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赦天下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歡迎大家繼續(xù)翻閱,我們這一期來聊一聊古裝戲當中出現(xiàn)頻率非常之高的一個詞:大赦天下。我們現(xiàn)在的好多人以為大赦天下就等于全國范圍內(nèi)的所有犯人,不論是在押的,還是在審的,還是在逃的,都是可以赦免的,其實不然,古代皇家所提的大赦天下還是有一定的規(guī)則和范圍的。
咱們先來聊一聊在什么情況下,皇家才會頒布大赦天下的旨意。一般情況下,皇帝登基,更換年號,冊封太子,冊封皇后,皇上過生日,太后過生日,總之大概意思就是皇家有喜事了,人家高興了,這便可以大赦天下了。其實我們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其實也是皇家在穩(wěn)固政權(quán)的過程中實行的一種政治手段,目的還是為了讓老百姓踏踏實實的好好過日子,不要三天兩頭的鬧事。
為什么怎么說哩?這里就提到幾個大赦天下中不能得到赦免的幾類犯罪分子,第一種,落草為寇的,這個我們大概可以從《水滸傳》中看出來,宋江在殺了閻婆惜被發(fā)配的時候,他爹安頓他說,你好好去改造,過不了幾年皇帝大赦天下咱們還能一家團圓,但是你要是一意孤行非要上梁山,那你就十惡不赦了。
這意思其實很明白了。搶匪,是不受赦免的。而且根據(jù)《隋書·刑法志》記載:“﹝開皇元年﹞更定《新律》……置十惡之條: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nèi)亂。犯十惡者不赦?!边@十條里面犯任何一條絕不赦免。其實就是預(yù)防人們謀反的。
聊完了赦免規(guī)則我們再聊一聊,赦免的頻率,其實每朝每代都會有赦免一說,但是具體的頻率卻各不相同,唐宋時期幾乎是每隔18個月就會有一次大赦天下,所以直接導致當時的刑罰沒有3年以上刑期一說,因為還沒等到日子就被赦免了。
之后到了元朝便有所下降,幾乎是兩三年來一次大赦,其實這個頻率也很高的,只要不是太嚴重的犯罪,最多才是兩三年,這個犯罪的幸福指數(shù)還是很客觀的。到了明朝的時候便又下降了,5年一次大赦,這時候其實犯罪就有一定的時間代價了,5年出來之后,孩子已經(jīng)能叫別人爸爸了。到了清朝更加慘淡了14年一次大赦,而且要求和規(guī)則都有了變化,總之清朝啊,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對中國各種各樣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其實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對應(yīng)的國家政策,之所以能夠被幾百年的使用必定有他的優(yōu)越性,古代的立法其實要比現(xiàn)代的更加殘酷,要知道,通奸女的要浸豬籠,男的要割生殖器。而且古代的私刑也特別多,自己莊子里的莊主便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一個家族的族長也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死,而且這些行為都受到國家法律的允許和保護。雖然有大赦天下這樣好的政策,單頁要知道古代也有許多特別非人道主義的刑罰。這是我們現(xiàn)代人所不能想象的。
遇上換新帝,皇家重要人物特別壽辰,皇家大喜,重大自然災(zāi)害等,都是會大赦天下的,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被赦,“十惡不赦”這個成語,就清楚的說明了大赦天下的但書,具體將詳細說明。
一、新皇繼位。古代的廢帝并不多,新皇繼位絕大部分是踩在“國喪”的基礎(chǔ)上上位的,在國喪期間,總有比較該死的犯人,會以各種名義去弄死,而比較有改造之心的已經(jīng)被篩選出來,在新帝登基之后大赦天下,這些人會被放出來,當然,這是政策,地方有沒有鉆空子,就是地方的事了。
二、皇家高壽誕辰。在古代的平均壽命都比較短,在五十以上都算高壽了,能活得到五十的皇后都很少,能活到太后的皇后也不多,所以她們只要到了50歲誕辰,都會大操大辦,而操辦之后,就會有大赦天下。
三、皇家大喜。這類大喜大部分是新帝大婚,也有較為受寵的公主出嫁,皇子成年,這個時候也想普天同慶,一般小偷小摸入獄的,就會被放出來。當然較惡的還是沒法放的。
四、重大天災(zāi)人禍。在古代天災(zāi)的傷亡是很重的,并且古人也相信天災(zāi)是報應(yīng),大赦既可以緩解受災(zāi)的人口,也可以表明君王的仁心,所以重大天災(zāi)大赦天下在歷史上還是很多的,除了大赦之外,還有減免賦稅等。
五、十惡不赦。具體十惡,為“反逆、大逆、叛、降、惡逆、不道、不敬、不孝、不義、內(nèi)亂”十條,在這十條之中的,不管多大的喜慶也不赦,這種赦免跟我們現(xiàn)在的假釋有點像,但是在道德規(guī)范上要求更嚴。這類犯人是大奸大惡之人,也不是能赦免的。
上面所講的,就是大赦天下的因由與它的但書,都是有它的條條框框的,并不是每一個犯人都會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就是對以前犯的事既往不咎,給予犯人重新做人的機會,是中國古代帝王全國范圍內(nèi)赦免犯人的一種稱呼。
古代有大赦天下這個說法,據(jù)《史記.孝武本紀》記載:“大赦天下,置壽宮神君。神君最貴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屬,皆從之?!?/p>
古代的大赦天下和影視劇中的情況差不多,是在皇帝在登基、新婚、立太子、更換年號、立皇后(《舊唐書.中宗睿宗》記載:“甲子,立妃韋氏為皇后,大赦天下,內(nèi)外宮陪位者賜勛一轉(zhuǎn),大酺三日?!保?/p>
遭遇大天災(zāi)等重要情況下,頒布的赦令,赦免一批罪犯,但是這個赦免還是有度的,犯重罪的一般不赦免,比如謀反、欺君等罪不赦免。
中國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為名,在帝王登基、更換年號、立皇后、立太子、災(zāi)情、祭天等情況下,常頒布赦令常赦免犯人,這種行為叫“大赦天下”。
據(jù)統(tǒng)計,中國歷史上“大赦天下”超過1200次。唐朝是“大赦天下”比較頻繁的朝代,在國祚289年間大赦天下184次,平均一年半就有一次。當然,“大赦天下”是有限度的,有些情況不在赦免范圍,如“大辟罪以下,皆赦除之”,“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說死罪以及不可饒恕的其他罪行不能寬宥。
翻閱《全唐文》,筆者發(fā)現(xiàn)“常赦所不免者”中包含一類人,即贓官,也就是貪官。為了閱讀方便,筆者不厭其煩,將這類赦令摘錄如下:
1、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平輔公u大赦詔》云:“……可大赦天下?!偃送鞣ㄊ茇敗辉谏饫!?/p>
2、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大赦詔》云:“……可大赦天下?!偃送鞣ㄊ茇?,不在赦例?!?/p>
3、光宅元年(684年),武則天《改元光宅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其犯十惡,官人枉法受財,……及常赦所不免者,并不在赦內(nèi)?!?/p>
4、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北郊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官人受贓,并不在赦限?!?/p>
5、上元二年(761年),唐肅宗《去上元年號大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官典犯贓,法實難容,刑故無小,并不在免限?!?/p>
6、興元元年(784年),唐德宗《春令大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官吏犯贓,不在免限。”
7、元和十三年(818年),唐憲宗《平淮西大赦文》云:“……可大赦天下?!┕俚浞岗E,不在此限?!?/p>
8、元和十四年(819年),唐憲宗《上尊號赦文》云:“……可大赦天下?!ü蕷⑷思肮俚浞岗E,不在此限?!?/p>
9、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登極德音》云:“……可大赦天下?!ü俚浞岗E,及故殺人者,不在免限?!?/p>
10、長慶元年(821年),唐穆宗《南郊改元德音》云:“……可大赦天下,……官典犯贓,不在免限?!?/p>
11、寶歷元年(825年),唐敬宗《南郊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其官典犯贓,不在免限。”
12、寶歷元年(825年),唐敬宗《受尊號赦文》云:“……可大赦天下?!┕蕷⑷思肮俚浞岗E,不在此限?!?/p>
13、太和元年(827年),唐文宗《太和改元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十惡五逆及故殺人,官典犯入已贓,不在於免限。”
14、太和三年(829年),唐文宗《南郊赦文》云:“……可大赦天下?!┓笎耗嬉焉霞肮蕷⑷?,官典犯正入已贓,不在免限?!?/p>
15、開成五年(840年),唐武宗《即位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十惡叛逆故殺人官典犯贓,不在此限?!?/p>
16、會昌二年(842年),唐武宗《加尊號赦文》云:“……可大赦天下?!┓甘異号涯嬉焉瞎蕷⑷思肮俚浞岗E,不在此限?!?/p>
17、會昌五年(845年),唐宣宗《加尊號后郊天赦文》云:“……可大赦天下?!┓甘異悍茨嬉焉?,及故殺人,官典犯入己贓……,并不在免限?!?/p>
18、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大中改元南郊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唯犯十惡五逆已上及故殺人,并不在免限。官典犯入己贓,……并不在免限?!?/p>
19、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受尊號赦文》云:“……可大赦天下?!┱甘異何迥嬉陨?,故殺人及官典犯贓,不在此限。”
20、大中四年(850年),唐宣宗《上順宗憲宗謚號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犯十惡官典犯入己贓,不在赦限?!?/p>
21、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大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唯十惡叛逆故殺人官典犯贓,不在此限。”
22、大中十三年(859年),唐懿宗《即位赦文》云:“……可大赦天下?!┓甘異号涯?,及故殺人,官典犯贓,及持仗行劫,并不在此限?!?/p>
23、咸通七年(866年),唐懿宗《大赦文》云:“……可大赦天下?!┓甘異号涯嬉陨希蕷⑷?,官典犯贓,不在此限?!?/p>
24、乾符二年(875年),唐僖宗《南郊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犯十惡叛逆以上,及故殺人,官典犯入已贓,……并不在原免之限?!?/p>
25、天復(fù)元年(901年),唐昭宗《改元天復(fù)赦文》云:“……可大赦天下,……惟十惡五逆,……官典犯入已贓……并不在原免之限?!?/p>
26、天v元年(904年),唐昭宗《改元天v赦文》云:“……可大赦天下,……唯十惡五逆,故殺人命,合造毒藥,持仗行劫,官典犯贓,不在此限?!?/p>
從筆者列舉的這26個例子中不難發(fā)現(xiàn),唐朝雖然頻繁地通過“大赦天下”向臣民施恩,赦免了很多形形 *** 的罪犯,恢復(fù)他們的自由之身,但“每曰大辟罪已下,已發(fā)覺,未發(fā)覺,已結(jié)正,未結(jié)正,系囚見徒,罪無輕重,咸赦除之,官典犯贓,不在此限”(顧炎武《日知錄》),即貪官之罪不予赦免。除了謀反、欺君以及和朝廷對抗的需要殺頭的政治犯、殺人犯,其他“系囚見徒,罪無輕重,咸赦除之”,唯獨對“官典犯贓”“官典犯入己贓”這類貪官很難網(wǎng)開一面。
關(guān)于能否原諒貪官,能否對貪官網(wǎng)開一面,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二月,朝臣還有過一段爭論。當時,唐宣宗命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盧商等人“疏理京城系囚”,結(jié)果盧商“務(wù)行寬宥,凡抵極法者,一切免死”,不分青紅皂白,準備對包括貪官在內(nèi)的所有罪犯一概免除死罪。大理卿馬植覺得這樣不妥,于是上奏唐宣宗:“彼官典犯贓及故殺人,平日大赦所不免,今因疏理而原之,使貪吏無所懲畏,死者銜冤無告,恐非……乞再加裁定”。唐宣宗一聽,認為馬植講得很有道理,于是下詔讓京城五品以上官員討論,討論的結(jié)果是“皆論如法”。終唐一代,貪官往往不在“大赦天下”的寬宥之內(nèi)。
古代大喜之日.皇帝下令:大赦天下.
這是現(xiàn)在所謂的官方說法.
除了那些十惡不赦的以外.基本其他的全部釋放.
另有一說法.是說.凡無涉及皇權(quán)以外的罪犯.全部釋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2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項羽一生最恥辱的一次敗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