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古代公主為什么都害怕和親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自從漢代開始,公主和親已經(jīng)成為一種政治政策。最開始的時候和親政策是從漢高祖劉邦開始的,中原王朝為了和平和安定和邦交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締結(jié)婚姻關系。后來和親的政策就慢慢的成為一種政治目的,每一位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者,都會像中央王朝求取公主,維系兩國的關系。
從漢代開始一直到清朝,中原王朝為少數(shù)民族輸送了大量的公主,其實有很多是皇后所生的嫡出固倫公主。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和親的公主有上千位,這還不包括皇家宗室里的女子,如果全部算上,歷史上遠嫁少數(shù)民族首領的女子得有上萬人。
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是文成公主嫁松贊干布。文成公主本命姓李,是現(xiàn)在山東濟寧人,是唐朝時期的宗室女子,多少和唐太宗有點血緣關系,唐太宗在貞觀十四年,把李氏封為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文成公主是從長安的大明宮出發(fā)的,沿著絲綢之路一路向西走,過了西寧,再往西南走,最終到達拉薩。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時,從唐朝帶去了大量谷物種子,書籍和能工巧匠,嫁給松贊干布的文成公主教給西藏人民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shù),養(yǎng)蠶織布,做衣服。而松贊干布為了迎娶文成公主,專門建了布達拉宮,布達拉宮依山而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建筑,布達拉宮是一座包含宮殿、城堡和寺院的建筑群。
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和親成為千年佳話。二人的和親,不僅為西藏的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也因為兩人的和親,大唐王朝和吐蕃也相安無事二百多年。文成公主入藏的路途,也成為了中國人去往尼泊爾或者印度的路線,這條線路上至今保留著大量的關于文成公主的遺跡。
文成公主和親的成功僅僅是很少的例子。大部分和親的公主都會無聲無息地消失于歷史的長河中。在中國的古代大部分的公主是不愿意和親的,一提到和親,對公主而言都是痛苦的,但是無奈,公主從小就養(yǎng)尊處優(yōu),享受到了皇家最優(yōu)質(zhì)的待遇,一般都說公主是被天下養(yǎng),所以和親也看作是公主對國家的回報。
昭君出塞是悲情的,王昭君代替不想遠嫁和親的公主出嫁,在邊界時候,捧著一碰家鄉(xiāng)的泥土作為思念,內(nèi)心的苦悶和不舍是一定的,歷史上的公主本就該為國做出“犧牲”,那么為什么公主們都覺得遠嫁是犧牲呢?都不愿意遠嫁和親呢?
第一、不甘心。前文就說過,公主自小養(yǎng)尊處優(yōu),過著最好的生活,受著最好的教育,會女工有修養(yǎng),這樣的女子心氣自然是非常高的,到了結(jié)婚的年齡,婚姻不能自己做主,不能和自己相愛的人在一起,內(nèi)心自然是抗拒的。
過慣了順遂富貴的前半生,誰會甘心自己的后半生和漫天黃沙作伴,又有哪位公主甘心和她們所謂的“野蠻人”過一生呢?
第二、生活條件不好,遠離親人,遠離母國。和親的地方一般都是并不富庶,并且在邊陲的地方。這些地方黃沙漫天,冬日寒冷漫長,生存條件不好不說,更是遠離最為繁華和富庶的京城。公主一嫁過去,終生可能都再也回不到京城,和父母兄弟天各一方。
生活條件不好,如果有親人的安慰也可以了此終身,但是沒有親人的陪伴,自己獨自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啟一段陌生的生活,想必這些公主真的都非常害怕吧。
第三、不知道丈夫什么樣的人。和親的公主很少能再回到自己的母國,在那個年代,交流溝通的不便,會讓在京城的公主和妃子們都認為,少數(shù)民族都是窮兇極惡的人,一定長得都十分的難看,并且粗俗,僅憑著這些道聽途說就能把公主們嚇的膽戰(zhàn)心驚。
第四、少數(shù)民族制度嚇人,新任的首領繼承老首領的夫人。少數(shù)民族人口較少,加上打仗很多,所以需要大量的新生兒,老首領死后,為了讓新首領有更多的孩子,老首領的夫人都會被迫都給新首領生孩子。
這些和親的公主,因為和親的身份高貴,跟著老首領多少還能是夫人,嫡妻,老首領要是過世后也要入鄉(xiāng)隨俗的過繼給新首領,只不過嫡妻的地位會被剝奪,只能成為新首領的妾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69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