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周夷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竹書紀年》中記載了一件命案:“(周夷王)三年,王致諸侯,烹齊哀公于鼎”。說的是周夷王三年,周夷王召集諸侯,并當眾烹煮齊哀公的事。那么周夷王姬燮究竟和齊哀公有什么仇什么怨,竟然一定要對他做出這么令人發(fā)指的事情呢?
算起來,姬燮是西周第九代天子。他本是第七代天子周懿王姬囏的長子。按西周王朝建立的嫡長子繼承制,在姬囏去世后,身為長子的他本該繼承王位,然而因為他的懦弱無能,竟讓他的叔公姬辟方奪取了王位,于是他的叔公便成了第八代天子周孝王。
當時的周朝已經(jīng)朝政腐敗,國勢衰微,西戎又不斷攻打鎬京。周懿王在世時,不僅沒想辦法扭轉這種局面,反而認為是上天懲罰他,所以成天疑神疑鬼,祈醫(yī)問神,不問政事。于是一向“天下共主”的諸侯們漸漸對周天子也不再唯命是從。
周孝王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他繼位后為了重振王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注意到,西戎之所以戰(zhàn)斗力強,和他們有優(yōu)良的馬匹有很有大關系,所以他招納會養(yǎng)馬的人,為周國蓄養(yǎng)優(yōu)良強壯的馬匹,以擴充軍隊實力。
不過,周孝王盡管為強大周國振興王室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生病,他僅在位10年便病逝了。
周孝王去世后,諸侯們湊到一起,認為祖宗的制度不能廢,還是應該回歸父死子繼的繼承制上,所以姬燮在大家的扶立下,終于登上了天子之位。
姬燮繼位后,諸侯按規(guī)矩要來朝拜。
以往周天子都是站在堂上接受眾人禮拜,但姬燮出于感恩之心,竟一改往日高高在上接受禮拜的規(guī)矩,而是走下堂來與諸侯們相見。
這下,周天子的威嚴,再次因姬燮的舉動,而在諸侯們的心中大大下降。
諸侯們本就覺得有扶立之功,再加上姬燮自降身份,所以大家對他漸生藐視之心,有的諸侯干脆不來朝見進貢了。
這樣的現(xiàn)狀讓姬燮好生氣惱,又找不到方法改變它。正在苦悶之際,地處偏遠的呂國和蜀國竟然派使者來進獻瓊玉。
姬燮聞聽,非常高興,不顧“天子不迎諸侯”的禮制,親自帶領文武大臣到黃河邊去迎接,并待兩國來使以上賓之禮。
姬燮本想以此鼓勵諸侯們向周王室覲見進貢,可惜諸侯們認為他自降身份,更加瞧不起他了。
姬燮沒想到諸侯們竟然如此,心里很是憤然,覺得老虎不發(fā)威,你當我是病貓。
就在姬燮憤然的時候,紀國的國君紀煬侯向姬燮構陷齊哀公。
原來,紀國緊挨齊國,眼看齊國不斷吞并周邊的小國擴大勢力,紀國擔心有朝一日也會被吞并,但紀國顯然不是齊國的對手,所以便想借姬燮之手除掉齊國國君齊哀公。
正想殺雞儆猴的姬燮認為齊哀公既是西周開國功臣姜子牙的后人,又是強國之君,殺他樹威,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所以,周夷王以“有要事商議”為由,召集諸侯們聚到了宮中。
由于齊國與鎬京相距千里,齊哀公好不容易趕來時,已經(jīng)遲到了。
誰知就在他準備列位時,姬燮竟派侍從把他綁了,投到了一口齊人高裝滿沸水的大鼎中,并以熊熊大火把他烹熟了。
姬燮看到諸侯們臉色驚恐,好不得意,緊接著他又把齊哀公的弟弟呂靜冊封為齊國國君。
就在姬燮洋洋得意,大施君威時,諸侯們卻認為他既不遵禮法,也不和執(zhí)政大臣商議,便隨意處置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心里都對他極度不服,所以以前來朝拜進貢的也不來了。
最囂張的是楚國國君熊渠,他本來就不服周天子,干脆帶著楚軍一路打到了中原的邊界庸國。庸國是周王室的屬國,眼見就要被吞并,誰知姬燮看楚國軍隊強大,竟睜一眼閉一眼,只裝不知道。
熊渠又率軍順漢水南下,一直打到了鄂(現(xiàn)鄂州一帶)一帶,還仿照周天子分封的那套,把3個兒子分別給封了王。
熊渠這樣大膽妄為,姬燮都一言不發(fā)。眾諸侯們一見,也顧不得講什么周禮,于是開啟了你爭我奪,天下大亂的局面,而姬燮一心想重振王權威嚴的美夢也就徹底破碎了。
提起西周開國功臣姜子牙,想必大家如雷貫耳。他對于西周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雖然沒有《封神演義》中那般傳奇,但姜子牙確實在武王伐紂的過程中功不可沒。在西周建立后,武王姬發(fā)封姜子牙為齊侯,定都營丘,他也成為當時姜氏齊國的開創(chuàng)者。但就是這樣一位有功之臣,他的子孫卻被周王以殘忍地手段給烹殺了。這又是為何呢?
姜子牙被烹殺的這位子孫是齊國的第五代國君齊哀公,而烹殺齊哀公的人,則是西周的第九位君主周夷王。而要問周夷王為何要烹殺齊哀公?那原因可就太多了。首先,齊哀公的政治立場不對。周夷王的父親是西周第七位君主周懿王姬囏,按照西周確立的嫡長子繼承制,姬囏去世后,應該是由嫡長子姬燮繼位,也就是周夷王。但周夷王的叔祖姬辟方卻打破嫡長子繼承,在姬囏去世后謀朝篡位,做了周朝君主,即周孝王。面對周孝王這種大逆不道之舉,作為親藩的齊國卻沒有絲毫阻攔,甚至提出異議,所以重新復位的周夷王便對齊哀公懷恨在心。
其次,齊哀公太過狂傲。俗話說:“槍打出頭鳥”,而齊哀公便是那只出頭鳥。其實在西周后期,周王室對諸侯的控制力已大大衰弱,很多諸侯都不再去國都朝見周天子。但他們在面子上還是能讓周王勉強過去的。而齊哀公不僅連續(xù)兩年不向周夷王納貢,而且還口出狂言:“我是齊國第五代國君,周王已經(jīng)是西周第九位天子了,按輩分算,我是他叔叔。哪有叔叔主動去看望侄子的道理?”這就讓周夷王更不能忍了。不交錢就算了,還處處敗壞我名聲?不修理你,修理誰?
然后,奸臣的誣陷。據(jù)《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哀公荒淫田游,國史作還詩以刺之也。”這里的“荒淫”是指喜愛的意思,就是說齊哀公喜好去荒野游玩,不理國政,史官作詩諷刺他。但事實真的是這樣么?其實并非如此。在周共王時期,朝廷曾下了一條命令:承認諸侯開拓出來的荒地作為其田產(chǎn),但需要向王室納稅。而齊哀公整日去荒野,那并不是為了游玩,而是為了開拓土地。
但在他開拓土地的過程中便得罪了鄰居紀侯。紀國與齊國是鄰居,原先比齊國要強大。但隨著齊國幾代君主的積極進取,到了齊哀公時,齊國國力已經(jīng)遠超紀國。眼看齊哀公把手伸到了自己地盤上,紀侯是又急又氣。但他又不敢和齊哀公打,怎么辦?告狀。紀侯向周夷王進獻讒言說:“你看呂不振(齊哀公名字)這老小子,野心勃勃,完全沒有把周王你放眼里。不僅不稱臣納貢,還四處說不服你。長此以往,恐怕你的威信會在諸侯間蕩然無存吶!”這樣一來,在周王的小本本上,又記了齊哀公的一筆賬。
最后,殺雞儆猴。這一招是皇帝們慣用的招數(shù),手下人不老實了,殺兩個人給他們看看,他們就會聽話兩天。而周夷王對齊哀公攢了一肚子怒氣,也是時候拿他開刀了。公元前868年,在位12年的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他死后,其弟呂靜繼承王位,即齊胡公。而周夷王想要殺雞儆猴的目的似乎也并沒有達到,諸侯們不僅沒有安穩(wěn)下來,反而以此為借口開始攻打紀國,也拉開了春秋的序幕。
人物生平 在位起訖: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68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868年。
出生地:營丘(今山東臨淄/一說昌樂)。
立都:營丘(今山東臨淄/一說昌樂)。
齊哀公是中國諸侯爭霸時代齊國的第五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齊國第三任王呂得,他的父親是齊國第四任王呂慈母。
齊癸公五十二年(辛巳,公元前880年),齊癸公死后,其兒子呂不辰繼承王位,為齊哀公。周夷王時,紀侯(紀國的國君)在周王前進讒言,說了不少齊哀公的壞話。
齊哀公十二年(癸巳,公元前868年),在位12年的齊哀公被周夷王烹殺。其死后,他的異母弟呂靜繼承王位,為齊胡公。
歷史評價 宋忠:“哀公荒淫田游,國史作還詩以刺之也?!?/p>
史籍記載 《史記·齊太公世家》: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
周王為了鞏固地位,在各諸侯國間樹立威信,就拿齊哀公開刀,以做到殺雞儆猴看的效果,被周王以殘忍的手段烹死了。
周武王封姜子牙為齊國國君,齊國在姜子牙的一番精心打理下,到了第五任國君姜不辰時,已成一東方大國,在諸侯國間已經(jīng)是最大的諸侯國,就連周朝的能力都不能與之相比。
而這時,周朝已慢慢的走向衰弱,一些諸侯國之間的爭斗也都避開了它,就連一些鄰國上貢的貢品也都被諸侯國給攔下享用,其中齊國最為甚之,由于地理偏遠,物資豐厚,對周王更是無所畏懼,對他的號令也是不理不睬。
再加上齊哀公自恃清高,在人前的言語中也沒有把周王放在眼里,還拿著親系關系來形容他與周王的關系,認為自己是長輩,不應該對周王朝拜,早已經(jīng)忘記了君臣之道,這樣狂妄的姿態(tài),讓周王懷恨在心。
這對于周王來說,是極大的恥辱,各諸侯國對周王的忽視,齊哀公的目中無人,讓周王計從心上,再加上,當時齊哀公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姜靜,覬覦王位已久早就想取而代之,便拉攏鄰國紀國國君煬侯,煬侯在覲見周王時說齊哀公有謀反心思。
周王雖然知道齊哀公沒有這個心思,但是各大諸侯國的目中無人,再加上各大諸侯國的沖突越發(fā)的頻繁,這就使得周王起了殺雞儆猴看的心思。
在周王即位的第三年,借以生病為由讓各諸侯國前來看望,齊哀公雖然不想去,但還是勉為其難前去,在院子里架起了柴火和大鍋,在眾人不解的眼神中,命令人將齊哀公投入鍋中,生生的烹死,來正示自己的威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4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