,隨即賜死。此時,距他的“燕然勒功”不過兩年的時間。
縱觀竇憲一生,他有兩張鮮明的面孔,一張是惡貫滿盈的亂臣,一張是縱橫沙場的英雄。對歷史而言,這兩張面孔都是真實的?!皝y臣”竇憲的死是罪有應(yīng)得,但我們崇拜“英雄”竇憲,永遠銘記他的蓋世功勛!
對于功比衛(wèi)青及霍去病的竇憲,今天的人們了解得實在是少之又少,我作為一個喜歡歷史及詩詞的普通愛好者,知道他的也僅有兩件事,一是“勒石燕然”,此乃不世之功;二是詞牌《沁園春》是由他而起,但卻是件聲名狼籍的丑事。
這《沁園春》是大家都熟悉的詞牌,寫得最好,最大氣,最被人們所熟知的,莫過于毛主席寫的《沁園春?雪》,但我想,知道這詞牌的由來緣自于這聲名不彰的竇憲,肯定是極少的,這詞牌創(chuàng)始于初唐。調(diào)名卻是源于竇憲倚勢變相強奪沁水公主田園之典故。
竇憲,字伯度,扶風(fēng)郡平陵縣人,即今陜西咸陽人,東漢名將,漢章帝冊立其妹為皇后,兄弟親幸,賞賜累積,寵貴日盛。
他以車騎將軍出擊北匈奴,大敗之,然登上燕然山,如同霍去病故事,刻石記功,史稱燕然勒石,后拜大將軍,地位高于三公。
又再次領(lǐng)兵出塞,大破北匈奴主力,俘虜北匈奴太后,因軍功日隆,權(quán)傾朝野,陰存篡位之心,被漢和帝得知陰謀后,逮捕親信黨羽,沒收大將軍印綬,逼令自殺。
匈奴一直是我華夏的主要邊患,最強盛時的白登之圍,將那兵鋒正盛的劉邦圍了七天七夜,后來還是靠陳平施小人計方才突圍,后來大漢王朝一直是行和親政策,即使是這樣,還是經(jīng)常被匈奴襲擾掠奪,苦不堪言。
直到漢武帝時,以衛(wèi)青和霍去病出師,方將其擊敗,后因其內(nèi)亂,分裂為多個部落,有些投靠了漢朝,內(nèi)遷后勢力大衰,但經(jīng)過多年的恢復(fù),到了東漢以后又死灰復(fù)燃,對漢王朝又成威脅之勢。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中的美句,表現(xiàn)的是這位以“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名揚后世的宋代名臣,雖然在大宋西部邊戰(zhàn)中取得了驕人成就,但也感慨自己的功績未能“燕然勒功”而留有遺憾。
在古代對一個文臣最高的肯定是賜其“文正”的謚號,范仲淹就得到了這個謚號;而古代武將的最高榮譽則是“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p>
“封狼居胥”的典故大家都知道,漢帝國年輕的戰(zhàn)神霍去病橫掃匈奴后,在今天蒙古境內(nèi)的狼居山舉行了祭天的大禮,向世人昭告漢帝國的強大;那“勒石燕然”既然能和“封狼居胥”并列相比,卻為什么沒有“封狼居胥”出名呢?這可能與竇憲后來的聲名有很大的關(guān)系。
竇憲出身名門,其曾祖父竇融是東漢開國功臣,名列云臺二十八將之中,后來其祖父和父親先后因為犯罪而被處死,所以,到竇憲出生時,家道早已破落,然而,及他的妹妹被立為皇后以后,這竇憲的命運從此被改變。
要說中國歷史上功勞最大,最低調(diào)的外戚,則非衛(wèi)子夫、衛(wèi)青和霍去病一族莫屬,衛(wèi)青在娶了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后,還一直不忘自己“騎奴”的身份,他身為大將軍,卻從不專橫專橫跋扈,可謂是古來謙恭第一人。
反觀這竇憲就差了許多了,他仗著是皇帝的大舅哥,恃寵欺人,風(fēng)頭盛極一時,權(quán)傾朝野,他先是低價強占沁水公主的田園,嚇得公主不敢出聲,只好拱手相讓,要知道,這沁水公主可是漢章帝的妹妹,對這他也敢下手,可見竇憲真的是膽大妄為,無所顧忌了。
后來漢章帝路過時發(fā)現(xiàn)他的惡劣行徑,對他大加指責(zé),若不是妹妹竇皇后以降低服飾等級作為處罰來為他求情,那他將會瞬間悲催。
但是,他卻不思悔改,完全沒將這當(dāng)回事,反而更加地肆無忌憚,到后來,因為同太后的寵臣劉暢不和,他竟派人將劉暢刺殺,事情敗露后,太后大怒,竇憲為求自保,主動上書要求帶兵北擊匈奴,戴罪立功。
對于他妹妹和劉暢之間的關(guān)系,純屬私生活范疇,他沒有必要去管,因為這種事情在當(dāng)時有很多,“司空見慣尋常事”嘛,但是他擔(dān)心妹妹被劉暢所控制,導(dǎo)致竇氏權(quán)利受到威脅;這才起了殺心。
何以殺一個劉暢就讓妹妹對哥哥如此地憤怒呢?這是因為漢章帝死后,風(fēng)情貌美的竇皇后守寡,當(dāng)時,漢和帝還年幼,竇太后主持朝政,而這個劉暢不僅是其寵臣,還兼著太后的床第工作,說白了,他就是太后的情夫,難怪太后要大怒。
自漢武帝持續(xù)地對匈奴用兵后,匈奴勢力大弱,并分為南北兩個部落聯(lián)盟,南匈奴臣服漢朝,而漢王朝通過“賜婚”的方式,也同其保持的良好的關(guān)系,這其中就有著名的王昭君和親匈奴的所謂“昭君出塞”,并且,在對待北匈奴的關(guān)系上,也顯示了避戰(zhàn)的姿態(tài),以一種柔軟的方式處理著雙方的關(guān)系。
但至王莽掌政后,他改變了漢王朝的懷柔政策,不但削減了匈奴的屬國地位,還關(guān)閉了邊境的貿(mào)易。自昭君出塞后,維持了近一個世紀的漢匈友好條約被撕破,“大漢匈共榮圈”遂宣告破碎,于是,兩家關(guān)系再度陷入緊張的局勢。
此時的北匈奴同漢王朝是敵對的,但南匈奴還是依然同漢王朝關(guān)系良好,而竇憲此時犯罪,急于立功來減輕罪責(zé),于是他便帶著一幫包括南匈奴在內(nèi)的周邊小兄弟,一起去攻打北匈奴。
竇憲這個人別看一直是混跡于市井,但打仗似乎有著超于常人的天份,加上他乃負罪之身,急于立功洗白自身,輸是輸不起的,唯有取勝這華山一條路,所以,他是一路地進擊而奮不顧身。
沒了退路的竇憲運氣實在是好,他是連戰(zhàn)連捷,大敗北匈奴部落,殺敵兩萬余人,俘虜二十余萬,并獲牛羊百萬余頭。
大敗匈奴的竇憲效仿前人霍去病,登上了今天蒙古境內(nèi)的杭愛山,并在那里舉行了祭祀天地的大禮,刻石立碑、昭告天下,至此,在中國的
“燕然勒功”和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樣,在此后的兩千多年歲月中,是所有文人雅士們詩詞歌賦的素材來源,也是將軍武人們建功立業(yè)的終極目標(biāo)。
至于這石刻是何內(nèi)容,史學(xué)界一直是一頭地霧水,直到2017年,一塊摩崖刻的發(fā)現(xiàn),這片草原又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兩千多年前那個曾經(jīng)熱血沸騰的狂放年代。此刻石即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班固所書《封燕然山銘》,方才識得其真面目。
不久,竇憲再次出征,又將匈奴打得大敗,經(jīng)過此次戰(zhàn)役,漢王朝徹底解決了自秦朝起持續(xù)了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失敗后的匈奴再也無法立足于茫茫大漠之上,殘余的匈奴部隊一直向西遷徙到歐洲,最后他們是將古羅馬帝國滅國,可見其戰(zhàn)力之兇悍,這也反襯了當(dāng)時竇憲所擊敗的對手,絕對不是孱弱的匈奴。
如此不世之功,竇憲的自然是得到了一大堆的封賞,皇帝將衛(wèi)青和霍去病曾擁有過的所有武將至高頭銜,都掛在了他的頭上,這個可是自恃有功的竇憲不懂韜晦,愈加飛揚跋扈。有權(quán)在手后甚至聯(lián)合自己的黨羽想謀逆造反,最后被自己的外甥皇帝漢和帝查覺,一舉粉碎其陰謀。竇憲也被皇帝賜自盡,最終迫令自殺。
“憲以椒房之親,立功域外,不能如衛(wèi)青養(yǎng)尊處晦而行殺掠之虐。器滿則盈,日中則昃,君子知其不終矣”,這是明萬歷間丁耀亢對竇憲的評價,中肯而公道,寥寥幾個字道出了竇憲由破落到輝煌,又由輝煌到覆滅的一生。
觀竇憲的一生,首先是其為人不正,持權(quán)貪財,作為一個外戚,在人品上是被人看不起的,他哪怕有再大的功績,為人低劣也是不被眾人所承認的,后世自然就不會去夸贊他征討匈奴的功績了,而且還要不斷弱化他的功勞,
就人品來說,他同那“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相較,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對話,所以后人只知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而少有人知道竇憲的這“勒石燕然”,也就很正常了。
竇憲,這個曾經(jīng)的破落戶子弟,因為“燕然勒功”的巨大成就,他所奠定的中國北疆的新格局,為中華民族作出了杰出貢獻,在中國版圖奠定的歷史進程中,起了不可磨滅的巨大作用。
但是,竇憲在歷史上留下過種種劣跡,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是被公認為東漢外戚專權(quán)的禍首,因而備受貶斥;后來,又因謀反大罪而遭致殺身之禍,于是便將自己的功勛,一并埋在了歷史的深處,對他這一悲慘地結(jié)局,也讓我們感慨萬千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1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