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媒婆是如何保媒的,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中國古代許多封建王朝都設有官媒,由他們來管理黎明百姓的婚姻,古時媒人被稱作官媒。
《紅樓夢》中就多次方官媒的記載,第77回有官媒來說探春,第71、72回也有官媒這一稱呼,由此官媒制度可見一斑。官媒制度早在周代就已出現(xiàn),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媒氏”,從國家領取一定俸祿,執(zhí)行公務。
《周禮地官媒氏》記索:“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書之。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凡嫁女娶妻,入幣純綿無過五兩。禁止葬者嫁殤者。凡男女之陰訟,聽之于勝門之社;其附刑者,歸之于土?!睆摹罢迫f民之判”之句可以看出:判者,半也,男女一人名為一半,合之為偶而成夫婦。因此“判”即為婚姻,“掌萬民之判”也就是掌管婚姻之事,這就是媒官的職責。
“媒氏”的具體職責有:一是記錄新生嬰兒的出生年月和姓名;二是通令男子要按時結婚,不可逾期;三是每年二月農(nóng)忙之前,督促青年適齡男女及時結婚。四是監(jiān)督執(zhí)行財力的數(shù)量;五是主管婚姻訴訟案,懲罰那些違法者。這是我國歷史上有關官媒制度的最早和最完備的記載。
《史記》以至于二十四史雖有“職官志”,但是對媒官都沒有具體記載,倒是在一些人物志里涉及媒官,原因是秦以后沒有正式設立媒官。但媒官的稱呼一直沒變,指那些在衙門中執(zhí)行命婚判決的女卒。
屈原在其《離騷》中就有“湯禹嚴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diào);茍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之句為證,可見媒氏的地位之重要。
古代有很多特殊的職業(yè),其中有一個職業(yè)不僅特殊還很重要,因為它關乎到很多家庭的建立與延續(xù),這個職業(yè)就是"媒人",喜歡看古裝劇的人應該都知道,古時都是媒婆上門介紹姑娘,等于一個感情中間商。
不過,古代做媒人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女人,男性極少,因此,古代媒人一般指的都是"媒婆",她們?nèi)粘5墓ぷ骶褪且哉f合男女婚姻為主,這與如今發(fā)放結婚證的公務人員在職能上是有相同作用,不過,古代媒婆的權力要更大。
也就是說,古代媒婆除了負責給人保媒拉纖以外,她們的身份幾乎等同于如今在政府工作的公務員,由于古代戰(zhàn)爭不斷,經(jīng)常有一些農(nóng)民作亂的妻女或者逃荒的女子,這些女子往往就會被媒婆指定給一些還在打著光棍的男子。
那么,媒婆憑什么把女人指定給你呢?很簡單,就看你聘金給的足不足了,想要不打光棍,就要給媒婆送大量的聘金,所以,古代媒婆也是一個油水很足的職業(yè),舍不得送聘金沒關系,那就等著打一輩子光棍吧。
除此以外,媒婆還有一個職責,就是防止男女私奔,她們經(jīng)常在晚上"查強子",什么叫"強子"?" 強子"是北方話,也是滿語當中的一個詞,就是小巷子旮旯處,古代很多男女等到黃昏之后就會在這種地方私會。
因此,媒婆經(jīng)常到那兒抓人,誰要是被逮著那就完蛋了,比如元曲《西廂記》里邊,便有描寫崔鶯鶯和張生私會被發(fā)現(xiàn)之后,翻墻而走的情節(jié),通常情況下,被抓到的光棍男子往往會被媒婆給暴力趕走,不得不說,在當時封建禮教社會壁壘森嚴的大背景下,想談個戀愛確實也是一件挺麻煩的事。
除了談戀愛麻煩,結了婚以后其實更麻煩,古代有一句話叫做"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扁擔抱著走",另外還有一句話叫做"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講究的是從一而終。
古代受封建迷信影響,認為一個女人如果嫁給兩個男人,就等于是讓兩個男人過手,屬于犯賤行為,會被人看不起瞧不上的,死后也不會不得到安寧,所以,古代寡婦再嫁是一件非常難的事。
所以,在古代的媒婆,可是一個權力很大的職業(yè)呢。
給媒婆加這么個別致的稱呼其實是源自《詩經(jīng)·豳風·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我覯之子,籩豆有踐。?
這段話的意思是:該怎么樣才能把大樹砍倒呢?如果不借助斧頭的力量的話,這事兒怕是有點難辦甚至辦不到吧。那該怎么樣才能娶個老婆呢?如果不借助媒婆的力量的話,怕也是結不了的吧。所以換一句話說就是,砍樹需斧頭,結婚需媒婆。所以也因為詩經(jīng)的這一段,別人就把媒婆的保媒稱作“作伐“、“執(zhí)柯”,也就慢慢的,媒婆就有了“伐柯人”這個稱呼。
不過其實在生活中多半還是媒人或是媒婆的稱呼使用率比較高,后來也多了紅娘之類的稱呼。伐柯人可能也就是在文人寫文的時候用到,比如宋人就有文書是這么寫的“其伐柯人兩家通報,擇日過貼”,指的也就是媒婆在這兩家來回忙活,終促成好事。
媒婆在古代人際交往方式相對較少、多半女子甚至足不出戶的年代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禮記》中有明確記載,當時的男人和女人如果沒有媒婆介紹的話,即便是相隔不遠的鄰里,彼此也并不會知道彼此的名字,更遑論像現(xiàn)在這樣能出去游玩交往。所以也衍生了一句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都是婚嫁的重要前提。
不得不感嘆能活在開明的21世紀實在太棒了,自由戀愛賽高。
歷史上的媒婆還是有美女的,因為媒婆的原型就是一個大美女,她就是第三代天師張魯?shù)哪赣H盧氏。傳說她能掐會算,善于處理鬼神之說,這樣的美女經(jīng)常在外面跑,難免會引來別人的非議。
為了給兒子謀一個好的職位,盧氏以占卜為由來到蜀中王劉巖的家中,一來二去就有了很多的閑話。為了避免閑話,盧氏不得以一個非常丑的形象來裝扮自己。于是就有了叼著煙袋,嘴角掛著一個大黑痣,太陽穴兩邊也有黑藥膏貼著的形象。這樣不僅減少了別人的閑言碎語,而且對于在外面走家串戶的女性也是十分安全的。
媒婆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中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孟子都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媒婆的職業(yè)起源很早,在史記當中就有相關的記載,后來各個朝代法律中還規(guī)定婚姻必須要有媒妁之言,否則是不能夠奏效的。
古代的媒婆分為官媒和私媒,所謂的官媒就是封建王朝用來管理百姓的婚姻而設定的職位,最早出現(xiàn)在周代,他們從國家領取俸祿,執(zhí)行公務。
私媒就是非專業(yè)的媒婆,他們都是一般從事其他職業(yè)的人做擔保,因為從事其他的職業(yè)也有著讓他們走家串戶的機會,盡快了解各家的情況,他們對誰家的女兒要出嫁和誰家要娶媳婦都非常熟悉,因此為別人做媒也更加有長處。
媒婆這一職業(yè)男女都有,但中年婦女居多,因為他們方便出入人家的內(nèi)府,還好與父母輩的人溝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70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